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11岁。因脊柱胸腰段渐进性侧凸5年入院。于1996年无意中发现胸背部呈侧凸畸形,无任何不适。于1998年在本院行X线摄片示脊柱胸腰段呈“C”形侧凸畸形,未见脊柱半椎体畸形。当时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并给予矫形支具治疗,发现脊柱侧凸畸形进行性加重,且自2002年1月去除支具后畸形加重明显。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前后路凸侧融合及凹侧皮下撑开治疗下胸椎完全分节型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远期疗效。方法6例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男5例,女1例;年龄为4个月~2.6岁,平均11个月;手术时年龄1.6~5.9岁,平均3.4岁。均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采用Cobb法测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时脊柱后凸角及侧凸角,了解冠状面及矢状面畸形矫正情况。结果6例患儿,经7.7~11.9年(平均10年10个月)随访,冠状面侧凸畸形由术前的49°改善至29°,改善率为41%;矢状面畸形改善程度不尽相同,3例后凸畸形有所改善,1例无明显变化,2例加重。结论前后路凸侧融合及凹侧皮下撑开手术,是治疗T11或T12半椎体引起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在胚胎期脊柱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分节不全或/和形成不良所致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由于脊柱两侧的生长发育不平衡而出现侧凸。国内报道先天性脊柱侧凸发病率占脊柱侧凸的3.1%~5.19%。献统计约25%的病人合并有脊髓异常,30%的存在泌尿、生殖系畸形,10%的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后即发生畸形,其病变往往随着年龄增长而进行性加重。不经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凸中,  相似文献   

4.
儿童脊柱畸形的支具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矫形支具治疗各种儿童脊柱畸形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01年5月采用热塑支具治疗或辅助治疗的138例脊柱畸形患儿进行分组观察分析,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凸9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9例、脊柱后凸6例、脊柱结核7例、外伤性脊柱侧弯2例。结果:全部病儿均经过2~4年的随访,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畸形矫正,基本上达到矫治的预期目的。结论:由于儿童的病理及生理特点,支具对各种脊柱畸形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作用,可有效地控制早期脊柱侧凸的发展,甚至可以避免手术或减轻手术患者侧凸的严重程度以及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与特发性脊柱侧凸在治疗策略上有所不同,治疗效果亦较差。如进入成年期则治疗更加困难。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23岁,大学学生。因发现脊柱畸形20年入院。患者家族中无遗传疾病史,同胞姐姐未见任何畸形,年龄相差1岁。查体:前冲步态,行走不稳,全身无异常毛发,皮肤无色素沉着,颈短,后发际低,正面观胸椎向右侧凸,侧面观胸椎向前凸,颈椎活动度受限,四肢感觉运动正常。身高144cm,坐高69cm,双侧Hoffmann征(-),双侧Babinski征(-)。X线及三维CT成像检查示C1/2半脱位,C3~C7椎体融合,C7半椎体畸形,颈段椎体左侧…  相似文献   

