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中频发性P on T房性早搏的形态、联律间期、前周期间期、时间分布,探讨其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P on T房性早搏33例,分析其形态、联律间期、前周期间期、时间分布。并随访8~22个月,期间每3个月或患者有心前区不适来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或者以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为终点。结果 33例中29例(87.9%)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根据P on T房性早搏极性诊断起源部位,双上肺静脉占27例(81.8%),在28例行心内标测中25例(89.2%)符合;P on T房性早搏的联律间期364±46ms,时间分布:白天42.6%±14.3%,夜间54.3%±15.5%,p0.05。结论频发性P on T房性早搏易引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并对确定其心电触发因素及部位和临床选择治疗方式、观察疗效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例1 女性,54岁。发作性心悸、胸闷3年,加重1W。体检:BP 110/65mmHg,心率 106次/min,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无异常。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急诊心电图示:P波规律出现,P—P间期0.49s,P—R间期0.36~0.38s,除P_4、P_(15)、P_(20)后见QRS波脱落,多数P波在前QRS波之后及T波之前(图略)。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不典型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及P跨越T波现象。 例2 男性,46岁。因冠心病、心律失常,急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3.
100例妊娠引起短P—R间期现象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常妊娠妇女的体表心电图存在较多的短P -R间期现象 ,其比例远高于普通人群。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产科 2 0 0 1年上半年待产孕妇 10 0名为妊娠组 ,年龄 2 0~ 3 5(平均 2 7 0 )岁 ,均为正常足月妊娠 ,且排除妊高症等病症。另随机选择健康体检女工 10 0名为对照组 ,年龄 2 4~ 3 8(平均2 7 8)岁。两组的选择具有可比性。采用日本产NEC 12导联同步全自动心电图诊断仪描记常规心电图 ,分析各导联P -R间期、R -R间期 ,计算P -R R -R比值 ,对上述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  相似文献   

4.
P—R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3岁,心电图示P波异常宽大、双峰,时间为220ms,考虑为心房增大,但心脏超声排除了此诊断;第2份心电图室性早搏后一个P波却为80ms,考虑为3相房内阻滞;第3份心电图在心率明显减慢的情况下可清晰分辨出P波和U波,综合分析可看出前两份心电图实为“PonU”致假性P波增宽现象。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2 6岁。因心悸来院检查 ,临床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图中可见“短 -长”序列 2种P -P ;短P -P为 0 72~ 0 76s,长P -P为 0 92~ 1 0 0s。“短” ,“长”P -P转变突然 ,无渐变现象。P波外形相同 ,P -R间期略图 1 “短 -长”P -P的思考讨论 “短 -长”P -P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P波外形不同 ;可能为 : 房性早搏 (PAS) ; 房性逸搏 ; 房性反复心搏 ; 房性逸搏 -室性夺获 ; 房性并行心律。可以结合P波外形、P -R间期、联律时间是否不同可予区分。②P波外形一致 (如本图 )有下列可能 : 位于窦房结附近的P…  相似文献   

7.
林桦 《心电学杂志》1993,12(1):43-44
患者女性,34岁,临床诊断:急性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心肌炎。BP110/80mmHg(14.67/10.67kPa),心肺(—),抗O 1∶1000。常规心电图(附图 A)示:P_(Ⅰ、Ⅱ、V_5、V_6直立、P_(aVR)倒置、P-P 间距0.60—0.64s。P-R 间期0.44—0.46s,房室传导1∶1,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T-R。嘱患者仰卧起坐1min 后立即描记Ⅱ导联(附图 B):P_8-R≥0.66s,P-R>R-R,P-R 由0.34—0.46—∝,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时常有心电图ST—T改变,有时则表现为原有异常ST-T的“正常化”,易使诊断延误或在治疗上造成心肌缺血“恢复”的假象和安全感。本文就T波“正常化”的心电图表现、发生原因及临床意义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短P—R间期综合征的当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短P-R间期综合征的当今评价短P-R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1正常窦性心律时P-R间期<012秒;2QRS波时间正常(伴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者例外);3QRS波的起始部无预激波。这样的心电图虽早有报导,但1952年Lown、Ganong、L...  相似文献   

10.
长P—R型Ⅱ型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长贤  陆秋利 《心电学杂志》1996,15(4):212-213,233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77岁。因持续性胸骨后疼痛4h而入院。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监护MⅡ导联(图1A)显示:P波呈窦性,规则出现,频率104次/min。P—R间期及R—R间距均长短不等,可见多个P波重叠于T波及QRS波之前,另有部分P波隐没在QRS波之中不能显现,P波似与QRS波无关,曾考虑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但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的“三P”分类和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 (房颤 )是最常见的临床快速心律失常 ,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房颤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甲亢、冠心病、高血压病、缩窄性心包炎、肺心病等疾病。但发生于心脏正常而原因不明的房颤并不少见 ,称为孤立性房颤。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 :1寻找并纠正病因或诱因 ;2减慢心室率 ,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3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 ;4预防血栓 -栓塞并发症。老年人房颤的病因诊断 ,应注意 :1对初诊原因不明的房颤 ,应注意除外甲亢 ;2对无明确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老年人房颤不应盲目归因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退行性改变都可能是老年人房颤的原因 ,孤立性房…  相似文献   

