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梗阻性黄疸     
正一、什么是梗阻性黄疸?黄疸是由于人体内胆红素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引起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所导致的巩膜及皮肤粘膜等出现黄染的一种症状和体征。正常人体内总胆红素浓度低于17.1μmol/L;当其浓度处于17.1μmol/L和34.2μmol/L之间,肉眼不易察觉,故我们称之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中总胆红素浓度高于34.2μmol/L  相似文献   

2.
徐铭益 《肝博士》2013,(4):14-16
皮肤黄染和眼黄通常是由黄疸引起,也可因其他原因造成。一、黄疸1.黄疽的概念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  相似文献   

3.
妊娠与黄疸     
妇女妊娠时体内环境将发生一系列变化。2~6%孕妇于妊娠最后3个月血清胆红素值增高,一般为17.1~34.2μmol/L,但很少超过34.2μmol/L,临床上一般无黄疸表现。妊娠期黄疸甚为罕见,其发生率约为0.067%,而在妊娠黄疸中,40%以上为黄疸型病毒性肝炎,20%为妊娠肝内胆汁郁滞症,10%是由于妊娠并发症引起。  相似文献   

4.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由含血红素的蛋白质在肝细胞内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代谢转变而来,并随胆汁分泌排泄.它代谢的调节是肝脏的主要功能,其代谢的变化通常反映肝胆等疾病.凡能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等因素均可使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当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 mol/L是,可出现巩膜、黏膜及皮肤的黄染,称为黄疸;若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值,但不超过34.2μ mol/L 时,则称为隐性黄疸.[1]  相似文献   

5.
第14讲黄疸     
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多见于肝、胆系、胰腺及血液系统的某些疾病,但其他系统疾病也可出现.它是指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巩膜、黏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正常血液总胆红素浓度为2~17.1μmol/L(0.1~1.0mg/d1),其中结合胆红素3.42μmol/L(0.2mg/dl),非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0.8mg/dl).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性黄疸和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疸指血清总胆红素超过17.1μmol/L.按病因学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相似文献   

7.
黄疸的诊断     
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黏膜因胆红素沉着所致的黄染,测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大于34.2μmol/L.黄疸的检查应在自然光下进行.当血液中胆红素升高,但临床上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隐性黄疸.临床上诊断黄疸比较容易,但对黄疸的病因诊断,有时比较困难.临床上对黄疸的诊断必须遵循以下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8.
梁秀兰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18):2299-2300,2339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9.
陈玉芳 《甘肃医药》2012,(4):289-290
目的:探讨我院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高寒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40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90±32.3)μmol/L和(90±29.3)μmol/L,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为(103±34.2)μmol/L和(103±31.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与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有明显差异,可以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0.
乔雅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70-197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期间接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可能引起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远期智力低下、听力损害及神经异常,因而积极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现将我科自2004年10月成立以来至2008年2月收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7例相关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所有患儿均为以黄胆为主诉入院或在住院期间出现黄疸的新生儿。男性161例,女性106例,男女之比1.53∶1,住院年龄为1h~42d,其中<2d21例,3d~7d108例,8d~14d60例,>14d78例。黄疸出现时间<2d30例,2d~7d115例,>7d122例。早产儿81例,足月儿186例。1.2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见文献[1],即总血清胆红素水平:24h>103μmol/L,48h>154μmol/L,72h>205μmol/L,72h>257μmol/L,总血清胆红素检测采用重氮法,血清胆红素<257μmol/L为轻度高胆,257μmol/L-342μmol/L为中度高胆,>342μmo...  相似文献   

