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产生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经治疗缓解和自行缓解。其主要内容归纳为:(1)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2)气道的高反应性,气流受阻及呼吸道症状均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3)存在可逆性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2.
<正>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慢性气道炎症的形成。虽以糖皮质激素抑制气道炎症、解除气道痉挛等治疗方法能迅速缓解症状,但不易长期控制且副作用较多,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支气管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2].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1].该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和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如贻误诊治,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因此,合理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本病病人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通常与特应性变态反应有关,由于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和非特异性炎症,所以目前治疗重点从缓解平滑肌痉挛转向预防和治疗气道炎症.免疫异常导致气道炎症是哮喘发病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宜诊疗技术》1999,17(1):19-24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园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相似文献   

6.
<正>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气道炎症、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上述症状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2014年流行病调查提示,全球大约有3亿哮喘患者[1],全球哮喘发病率为4.3%,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1〕。这种区别于一般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表现为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可引起气道缩窄,出现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哮喘的本质是慢性变应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引发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既往以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为主的原则已被摒弃,预防、治疗气道炎症是治疗的首要措施,药物疗法仍是治疗哮喘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最有效地控制气道炎症,是哮喘长期治疗的一线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单纯吸入激素或吸入激素联合长效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可使大多数哮喘患者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8.
杨丽娟 《全科护理》2008,6(25):2312-231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该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和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相似文献   

9.
张瑞仙 《护理研究》2006,20(8):2189-219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气道炎症引起易感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伴哮鸣音、胸闷或咳嗽,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近年来哮喘患病率发作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而我院采用敷贴一脉冲治疗22例同一矿区的哮喘病人,延长了缓解期,减少了发作次数,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例。我院自1998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2003~2005年,我院采用德国BICOM2000型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良好。现将治疗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指炎症累及上和(或)下气道的慢性疾病,以气道炎症、气道阻塞及气道重塑为主要特征[1-2],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最为常见.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约有4570万[3],COPD人数近1亿[4...  相似文献   

13.
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而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见于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治疗的重点已从单纯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转为以预防、防治气道炎症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多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狭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多见于儿童发病,且发病多在秋冬季。本病属中医学的“喘证”、“哮证”、“饮证”。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可逆性气流阻塞、气道黏膜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1]69.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反映炎症的敏感指标,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监测[2].  相似文献   

17.
哮喘的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增加。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国际上对哮喘的认识不断发展,我国在哮喘病的诊断、防治、科研及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上述各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在我们基层医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问题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哮喘的诱因     
哮喘是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为症状,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多基因遗传性,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哮喘又明显地受环境因素影响,如大气污染、吸入花粉、尘螨、真菌、食入鱼虾及病原体感染,临床常见和多发,给患者带来巨大身心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9.
哮喘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慢性多发性疾病 ,其基本发病机理为炎症与支气管痉挛导致气道狭窄引起气道阻塞。约 14%的美国人患有该病 ,并且在过去的 10年中 ,哮喘患病率增加 2 9% ,入院率增加 30 0 % ,病死率增加31%。病理生理学 气道炎症被认为是哮喘病理生理中的关键因素 ,无论哮喘发作程度轻与重 ,气道都存在炎症。气道炎症时 ,由于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的浸润 ,气道粘膜水肿 ,腺体分泌增加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阻。这种气流受阻可自发地或经治疗而缓解。如果长期反…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疾病,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COPD的特征性改变 [1],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COPD是许多炎症通路介导的复杂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