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胆道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17例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8例,胆管癌根治术后胆漏2例,拔T管后胆漏3例,误拔T管2例,狭窄胆管成形术后胆漏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胆漏1例.手术治疗9例,非手术治疗8例.结果 1例死亡,16例治愈,治愈率为94.1%.结论 胆道术后发生的胆漏原因较多,部分可用非手术疗法治愈,有效腹腔引流是非手术治疗的关键.对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或不能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仔细的手术操作、妥善的术后处理是预防胆道术后胆漏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胆漏发生率为0.82%(10/1215)。其中2例速走胆管损伤,2例系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致胆囊管残端漏,2例由于术中置肝下腹腔引流管,3例系肝总管右侧壁电灼坏死迟发性穿孔漏胆,1例于术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经再次手术和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主要表现为胆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胆道修复或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治疗胆道手术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2000年1月~2010年1月)胆道手术术后并发症在我院行十二指肠镜治疗34例病例。胆总管残余结石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及气囊扩张术取石23例;胆漏行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7例,其中LC术后胆漏5例,胆道探查引起胆瘘2例;胆管狭窄行胆管球囊扩张,放置胆管塑料内支架2例;肝门胆管癌术后再狭窄及胆道术后胆道不通行金属支架治疗2例。结果 23例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经乳头括约肌切开及气囊扩张术取石,其中有5例经碎石操作取净结石。7例胆漏患者经鼻胆管引流2~3周后胆漏闭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胆管狭窄患者经胆管球囊扩张、放置胆管内支架治愈。2例恶性肿瘤患者安置金属支架一年内未发生胆管炎。结论十二指肠镜在治疗胆道术后并发症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漏及胆管狭窄和恶性梗阻治疗的很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治疗胆道手术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2000年1月~2010年1月)胆道手术术后并发症在我院行十二指肠镜治疗34例病例。胆总管残余结石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及气囊扩张术取石23例;胆漏行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7例,其中LC术后胆漏5例,胆道探查引起胆瘘2例;胆管狭窄行胆管球囊扩张,放置胆管塑料内支架2例;肝门胆管癌术后再狭窄及胆道术后胆道不通行金属支架治疗2例。结果 23例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经乳头括约肌切开及气囊扩张术取石,其中有5例经碎石操作取净结石。7例胆漏患者经鼻胆管引流2~3周后胆漏闭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胆管狭窄患者经胆管球囊扩张、放置胆管内支架治愈。2例恶性肿瘤患者安置金属支架一年内未发生胆管炎。结论十二指肠镜在治疗胆道术后并发症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漏及胆管狭窄和恶性梗阻治疗的很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在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胆道并发症的诊治情况。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3例(30%),其中胆瘘合并胆管狭窄1例,胆管狭窄合并胆泥形成1例,单纯胆管狭窄1例。结果本组3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均行内镜下诊治,随访12—31个月效果较好。结论内镜技术有助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有效、安全,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尹克宁 《现代保健》2014,(29):136-138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5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Ⅰ期缝合胆总管20例,术后发生胆漏1例;放置T管引流36例,术后发生水肿性胰腺炎和胆漏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对患者创伤小,效果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微创保胆取石术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的护理模式及体会。方法 86例患者均在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行保胆取石术并进行有效护理。结果 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术后均无胆漏和出血,切口甲级愈合,平均住院时间5 d,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的前提,严密的术中观察及护理配合,是内镜保胆取石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胆漏发生率为0.82%(10/1215)。其中2例迷走胆管损伤,2例系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致胆囊管残端漏,2例由于术中置肝下腹腔引流管,3例系肝总管右侧壁电灼坏死迟发性穿孔漏胆,1例于术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经再次手术和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主要表现为胆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胆道修复或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在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胆道并发症的诊治情况。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3例(30%),其中胆瘘合并胆管狭窄1例,胆管狭窄合并胆泥形成1例,单纯胆管狭窄1例。结果本组3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均行内镜下诊治,随访12~31个月效果较好。结论内镜技术有助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有效、安全,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及治疗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LC术后胆漏行ERCP检查病例,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管结石取出术,最终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结果21例ERCP检查病例,全部明确了胆漏的性质,单纯ENBD15例,EST+胆管取石+ENBD2例,4例开腹手术治疗。