11.
病 例 介 绍 患者,女,14岁,食鹿花蕈后腹痛、腹泻,次日出现酱油尿,心悸,四肢麻木,阵发性抽搐。体检:体温36.4℃,贫血貌,皮肤巩膜黄染,心脏未见异常。尿量1500 ml/d。化验:血红蛋白49g/L,红细胞2.76×10~(12)/L,网织红细胞2.5%,血钾5.0 mmol/L,钠141mmol/L,CO_2结合力15 mmol/L(33.6体积%),血肌酐353.6μmol/L(4.0 mg%),尿素氮14.3 mmol/L(40.1mg%),总胆红素171μmol/L(10 mg%),直接胆红素34.2μmol/L(2 mg%),间接胆红素136.9μmol/L(8 mg%),谷丙转氨酶正常。尿常规;外观酱油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和引流技术收集1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干预前后胆汁,检测胆汁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和胆汁酸(TBA)浓度,并与血清中TB、DB、TBA对照分析.结果 12例干预前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TB、DB和TBA分别为(172.1±98.2)μmol/L、(105.6±60.0)μmol/L、(561.2±104.2)μmol/L;干预后12例胆汁TB、DB和TBA分别为(180.2±88.6)μmol/L、(106.8±70.0)μmol/L、(580.3±84.2)μmol/L,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TB、DB和TBA浓度正常,提示母乳性黄疸患儿胆红素和胆汁酸摄取、转运、排泄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86~1988年,共收治新生儿黄疸60例,现报告如下。本组男38例,女22例,出生体重2.5kg以下者9例,2.5~4kg 45例,4 kg以上者6例。一、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①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最重。②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第3周消退。③一般情况好。④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⑤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2μmol/L,早产儿<256.5μmo1/L。本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18例,其中患脐炎7例、上感3例、脓疱疮3例、鹅口疮3例、尿布皮炎2例。但血培养阴性,肝功能正常。二、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②黄疸进展迅速,胆红素增长超过85.55μmol/L/日(5mg/dl/日)。③血清胆红素超过生理性黄疸限度,成熟儿>205.2μmol/L (12mg/dl),未成熟儿>256.5μmol/L(15mg/dl)或结合胆红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几种常见干扰物对 BECKMAN-COULTER 生化分析仪测定项目的影响。方法:体外添加干扰物于正常血浆,测定不同浓度梯度干扰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FBil 为307.8μmol/L时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71.0μmol/L 时对γ-谷氨酰基转移酶,239.4μmol/L 时对总胆固醇,102.6μmol/L 时对甘油三脂,102.6μmol/L 时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171.0μmol/L 时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273.6μmol/L 时对肌酐的检测结果分别有影响(偏离值超出±10%范围);CBil 为171.0μmol/L时对总胆固醇,34.2μmol/L 时对甘油三脂,34.2μmol/L 时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171.0μmol/L 时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68.4μmol/L 时对尿酸,34.2μmol/L 时对磷的检测结果分别有影响(偏离值超出±10%范围);Hb 为2.5 g/L 时对总蛋白,1.0 g/L 时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0.5 g/L 时对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乳酸脱氢酶,2.0 g/L 时对尿酸,4.0 g/L 时对镁的检测结果分别有影响(偏离值超出±10%范围);乳糜为150 FTU 时对总胆红素,300 FTU 时对结合胆红素,750 FTU 时对肌酐的检测结果分别有影响(偏离值超出±10%范围)。结论:血红蛋白、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乳糜物质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对不同的检测项目的测定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婴儿肝病中常见疾病,若在新生儿时期发病称之为“新生儿胆汁淤积症”。美国儿科学会推荐若健康足月儿血总胆红素<85μmol/L时,结合胆红素>17μmol/L,或总胆红素>85μmol/L,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例>20%,应考虑胆汁淤积症的可能~[1]。发生在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伴有黄疸,粪便颜色变浅而尿色加深,血总胆汁酸值增加(在先天性肝细胞合成或分泌胆汁酸缺陷者常正常)及瘙  相似文献   

16.
黄疸是指因血中胆红素增加而导致的体液及组织的黄染.当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0~2.5mg/dl(34~43b~mol/L)时可出现巩膜黄染,超过3.0~4.0mg/dl(51~68μmol/L)时可见皮肤黄染.目的 讨论黄疸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通过临床经验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对黄疸病人进行鉴别与诊断.结论 引起患者黄疸发作的病因多种多样,除了常规判断以外,很多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只有经过组织学检查才能确立.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35岁,因多发伤后需行颅脑外科手术于2006年10月7日急诊收入我院.入院检查:血型正反定型为B型,输血科复查血型正反定型为B型,RhD阳性.与B型红细胞交叉配血,主、次侧均无凝集.行颅脑外科手术,术中输B型悬浮红细胞10U,B型血浆800ml,B型血小板2U.术后第3天患者血红蛋白由术前的99g/L下降至55g/L,出现进行性黄疸,血液中总胆红素由21.9μmol/L上升至995μmol/L,直接胆红素由8.0μmol/L上升至745μmol/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及足月儿黄疸期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医院早产儿黄疸患儿45例(记为早产儿组)、足月儿黄疸患儿57例(记为足月儿组)、健康新生儿49例(记为对照组),对比3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分析不同血胆红素水平PT、aPTT、TT、FIB差异。结果早产儿组、足月儿组PT、aPTT、TT较对照组延长,Fbg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与早产儿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1.3~205μmol/L组、206~342μmol/L组、≥343μmol/L组PT、aPTT、TT较51.3μmol/L组延长,Fbg较51.3μmol/L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1.3~505μmol/L组、206~342μmol/L组、≥343μmol/L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儿和早产儿黄疸会造成凝血功能变化,且血胆红素水平越高变化越明显,临床应重视对黄疸患儿凝血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黄疸是指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正常血液总胆红素浓度不超过17μmol/L,当其超过34μmol/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如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肉眼未能察见时,称为隐性黄疸。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多见于肝、胆系、胰腺及血液系统的某些疾病,但其他系统疾病也可出现。正常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总量约为340~510μmol,平均425μmol。80%~85%来源于循环中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部分;10%~15%来自骨髓中先行裂解的未成熟红细胞…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清胆红素升高使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μmol/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 称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