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木聚糖酶初级序列中20种氨基酸同其最适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在F/10家族中有正相关作用的氨基酸是W,负相关作用的是 A,D,H,S;理论上最高最适温度是119 8 ℃在G/11家族中有正相关作用的氨基酸是L,D,P,Y,负相关作用的是 H;理论上最高最适温度为105 6 ℃.惊奇地发现在不同家族中 D起不同的作用,这只能从它们各自不同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上进行解释.从初级序列基础上证明了木聚糖酶的不同蛋白质家族有不同的热稳定性机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均质提取法相结合,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两种木聚糖酶. 薄层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它们具有内切木聚糖酶的活力,分别定义为xyl Ⅰ和 xyl Ⅱ.两种酶具有相同的最适反应温度(50℃)和最适pH值(7.0).另外,还研究了内切木聚糖酶 xyl Ⅱ对小麦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酶解产物中含有阿魏酰低聚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KPC-12型碳青霉烯酶分子进化及其与10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结合自由能.方法 根据有无碳青霉烯酶活性将A类β-内酰胺酶分为两蔟,用MEGA4.1软件中的Minimum Evolution法分析KPC-2~ KPC-13、SFC-1、SME-1、IMI-1和NMC-A型具有碳青霉烯酶活性的A类β-内酰胺酶及TEM-1和SHV-1型无碳青霉烯酶活性的A类β-内酰胺酶氨基酸序列的分子进化.根据KPC-2型晶体结构在SWISS-MODEL数据库作KPC-12型同源建模,并用ArgusLab 4.1软件中的DOCK模块做KPC-12型碳青霉烯酶与10种β-内酰胺类药物底物的分子对接,最后计算酶与底物的结合自由能(△G).结果 KPC-12型与KPC-2型分子进化最为接近.KPC-12型碳青霉烯酶与β-内酰胺类药物结合自由能下降居前3位的为青霉素G钠盐、厄他培南和氨苄西林,△G分别为-8.45149、-8.36383和-8.19326 kcal/mol;结合自由能下降排在后2位的为氨曲南和克拉维酸,△G分别为-6.50614和-6.88533 kcal/mol.结论 KPC-12型碳青霉烯酶对青霉素G钠盐、厄他培南和氨苄西林的催化能力高,而对氨曲南和克拉维酸的催化能力低.  相似文献   

4.
以蔗糖、果胶、羧甲基纤维素或木聚糖为碳源培养草菇 (Volvariellavolvacea) ,对所产生的半纤维素酶进行初步研究发现 ,半纤维素酶系主要是由木聚糖诱导 .半纤维素酶中的木聚糖酶分布在胞外 ,木糖糖苷酶分布在胞内 ,阿拉伯糖苷酶胞内胞外都有分布 .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6 0℃ ,最适反应 pH为 5 .8,在pH 5 .4~ 7.0时比较稳定 ,保温 1h酶活的半衰温度是 5 5℃ .木糖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5 5℃ ,最适反应 pH为 6 .6 ,在 pH 6 .6~ 7.4时比较稳定 ,保温 1h酶活的半衰温度是 5 2℃ .阿拉伯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6 0℃ ,最适反应pH为 5 .0 ,在 pH 4 .6~ 6 .2时比较稳定 ,保温 1h酶活的半衰温度为 6 0℃ .  相似文献   

5.
草菇产胞外木聚糖酶通过各级浓缩和纯化,获得接近电泳纯蛋白.通过SDS PAGE测得相对分子质量为24500.木聚糖酶为糖基化修饰的蛋白,含有质量分数20.24%的糖.O 糖基化能增加木聚糖酶的活性,O 和N 糖基化都能提高木聚糖酶的稳定性.5min反应,草菇木聚糖酶在60℃和pH值5.65时活性最高.在此条件下,该酶的Km值为3.87mg/mL,Vmax为1250IU/mg.纯酶的稳定pH值为6.54,57℃时半衰期为1h.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KPC-2、KPC-5和KPC-10型碳青霉烯酶的分子进化及与10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结合自由能.方法 用MEGA 4.1软件中的Minimum Evolution法分析KPC-2、KPC-5和KPC-10型碳青霉烯酶的分子进化,用ArgusLab 4.1软件中的Dock模块作这3种酶与10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分子对接,并计算酶与底物的结合自由能(△G).结果 有碳青霉烯酶活性的A类β-内酰胺酶在同一簇且保守性较好,无碳青霉烯酶活性的普通A类β-内酰胺酶则在另一簇.KPC-2、KPC-5和KPC-10型碳青霉烯酶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结合自由能均下降,且降幅居前,它们的结合自由能比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更低.结合自由能较高的为氨曲南和克拉维酸.结论 KPC型碳青霉烯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催化能力高于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催化能力,对氨曲南和克拉维酸的催化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7.
Toll样受体家族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对大量的高度保守的配体反应.这些基质包括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激活识别入侵的病原体,以及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识别内生组织损伤.Toll样受体家族在激活天然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调节获得性免疫,是连接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虽然Toll样受体家族的功能多样,它们在肝脏和其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Toll样受体家族作为干预治疗的潜在措施开始受到人们青睐.我们总结Toll样受体家族的生物学功能,介绍Toll样受体家族在肝缺血-再灌住损伤中作用的最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成纤维细胞内肌动蛋白、钙离子与瘢痕挛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肌动蛋白 (actin)和钙离子 (Ca2 + )含量与瘢痕挛缩的关系。方法 取两类瘢痕各 10例 ,蛋白质电泳及凝胶扫描测定成纤维细胞内总肌动蛋白 ,聚合 (F肌动蛋白 )、球 (G肌动蛋白 )肌动蛋白及F/G肌动蛋白比值。Fura 2荧光探剂标记、图像分析胞内Ca2 + 浓度。结果 增生性瘢痕总肌动蛋白 [(2 .3 8± 0 .3 5 )ng/10 4细胞 ]、F肌动蛋白 [(0 .98± 0 .19)ng/10 4细胞 ]、F/G肌动蛋白比值 (0 .68± 0 .0 7)、Ca2 + 浓度 (82 .64± 10 .0 0 )均明显高于瘢痕疙瘩总肌动蛋白 [(1.68± 0 .2 5 )ng/10 4细胞 ]、F肌动蛋白 [(0 .46± 0 .10 )ng/10 4细胞 ]、F/G肌动蛋白比值 (0 .3 6± 0 .0 5 )及Ca2 + 浓度 (73 .2 6± 2 .5 5 ) (P <0 .0 1)。G 肌动蛋白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成纤维细胞内肌动蛋白与钙离子浓度的改变 ,是造成两类瘢痕不同挛缩特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表皮生长因子(EG F)家族及其受体家族不仅参与卵泡募集、优势卵泡选择,亦是黄体生成素(L H)峰之后调控排卵发生和黄体形成、介导LH作用的重要调控网络,是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壁层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分子介质.本文综述了EG F家族成员及其受体家族参与卵泡发育、排卵及类固醇甾体激素生成的分子机制,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的微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化成为产胰岛素细胞(IPCs)的影响.方法 采用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用不同的微环境进行诱导,对照组诱导剂为含有角朊细胞生长因子、ITS、尼克酰胺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胰腺条件培养液;对诱导后细胞进行光、电镜观察,双硫腙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并进行体外葡萄糖刺激实验,测定细胞分泌胰岛素及C-肽功能.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可诱导分化为IPCs,但实验组分化而成的IPCs在数量及功能上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大鼠胰腺提取物模拟的微环境能促进大鼠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较高质量的IP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