结论ERCP检查可明确胆漏的性质,并提供有效治疗,可作为大多数胆漏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胆道再手术5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再手术的原因与处理对策,降低再手术发生率。方法 对1986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17例各类胆道疾病患者治疗后的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胆道良性疾病496例,占96%。其中胆道残余或再生结石303例,占59%;术后胆漏包括拔T管漏68例,占13%;胆管损伤42例,占8%;术后胆道出血37例,占7%;胆肠吻合口堵塞或狭窄25例。占5%;Oddi括约肌狭窄21例,占4%。余为胆道肿瘤21例,占4%。结果 2次手术358例,3次手术117例,4次及以上手术42例。痊愈372例,占72%。16例因胆道出血或肝功能衰竭等死亡。结论 胆道再手术主要原因为胆道残余或(和)再生结石。胆管损伤、胆漏、损伤性胆管狭窄和术中出血也构成胆道再手术的重要因素。首次手术中的正确判断、术式选择以及仔细操作是减少胆道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Ⅰ期缝合2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胆总管Ⅰ期缝合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26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行胆道镜检查取石,取石干净后胆总管行可吸收线Ⅰ期缝合.结果 术后1例出现胆漏,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余患者无胆漏、胆道狭窄、胆道出血和胆道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Ⅰ期缝合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肝胆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经采取引流、营养支持、保肝及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与护理措施后痊愈出院,住院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5~32d,平均21d。结论加强对胆漏患者的观察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胆漏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究防治方法,力求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间共发生肝胆外科术后并发症20例,分析这20例患者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寻找防治对策。结果:术后胆漏的患者有9例,占45.0%、术后梗阻性黄疸胆管炎的患者有6例占30,0%,术后出血的患者有2例占15.0%,术后胆道逆行感染的患者有2例,占10.O%。结果表明,我们在患者的手术过程及术后后续治疗的过程中都要做好严密防范,防治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手术过程中术中,所有对胆道的切开及缝合步骤都要做到规范严谨,术后加大对患者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并发症指征并立即救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新的内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的理念,评价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在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取右肋缘下小切口开腹,切开胆囊底部应用纤维胆道镜彻底取石,最后用无损伤缝线缝合胆囊切口。结果实施保胆取石术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5d,术后无胆漏,无严重并发症及残石。20例随访6月,未见结石复发、胆瘘及胆管狭窄。结论对于胆囊功能良好的单发胆囊结石、多发胆囊结石数量少且体积小及胆囊息肉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不高等优点,且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是值得推广的治疗胆囊结石及息肉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今后的治疗工作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1月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胆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8例胆漏患者中,5例给予单纯腹腔引流,1例发生胆囊管残端漏合并胆总管结石,给予腹腔镜探查冲洗胆囊管后重新对其进行施夹,1例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患者由于钛夹脱落重新夹闭,术后7d拔除引流管.所有患者经相应处理后均无无返流性胆管炎、胆道结石、胆道狭窄等发生.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应当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同时在肝下放置引流管及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道再手术的原因与处理对策,降低再手术发生率.方法 对1986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17例各类胆道疾病患者治疗后的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胆道良性疾病496例,占96%.其中胆道残余或再生结石303例,占59%;术后胆漏包括拔T管漏68例,占13%;胆管损伤42例,占8%;术后胆道出血37例,占7%;胆肠吻合口堵塞或狭窄25例,占5%;Oddi括约肌狭窄21例,占4%.余为胆道肿瘤21例,占4%.结果 2次手术358例,3次手术117例,4次及以上手术42例.痊愈372例,占72%.16例因胆道出血或肝功能衰竭等死亡.结论 胆道再手术主要原因为胆道残余或(和)再生结石.胆管损伤、胆漏、损伤性胆管狭窄和术中出血也构成胆道再手术的重要因素.首次手术中的正确判断、术式选择以及仔细操作是减少胆道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LC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行ERCP.其中8例经ENBD治疗获得成功,1例因胆总管横断伤,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ERCP是LC后胆漏患者理想的诊断方法,ENBD结合腹腔引流治疗LC后胆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后死亡病例。1例I型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远期并发症:1例胆囊切除+瘘口修补+T管引流术后1年再次出现胆总管狭窄,1例胆囊切除加做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后2年再发胆总管结石。1例Ⅳ型患者行胆囊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4年内胆道感染发作3次。结论手术前诊断及术中注意Mirizzi综合征的存在能降低手术胆道损伤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肝胆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经采取引流、营养支持、保肝及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与护理措施后痊愈出院,住院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5~32d,平均21d。结论加强对胆漏患者的观察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胆漏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