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出现肠道症状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的结肠镜、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 分析总结4例急性GVHD中、重度肠道受损患者的内镜病理资料.结果 4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的21~57 d发生不同程度肠道黏膜受损所致的腹痛、腹泻等症状,肠镜和活检病理示肠黏膜允血水肿或上皮层坏死脱落,肠腔正常结构消失,直、结肠多发性溃疡,见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未见巨细胞病毒(CMV)包涵体和巨细胞,诊断为急性GVHD.予以糖皮质激素等治疗,1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余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发生急性GVHD的肠道受损,诊断有赖于肠镜和活检病理,据此及时正确治疗后多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改变可能参与了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肝脏疾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改变.菌群移植及益生菌干预等方法在多种肝脏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效果.该文就肠道菌群改变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以及肠道菌群调节用于肝脏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参与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逐渐上升。近年来发现肠道菌群参与了NAFLD的发生发展,从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指出针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干预策略可能是预防和治疗NAFLD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对难治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6例难治高度恶性NHL伴有骨髓浸润患者接受人白细胞抗原 (HLA) 2~ 3个位点不合的单倍体相合移植 ,供者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促进后采髓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防例 1采用环孢菌素A(CSA)、短程甲氨蝶呤 (MTX)、霉酚酸酯 (MMF)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余 5例除上述药物外 ,还加用CD2 5单克隆抗体。结果 :6例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 ,粒细胞绝对数 >0 .5× 10 9/L中位天数是 17d ,血小板 >2 0× 10 9/L的中位天数是 2 2d ,骨髓植活直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 1例于移植后 2 0d时发生急性Ⅳ度肠道GVHD ,可评价慢性GVHD病例4例 ,均发生慢性GVHD ,其中 1例广泛性慢性GVHD ,口服泼尼松和CSA病情控制。中位随访 2 0 (7~ 4 2 )个月 ,1例重度GVHD于移植后 2个月死亡 ,1例在移植后 4个月并发真菌感染死亡 ,无病存活 4例 ,Karnofshy生存质量评价为 10 0 %。结论 :研究表明单倍体相合未经体外去T细胞骨髓移植对难治高度恶性NHL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能够降低急性重症aGVHD发生和减少移植相关死亡。  相似文献   

5.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23):1355-1361
目前,肠道菌群已成为一个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脂肪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引起肝的正常结构、生理及生化功能受损,最终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总称,一般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两大类.肠道菌群和肠道通透性的变化可以通过肠-肝轴进一步影响脂肪性肝病的发展.同样,在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的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主要介绍肠-肝轴与脂肪性肝病的关系、脂肪性肝病进展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变化及益生菌在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可被视为人体的一种"新器官",它能产生多种物质,从而对机体造成多方面的影响。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是肠道菌群产生的一类信号分子,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讲述SCFAs与各种疾病的关系,通过分析SCFAs在肠道疾病、肥胖相关疾病、自闭症、气道炎症性疾病、高血压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相应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相关疾病的精准治疗与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CVD)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发展往往受遗传与环境的多种因素影响。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数目最大的菌群库,影响宿主的生理代谢,近年来肠道菌群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肠道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实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从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多个方面影响CVD。因此,以肠道菌群作为CVD治疗靶点的方案值得探索。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在C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CVD的方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对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已得到广泛承认,然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白血病复发是移植成功的两个主要障碍。积累的研究已证明异基因骨髓移植物中的T淋巴细胞是GVHD重要效应细胞,同时具有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抗感染和预防宿主抗移植物效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与健康人不同,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干预宿主营养及能量的吸收利用,促进脂肪的合成及存储,引发慢性低度炎性反应等机制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展.多项针对肠道菌群的治疗措施在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和人群研究中开展,表明饮食、运动及药物均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功能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干预肠道菌群可能成为今后糖尿病防治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高脂饮食、高脂血症三者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产生胆固醇氧化酶、抑制肝脂肪合成酶的活性、调节胆固醇在血与肝脏中的重分布、影响胆盐的肝肠循环等作用发挥调节血脂作用.高脂饮食及高脂血症则可因造成肠道内养料来源减少、改变氧化还原状态、破坏菌群赖以生存的微环境来影响肠道菌群的构成.肠道菌群对脂代谢调节的分子机制主要为直接调节宿主脂肪存储基因(抑制禁食诱导脂肪细胞因子基因的活性、增强固醇应答元件结合蛋白21与碳水化合物应答元件结合蛋白的表达、降低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的表达和调节脂多糖的活性以改变机体慢性低水平炎症状态影响脂代谢.因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抑制高脂血症的形成,抑或调节饮食、降低血脂来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以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发生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现有的研究结果提示:肠道菌群可能与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认知与行为失常、癌症等多种疾病相关.本文检索和分析了近10余年来有关肠道菌群及其微环境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关系的研究成果,从肠道菌群及其微环境与CRC的定义、健康与CRC状态下的肠道菌群构成、肠道菌群的失调方式、肠道菌群微环境与CRC的相关性、肠道菌群微环境与CRC的病理生理机制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期望能够为揭示肠道菌群微环境在CRC的发生与发展病理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以肠道菌群微环境为靶向的、新的CRC预防和治疗手段的研发提供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2.
