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考核VaD组和非VaD组患者的智能状况,并进行P300检测。结果:P300潜伏期延长率,在VaD组和非VaD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P300潜伏期与患者MMSE得分有明显相关性。结论:P300潜伏期可以作为VaD患者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P300对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的监测与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P30 0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作动态观察 ,探讨P30 0在血管性痴呆 (VD)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 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在发病半年内分别作 3次P30 0检测 ,并以简易智力量表 (MMSE)作对照 ,观察P3潜伏期 (P3 PL)和波幅 (Amp)的变化 ,并采用A、B两种不同的评定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患者发病半年内P3 PL较正常对照组延长 ,波幅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按评定标准A ,患者病后 1个月~ 3个月P30 0异常率高于MMSE (P <0 .0 5、P <0 .0 1)。按评定标准B ,P30 0与MMSE检测异常率无明显差别。脑梗死急性期P30 0异常的患者治疗半年后仍有 75 %P3 PL未恢复正常。结论  1)P30 0对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检测的灵敏度高于MMSE ,且稳定性好 ,可信度高对协助VD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2 )适当调整MMSE的临界值 ,可提高MMSE的灵敏度。早期P30 0异常的患者护脑治疗至少半年以上或在P30 0检测下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均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测定。结果治疗1月后康复组患者P300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与脑卒中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P300改变并探讨其对判定认知功能的意义.方法:对48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进行P300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组N2、P3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P3波波幅显著降低(P<0.01);②两组≥60岁者的N2、P3波潜伏期都较<60岁者明显延长,P3波波幅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P300出现改变,P300检测有助于判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判价值。方法采用P300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经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测评再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组38例,多发性脑梗死非痴呆组22例),30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痴呆、非痴呆组两组之间以及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P300结果;采用TCD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析颅内动脉各血流参数变化,并与P300潜伏期、波幅作对比分析。结果①P300检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P3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均P<0.05);痴呆、非痴呆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痴呆组与非痴呆组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CD检测:总异常率为93.33%。符合血管狭窄36/60例(60.0%)、狭窄后慢性闭塞性改变12/60例(20.0%)、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32/60例(53.33%);流速正常12例。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两组间TCD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D血流速度与P300潜伏期具有相关性。结论 P300对认知功能的评定优于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P300、TCD联合检测是评判认知功能的良好指标,为脑梗死后患者血管性痴呆的早期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300在其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比较3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P300。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首发精神分裂症组P300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初期即存在认知功能障碍,P300在其认知功能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曹辉  李华 《农垦医学》2013,35(2):109-113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神经心理评定量表MMSE和MoCA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VCI筛查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100例对照组进行P300检测,并使用MMSE和MoCA对其认知功能进行测评.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30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轻度认知功能异常者比正常者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30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MSE和MoCA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实验组内认知功能异常者MMSE和MoCA得分均低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不同筛查工具与划界标准对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检出率的比较,实验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检出率排序分别为:MoCA 86.6%(84/97),P300-Ⅱ48.5% (47/97),MMSE 37.1% (36/97),P300-Ⅰ 25.8% (25/97).④实验组P300潜伏期与MMSE、MoCA得分间呈负相关(P <0.05 ~P <0.01);P300波幅与MMSE、MoCA得分间无相关性;MMSE与MoCA之间得分呈高度正相关(P<0.001).结论:mVIC是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P300潜伏期可作为评价认知功能损害较客观的电生理指标,对mVCI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MoCA划界值可作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VCI的筛查标准;MMSE与P300潜伏期的划界值可作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VCI诊断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脑梗塞性痴呆(MCID)听觉认知电位P300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和听觉P300检测MCID,多发性脑梗塞(MCI)和正常对照组(NC)。结果:MCID组与MCI和NC组比较MMSE评分明显降低,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痴呆者P300波幅正常,重者P300波幅明显降低(P<0.05)。MCID组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5)。结论:P300检查更利于MCID的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300与MoCA在不同类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表现,了解其神经心理学损害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皮质下缺血性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患者31例、皮质缺血性VCIND患者31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P300及MOCA评定。结果:潜伏期比较,皮质下型及皮质型VCIND较正常对照组延长,皮质下型较皮质型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波幅比较,皮质下型及皮质型VCIND波幅较对照组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皮质下型与皮质型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MoCA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功能筛查工具中MoCA使用简便、敏感度高,不受文化程度、语言文字等客观条件的限制;P300可对患者进行无损害诊断及对认知功能障碍起到协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五脏俞简易埋线配合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P300和 HAMD评分的影响.方法对5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每周埋线一次,配服帕罗西汀20mg;对照组日服帕罗西汀20mg,均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听觉认知电位p300及HAMD-17项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AMD-17项评分和P300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治疗组患者P300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线配合帕罗西汀能明显减低抑郁症患者HAMD量表评分,改善抑郁症状;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为抑郁症的状态性标志,作为电生理检查,是抑郁症临床疗效的客观评定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治疗卒中病人早期认知障碍的P300变化情况。