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脊柱转移瘤Gd—DTPA MRI增强检查前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MRI(磁共振影像)增强检查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对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使用GE(美国通用电器公司)Signa 1.5 TeslaMR扫描和使用Gd-DTPA(顺磁造影剂-钇二乙烯五胺乙酸)MRI增强检查。结果:Gd-DTPA增强MRI检查能很好显示脊柱转移瘤数目及椎旁肿块和周围组织关系,同时探讨脊柱转移瘤生物学与影像学之间的特征联系,揭示了脊柱转移瘤典型MRI征象。结论:G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d-DTPA增强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脊柱转移瘤的MRI平扫与增强扫描表现,单纯平扫15例,平扫十增强扫描41例;造影剂为Gd-DTPA,剂量为0.1mmol/kg体重,静脉推注.结果:56例MRI平扫发现264个病椎,增强发现266个病椎;其中颈椎4例,胸椎38例,腰椎35例,骶椎18例;单椎体破坏12例,多椎体破坏且“跳跃状”分布44例;23例硬脊膜和髓内平扫未见异常而增强后发现伴有硬脊膜和(或)髓内转移;6例放疗后病椎强化程度较前减弱,说明治疗有效.结论:Gd-DTPA增强MRI可以提高脊柱转移瘤诊断的精确率及微小转移瘤的检出率,明确转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脊柱转移瘤的MR表现。③结果24例脊柱转移瘤共57个椎体受累.全组病例均有信号异常,其特点依破坏类型而异。椎体病理性骨折6例,附件破坏9例,椎旁肿块7例,跳跃式分布14例。④结论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MRI表现,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并与其中29例曾做X线平片和(或)CT检查者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56例共累及192个椎体.所有病灶T1WI均呈低信号,T2WI信号不均匀,明显高信号23例,略高信号30例,等信号3例.椎体压缩呈盘状17例43节,呈楔形10例24节.累及椎弓根23例34根,累及棘突及横突9例16处,18例伴椎旁软组织肿块及侵犯椎管.29例有平片和(或)CT资料,其中14例发现病变,总阳性率48.3%(14/29).结论:MRI较平片及CT能更早发现脊柱转移灶,并能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T1WI,T2WI及STIR序列.结果 42例中,单椎体受累9例,多椎体受累33例.10例合并附件受累,9例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椎管受累11例.结论 MRI是脊柱转移瘤的高敏感性检查方法 ,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6.
曹林德  唐勇  布桂林 《四川医学》2010,31(6):855-856
目的探讨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MRI表现。结果单椎体受累5例,多椎体受累38例,多椎体受累中跳跃性改变28例,共累及137个椎体,椎体和附件同时受累104个,盘状压缩骨折35个,楔形骨折17个,溶骨型26例,成骨型3例,混合型14例,软组织肿块17例。结论 MRI对于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脊柱转移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患者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共累及187节椎体,其中颈椎25节(13.4%),胸椎56节(29.9%),腰椎93节(49.7%),骶椎13节(7.0%);单椎体受累11例(18%),多椎体受累50例(82%),合并“楔形”或“盘状”压缩性骨折17例(28%),侵及椎弓根或棘突53例(87%),侵犯椎旁形成软组织肿块21例(34%),椎间盘无1例破坏。结论根据转移瘤累及椎体及附件的信号,椎间盘形态及软组织肿块特征,MRI可对多数脊柱转移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8例转移瘤共涉及166个椎体,单发转移5例,多发转移33例,其中呈跳跃式分布22例。134个受累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27个呈长T1短T2信号,5个椎体T1WI为低信号,T2WI上为混杂信号,STIR上139个受累椎体见高信号。合并压缩性骨折椎体数21个,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合并附件转移14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像。18例行增强扫描时,受累椎体、附件及相邻的软组织肿块均见轻—中度强化。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上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表现,能有助于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脊柱转移瘤的核磁共振(MRI)特点。方法 分析29例脊柱转移瘤的MRI图像。结果 表现为溶骨型者65.5%,成骨型10.3%,混合型24.1%,附件破坏者高达69%,椎管受累者69%,椎间孔狭窄者58.6%,椎体病理骨折者79.3%,椎旁肿块或软组织受侵者44.8%。结论 脊柱转移瘤有较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转移瘤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脊柱结核、28例脊柱转移瘤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结核患者共累及64节椎体,有41节椎体(64%)变形,以椎体前中部为主,有14例(70%)为多个椎体连续受累,附件受累有3例(15%),16例(80%)椎间盘破坏、消失,18例(90%)可见椎旁脓肿影。转移瘤患者共累及79节椎体,有55节椎体(70%)变形,病灶发生于椎体中后部,18例(66%)为多个椎体跳跃式受累,25例(91%)病变侵及附件,椎间盘无1例破坏,9例(34%)侵犯椎旁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多较小而局限呈分叶状。