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防己茯苓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红 《河南中医》2005,25(7):47-47
防己茯苓汤由防己、茯苓、黄芪、桂枝组成,本人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各种水肿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整理吕承全教授运用经方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麻疹继发肺炎、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哮喘、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风水、真武汤治疗水肿等典型案例,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3.
吴林辉  李萍 《四川中医》2012,(7):115-116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源自张仲景《伤寒论》262条,文中云[1]:"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在《伤寒论》中用于阳黄兼表不解者。临床上凡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色者,小便黄而短少,并兼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痒,舌苔白或黄腻,脉浮数者,即可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  相似文献   

4.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湿热发黄无表里证,热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之,里实者下之,表实者汗之,皆无非为病求去路也。方中以麻黄汤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营卫也;加连轺、桑白皮以泻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共成治表实发黄之效也。连轺,即连翘根。无桑白皮则以茵陈代之。笔者临床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日光性皮炎、多形红斑等,每获佳效。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方在临床中如果能辨证用之,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国家经过反复论证和考虑,做出中医成才的基本规律就是“读经典,做临床”的原因。下面就试举几例,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6.
吴姣美  刘爱民 《新中医》2015,47(3):285-286
刘爱民教授从医30余年,治疗皮肤病效果卓著。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应用颇为广泛,然导师刘教授辨证施治,不拘于病,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应用更是有其独到之处。笔者有幸侍诊于旁,时常有所感悟,现将刘教授使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皮肤病的验案整理如下。1红皮病型银屑病案王某,男,62岁,2013年2月18日收治入院。主诉:全身反复红斑、鳞屑30年,加重1周,以红皮病型银屑病为  相似文献   

7.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用于治疗湿与热合、互结于里的湿热发黄早期。笔者临证用此方加减治疗急慢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等肾系疾病获良效,现报道如下。1急性肾炎案例1:患儿,男,12岁,2009年2月5日初诊。20 d前,患儿感冒,咽痛、低热,自服"清开灵颗粒"后热退。5 d前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皮肤润泽光亮,下肢按之没指,尿量减少,尿色深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查尿常规示:蛋白++,  相似文献   

8.
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开后世辨证论治之先河.仲景之方,后世谓之经方.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力专效宏.精研仲景之法,不断扩大经方运用范围,可解决诸多疑难杂症,此为经方无穷魅力之所在.现录经方治疗痛经3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关一鸣  冯少琪 《新中医》2002,34(3):72-72
湿热黄疸是因感受湿热之邪交蒸于体内,热不能外越,湿不能外泄,郁蒸于肌表而致发黄。治宜清热利湿退黄的茵陈蒿汤为主。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栀子清热泻火,通利  相似文献   

10.
于海珍 《河南中医》1995,15(6):344-344
经方治疗急重证验案于海珍河南省新野县医院(473500)主题词小陷胸汤/治疗应用,肺不张/中医药疗法,真武汤/中医药疗法,肾-炎/中医药疗法仲景组方,严谨精练,以之治疗急重病症,每获捷效。兹举数案,以为佐证。1小陷胸汤治疗急性肺不张张某,男,45岁,...  相似文献   

11.
彭万年老师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载,学术造诣颇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活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现录其经方治疗疑难杂症验案3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经方方证运用体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方证对应原则指导下,运用四逆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溃疡,桂枝加白术附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桃核承气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混合痔。认为应不拘泥于现代医学病名诊断,有是证则用是方,无不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3.
发现经方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剂量是指中药作用于机体能够产生特定效用的量。理想的剂量能发挥最好、最大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由于我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变迁,经方中药物的剂量换算历来存在很大争议。目前临床中药的剂量选择多在《药典》所规定的范围内,或是医家根据临床经验确定。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教授在研究古代文献和历代度量衡的基础上,根据近现代中医名家和自己20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经方的药味少、但剂量大,才能治疗当时环境下的危急重症。因此,本刊特开辟“重剂起沉疴”专栏,邀请仝小林教授介绍其在经方中药物重剂量应用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中医临床实践拓宽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迷失的经方剂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景方由于组方法度严谨、临床疗效确切,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世誉为“经方”。但因为年代久远,度量衡屡经变易,代有所改,悬殊极大,后世对经方剂量的折算众说纷纭,历代医家谓之“不传之秘”。现就近20多年来对经方剂量的几种主要观点进行讨论、剖析。  相似文献   

15.
调肝法治疗顽固性咳嗽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调肝法对于顽固性咳嗽的治疗作用。方法予自拟调肝止咳方治疗50例顽固性咳嗽,经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该法在缓解咳嗽,改善症状等方面疗效显著。结论调肝法对于治疗顽固性咳嗽是较好的一种中医疗法。  相似文献   

16.
治肝安胃临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肝体用不能之不同,从肝胃不和与肝胃阴虚分型,介绍了临证对脾胃病以“治肝安胃”为大法的辨证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顽固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舒乐安定,2 mg,每晚睡前30 min口服1次;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1剂/d,水煎2次,混合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2组均10 d为1疗程,治疗2疗程,停药10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中未发现血府逐瘀汤有明显不良反应,无药物依赖性,依从性好。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忠仁教授防治疾病,注重合参中西医学,辨证辨病及辨因相结合;灵活运用单奇与验穴,主张多种疗法互补;十分重视脾肾之本,强调气至病所;学术上提倡博览古今,汲取医家精华,勤于临证揣摩,博采众家之长;临床防治疑难杂症,尤其是眼科及神经内科疑难杂病技法独特,屡见奇效。  相似文献   

19.
介绍夏翔教授治疗慢性胃病的临床经验。慢性胃病病机复杂,虚中有实,寒热错杂;治疗应通补结合,寒热并投,总以脾胃之强弱为度,以平为期。并介绍临床常用的药对。  相似文献   

20.
经方治疗便秘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对便秘的阐述甚早。汉代张仲景称其为“脾约”、“闭”、“阳结”等。历代医家辨证均从“热秘”、“冷秘”、“气秘”、“虚秘”论治。笔者临床遇2例便秘者,均用经方取效。一则辨为脾肾阳虚,气化不利,一则为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所致,现介绍如下,以资同道参考。案一:唐某,女,45岁,2005年3月20日初诊。便秘10余年,大便秘结,4~5日1行,每便必努挣汗出,半小时以上方能排出,经常服用番泻叶、果导等泻剂。伴有颜面、双下肢水肿,腰部酸痛,形寒怕冷,小便清长,纳食不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此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津液不得运化,肠道失去濡润,水气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