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痔灵经皮注肾制作慢性肾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一种稳定可靠、简便经济、病理改变符合人类慢性肾衰(CRF)固缩肾的动物模型,采用中药消痔灵经皮注肾的方法,成功地复制出大白鼠CRF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Scr、BUN呈进行性升高趋势,光镜、电镜下病理改变与人类CRF固缩肾接近。通过严格控制消痔灵的注入量和注入次数,可制作轻、中、重不同程度的CRF模型。  相似文献   

2.
肾衰灵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衰灵胶囊(以下简称为肾衰灵)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白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腺嘌呤(Adenin)法给大鼠造模,同时给肾衰灵灌胃治疗,1d1次,每隔4d将大鼠放入代谢笼中测24h尿量1次,第25d将大鼠处死.取血测血肌酐(Cr)、尿肌酐(Urs),计算24h肌酐清除率(Cc);并测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血清K 、Na 、Ca2 、P、Mg2 的含量;取大鼠肾脏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和镜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7.5g·kg-1(生药含量1:2)肾衰灵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Cr含量下降(P<0.01),24h肌酐清除率升高(P<0.01);血BUN含量降低(P<0.01);血K 降低(P<0.01);血Ca2 升高(P<0.01);血P有降低趋势;肾脏代偿性增大及组织坏死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肾衰灵能增强机体的排毒能力,减轻肾损伤,改善肾功能,能有效的延缓CRF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毫针刺"肾俞"穴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和针刺组,正常组10只,其余两组各15只。采用腺嘌呤混悬液灌胃法制作慢性肾衰模型,针刺组在造模的同时采用毫针刺"肾俞"穴进行治疗,造模及治疗为期4周。造模及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肾脏指数、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针刺组的肾脏指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0. 05),Scr和BUN显著降低(P 0. 05),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显著降低(P 0. 05)。结论:针刺"肾俞"穴能够有效提高大鼠肾脏功能,减轻肾间质纤维化,提示传统针刺疗法通过刺激"肾俞"穴发挥了经穴脏腑的直接调理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衰灵对慢性肾衰(CRF)大鼠肾组织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C-Ⅲ)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建立慢性肾衰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赖诺普利组、肾衰灵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LN,C-Ⅲ及TGF-β1mRNA表达及肾脏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LN,C-Ⅲ及TGF-β1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肾衰灵、赖诺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肾衰灵组明显低于赖诺普利组(P<0.05)。肾衰灵组肾脏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肾衰灵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肾衰灵可显著降低大鼠肾组织TGF-β1相对mRNA表达,使LN,C-Ⅲ型胶原的合成减少,减轻肾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和肾小球的硬化,进而达到延缓肾功能衰竭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肾化浊颗粒对腺嘌呤饲喂法致慢性肾衰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0.75%腺嘌呤饲喂法复制大鼠慢性肾衰模型,动物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尿毒清颗粒对照组和益肾化浊颗粒大、中、小剂量组,连续给药30 d后,计算肾脏指数,ELISA法测定血清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Creatinine,Crea)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肾脏脏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Bun和Crea含量均显著降低,益肾化浊颗粒大剂量组大鼠肾小管扩张程度较轻(P〈0.05)。结论:益肾化浊颗粒可使腺嘌呤饲喂法所致慢性肾衰大鼠血清中Bun、Crea含量下降,改善肾脏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冯继伟 《中医药学刊》2010,(11):2385-2386
目的:观察肾衰灵对慢性肾衰(CRF)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建立慢性肾衰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赖诺普利组、肾衰灵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及肾脏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TXB2值和TXB2/6-Keto-PGF1α值升高,血6-Keto-PGF1α值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衰灵、赖诺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衰灵组与赖诺普利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衰灵可显著降低TXB2水平和TXB2/6-Keto-PGF1α值,提高6-keto-PGF1α水平,抑制肾脏血管收缩,减轻血小板聚集,降低肾血管阻力,改善肾脏血液动力学,减轻肾脏病理变化,延缓肾小球硬化进展,进而达到治疗肾功能衰竭的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泄浊方对慢性肾衰大鼠Leptin、IL-6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10只/组。0.75%腺嘌呤350mg/Kg·d-1饲料喂养8周造模。灌胃干预:空白组、模型组10只,生理盐水,2m L/Kg·d-1;中药组10只,扶正化瘀泄浊方,20m L/Kg d-1;西药组10只,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10U/Kg d-1。连续给药3周,最后一次灌胃后,禁食禁水24h,腹主动脉取血;麻醉处死,取肾脏称重后研碎匀浆。观测BUN、Scr、ALB、Hb、肾脏Leptin、IL-6。