结论根据结核、转移瘤累及椎体及附件的情况,椎间盘形态及软组织肿块特征,MRI可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脊柱转移瘤的MRI征象,探讨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41例,回顾性人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41例脊柱转移瘤中,只累及单个椎体者6例,其余为2个以上椎体受侵,占全部病例的85.37%,其中跳跃式分布者9例。受累椎体形态呈轻度楔形变30例,鱼尾征5例,膨胀性改变4例,无明显变化2例;椎板及椎弓根等受侵28例。受侵椎体呈长T1信号、稍长T2信号30例,长T1信号,短T2信号8例,稍长T1,等T2信号1例,等T1、稍长T2信号2例。椎间盘无改变39例,占95.12%。椎间隙变窄2例。椎管内或其周围软组织肿块12例。腰大肌形态或信号异常2例。结论 MRI可作为诊断脊柱转移瘤首选检查方法,矢状面T1WI及其SPIR技术显示病变存在优于其他扫描序列。跳跃式椎体侵犯、多椎体受累、椎弓根及椎板多有破坏、椎间盘形态基本正常是脊柱转移瘤的典型表现,辅以Gd-DTPA增强或联合CT扫描对于椎管内结构受侵的诊断及其鉴别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怀疑有脊柱转移的15例患者,进行全脊柱移床扫描,采用对接方法得到全脊柱全景图像。结果15例全脊柱戍像图中,单个椎体爱累3例,2例转移在腰椎,1例在胸椎;多个椎体受累12例,其中胸腰段3例,全脊柱9例;结论全脊柱MRI成像技术可以很好的显示全部脊柱,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静脉注射马根维显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颅内椎管内肿瘤.马根维显是一种顺磁物质,它通过缩短 T_1改变病变部位组织特征参数提高 MRI对比度,为病变定位、定性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其应用价值为:①提高病变发现率;②增加病变与周围组织对比,使病变更加清晰;③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结合文献对马根维显的增强机制、临床应用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低场强MRI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低场强MRI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要点及其诊断价值和限度。材料和方法:分析63例经MRI诊断,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完整资料,并将病灶的形态,边界及信号等按病理结果分类,统计。结果:神经鞘膜肿瘤的特点:(1)以长T1,长T2信号为特征(类似于CSF);(2)肿瘤易出现囊变,坏死;(3)增强后部分病坏环形强化或有小点状及裂隙状不强化区。脊膜瘤的特点:(1)好发于女性(90%),且40岁以上多见(85%);(2)以等T1等T2信号为特征,病灶出现宽基底,及“硬膜尾征;(3)出现半圆形或子弹头状外形。低场强MRI定位准确率92%,定性准确率仅54%。结论:低场MRI能多轴位扫描且能准确反映肿瘤与周边邻近组织的解剖关系,对椎管内肿瘤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脑转移瘤核磁共振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 11误诊病例的术前核磁共振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脑转移瘤误诊的主要疾病为胶质瘤 ,占 6 1% (14/ 2 3)。结论 在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时 ,密切结合临床以及综合影像学分析有助于提高脑转移瘤MR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54例骨转移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54例骨转移性肿瘤。本组骨转移性肿瘤在同期骨恶性肿瘤中占28.57%。年龄好发于30~59岁,男女之比1.84:1。x线表现以溶骨性病变为主。病理类型以转移性腺癌居多,占62.96%,原发灶明确的仅占33.33%。2年内死亡达77.4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MRI对脊柱脊髓损伤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0例脊柱脊髓损伤的MRI表现。结果粉碎骨折(4例)、压缩骨折(40例)、骨折脱位(3例)、椎间盘损伤(29例)、附件骨折(3例)、韧带断裂(1例)、脊髓受压变形(12例),脊髓信号异常(21例)。结论MRI在显示脊柱序列、脱位、骨折片突向椎管压迫脊髓以及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方面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8.
对1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的前、后分析,并对肿瘤定位、定性和鉴别诊断作了初步探讨。根据肿瘤形态、边界、强化程度,及与脊髓、硬脊膜、神经根等关系,MRI的增强扫描对提高其定位、定性诊断均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治疗30例脊柱肿瘤(其中23例为恶性肿瘤)患者的体会。通过术前脊髓造影、CT和/或MRI检查了解肿瘤位置和脊髓受压情况,分别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二期手术切除脊柱肿瘤,达到解除脊髓受压、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部分患者术中加用内固定增加脊柱稳定性。30例患者术后优良率达83.3%。  相似文献   

20.
椎板整块切除后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采用T-型锯进行椎板整块切除、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治疗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7月-2002年12月,对17例椎管内肿瘤采用T-型锯将椎板整块锯下,切除肿瘤后将椎板原位精确回 植。平均随访1年,观察病人的神经恢复情况和影像学变化。结果 17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ASIA术前 评分3例为C,13例为D,1例为E,术后6个月均恢复到E,其中1例恶性肿瘤术后11个月因肿瘤复发神经症状 突然加重而再次手术。17例患者术后6个月再植椎板均愈合,没有发现骨质吸收、椎管狭窄、脊柱后突及不稳。 结论采用T-型锯将椎板整块切除后精确回植的椎管成形术,可恢复椎管正常解剖,操作安全,是一种新的治 疗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