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降压、控制血糖,治疗脑水肿、降纤、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片5mg,每日1次,连续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简易智能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300测定结果。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MMSE、MoC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MMSE、MoCA评分用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P300潜伏期、波幅与治疗前相比较,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多奈哌齐改善卒中病人认知障碍疗效确切,联合P300检测卒中病人认知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简短精神状态检查与事件相关电位在痴呆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简短精神状态检查(MMSE)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痴呆诊断中的价值和相关性。方法:对35例大脑半球损害的病人同时或短期内进行MMSE和P300检查。结果:①MMSE与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一致率分别为63%和69%,经检验现任中方法的结果是相符合的。文化程度影响MMSE成绩,年期和波幅的一致率分别为63%和69%,经检验两种方法的结果是相符合的。文化程度影响MMSE成绩。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成分检测在评定老年期患者潜在认知功能障碍与其脑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老年患者,分别进行ERP的P300和MRI,CT检查,并根据脑影像学表现分为四组。[结果]脑影像显示腔梗组,多发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缺血灶组,颅内软化灶组,其P300电位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的P300成分与脑影像学中"腔梗"、"多发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缺血灶"、"颅内软化灶"表现相关性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和相关性;评价认知电位P300在PSD认知功能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观察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7例,发病第2周时给予HAMD量表评分;对53例PSD及64例NPSD (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分别进行MMSE评分及P300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后2周PSD的发生率为45.29%(53/117),其中轻度抑郁35例(29.91%);中度抑郁11例(9.40%);重度抑郁7例(5.98%).PSD组与NPSD组相比,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0.01),且波幅显著降低(<0.01);两者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SD以轻中度抑郁为主,PS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较NPSD明显,P300测定可作为PSD患者认知功能诊断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是否有性别差异。方法:测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女性各20、32例)及正常人P300的波幅和潜伏期;氯氮平治疗4周后,对P300的波幅、潜伏期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前P300波幅低、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患者P300波幅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升高,男性组患者的P300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尽管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男性患者P300波幅及潜伏期延长比女性患者更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活血化瘀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口服阿立哌唑5~15 mg/d,对照组口服奋乃静4~20 mg/d.治疗期间禁用其他的抗精神病药,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结果 治疗第8周末,观察组32例患者中痊愈13例,显著进步7例,好转8例,无效4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著进步5例,好转7例,无效13例,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2,P <0.05).治疗第8周末,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300潜伏期[分别为(348.9±16.5) ms和(357.3±14.5) ms]、波幅[分别为(7.9±2.4) μV和(6.7±2.0) μ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第8周末,观察组的HAMD评分为(13.9±3.2)分,对照组为(17.2±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优于奋乃静,可以降低HAMD评分,降低P300潜伏期,提高P300波幅.  相似文献   

17.
陈勇  张选琴  楚兰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5):519-521,526
目的:观察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改变的特点,探讨P300对LA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经MRI检查显示有LA患者以及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使用MMSE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无认知功能障碍后,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完成P300的检测。结果:单纯LA组P3波面积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LA组N1,P2,N2,P3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有所延长,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LA组N1,P2,N2、波幅和对照组比较有所延长,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LA组P3波幅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LA组P300异常率为30%(9/3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单纯LA患者P300有改变,可作为LA患者认知功能评定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300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脑电生理学预测因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30对有或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各因子分、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总分和各因子分、冲动量表(BIS-11)总分、敌意量表(BDHI)总分和各因子分、P300潜伏期及P300振幅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两组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年龄、病期、治疗情况、自杀史、早年不良家庭环境方面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MOAS总分、MOAS自身及对他人攻击因子分、BIS-11总分、BDHI总分、BDHI躯体攻击因子分及易激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研究组中央顶部(Cz)事件相关电位P300振幅比对照组降低,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非攻击对照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CZ)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提示男性精神分裂症攻击个体可能存在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儿童期不良经历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42例中国汉族抑郁症患者,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调查表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果①在抑郁障碍患者中,儿童期不良经历发生率较高;在P300测试结果中性虐待组N1波幅高于其他组别;家庭暴力组的P2潜伏期,P3a潜伏期和P3b潜伏期高于其他组别;②在抑郁症患者母子关系得分和P300关系的统计结果中,母子关系得分与P3b潜伏期Pearson相关系数0.896,父子关系得分与P3a潜伏期Pearson相关系数0.9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抑郁症患者中,儿童期不良经历发生率较高。②抑郁障碍患者中儿童期不良经历与P300存在着相关性,作为抑郁障碍有效的检测手段,对P300有着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睡眠障碍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方法对50例睡眠障碍者和31例对照者,分别记录Cz,Pz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睡眠障碍组的P300潜伏期(PL)延长,波幅(AMP)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比较睡眠障碍组中工科与医科的P300改变,发现工科睡眠障碍者PL延长,AMP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睡眠障碍可能影响大脑皮层认知电位的改变,认知功能可能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