[结果]造模后(连续干预)血清BUN、Scr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ALB、Hb各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Leptin、IL-6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中、西药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中、西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扶正化瘀泄浊方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衰大鼠Scr、BUN,提高ALB、Hb水平;对Leptin、IL-6有明显降低作用,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治疗兔直肠黏膜内脱垂(IRP)的疗效。方法:将16只兔按直肠黏膜内脱垂兔造模方案造模,造模后随机分为两组各8只。第1组为IRP组,肛门镜下观察后解剖取兔直肠进行病理分析;第2组为消痔灵注射组,在注射后第14天肛门镜下观察后解剖取兔直肠进行病理分析。结果:IRP组兔肛门镜下观察见直肠黏膜遮挡肛镜视野范围均在3/4以上,直肠显微镜下见腺体组织增生,血管扩张充血,间质炎细胞浸润聚集,间质水肿、疏松;消痔灵注射组在注射后第14天肛门镜下观察见直肠黏膜遮挡肛镜视野范围均在1/6以下,直肠显微镜下见黏膜下层呈慢性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层与肌层排列较IRP兔直肠紧密。结论:消痔灵注射治疗兔IRP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整体功能代偿疗法"探讨增强肝的代偿功能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空白组、四逆散组及西药福辛普利组,对给药后的中药组与模型组进行对照,观察其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第8周末四逆散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Scr、BUN水平降低(P0.05),说明四逆散组在降低大鼠血清Scr、BUN,保护肾功能方面有一定作用。结论:基于"整体功能代偿疗法"增强肝的代偿功能可降低腺嘌呤致慢性肾衰模型大鼠血清Scr、BUN水平,并减轻腺嘌呤对肾脏组织损害的作用,延长慢性肾衰模型大鼠的治疗周期,缓解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尿毒康对慢性肾衰阳虚型模型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40只SD雄性大白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0只采用5/6肾切除改良法配合丙基硫氧嘧啶灌胃制成慢性肾衰阳虚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慢性肾衰阳虚组以及尿毒康组各15只。8周后处死大鼠取肾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肾衰阳虚组Ⅳ型胶原、FN、TGFβ1均表达较强(P〈0.01),而MMP2表达较弱(P〈0.01);与慢性肾衰阳虚模型组比较,尿毒康组Ⅳ胶原、FN、TGFβ1的表达均明显较弱(P〈0.05,P〈0.01),MMP2表达较强(P〈0.05)。结论:尿毒康能减轻慢性肾衰阳虚型大鼠肾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MP2的表达及降低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悬针疗法刺激肾俞穴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的肾功能、贫血及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和悬针组,每组10只。采用腺嘌呤混悬液灌胃法制作慢性肾衰模型,药物组和悬针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采用灌胃尿毒清药液、悬针疗法刺激肾俞穴进行治疗,造模及治疗为期4周。造模及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Smad7的表达。结果:悬针组的RBC、Hb、HCT显著提高(P0.05),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Scr、BUN显著降低(P0.05)。结论:悬针疗法能明显改善贫血状态,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增强肾脏功能。提示无痛无创的悬针疗法确实通过外气调整发挥了经穴脏腑的直接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bmp-7、pdgf、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肾衰饮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效学机制。方法: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毒清组及肾衰饮组。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制作大鼠肾衰模型。造模成功后肾衰饮组大鼠给予肾衰饮煎剂灌胃,尿毒清组大鼠给予尿毒清颗粒灌胃,各组大鼠连续给药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白蛋白水平,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Real time-PCR技术检测大鼠肾脏bmp-7、pdgf、timp-1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升高(P<0.01),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衰饮组和尿毒清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HE及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肾衰饮组及尿毒清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发生明显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bmp-7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pdgf、timp-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衰饮组大鼠肾脏bmp-7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dgf、timp-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肾衰饮可能通过调节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bmp-7、pdgf、timp-1 mRNA表达,发挥其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重要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尿毒康对慢性肾衰阳虚型模型大鼠的作用,70只SD大白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0只采用5/6肾切除改良法制作慢性肾衰模型,待慢性肾衰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慢性肾衰模型组、慢性肾衰阳虚模型组以及肾衰阳虚加中药组,对慢性肾衰阳虚模型组给予口服丙基硫氧嘧啶,肾衰阳虚加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尿毒康。观察各组的一般状态、肾脏病理改变和血肌酐、尿素氮、血脂、T3、T4、TSH的变化,以及睾丸重量、睾丸LDH总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肾衰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明显升高,表明慢性肾衰造模成功。