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正> 班秀文教授从事中医事业凡四十余年,学识渊博,中医理论造诣颇深,临床经验丰富,尤长妇科。本文系学习班老妇科临床的点滴心得,虽为管窥所见,亦有良多启发。调气血理病理变化之因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调和,则人体健康;如气血失调,则百病由生。所以,《金匮·妇人杂病篇》指出“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虚”是指血虚,“积冷”是指寒气久积,“结气”是指气机郁结,都是妇女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认为 ,妇人以血为本 ,血赖气行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 ,气带血动 ,气血调和 ,则五脏安康 ,经脉通畅 ,冲任充盛。若气血失调 ,则影响冲任为病。因此 ,理气活血药在治疗妇科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用理气活血治疗妇科疾病 ,首先要分辨病在气分还是在血分 ,然后确定其治法和要选择的药物。1 病在气分者 ,应用理气药为主 ,并佐以养血活血之药临床常见的有气虚、气陷、气郁、气逆之不同 ,用药原则应当虚者用补气药 ,陷者用升举药 ,郁者用行散药 ,逆者用平降药治之。1.1 气虚者 ,症见身体虚弱 ,四肢无力 ,倦怠 ,胸…  相似文献   

3.
万氏名全 ,字密斋 ,为明代著名的临床医学家。万氏不仅以儿科誉满海内外 ,妇科亦为其所长。所撰《妇人科》和《广嗣纪要》二书 ,详细地论述了经、带、胎、产、妇人杂病的辨证施治及优生优育等内容 ,全面地反映了万氏妇科的学术思想。1 妇科诸病重在调理脾胃“脾胃者 ,气血之本也” ,妇人以血用事 ,若罹患经、带、胎、产诸病 ,败伤气血阴津 ,则易导致脾虚。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而易生“血枯 ,血闭及血少 ,色淡 ,过期后行 ,数月一行”之病。为此 ,万氏把调补脾胃作为治疗妇科疾病的根本大法。如《妇人科》所云 :“调经专以理气补脾胃为…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气,把气看成是生命的活力,机体的一切物质基础。正如《内经》所说:“生化之道,以气为本。……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女子以血为本,经、带、眙、产、哺乳等,均以耗血为常态,故治疗妇女疾患,当以理血为主。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理血当先治气,所以调气又是治疗妇科疾患的大法。笔者积数十年临床经验,以调气的方法治疗某些妇科杂病,收到良好的疗效。现举例如下:1.泌乳症3例吴××,40岁。门诊号:75—16904。初诊(1979年8月4日):初经16(5~6)/(30~32)天,量较少。30岁结婚,2—0—1—2,最小儿6岁。3年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71-1075
云南昆明姚氏妇科倡导气化学说,注重阴阳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对女子诸疾的影响,认为气血、肝脾、冲任与之密切相关。经期诸杂病,其症虽异,而其理皆因营卫气血脏腑、冲任失调所致,故治疗应紧扣这一病机,以养血调气、和调肝脾为主,纵有兼挟亦当勿忘养血和营之根本。  相似文献   

6.
李紫健  牛建海  刘文英  田冀虹 《陕西中医》2022,(10):1436-1438,1441
人之一身不离气血,气血和畅则百病不生,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本文基于此理论探讨脂肪肝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认为脂肪肝之发病与气血关系密切,是因机体气血功能异常,聚敛而成痰浊瘀毒之邪,相互搏结,日积月累聚于肝而成。调和气血是治疗脂肪肝的关键,“通”是气血正常运行的基础,通法贯穿脂肪肝治疗的始终,诸法“通”治因证而施,判断病之在气在血,治以理气、利湿、祛痰、活血祛瘀等法,为丰富脂肪肝的中医论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妇科血证是常见的、多发的病证,以阴道出血为特征,临床可见于经、带、胎、产、杂五大类疾病。因此治血法在应用上也比较广泛。妇女的生理功能无不以血为用,其治疗大法以气血兼顾为要,无论证候虚实,尚无独活血为治者,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正如唐容川所言:“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人之主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血未伤而气先脱,虽安必死”。  相似文献   

8.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动力 ,籍经络运行全身 ,循环不息 ,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妇人以血为本 ,血赖气行 ,气血调和 ,则五脏安和 ,经脉通畅 ,冲任充盛。若气血失调 ,致冲任二脉损伤 ,发为月经病。调理气血的方法 ,首先要分辨病位是在气或在血 ,然后确定其治法。病在气者 ,当以治气为主 ,并佐以养血活血之药。临床常见的有气虚、气陷、气郁、气逆之不同。治法应虚者补之 ,陷者举之 ,郁者散之、行之 ,逆者降之、平之。若气运不畅 ,郁结受阻者 ,宜理气通滞、行气散结。常用药物如 :香附、枳壳、厚朴、木香、乌药、青皮等。若…  相似文献   

