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分析引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发生的23例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是低年资护士,发生原因是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主要以护士手为主的锐器伤,因处理及时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的正确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实习生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及行为的分析,探索手术室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预防及防护措施。方法采取问题答卷的方式及面对面访谈法,对在我科实习即将结束出科的30名实习生对手术室血性源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的了解情况。结果实习生对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十分贫乏,职业暴露发生频率较高,防护意识十分薄弱。结论预防及减少手术室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有效的行为干预,通过对手术室职业暴露原因的了解及防护知识的培训,减少手术室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现状,为其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校2009-2011年500名实习护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职业暴露情况调查问卷、职业暴露预防知识试卷、职业暴露防护行为量表、职业暴露应对方式量表。结果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207人共348人次,职业暴露发生率41.40%;实习护生职业暴露预防知识认知水平及防护行为得分普遍偏低,且消极应对维度各条目得分较高。结论实习护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现状严重,防护能力较低,防护措施少,必须进行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降低HIV患者致手术科室护士职业暴露中的预防效果及对HFMEA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手术科室:进行住院治疗的HIV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月成立手术科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防范组。对2015年1月前收治入院的HIV患者给予常规护理,2015年1月后收治入院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HFMEA,绘制预防HIV致护士职业暴露流程图;进行HIV致护士职业暴露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原因的分析;对优先风险指数(RPN)进行计算,对预防HIV致护士职业暴露的方法进行优化与改进。比较HFMEA应用前后外科护士职业暴露认知度、防护知识掌握程度、操作规范程度和暴露发生率。结果成立手术科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防范组前收治HIV患者18例,造成外科护士职业暴露5例,其中血源性暴露4例,黏膜暴露1例;成立手术科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防范组后,共收治HIV患者20例,未造成手术科室护士职业暴露。实施HFMEA后,手术科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减少,进行HFMEA前后HIV手术科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7,P=0.040)。结论在HIV患者中应用HFMEA能显著降低手术科室护士的职业暴露的发生和风险,减少手术科室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所致的HIV。  相似文献   

5.
职业损伤是近年来护理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护理人员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损害因素中[1]。在临床工作中,血源性职业损伤是护士身心健康最常见而又最严重威胁并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急诊科病人流动性大,许多传染病人可表现为无症状的带菌者,加上工作节奏快,急诊科便成为高危场所,急诊科护士亦成为高危人群。因此,探究急诊科护士血源性职业损伤与防护较为急切,现将相关问题及笔者见解介绍如下:1血源性职业损伤的定义、途径及危害1·1定义血源性职业损伤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过程中意外地接触了病人含有传染性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程度,探讨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对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科室),护士血缘性职业暴露的构成情况以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结果对调查中记录的护士346次锐器伤分析表明,以针刺、玻璃划伤、手术刀片划伤为主。不同科室因工作紧张度和劳动程度不同,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比例明显不同,其中急诊室最高占62.86%。在临床护理中护士的防护意识存在差异,每次都戴手套为70人次,占35%,经常戴45人次(22.5%),偶尔戴71人次(35.5%),觉得影响操作而不戴的14人次(7%);每次都戴的比例35%,与非每次都戴的比例65%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途径以针刺最多见,不同科室暴露的构成比以急诊科最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较为淡薄,在获得医院重视的前提下通过行政干预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争取有效预防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该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况,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暴露后预防处理效果,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7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头和锐器伤32例,发生率为86.49%,血液和体液造成的黏膜暴露5例,发生率为13.51%;所有医务人员均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无一例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结论职业暴露,尤其是锐器伤,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风险,实施标准预防及暴露后的干预措施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黄琦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912-191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寻求安全的预防措施.方法:对45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是护士占64.44%;针刺伤占84.44%,护士被针刺伤占64.44%;造成针刺伤的器具空心针引起占66.67%,实心针占15.56%;血源性病原体污染源占70.43%,其中HBV占37.78%,HIV占17.78%.结论: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减少职业暴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CU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对策,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方法通过对我院PICU42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PICU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情况。结果 PICU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重在预防。结论 PICU护士发生职业暴露者多,应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全面提高PICU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确保PICU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枣庄地区各级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上报及管理措施落实等情况,为制订本地区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及上报流程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度,采取不同时间段分层随机抽取枣庄地区36家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工勤人员、保洁人员,现场填写调查问卷,对其一般资料、暴露源、暴露方式、处置方式、职业暴露发生、管理措施落实及上报等维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 216份,回收有效问卷3 1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9.35%;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16.34%,上报率为32.76%;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分别为40.84%、13.34%、12.76%,不同级别的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694,P <0.001),护理专业发生率最高为60.92%,其次是医疗医技人员和助产士;上报率为37.11%,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率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分别为13.46%、30.43%、49.27%;三级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优于二级、一级医院;暴露...  相似文献   