与慢性肾衰组比较,慢性肾衰阳虚组大鼠呈现一派阳虚的表现,血T3、T4及睾丸LDH活性较慢性肾衰组低(P<0.05或0.01),且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较慢性肾衰组高(P<0.05或0.01),病理结果提示慢性肾衰阳虚大鼠病变较严重。加服尿毒康的大鼠阳虚表现不明显,血T3、T4、睾丸LDH活性较慢性肾衰阳虚组高,而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较慢性肾衰阳虚组低,病理结果显示病变较慢性肾衰阳虚组轻。结论:尿毒康对慢性肾衰阳虚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黄藿苓汤对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衰PDGF、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大黄藿苓汤对慢性肾衰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造模,设空白组、模型组、治疗1、2组。结果:治疗1、2组肾脏病理改变较模型组轻,尿素氮、肌酐、尿酸、PDGF表达较模型组低(P<0.05);治疗1组bFGF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5)。结论:大黄藿苓汤对腺嘌呤致慢性肾衰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且早期用药优于晚期用药。其机制可能是抑制PDGF、bFGF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抗纤灵颗粒对大鼠试验性慢性肾衰的药效作用,探讨此方改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设立对照组、模型组、抗纤灵组、大黄组、丹参组共5组。服药30天。采用SPSS分析,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用药治疗前后指标及胆固醇(CHL)、甘油三酯(TG),各组间指标的变化和进行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与抗纤灵组比较:Scr、BUN指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间的比较:抗纤灵组Scr、BUN指标均低于丹参组和大黄组。TG抗纤灵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肾组织形态可见:抗纤灵组肾衰大鼠肾小球萎缩明显减轻,机构较接近正常。结论抗纤灵颗粒对改善试验性慢性肾衰有较明显的药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紫芨液保留灌肠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湿热下注型直肠内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中药紫芨液保留灌肠治疗2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观察,并比较其症状积分。结果:2组患者在排便时间积分、肛门坠胀感积分、直肠排便不尽感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紫芨液合消痔灵注射用于湿热下注型直肠内脱垂,能有效改善直肠粘膜脱垂与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延长、肛门坠胀感等临床表现,优于单纯注射消痔灵病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黄藿苓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造模,设空白组、模型组、治疗1、2组。[结果]治疗1、2组肾脏病理改变较模型组轻,尿素氮、肌酐、尿酸、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治疗1组较模型组减少(P0.05),治疗2组与模型组相比bFGF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黄藿苓汤对腺嘌呤致慢性肾衰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且早期用药优于晚期用药,其机制可能是抑制bFGF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保肾灵 号的制备、质量标准及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以下称慢性肾衰 )的临床疗效和干预慢性肾衰进程的作用。方法 :按处方比例采用传统方法制成小蜜丸 ,按药典方法进行质量标准控制。临床应用 :随机选择 10例口服保肾灵 号的慢性肾衰患者为中药组 ,随机选择不口服保肾灵 号的 10例慢性肾衰患者为对照组 ,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肌酐水平进行方差分析 ,以及两组之间的 1/Scr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 Scr无差异 (P>0 .0 5 ) ,治疗后Scr有显著差异 (P<0 .0 5 ) ,两组 1/Scr斜率 (b值 )分别为 - 3.4 6 9× 10 - 4和 - 1.190× 10 - 4。结论 :保肾灵 号的制备工艺简便 ,质量可控 ,保肾灵组对慢性肾衰的治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消痔灵局部注射加半引流术治疗舌下腺囊肿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痔灵局部注射加半引流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患者运用消痔灵局部注射加半引流术治疗。结果:20例2~4周拆线,1例1周后打结松弛滑脱,致缝线脱落。21例随访观察均未见复发。结论:消痔灵局部注射加半引流术治疗舌下腺囊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抗纤灵方对慢性肾衰模型小鼠酪氨酸磷酸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p65(p38MAPK/NF-κBp65)介导的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56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余46只采用5/6肾切除制备慢性肾衰模型,2周后将造模成功的33只小鼠按照肌酐水平分层分为模型组、雷帕霉素组及抗纤灵方组,每组11只。雷帕霉素、抗纤灵方组每日分别给予雷帕霉素(0.13 mg/100 g)及抗纤灵方组(2 g/100 g)各0.5 m L灌胃治疗,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用药8周后处死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中性粒细胞表达水平;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法检测肾脏组织p38MAPK、NF-κBp65蛋白及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性粒细胞阳性细胞数增多,p38MAPK、NF-κBp65蛋白及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及抗纤灵方组中性粒细胞阳性细胞数减少,p38MAPK、NF-κBp65蛋白及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雷帕霉素除在降低p38MAPK蛋白表达方面优于抗纤灵方组(P0.05)外,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纤灵方参与p38MAPK/NF-κBp65介导的炎症因子的调控,对肾纤维化所致的肾衰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