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胸腔生物阻抗技术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首先由Wang等人于1989年提出[1],目前新型胸腔生物阻抗技术的发展使获得无创性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值已成为现实[2]。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由于其操作简便、无创安全,为早期发现循环血流不足和组织灌注不良,尽早指导复苏治疗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FloTrac//VigileoTM心排血量监测系统对严重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过程中心功能监测效果。方法我院1例心功能Ⅲ级因并发急性胆囊炎实施胆囊切除手术,术中采用FloTrac//VigileoTM心排血量监测系统动态监测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博量变异度(SVV)和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以指导手术。结果手术过程根据监测系统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显示,精确调整麻醉深度和输液速度,必要时给予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维护血流动力学稳定,使CO波动在3.5~5.0 L/min,CI波动在2~4 L/(min.m2),SVV控制在≤13%,CVP控制在10~15 cmH2O。手术历时3 h,过程顺利。结论 FloTrac//VigileoTM心排血量监测系统用于严重心脏病患者手术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均为晚期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损害,心室负荷加重,导致心肌肥大,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同样受到损伤.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基丁胸腔生物电阻抗,可无损伤地提供反映左心室泵血功能参数及收缩功能参数.目的:采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检测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后早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观察,于2005-01/2006-12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完成.对象:选择接受原位肝移植的患者50例.方法: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肝移植患者移植后7 d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心脏收缩加速指数及胸腔液体量水平等.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后早期(ICU内)不同时段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肝移植后第2天开始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加速指数明显低于移植前(P<0.01),外周血管阻力、胸腔液体量水平明显高于移植前(P<0.01),这种变化于移植后第3天达到高峰,移植后第7天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恢复至移植前水平.结论:肝移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尤以移植后二三天最重.因此,密切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肝移植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lA)和连续温度稀释心排血量监测仪(VIGILANCElA)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的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检验USCOMlA监测CO、CI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USCOMlA和VIGILANCElA双盲监测18例CAB(;后患者的CO、C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SCOMlA和VIGILANCElA监测的CO、CI相关性良好(rco=0.785,P<0.01;m=0.727,P<0.01).结论 可用无创的USCOMlA取代有创的VIGILANCE1A测量CO.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lA)和连续温度稀释心排血量监测仪(VIGILANCElA)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的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检验USCOMlA监测CO、CI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USCOMlA和VIGILANCElA双盲监测18例CAB(;后患者的CO、C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SCOMlA和VIGILANCElA监测的CO、CI相关性良好(rco=0.785,P<0.01;m=0.727,P<0.01).结论 可用无创的USCOMlA取代有创的VIGILANCE1A测量CO.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lA)和连续温度稀释心排血量监测仪(VIGILANCElA)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的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检验USCOMlA监测CO、CI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USCOMlA和VIGILANCElA双盲监测18例CAB(;后患者的CO、C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SCOMlA和VIGILANCElA监测的CO、CI相关性良好(rco=0.785,P<0.01;m=0.727,P<0.01).结论 可用无创的USCOMlA取代有创的VIGILANCE1A测量CO.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lA)和连续温度稀释心排血量监测仪(VIGILANCElA)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的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检验USCOMlA监测CO、CI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USCOMlA和VIGILANCElA双盲监测18例CAB(;后患者的CO、C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SCOMlA和VIGILANCElA监测的CO、CI相关性良好(rco=0.785,P<0.01;m=0.727,P<0.01).结论 可用无创的USCOMlA取代有创的VIGILANCE1A测量CO.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lA)和连续温度稀释心排血量监测仪(VIGILANCElA)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的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检验USCOMlA监测CO、CI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USCOMlA和VIGILANCElA双盲监测18例CAB(;后患者的CO、C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SCOMlA和VIGILANCElA监测的CO、CI相关性良好(rco=0.785,P<0.01;m=0.727,P<0.01).结论 可用无创的USCOMlA取代有创的VIGILANCE1A测量CO.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lA)和连续温度稀释心排血量监测仪(VIGILANCElA)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的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检验USCOMlA监测CO、CI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USCOMlA和VIGILANCElA双盲监测18例CAB(;后患者的CO、C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SCOMlA和VIGILANCElA监测的CO、CI相关性良好(rco=0.785,P<0.01;m=0.727,P<0.01).结论 可用无创的USCOMlA取代有创的VIGILANCE1A测量CO.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lA)和连续温度稀释心排血量监测仪(VIGILANCElA)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的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检验USCOMlA监测CO、CI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USCOMlA和VIGILANCElA双盲监测18例CAB(;后患者的CO、C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SCOMlA和VIGILANCElA监测的CO、CI相关性良好(rco=0.785,P<0.01;m=0.727,P<0.01).结论 可用无创的USCOMlA取代有创的VIGILANCE1A测量CO.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lA)和连续温度稀释心排血量监测仪(VIGILANCElA)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的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检验USCOMlA监测CO、CI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USCOMlA和VIGILANCElA双盲监测18例CAB(;后患者的CO、C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SCOMlA和VIGILANCElA监测的CO、CI相关性良好(rco=0.785,P<0.01;m=0.727,P<0.01).结论 可用无创的USCOMlA取代有创的VIGILANCE1A测量CO.