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在静脉补液中对患儿合作程度的影响,以提高静脉补液穿刺成功率.[方法]将42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14例,根据患儿静脉补液时不同的心理反应类型对干预组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儿补液时合作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静脉输液合作率对照组为57.9%,干预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57,P<0.01).两组不同心理类型患儿静脉输液合作程度分别为勇敢型(χ2=1.59,P>0.05),紧张焦虑型(χ2=22.18,P<0.01)和强迫型(χ2=22.33,P<0.01).[结论]心理支持可提高静脉补液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姚欣 《中国临床护理》2011,3(6):516-518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在门诊输液患儿家属沟通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0例有家属陪伴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的静脉穿刺方法和护理,但在实验组中,采用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方式对患儿家属实施心理支持。比较两组患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的焦虑症状和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家属的焦虑症状低于对照组。 结论 在与门诊输液患儿家属沟通中,护士对其实施心理支持,能够有效提高患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缓解患儿家属的焦虑症状,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小儿静脉穿刺是门诊患儿输液中的一大难题。2005年9月~2006年2月,我院门诊输液室采用静脉留置针对314例婴幼儿进行静脉穿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在门诊患儿输液中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门诊患儿在治疗中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是全省最大的唯一通过国家级审定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面临和承担着全省各地专县及贵阳市的妇幼保健和儿童疾病的诊疗工作。随着医学事业的突飞猛进,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观也随之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门诊是集检查、治疗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科室。门诊工作是医院的第一线.是防病治疗的前哨阵地。我院门诊病人的数量多、病源广泛.病种多样、病情复杂。在长期的门诊治疗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心理护理与生理功能护理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11年9月~2012年2月期间进行输液治疗的289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并将同期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3221例输液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针对处于不同时期患儿的心理发育程度,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合作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69.8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各个年龄段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合作率与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将系统化护理应用于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诊的需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根据接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前60例,输液时采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后60例,采取系统化护理),对比2组患儿输液时的依从性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67%比75.00%,5.00%比18.33%,P<0.05)。结论对门诊静脉输液患儿施以系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依从性,并降低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性,进而大幅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降低门诊输液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针头滑脱、静脉炎、输液外渗等异常情况的风险。方法分析风险管理实施前(2010年7~12月)我院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760例,发生堵管、针头滑脱、静脉炎、输液外渗的原因,建立风险管理小组,评估风险隐患,提出防范措施;与在风险管理实施期间(2011年1~6月)应用静脉留置针810例,发生堵管、针头滑脱、静脉炎、输液外渗等异常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前异常情况发生率为40.39%,风险管理实施后异常情况发生率降至19.50%,实施前后比较χ2=83.61,P<0.005。结论对门诊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加强风险管理,可降低使用留置针异常情况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史荣林 《家庭护士》2007,5(12):60-62
学龄前儿童易患各种常见疾病,是门诊输液的常见群体。静脉输注对儿童而言是一个紧张、恐惧的过程,处理不好可能会给患儿带来心灵创伤。门诊患儿病情较轻,护理人员往往比较注重完成操作任务,低估了患儿对穿刺的恐惧和疼痛。为此,我科2006年起加强对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注操作前、中、后护理干预,以增强患儿的配合度,提高穿刺率,减轻患儿的疼痛,保证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理支持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心理护理在门诊患儿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宏凤 《现代护理》1999,5(12):25-26
门诊患儿静脉输液是对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在这过程中患儿存在着褚多心理问题。作者对门诊输液的980例患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巩惧不安和怕痛为患儿主要心理问题,输液过程中的不耐烦情绪也占有一定比例。患儿家长主要表现为焦虑,担心护士操作技术不过关。对此作者提出了应根据患儿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并苦练基本功,以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给患儿及家长恰当的指导,将心理护理动用于输液全过程中,促进患儿的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患儿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儿童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方法应用个体化的心理支持疗法,进行及时、针对、全程的心理护理。结果患儿家属的心理承受力提高,有益应对方式次数增多。结论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在儿童疾病治疗过程中占重要因素,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干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284.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对患儿家长进行卫生宣教,对患儿进行分散注意力、心理护理、暗示疗法及激励疗法,并给予微笑服务、勤巡视、温馨看护等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输液过程中因脱针造成的重注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门诊静脉输液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输液过程中因脱针造成的重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方法在门诊输液患儿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风险管理方法,找出门诊患儿使用留置针护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制定护理对策,比较实施对策后常见风险问题变化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瑚后留置针脱出、堵塞、静脉炎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风险管理实施前,留置针使用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可有效保证门诊使用留置针输液患儿护理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老年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成功率,预防并发症。方法总结26例老年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选择胃肠道补液为主、静脉补液为辅的治疗方法,给予系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结果26例老年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补液治疗中系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小儿静脉输注是儿科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高低,关系到抢救的成功率、医疗护理质量及护患关系。而穿刺的成功,除了护士应有精湛的穿刺技术外,与患儿是否合作也密切相关。因此护士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以进一步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根据幼儿的心理、行为特点,自2003年起,我科护士将赞赏心理应用于1.5岁以上患儿静脉输注的心理护理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儿童一旦被确诊为癌症,对家人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同时,癌症的诊断和连续不断的检查、治疗常导致患儿父母情绪紧张和压抑,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经济困难、心里挫折等,都需要医护工作者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而小儿静脉穿刺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除了通过娴熟精湛的技术完成护理任务外,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儿童的心理反应。这对患儿疾病的治愈及身心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儿童心理活动的特点是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但活泼好动,情绪、情感直接表露,所以,在对小儿患者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化医改的不断深入,社区医疗方便,快捷,低廉的新型模式深受大家的喜爱,随着现代社区居民知识层次的提高,对心理需求也在迅速的提高。因此,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适时心理疏导疗法,更为人性化和科学化。心理疏导疗法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诊疗交往中,通过良性影响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1]。静脉输液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方便患者与家属、缓解医院病床紧张状况等优点[2]。随着“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观念逐渐形成,打针输液直接到社区门诊是很多患者的首选;因此社区门诊输液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并以老年患者居多,对于生理机能日渐衰退的老年患者,应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针对老年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出现的紧张不安、恐惧、多疑等情绪变化,及时的适时心理疏导和优质服务,本文通过对社区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常见的几种心理反应的分析,采取以优质服务为根本,坚持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在服务态度、工作方法、护患沟通等方面对老年静脉输液患者适时心理疏导等措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实现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3]。现结合临床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赞赏心理在患儿静脉输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护理研究》2008,22(30):2773-2774
小儿静脉输注是儿科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高低,关系到抢救的成功率、医疗护理质量及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