6.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既往无脊柱侧凸病史、发生于骨髂成熟后的脊柱畸形,常见于胸腰段和腰段.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很少在40岁前发生。随着人口老龄化,此类患者就医人数越来越多.已逐渐引起矫形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但是,退变性脊柱侧凸与特发性、先天性和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不同,在临床上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也缺乏一致认可的外科治疗标准。笔者就目前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小儿脊柱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脊拄爆裂型骨折的特性、诊断与治疗、并比较与成人同类骨折的不同特点。资料与方法:1974~1994年间收治的小儿创伤性、闭合性脊柱损伤中,有11例诊为爆裂型骨折。平均年龄为144岁,男5例,女6例。平均随访时间为9年(2~16年)。按照Denis爆裂型骨折分类法,4例为A型;6例为B型;1例为C型。根据伤后的严重程度,6例行后路融合和器械固定,5例卧位.石膏和支具治疗。结果:随访发现90%患儿有满意的功能结果。伤后及随访时的X线摄片评价表明手术治疗能够改进和维持骨折部位的后凸畸形(伤后平均19°.随访时12°),椎体前侧压缩改进15%(伤后平均39%,随访时24%)。而非手术治疗的后凸畸形平均进展9°(伤后平均15°,随访时为24°),椎体前侧压缩进展8%(伤后平均36%.随访44%),3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2例有明显改进。结论:1.由于小儿脊柱的解剖特点,爆裂型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有其特性。2、与成人同类骨折相比,骨折的稳定性较好,神经系统症状轻。3、手术治疗可稳定骨折,并防止后凸畸形和椎体前侧压缩的进一步发展,减步住院或卧床时间。4、非手术治疗对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稳定骨折是有效治疗手段,但在伤后1年中,后凸畸形和椎体前侧压缩有轻度、渐进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发生于低龄儿童,通常是指〈5岁发生的脊柱侧凸,后也用于泛指发生于低龄儿童具有极大畸形加重风险和呼吸功能不全的脊柱侧凸畸形,具有发病年龄早,畸形进展迅速等特点,其外科治疗非常困难。支具治疗对于控制严重脊柱侧凸的进展无明显作用,而且患儿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合并腰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观察脊柱侧凸及滑脱程度的转归。方法:对2002年5月~2011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9例青少年脊柱侧凸合并腰椎滑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0~18岁,平均14.4±2.7岁。功能性脊柱侧凸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6例;发育性腰椎滑脱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6例。滑脱节段均为L5/S1,Ⅰ度滑脱4例,Ⅱ度滑脱2例,Ⅲ度滑脱2例,Ⅳ度滑脱1例。3例(1、3、4号)功能性侧凸患儿均行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例(2号)特发性脊柱胸腰双弯患儿侧凸Cobb角未达到手术干预标准,行单一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5、6号)无滑脱症状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3例(7~9号)伴腰椎滑脱症状者同时行后路滑脱复位与脊柱侧凸矫形联合手术。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及滑脱相关参数。结果:仅行单一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例患儿末次随访时的侧凸主弯Cobb角改善率分别为58.1%、11.5%、57.9%、36.7%,滑脱百分比改善率分别为61.3%、76.9%、59.7%、27.3%;2例仅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儿的侧凸主弯Cobb角改善率分别为81.8%及68.6%,滑脱百分比改善率分别为71.8%及25.0%;3例同时行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和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儿末次随访时Cobb角改善率分别为86.2%、75.6%、72.9%,滑脱百分比改善率分别为31.8%、50.0%、67.7%。7例患儿术前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症状,1~4号患儿ODI评分为26.0(21.0~31.0)分,7~9号为23.0(15.0~29.0)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0(5.0~10.0)分和6.0(5.0~8.0)分。9例患儿在术后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青少年脊柱侧凸合并腰椎滑脱患儿应根据侧凸类型及腰椎滑脱程度选择手术方式,侧凸Cobb角大于40°伴腰椎滑脱所致腰痛症状时,应同时行脊柱侧凸矫形术和腰椎滑脱复位术;若仅满足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或者仅满足脊柱侧凸矫形的手术干预要求,可考虑行单一后路行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术或单一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伴有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对121例接受PKP治疗的椎体骨质疏松骨折伴有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21例189椎体压缩性骨折,男41例,女80例;年龄56~92岁,平均73.2岁。术前、术后3 d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患者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3 d腰椎前凸、侧凸Cobb角。结果:121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2.2 min,术中透视未发现骨水泥向椎体后方渗漏。患者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 d腰椎前凸、侧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能明显改善患者脊柱畸形,缓解疼痛,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矫形支具治疗各种儿童脊柱畸形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01年5月采用热塑支具治疗或辅助治疗的138例脊柱畸形患儿进行分组观察分析,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凸9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9例、脊柱后凸6例、脊柱结核7例、外伤性脊柱侧弯2例.结果:全部病儿均经过2~4年的随访,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畸形矫正,基本上达到矫治的预期目的.结论:由于儿童的病理及生理特点,支具对各种脊柱畸形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作用,可有效地控制早期脊柱侧凸的发展,甚至可以避免手术或减轻手术患者侧凸的严重程度以及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低龄儿童的脊柱侧凸具有发生早、畸形进行性加重等特点,治疗困难,是脊柱外科的难题之一。通过支具治疗推迟手术年龄的方法对其矫正作用有限,患儿也很难坚持佩戴支具。 严重脊柱侧凸的青春期患者,可以行矫形融合手术,手术对其脊柱发育和心肺功能影响较小。但是对于脊柱侧凸低龄患儿,矫形融合手术明显影响儿童脊柱和胸廓的发育,导致躯干和下肢比例失凋,很难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13.
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经验和教训何善健,王涵光,陈朝阳1987年4月~1993年5月,我们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畸形54例。兹将治疗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9~51岁,绝大多数在16~25岁之间。特发性脊柱侧凸32例,...  相似文献   

14.
脊柱侧凸翻修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手术失败原因及翻修手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的脊柱侧凸矫形术后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患者33例。男10例,女23例。翻修时距初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3.4个月(0.5.66个月)。33例患者共行43次翻修手术,其中29例进行1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3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4次翻修手术。另有4例患者增加脊柱矫形和融合,同时行脊柱前路松解、支撑植骨手术。结果翻修手术时间平均3.9h(1.5—7.3h),手术中平均出血601ml(50—2000ml),平均输血量643.3mk(0-2000ml)。术后随访平均27个月(3—67个月),未出现畸形加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脊柱侧凸翻修手术是脊柱畸形矫形术后的一种补救手术。术前完善的手术策略和良好的手术技术是翻修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俯卧位脊柱全长加压CT检查在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中重度后凸畸形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6月在本院行后路脊柱畸形矫正术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中重度后凸畸形患者34例,其中男5例,女29例;年龄55~75岁,平均64.8岁.病程8~30个月,平均18.5个月.根据是否截骨...  相似文献   

