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乳胶凝集法)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D-二聚体含量(乳胶凝集法)试剂盒,分别对正常人与病人标本进行快速定性及半定量检测。结果 正常人几乎均为阴性,含量〈0.5μg/ml。1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25例脑梗塞,11例深静脉血栓(DNT)患者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3例急性心梗、3例肺栓塞均为阳性,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结果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 D-二聚体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在围术期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52例围术期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孕妇4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凝血与纤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因产妇发生DIC的产前状态的凝血与纤溶系统检查结果不同,表明在发生DIC的产妇在产前状态时,常规检查就有各种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Fbg)降低,D二聚体(D-D)升高;不同病因产妇发生DIC时的凝血与纤溶系统检查结果不同,表明随着产妇DIC的发生各种凝血时间延长,Fbg降低,D-D升高;与对照组产妇比较,观察组的PLT计数和Fbg水平显著性降低,而PT、TT及aPTT显著性增加,D-D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于围术期产妇DIC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aTPP、PT和TT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而的升高则说明纤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132例重度烧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自原(Fbg)水平;用迈瑞BC-5800无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重度烧伤患者PLT、PT、TT、APTT、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程度越重,差异越明显。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存在的凝血系统障碍、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是严重烧伤后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重要因素,临床医生应当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凝血检验指标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诊治的10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同时期入院体检自愿接收凝血指标检验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检者PT(外源性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T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时间)、FIB(纤维蛋白原含量)和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差异,以此为依据分析凝血指标检验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意义所在。结果观察组PT、APTT、TT及INR水平同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结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PT、APTT、TT及IN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FIB明显降低,可知凝血指标检验在其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变化及护理措施.方法 以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以同期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二聚体(D-D)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对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DIC产妇和37例健康产妇的PLT计数、PT、APTT、TT、Fib及D-Dimmer)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IC组产妇的PLT计数明显降低(P<0.05),PT、APTT、TT明显延长(P<0.05),FIB明显降低(P<0.05),D-D明显升高(P<0.05).结论 通过凝血与纤溶指标检测可以了解机体的血液凝固状态,预测微血栓的形成和出血倾向的发生,对预测产妇DIC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D-Ⅱ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它的升高特异地反应体内纤溶活性增强和凝血酶生成增多。测定其血浆水平,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2例临床DIC患者进行了PT、APTT、3P、Fbg和D-Ⅱ聚体检测。发现血浆D-Ⅱ聚体水平不仅对早期诊断DIC有重要价值,对原发病的治疗及预后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纤溶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方法]选用BPC、PT、Fbg、APTT、DIC过筛诊断指标,3P、D-D二聚体、TT、FDP、ELT、ATⅢC、α2MG、VWFAg、乙醇胶、红细胞碎片确诊诊断指标,对1629例DIC各期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比对分析,找出相关性。[结果]DIC前状态最敏感的指标是3P、ATⅢC、VWFAg,异常率高达100%;其次D-D二聚体,异常率为98.5%;BPC、PT、APTT半数以上异常,Fbg仅有1/3异常,其余各项指标敏感性较差;在消耗性低凝期VWFAg异常率持续增高,BPC、PT、TT异常率明显升高,而3P、ATⅢC、α2MG仅呈不同程度的增加;纤溶凝衰期时,FDP、ELT、D-D二聚体、红细胞碎片异常率高达100%,其他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的异常改变。[结论]纤溶指标3P、D-D二聚体、ATⅢC可做DIC高凝前状态的诊断指标,BPC、PT、Fbg、VWFAg可做DIC过筛诊断指标,纤溶指标D-D二聚体、FDP、ELT、α2MG红细胞碎片可做DIC纤溶凝衰期诊断指标。因此,纤溶指标对DIC早期诊断及分型确诊诊断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董青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9):916-91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乳胶凝集法)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D-二聚体含量试剂盒,分别对正常人与患者标本进行快速定性及半定量检测。结果正常人几乎均为阴性,1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25例脑梗死,11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3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肺栓塞均为阳性,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结果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D-二聚体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与凝血、纤溶指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80例下肢深静脉不同的超声表现,分为3组:①血栓组,②血栓前状态组,③正常组。并将各组反映凝血、纤溶机制的相关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D、FDP、Fbg等3项指标:血栓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栓前状态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栓组与血栓前状态组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P〈0.01)。结论超声联合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有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D-D)、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法国STA-R(Evolution)全自动血凝仪检测89例肝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D-D和FDP水平。结果不同类型肝病患者PT、aPTT、TT较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0.05);Fbg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及肝功能衰竭患者D-D、FD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型肝病患者D-二聚体、Fbg水平呈现肝硬化失代偿或肝功能衰竭肝硬化慢性肝炎。结论凝血四项和D-D、FDP水平的联合检测可评估肝病患者的体内出凝血的状况,并根据Fbg、D-D和FDP综合判断是否继发纤溶亢进,可以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凝血4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血栓与止血不仅涉及基础医学,还与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开展凝血相关的实验项目检测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凝血4项作为主要的凝血相关检测项目。