关于肠道菌群与健康和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是现代医学中动态发展的新领域,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强调了肠道菌群在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病机制和治疗的重要性。肠道菌群和大脑可能通过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迷走神经和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相互作用,涉及短链脂肪酸等微生物代谢物,通过上述途径影响PSD预后发展。综述肠道菌群在探讨PSD发病中作用机制及调节肠道菌群对改善PSD的研究进展,探讨肠道菌群治疗PSD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成为治疗一些恶性血液病、实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主要和有效手段之一。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支持治疗的进步,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病和病死率仍较高,是影响移植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GVHD的靶器官主要包括皮肤、肝脏和胃肠道等,由于胃肠道的GVHD的临床症状重,对全身状况影响大,所以其在GVHD中的地位也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就胃肠道GVHD的有关情况作一综述,以便进一步提高对其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国内外关注。肠道菌群与肝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肠道菌群不但直接影响肠道疾病,其也能通过"肠肝对话"影响肝脏代谢和免疫,在多种慢性肝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多种肝病的相互作用及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情况进行研究,探究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间肠道菌群的整体变化规律以及在运用拜糖平进行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该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和以及正常人肠道中的菌群,主要是肠道内的肠道杆菌、肠道球菌、肠道酵母菌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量。结果通过该文的相应的对比和检测发现,在糖尿病患者肠道中的肠道杆菌在不断增加,但是在检测的过程中患者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以及类杆菌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在对糖尿病患者采用拜糖平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相应的检测数据发现患者肠道内的杆菌数量在不断减少,双歧杆菌和肠道杆菌有所恢复。通过上述的检验和检查发现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间的肠道内菌群存在失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MS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在相同的遗传背景和能量摄入条件下,人体对高热量摄入诱导的体重增加和高血糖表现不同。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以万亿的细菌,组成庞大的微生物群,即肠道菌群,正常情况下与宿主是共生、共栖的互助关系,一旦肠道菌群紊乱,便可通过影响体重改变、IR、慢性炎症反应、肠道通透性等参与MS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成为治疗MS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肠道菌群紊乱在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MS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在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代谢宿主摄入饮食形成的代谢产物,穿透肠上皮屏障或以其他方式进入体循环,进而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影响宿主生理过程。肠道菌群代谢物多种多样,各种代谢物如何进入体循环影响心血管系统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本文就几种常见肠道菌群代谢物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在其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肠道菌群已成为干预NAFLD的重要靶点之一.无论是饮食总量还是结构都会对肠道菌群产生直接且长期的影响.通过低脂饮食、增加饮食中不饱和脂肪酸或者增加难以吸收的多糖等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可以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并治疗NAFLD,但高蛋白饮食的作用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存在密切关系。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与CHB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肠道菌群环境也可能发生变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影响CHB及其相关肝病的病情发展和菌群的调节在CHB及其相关肝病诊治中的作用,以期为CHB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成为治疗一些恶性血液病、实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主要和有效手段之一。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支持治疗的进步,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病和病死率仍较高,是影响移植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GVHD的靶器官主要包括皮肤、肝脏和胃肠道等,由于胃肠道的GVHD的临床症状重,对全身状况影响大,所以其在GVHD中的地位也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就胃肠道GVHD的有关情况作一综述,以便进一步提高对其诊断和治疗水平。1发病机制目前将发生在allo-HSCT后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