16.
Kim  YJ  Bridwell  KH  Lenke  LG  范纯泉 《脊柱外科杂志》2006,4(5):319-319
自从现代椎体节段性内固定技术引进以来就很少有人详细报道过成人脊柱畸形行脊柱内固定和关节固定术后有关假关节形成的问题,Kim YJ等从临床和影像学方面评估了232例脊柱畸形成人患者,均在同一机构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0.8岁,其中150例患者是首次手术,82例患者是行二次翻修术。所有患者都行长节段内固定和关节固定(至少4个椎体),随访时间2年以上。临床效果通过脊柱侧凸研究会的调查表来评估。结果:40例患者出现假关节。发现的与假关节并发症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胸腰段后凸大于20。(P〈0.0001)、年龄〉55岁(P=0.001)、关节固定至S.相对与固定至L或者头侧水平(P=0.002)以及关节固定超过12个椎体(P=0.037)。一般来说,出现假关节的患者比那些没有出现假关节患者的(关于脊柱侧凸研究会的调查表)临床效果总评分要低(P=0.001)。结论:脊柱畸形成人患者在行现代脊柱节段器械内固定术伴长节段关节固定术后假关节发生率是17%,这些患者也会因为假关节的发生临床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后路截骨短节段融合术联合双棒生长棒技术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至2011年行截骨短节段融合联合双棒生长棒技术治疗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2~10岁,平均5.9岁;Risser征均为0度。记录患儿年龄、撑开次数及并发症。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侧凸Cobb角、胸后凸、腰前凸、T1~S1距离及内固定的长度,对畸形的矫正情况以及脊柱、胸廓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7例患儿共接受后路截骨短节段融合联合生长棒手术48次,其中41次为撑开术,平均每例患儿经历5.9次撑开术。7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83个月,平均为59.4个月。冠状面主弯度数术前81.4° ,术后40.1° ,末次随访时41.1°。T1~S1从术前23.7 cm增至术后的27.0 cm,末次随访时为32.8 cm,平均年增长率为1.12 cm/年。内固定节段初次手术术后为20.5 cm,末次随访时为25.0 cm。坎贝尔的空间供肺比值(Campbell’s space available for lung ratio, SAL),术前为0.87,术后改善至0.95,末次随访时为0.97。1例患儿因脊柱生长致生长棒可撑开部分不足接受换棒术。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儿发生并发症。结论 截骨短节段融合联合双棒生长棒技术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可在维持矫形的同时,保留大部分脊柱的生长潜力,但是该技术创伤较大、手术难度较高、需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脊柱Gorham病合并重度侧后凸畸形的手术疗效,并探讨手术对策。方法 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确诊脊柱Gorham病合并脊柱畸形患者12例,其中4例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男3例,女1例;手术年龄的中位数为14.5岁(11.5岁,27.5岁);侧凸和后凸Cobb角的中位数分别为29°(21.5°,78.0°)和94°(78.0°,103.0°)。患者于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后均行一期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置钉节段跨越病变椎体,术中行SchwabⅠ或Ⅱ级截骨术,术后接受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侧凸、后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及矢状面平衡等参数,在CT和MRI上评估脊柱骨溶解侵袭情况。结果 4例患者在牵引3个月(2.5个月,3.5个月)后,脊柱侧凸和后凸Cobb角中位数分别降至23.5°(15.5°,77.0°)和65°(57.0°,83.5°)。矫形术中2例行关节突切除术,2例行Ponte截骨术,手术时间中位数为5.5 h(5.1 h,5.9 h),术中出血量为3 095 ml(2 950 ml,3320 ml),融合节段为13.5个(...  相似文献   

19.
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并发恶性高热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高热是全麻手术中少见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目前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在行脊柱侧凸矫形术中遇到一例恶性高热,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 14岁 ,发现后背畸形半年入院。 X线片示脊柱胸段右侧凸 (T6~ 11), Cobb角 60°。入院后查体 :剃刀背畸形、脊柱胸段右侧凸,毛发及色素分布未见异常,四肢感觉、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KingⅡ 型。常规化验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PT+ A、 ESR、 ALT、 TP、 A/G、 TBIL均正常。 ALP升高至 235 u/L(正常 27~ 107 u/…  相似文献   

20.
脊柱良性成骨细胞瘤引起疼痛性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良性成骨细胞瘤所致疼痛性脊柱侧凸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治的3例脊柱良性成骨细胞瘤合并疼痛性脊柱侧凸畸形病例的症状学、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痛症状消失,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一例肿瘤复发,继发的脊柱侧凸都得到了良好的矫形。结论:脊柱良性成骨细胞瘤引起疼痛性脊柱侧凸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切除,无需术后化疗与放疗,继发的脊柱侧凸多为功能性侧凸,不需额外矫形,若为结构性脊柱侧凸,可按脊柱侧凸的矫形原理进行侧凸矫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