9.
关幼波先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强调气血在辨证中的作用,以八纲辨证之后必辨气血,创立“十纲辨证”。“十纲辨证”对于疑难杂病的辨证论治具有深远意义。从“十纲辨证”角度出发,论述关老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治水要点,平调寒热、升清降浊,以复中州枢转之机;理气和血、活血化痰,以复气血运行,气行则血行,血活则痰化;明辨虚实,重视补气在利水中的重要作用;调和表里、疏利三焦,以宣肺开鬼门,疏涤肠胃去菀陈莝,淡渗利湿下洁净府;平秘阴阳、填精补髓,培补肝肾以助气化蒸腾,复开阖之司,立意于“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相似文献   

10.
妇科试题一、中医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基本法则有哪些?任选一法则加以叙述之。(10分)答:(一)、调气血: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动力。来源于脏腑,循行于经络,周流于全身以营养机体各部。气血调和,则五脏安和,经脉通畅,冲任充盛,经、带、胎、产,诸病自可痊愈。若气血失调,冲任受病,则可出现一系列病证.治当调理气血。调理的方法,根据病在气在血之不同,分别施治.病在气,以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以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相似文献   

11.
我省妇科名医秦继章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月经病见解独特。我们随师临床学习多年,受益非浅,现就秦老治疗月经病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秦老尝谓:“妇人以血为主,经乃血之余,而肝藏血,为妇人之先天,脾统血,乃气血生化之源,故妇科诸病多与肝脾有关。”然人之气血,相互依附,气血调和,气盛脉通,月事以时下,经血正常。俟气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在妇科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谭白山 《陕西中医》2006,27(10):1291-1292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调和肝脾、疏利三焦,调达升降,宣通内外、运行气血之功效。正如《经方发挥》中所说:“在伤寒热病中是清热剂,在六经中为和解剂;在治疗各种杂病中,又是理气解郁剂;如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品,寓理血于行气药之中,它又是很理想的理血剂”。本人以该方在妇科疾病中辨证加减治疗,均获的较满意效果,现述于下。  相似文献   

13.
气血是人体一切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脏腑的病变必先有气血失调,心系疾病也不例外。血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薛教授根据气与血之间的关系,临床运用“理气活血法”治疗心系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妇科临床上,七情所伤,肝气抑郁及经、胎、产耗气失血,致淤之病证屡见不鲜。乃因生理上“女子以血为本”,“人之一身气血不能相离,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血相依,循环不息。”若“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滞则血滞”,“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淤”,“血虚...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中老年人与气血的关系: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中老年人以血气既衰为其本,是导致衰老的主要原因。据中医学理论:气血是维持脏腑正常生理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们的生成以转化又得脏腑生理功能联合活动的结果,气血既衰,必表现为机能活动的衰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表明气和血都运行于经脉里面而不停地运行周流全身,血又赖于气为它的动力,气又必须依赖于血才能发挥作用,即血营养脏腑而产生机能活动,机能的正常活动又摧动了血的运行,“气行则血行,气滞血亦凝。”中老年人气血  相似文献   

16.
《难经》云:“气主响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无论气病或血病,两者均可互相影响,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阻。临床治疗中,只要调理气机,疏通气血,诸证皆可减轻或消失。故理气活血法,在外科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现举常见病证七种的治疗体会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吕雄教授基于气血、肝脾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气血肝脾”理论,认为气血相依,从气滞发展到血瘀的过程应重视“血郁”这一中间病理状态,气血病变的治疗当以调气为先,通过肝脾同治以达到利气行血之目的。基于“气血肝脾”理论,吕雄教授在甲状腺结节的诊疗过程中,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肝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良性病变多属气滞血郁。早期以气滞为主,称“气结”; 病情迁延则发展为血郁,称“血结”,治疗时均以理气为先,调血次之,临床上常用玄麦甘桔汤合四逆散加减,通过调和肝脾气血,改善甲状腺局部的气滞血郁状态,从而使甲状腺结节缩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8.
张声生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气血关系密切,气血失调是基本病机,在气血失调的基础上,生痰、生热、生湿。气血之虚实、寒热与疾病发生发展及症状表现密切相关,治疗当以调气理血为纲,从寒热、虚实四端,提出调和营卫、益气养血、调气和血、理气活血、破气破血、搜风剔络、温阳化瘀、清气止血、清气凉血九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强调平调气血,并佐以祛湿、化痰、清热、消食药物。各治法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可单独使用,又多法并用。  相似文献   

19.
导师陈少春师从已故国家级名中医何子淮,现任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中医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妇科杂病。笔者有幸侍诊,受益颇多。陈师治疗妇科疾病,不拘泥于调补肝肾,更注重脾胃在妇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具有益气、统血、固涩、主肌肉等生理作用。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妇女的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与脾胃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就陈师从脾胃论治妇产科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胸痹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琳 《西部中医药》2005,18(12):12-13
笔者导师林钟香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许多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尤喜以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胸痹。我有幸随师学习,颇有所获,现总结如下:1病机探讨胸痹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年过半百,脏腑虚损,机能紊乱,阴阳气血亏虚,而诸虚中又以气阴两虚为要。故提出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心气、心阴亏虚。阴者,阴血、阴津也,气能生血、行血和摄血;血能载气;气能生津、化津;津亦能载气,气阴关系极为密切。《内经》云:“五脏主藏精气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