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lA)和连续温度稀释心排血量监测仪(VIGILANCElA)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的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检验USCOMlA监测CO、CI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USCOMlA和VIGILANCElA双盲监测18例CAB(;后患者的CO、C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SCOMlA和VIGILANCElA监测的CO、CI相关性良好(rco=0.785,P<0.01;m=0.727,P<0.01).结论 可用无创的USCOMlA取代有创的VIGILANCE1A测量CO.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lA)和连续温度稀释心排血量监测仪(VIGILANCElA)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的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检验USCOMlA监测CO、CI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USCOMlA和VIGILANCElA双盲监测18例CAB(;后患者的CO、C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SCOMlA和VIGILANCElA监测的CO、CI相关性良好(rco=0.785,P<0.01;m=0.727,P<0.01).结论 可用无创的USCOMlA取代有创的VIGILANCE1A测量CO.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lA)和连续温度稀释心排血量监测仪(VIGILANCElA)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的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检验USCOMlA监测CO、CI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USCOMlA和VIGILANCElA双盲监测18例CAB(;后患者的CO、C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SCOMlA和VIGILANCElA监测的CO、CI相关性良好(rco=0.785,P<0.01;m=0.727,P<0.01).结论 可用无创的USCOMlA取代有创的VIGILANCE1A测量CO.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 ,评价手术和麻醉对腹部择期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 He Mo 6 0 1生物阻抗系统 ,分别于术前 1d、术后 4~ 6 h和 2 4 h对 32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并比较心排血量 (CO)、心排指数 (CI)、每搏心排血量 (SV)、每搏心脏做功 (SW)、心脏每分做功(CW、)左室舒张末压 (L VEDP)和心率 (HR)的变化。结果  CO、CI、CW和 L VEDP在术后 2 4 h内的改变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术后 4~ 6 h的 SV和 SW比术前有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而术后 2 4 h的 SV和 SW与术前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术后 4~ 6 h HR明显快于术前 (P<0 .0 5 ) ,但术后 2 4h HR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术后 4~ 6 h SV和 SW值的降低可能与麻醉使心肌收缩力减弱有关 ,HR明显增快则是 SV和 SW降低后机体产生代偿机制的结果。最大程度地保证术中及术后充足的输液量 ,对维持 CO、CI以及维护组织血液灌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危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监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流动力学监测(Hemodynamic Monitoring)是急危重症病人病情评估及抢救治疗中重要的监测手段。急危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监测可分为有创及无创两类方法。有创监测包括:直接动脉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右心房压(RAP)、右心室压(R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嵌压(PAWP)、肺动脉舒张压(PADP)、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的测定以及动静脉血气分析、氧代谢、组织灌注等。无创监测包括:心率(HR)、袖带血压、超声心动图及胃黏膜pH值等组织灌注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心排血量与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 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重症患者88例,先予以PICCO监测,后予以超声心排血量监测。比较2种不同监测方法得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I)、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并分析2种监测方法得出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在监测0~24 h时间段,2种不同监测方法测得的SV、SI、CO、CI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且与PICCO相比,超声心排血量监测24 h的上述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监测方法测得的SV、SI、CO、CI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813、0.856、0.792、0.901,均P<0.05);2种监测方法在2 h时CO值的一致性较差[1.96 SD=1.44,95%CIJP(0.15~1.27)],在6 h[1.96 SD=0.24,95%CI(-0.14~0.30)]、12 h[1.96 SD=0.28,95%CI(-0.21~0.33)]、24 h[1.96 SD=0.24,95%CI(-0.14~0.36)]、48 h[1.96 SD=0.34,95%CI(-0.71~0.78)]时CO值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超声心排血量、PICCO在监测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存在差异,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急诊感染性休克患者同时进行脉搏波形指示的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PiCCO)监测技术和无创超声心输出量测定,以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数值作为标准,对无创超声心输出量测定方法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研究,2008-06~2009-06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和EICU收治32例明确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同时进行无创超声心输出量测定和PiCCO监测,对比两者在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这一血流动力学核心指标上的差异,以评价无创超声心输出量测定在急诊应用中的可靠性.结果 共有30例患者同时获得了满意的血流超声多普勒影像,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89岁,另2例患者因无法获得满意的超声结果而放弃.对比结果显示,在获得满意超声多普勒影像的前提下,无创超声心输出量和PiCCO测定的CI分别为(3.89±1.61)L/(min·m2)和(4.35±1.72)L/(min·m2)(Pearson相关系数=0.97165,P<0.0001).结论 无创超声心输出量测定是一项准确、快速、安全、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比较适合急诊患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胸腔阻抗法对乌拉地尔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6只健康杂种犬麻醉后,制成心衰模型。分为乌拉地尔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5、30、60、90和120min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定心率(HR)、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射血前时间(PEP)、左室射血时间(LVET)、收缩时间比率(STR,PEP/LVET)、等容舒张时间(IRT)、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左室舒张末压(LVEI)P)、总外周阻力(TPR)、每搏左室作功(SW)和每分左室作功(CW)。结果:乌拉地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CO和SV,缩短PEP和STR,降低PCWP、LVEDP和TPR,增加SW和CW,而对HR、LVET和IRT无影响。结论:胸腔阻抗法可作为无创、实时和准确的监测方法观察心衰治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乌拉地尔可以明显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CO和心肌收缩能力,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无创、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的发展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脉搏轮廓连续CO与经肺温度稀释CO联合应用的技术,其创伤小,仅用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使危重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一步提高[1].我院应用PICCO监测仪成功救治1例重症心肌炎致泵衰竭及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