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疸是血中胆红素含量升高,使皮肤、粘膜、巩膜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而言。正常血中胆红素不超过17.1μmol/L,达34.2μmol/L 以上才出现黄疸,在17.1~34.2μmol/L 时临床上并不出现黄疸,称为隐性黄疸。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     
正一、什么是梗阻性黄疸?黄疸是由于人体内胆红素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引起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所导致的巩膜及皮肤粘膜等出现黄染的一种症状和体征。正常人体内总胆红素浓度低于17.1μmol/L;当其浓度处于17.1μmol/L和34.2μmol/L之间,肉眼不易察觉,故我们称之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中总胆红素浓度高于34.2μmol/L  相似文献   

3.
徐铭益 《肝博士》2013,(4):14-16
皮肤黄染和眼黄通常是由黄疸引起,也可因其他原因造成。一、黄疸1.黄疽的概念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几种常见干扰物对 BECKMAN-COULTER 生化分析仪测定项目的影响。方法:体外添加干扰物于正常血浆,测定不同浓度梯度干扰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FBil 为307.8μmol/L时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71.0μmol/L 时对γ-谷氨酰基转移酶,239.4μmol/L 时对总胆固醇,102.6μmol/L 时对甘油三脂,102.6μmol/L 时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171.0μmol/L 时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273.6μmol/L 时对肌酐的检测结果分别有影响(偏离值超出±10%范围);CBil 为171.0μmol/L时对总胆固醇,34.2μmol/L 时对甘油三脂,34.2μmol/L 时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171.0μmol/L 时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68.4μmol/L 时对尿酸,34.2μmol/L 时对磷的检测结果分别有影响(偏离值超出±10%范围);Hb 为2.5 g/L 时对总蛋白,1.0 g/L 时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0.5 g/L 时对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乳酸脱氢酶,2.0 g/L 时对尿酸,4.0 g/L 时对镁的检测结果分别有影响(偏离值超出±10%范围);乳糜为150 FTU 时对总胆红素,300 FTU 时对结合胆红素,750 FTU 时对肌酐的检测结果分别有影响(偏离值超出±10%范围)。结论:血红蛋白、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乳糜物质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对不同的检测项目的测定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啸  杨德琪 《浙江医学》1993,15(4):250-251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阻塞性黄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插管造影成功率及显影的满意程度则明显低于黄疸者。笔者就6年来297例阻塞性黄疸的ERCP检查方法及结果作一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297例,男188例,女109例。平均年龄50.4岁(16~83岁)。病人均有显性黄疸,伴上腹疼痛或胀痛263例,发热32例。黑便6例,首次发生黄疸98例,以往有黄疸史199例;66例有胆胰或胃手术史;发生黄疸持续时间最短3天,最长4年,绝大多数在半月~6个月之间;扪及腹块68例,实验室检查平均总胆红素185.0μmol/L(39.1~767.8μmol/L)、一分钟胆红素95.9μmol/L(13.6~343.7μmol/L),其比值在60%以上者166例;本组肝胆胰B超提示  相似文献   

6.
陈玉芳 《甘肃医药》2012,(4):289-290
目的:探讨我院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高寒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40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90±32.3)μmol/L和(90±29.3)μmol/L,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为(103±34.2)μmol/L和(103±31.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与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有明显差异,可以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可引起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这类黄疸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4~6天达高峰,峰值一般不超过257μmol/L(15mg/dl),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结合胆红素不超过25.5~34μmol/L(1.5~2.0mg/dl).小儿一般状况好,食欲正常.目的 讨论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结论 因有多种因素或疾病可引起加重黄疸,属非生理性,故对有黄疸(jaundice)的新生儿应诊断其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胆囊胆管瘘是胆囊胆管结石的并发症较少见。现就我院近3年诊治的8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女性6例,男性2例。年龄28~56岁。8例均有右上腹疼痛史及黄疸,持续时间20~40天。5例有发热,病程为1月~10年。体征,除有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黄疸外,余无特殊表现。术前“B”超均提示胆总管结石,硷性磷酸酶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值为34.2~196.45μmol/L,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独山民族地区新生儿黄疸发病规律,为有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8例新生儿黄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早期新生儿88例,晚期新生儿30例;出生体重:≤1500 g 2例,≤2 500 g 12例,≤4 000 g 98例,4 000 g以上6例;新生儿溶血病36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17例,伴头颅血肿9例,伴颅内出血6例,伴感染40例,母乳性黄疸10例;胆红素221μmol/L~321μmol/L 26例,321μmol/L~421μmol/L78例,421μmol/L以上14例;胆红素脑病1例。治疗上积极寻找病因,予光疗及药物治疗。治愈109例占92.4%,好转4例占3.4%,转院5人,无死亡病例。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黄疸,及早给予光疗及相应药物治疗,能有效防止核黄疸发生,同时可避免换血治疗,应引起基层医院儿科医生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17岁,因反复尿黄、皮肤巩膜黄染17年,近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自出生后每于发热后即出现黄疸,1~2d热退后黄疸自行消退,每年发作2~4次,胆红素最高为总胆红素(TB788.1μmol/L,DB464.3μmol/L,不伴腹痛和皮肤搔痒。出生1个月即发现先天性白内障。查体:神清,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可见肝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包块,肝肋下5cm,剑突下2cm,脾肋下3cm。实验室检查:TB327.1μmol/L,DB248.7μmol/L,ALT58U/L,AST95U/L,RBC2.86×109/L,WBC3.4×109/L,Hb98g/L,PLT250G/L,网织红细胞20%,尿胆原1…  相似文献   