凝血4项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其衍生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凝血4项可用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还可用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的诊断,以及各种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等。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导致PT延长;②先天性外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健康人员(健康组)进行分析,均采用光电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时间(PT、Fbg、aPTT和T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或底物显色法检测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s、vWF、uPA和PAI);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法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和大血板比例(PLT、MPV、PDW、PCT和PLCR)。结果肝癌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PT、Fbg、aPTT、TT、Ps、vWF、uPA、PAI、PLT、MPV、PCT和P-LCR各值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癌介入治疗前和健康组比较,治疗前PT、Fbg、aPTT、TT、Ps、vWF、uPA、PAI、PLT、MPV、PCT和P-LCR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凝血四项、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异常,实行介入治疗对肝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抗栓治疗中巴曲抗栓酶及肝素对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溶栓治疗的同时接受肝素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的同时接受巴曲抗栓酶治疗,每组30例。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溶栓治疗后不同时间点PT、aPTT、ACT及D-D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Fb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PT、aPTT及ACT呈显著升高趋势;D-D呈迅速升高、缓慢降低趋势。观察组溶栓治疗后不同时间点PT、aPTT及AC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bg及D-D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Fbg呈降低趋势;D-D呈迅速升高、迅速降低趋势。同时两组各时间点间,溶栓前PT、aPTT、ACT、Fbg、D-D,溶栓4 h时PT、aPTT、ACT、D-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溶栓4 h时Fbg、溶栓24 h及48 h时PT、aPTT、ACT、Fbg及D-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MI溶栓治疗中,巴曲抗栓酶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凝血及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子痫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及D二聚体指标,了解子痫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状态,预测母儿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分娩的80例孕妇分为两组:正常孕妇(50例)和子痫(30)例。在STAR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PT、Fbg、aPTT和D二聚体。结果子痫患者PT、aPTT低于正常孕妇组,Fbg和D二聚体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结论子痫患者常伴有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分娩前孕妇进行凝血功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检测,有利于监测孕妇凝血及纤溶功能的改变,预测围产期特殊生理状态引起的病理性异常,为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子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研究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探讨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特点,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49例脑梗死患者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的血浆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vWF、脑梗死患者组的Fbg和D—D的血浆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而aPTT、P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VWF、Fbg、D—D的血浆水平都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这些因素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对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208例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检测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208例妊娠晚期孕妇(测定组)及104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其凝血功能,可帮助预防或早期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测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和并发症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COPD患者135例,其中稳定期85例(其中24例合并肺栓塞),急性加重期50例,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急性发作期COPD组患者PT和aPTT明显延长,tPA、Fbg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OPD患者中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24例COPD合并合并肺栓塞患者,血清Fbg和D-D水平明显高于单纯COPD稳定期组患者,而PT和a PTT延长,差异呈显著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急性发作期患者常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而合并肺栓塞患者高凝状态更为明显。因此,检测凝血和纤溶指标有助于判断COPD病情和合并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白莉  邢雯  李社莉 《血栓与止血学》2021,(3):438-439,44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 DM)微血管病变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7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T2 DM患者为对象,按照微血管病变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微血管病变组,n=40)和对照组(非微血管病变组,n=40)。检测患者Hcy及凝血、纤溶指标,分析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cy、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aPTT、PT、TT、D-D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Hcy与Fbg呈现正相关(r=0.128,P=0.0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OR=1.189)是影响T2 DM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 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严重紊乱,高Hcy及凝血-纤溶失衡是T2 DM微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T2 DM微血管病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半自动血凝仪及乳胶凝集等方法 ,对 5 3例APL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进行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g)含量、3P试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及D 二聚体含量的检测。结果 :APL 初诊患者Plt计数、Fg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 0 1,P <0 .0 0 5 ) ,3P试验、FDP、D 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TT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PL CR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动态监测APL CR组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发现 ,绝大多数 ( 36 /4 4 )APL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早于获得CR的时间 ,而且凝血指标的恢复早于纤溶指标的恢复。结果表明 :APL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存在凝血异常及纤溶亢进 ,治疗期间监测凝血与纤溶指标 ,对指导临床积极进行纠正治疗 ,降低疾病的早期病死率 ,提高治疗缓解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