13.
P—R间期与年龄和心率的相关性及校正公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P-R间期与年龄和心率的相关程度,建立依年龄和心率校正P-R间期的线性回归模型。方法:研究4023例健康婴儿、儿童及成人(出生至80岁)P-R间期在不同年龄间和不同心率间的差别,用逐步回归分析拟合用年龄和心率校正P-R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证明P-R间期与年龄(X1)和心率(X2)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680(P<001)和-0661(P<001)。获得回归方程Y^(P-R)=0.151+0.000542X1(年龄/岁)-0000297X2(心率,次/分),R=0.7267,Sxy=.0.017,X1和X2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b’1=0.4298和b’2=-03566。结论:证明该公式(线性回归方程)能可靠的校正年龄及心率对P-R间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12导联同步记录的aVF、V1、V2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0.88s,频率68次/分。P波增宽切迹.P—R间期0.17s,下传QRS波为室上性。R2、6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相异。其前虽有P波,但P—R间期〈0.12s。形态与窦性P波明显相异(Ⅰ、V2~V4明显),为交接性期前收缩,其后的完全性代偿间歇。P8,10,12提前发生,形态与窦性P波相异,P′-R间期0.12s,下传的QRS波宽大畸形.为室内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R—T夹角及QRS—T夹角的变化,评价体表心电固所测定的QTc离散度(QTcd)的可愿性。方法 随机抽样551例住院患的心电图及心向量图资料,以微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取QTcd及R—T夹角、QRS—T夹角数据。按QTcd≤50ms或>50ms分为2组;R—T夹角和QRS—T夹角按一定绝对值大小范围分为正常及异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QTcd值随R—T、QRS—T夹角绝对值增大而增大,两组四QTcd的R—T、QRS—T夹角分布明显不同,两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QTcd>50ms的R—T夹角异常率为54.35%,QRS—T横面、额面夹角的异常率分别是57.61%、60.87%,明显,正常>组(P分别<0.005和0.01)。结论 QTcd的变化与R—T夹角、QRS—T夹角有相关性,与角度的绝对值大小呈正比关系,符合心电固导联与心向量的2次投影理论。体表移测QTcd受R—T、QRS—T夹角的变化影响,不足以反映心室各部位复极的差异,其临床应用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TGF-β1和Tβ RⅡ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 ,手术切除率低。姑息性治疗的平均生存期为 1年 ,但 5年生存率仍较低。目前 ,对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影响因素的了解还不深入。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和转化生长因子 β受体Ⅱ (TβRⅡ )是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 ,TGF β1与细胞膜上的TGF β1 4型受体结合后通过各种细胞信号传导作用导致细胞凋亡。本研究 ,通过检测TGF β1和TβRⅡ在胆管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胆管癌进展、转移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30例系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管癌患者 ,均为腺癌。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E) ~(32)P内照射治疗以及单纯TAE治疗后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APAAP法测定患者血清sIL—2R、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我们检测23例TAE ~(32)P、31例单纯TA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0例健康献血员sIL—2R、辅肋T淋巴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Th细胞比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TAE ~(32)P治疗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原发性肝癌患者sIL—2R、Ts细胞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TAE ~(32)P、TAE治疗后原发性肝癌患者sIL—2R、Ts细胞非常显著降低(p<0.05),TAE ~(32)P比TAE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TAE ~(32)P治疗原发性肝癌比单纯TAE治疗患者血液中sIL—2R下降更显著,两种治疗方法可使患者Th增高、Ts下降。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sIL—2R、T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疗效、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许蓓 《心电学杂志》2007,26(4):255-259
心脏电交替简称电交替(electricalahernans)指体表心电图上QRS波群、ST段和T波形态和电压甚至极性呈逐搏交替变化,是一种异常的心脏电生理现象。其中来自同一起搏点的T波若呈上述改变,即为T波电交替(Twaveahertans),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群末端至T波末端的形态呈现ABABAB…的形式(图1)。最常见的电交替比例为2:1,少数还有3:1、4:1,甚至更为复杂的情况。临床上可见于急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长Q-T间期综合征、代谢紊乱、冠脉搭桥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P波时间与P-R段时间的比值,可反映心室的舒张功能状态。正常时其比值保持在1.0 ̄1.6之间。本文测定了潜在型克山病患者心电图P/P-R段比值,并与健康人心电图进行了配对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克山病组其比值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提示,P/P-R段比值增高对克山病早期心功能不全(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