11.
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黄疸2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出现黄疸临床较为多见,但部分患者黄疸持续时间较长(病程超过120 d),虽一般情况尚好,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小于80 u/L,血清总胆红素维持在34.2~85.5 μmol/L,不易消退,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2003年8月~2005年6月,运用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黄疸2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雪榕 《华夏医学》2000,13(5):639-640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出生后红细胞破坏、血清内胆红素产生过多引起。正常情况下出生 2~ 3d出现 ,2周左右消退。血清胆红素浓度在 85~ 10 3μmol/ L,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 ,为生理性黄疸 ,无需特殊处理。若黄疸出现在 2 4h以内 ,或黄疸时间延长 (超过 2周 )或退而复现 ,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 2 0 5μmol/L,多为病理性黄疸 ,需及时治疗。临床上采用蓝光照射配合药物治疗。现将我科 1995~ 1998年采用蓝光照射治疗 40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均为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 ,体重在 190 0~ 3 95 0 g,日龄 2 …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86~1988年,共收治新生儿黄疸60例,现报告如下。本组男38例,女22例,出生体重2.5kg以下者9例,2.5~4kg 45例,4 kg以上者6例。一、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①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最重。②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第3周消退。③一般情况好。④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⑤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2μmol/L,早产儿<256.5μmo1/L。本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18例,其中患脐炎7例、上感3例、脓疱疮3例、鹅口疮3例、尿布皮炎2例。但血培养阴性,肝功能正常。二、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②黄疸进展迅速,胆红素增长超过85.55μmol/L/日(5mg/dl/日)。③血清胆红素超过生理性黄疸限度,成熟儿>205.2μmol/L (12mg/dl),未成熟儿>256.5μmol/L(15mg/dl)或结合胆红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Gilbert综合征患者临床及肝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我院收治的25例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肝脏病理资料。结果 25例患者中男性17例(68%),发病年龄18~30岁者15例(60%);合并HBV感染(4例)、药物性肝炎(2例)、酒精性肝炎(1例)等常见肝病7例(28%);多数病例临床症状轻微,17例(68%)表现为黄疸、疲乏,2例(8%)脾大。按照发病年龄分为〈18岁组,18~30岁组,〉30岁组,其总胆红素分别为121.4±27.9μmol/L、56.6±13.8μmol/L、60.7±28.1μmol/L,间接胆红素分别为87.9±35.4μmol/L、42.9±27.0μmol/L、42.0±31.6μmol/L,黄疸分布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P〈0.01)。光镜下,100%患者肝脏组织可见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胞浆内棕褐色颗粒沉积。结论 Gilbert综合征青壮年男性多见,临床表现间接胆红素上升为主的黄疸,青少年发病可以表现为中重度黄疸;其肝脏病理可见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胞浆内棕褐色颗粒沉积;常见肝病原因(如HBV感染,药物性/酒精性肝炎)合并Gilbert综合征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0月~1994年10月,我科对11例手术探查不能切除的高位胆管癌,采用胆肠桥式置管内引流,术后减黄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1中,男6例,女5例,年龄42~71岁;平均57.2岁,全部病例都有黄疸,术前黄疸持续时间14~110天,平均34天。血清总胆红素96μmol/L~634.2μmol/L,平均307.5μmol/L;碱性磷酸酶227IU/L~546IU/L,明显高于正常值。术前B超检查11例(符合与基本符合10例),PTC检查9例(均符合诊断),CT检查8例(6例符合与基本符  相似文献   

1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37-239
目的:总结我院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胆红素水平以及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为鉴别诊断溶血性黄疸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15年4月诊治的8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及70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的胆红素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AIHA患者总胆红素范围为6.30~214.90μmol/L,中位数62.30μmol/L;65例(80.2%)患者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值>20%。70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总胆红素范围29.40~730.40μmol/L,中位数203.24μmol/L;56例(80%)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范围30%~60%。结论:我院AIHA患者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高于诊断学教科书推荐的数值,建议扩大数据进一步总结,减少溶血性黄疸的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疸的诊断     
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黏膜因胆红素沉着所致的黄染,测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大于34.2μmol/L.黄疸的检查应在自然光下进行.当血液中胆红素升高,但临床上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隐性黄疸.临床上诊断黄疸比较容易,但对黄疸的病因诊断,有时比较困难.临床上对黄疸的诊断必须遵循以下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4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早发型母乳性黄疸64例,血清胆红素水平最高为518μmol/L,>256.5μmol/L。晚发型母乳性黄疸284例,胆红素浓度最高503.4μmol/L,>256.5μmol/L有140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均进行听力检查,发现听力异常8例。晚发型母乳性黄疸选择性做听力检查74例,异常12例。结论:母乳性黄疸预后较好,但血清胆红素浓度>342μmol/L时,有引起轻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对母乳性黄疸(尤其是早发型)应积极预防及治疗,以避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20.
刘利利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67+203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光疗、病因治疗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3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30ml经微量泵静脉输入,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第5d血清总胆红素(192.3±23.1)μmol/L,第7d为(90.8±21.3)μmol/L。对照组分别为(223.3±22.0)μmol/L、(176.0±36.0)μmol/L。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黄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