11.
李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228-2229
目的:监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为调整医院职业暴露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2013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95例;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52.63%(50/95),实习生次之,占27.37%(26/95);发生职业暴露的地点主要是病区和手术室,分别占71.58%(68/95)和21.05%(20/95);暴露源疾病种类以乙型肝炎职业暴露占首位,其后依次为不明传染源(24.75%)、梅毒(17.82%)、丙型肝炎(11.88%)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92%);暴露方式主要是锐器伤,占所有职业暴露的86.32%(82/95);暴露部位主要是手部,占89.47%(85/95);锐器伤发生最多的环节在手术操作缝合时(26.83%,22/82)、医疗废物处理时(21.95%,18/82)和拔针时(17.07%,14/82);暴露后处理及时,随访追踪结果显示:无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结论该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实习生所占比例高,应加强实习生的常态化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规范医务人员锐器操作,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分析人流室护士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及特点,据此提出防护措施。方法对5所综合医院的25名人流室护士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其职业危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人流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发生各种损伤,主要是血源性职业暴露,其中溅洒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人流室护士的防护意识比较弱,对职业危害造成的损伤处理不当,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疗单位或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接触患者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导致的暴露^[1,2]。护理人员是医院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在诊疗、护理等操作过程中与患者的接触距离近,频率高,成为不可忽视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危群体^[3,4]。为此,本文针对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研究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管理的医务人员集中,组成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管理小组,探讨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失效模式及其原因,通过优先风险指数(RPN)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结果实施FMEA前后的RP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A实施后的暴露率为3.23%,明显低于FMEA实施前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A实施后各项管理落实情况明显优于FMEA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MEA在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通过进行失效模式分析来制定相应改进对策,可明显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5.
程艳萍 《江西医药》2014,(12):1535-153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护对策,达到减少职业伤害。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血源性暴露的3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发现锐器伤的有22名,发生率为64.70%,羊水暴露5名,占了14.71%,其他7例,占了20.59%;其中临床护士12名占了35.29%,实习护士16名占了47.05%,临床医师5名占14.71%,医技人员1名占2.94%;按工龄分段工龄〈5年28名占了82.35%,工龄6-10年的4名占11.76%,工龄10年以上2名占5.88%;34名均已结束追踪观察,无血液性传染性疾病发生。结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主要发生在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的工作人员,加强职业培训教育,提高义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将有助于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  相似文献   

16.
手术室护士每日接触最多的就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概率变得很高,其危险性可想而知.为此,手术室自2005年对全科14名护士开展职业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肝胆外科护士发生的职业暴露及其危害,研究针对这些状况的预防和对策。方法通过调研设计对本院肝胆外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肝胆外科职业暴露发生锐器伤情况最多,其次是皮肤黏膜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引流液。主要操作问题表现在:动静脉穿刺防护工具包括手套等佩戴。另外工作精力集中度,工作经验,以及发生暴露对事后处理流程的知晓率、执行能力以及对标准预防的依从性是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肝胆外科要给予护理人员系统、全面、规范的有关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尽最大努力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职业暴露现状,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因素对护士的影响,探讨职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全院151名临床护士采用调查问卷随机抽样法,对2007年和2008年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加强标准预防教育后,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明显减少。结论临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应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以促进职业安全,使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鲁霞  陈世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4,(17):2710-2711
通过对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及个人成就感低是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应重点加强职业防护、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减轻工作压力及提高职业认同感等,以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梁若鹄  车火娇  李诗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2,(6):171+173-171,173
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38名血站采血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职业暴露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4.2%。其中,采血过程中发生针头刺伤者占68.6%,穿刺过程中接触血液者占11.2%,检测或处理血样时接触血液或其他污染物者占15.2%.不规范操作的占5.0%。结论分析导致采血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并对职业暴露进行有效的防控措施。对降低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率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