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我们采用丽珠肠乐胶囊和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与传统的疗法相比 ,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诊断条件  ( 1)母乳喂养 ;( 2 )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内( 3~ 14天 )发生 ,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 ;( 3 )黄疸程度轻重不等 ,以轻、中度为多 ,血清胆红素浓度 2 5 6 0~410 4μmol/L ,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 4 )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生长发育及肝功正常 ,HBsAg阴性 ;( 5 )排除各种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其他常见原因 (如溶血、感染、窒息、先天性胆道畸形、头颅血肿、先天性…  相似文献   

2.
母乳性黄疸在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因素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目前,对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报道较少,2000年6月~2001年12月,我们采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和中药制剂四磨汤对母乳性黄疸进行干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42例,诊断标准符合:(1)母乳喂养足月新生儿;(2)黄疸在2天~2周出现,并持续不退;(3)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4)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5)除外溶  相似文献   

3.
临床解惑     
何谓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怎样治疗? 答: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以下称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在足月、健康的母乳喂养儿中以未结合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随着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从上世纪80年代起文献报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迟发型两类。健康足月母乳喂养儿生后3~4天发生的高胆红素血症除外溶血因素及其它疾病,称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较晚,胆红素峰值在生后7~14天出现,黄疸持续2~3周才消退。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最近有研究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有关。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  相似文献   

4.
付晓晖 《河南中医》2004,24(6):69-70
新生儿黄疸是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下列情况具备任一项者均可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2 4h内) ;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2 0 5umol L(1 2mg dl) ;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 6umol L(1 .5mg dl)。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在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1 ] 。我科2 0 0 1年1月~2 0 0 3年6月对收治的3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运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按照《中医儿科学》新生…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 ,尤其是早期 (一周内 )或早产儿更为多见。自 1999年 4月 ,我院自己配制的新生儿退黄 号 ,经临床观察使用疗效好、见效快、易口服、无毒副作用 ,值得推广使用。现将其治疗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新生儿生理性、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 3.42~ 13.6 8μmol/ L,一般血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不超过 2 0 5μmol/ L ;早产儿不超过2 5 6μmol/ L ,(15 mg/ d L )称为生理性黄疸 ;胆红素浓度超过 2 0 5~ 2 5 6 μmol/ L,称为病理黄疸 ,如足月儿超过30 8~ 34 2 μmol/ L (18~ …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它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母乳喂养的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一般认为没有危险,但近年来国际国内都发现母乳性黄疸并发核黄疸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俞恩芝  魏文阁 《河北中医》2002,24(11):840-841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中十分常见 ,大体分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病理性黄疸中又有先天性和非先天性之分。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颇多 ,除先天性生理缺陷外 ,尚有感染、溶血、变态反应、代谢紊乱、脱水等多种原因。但不论何种原因所致的黄疸 ,对新生儿的健康乃至生命的危害都是严重的 ,其危害程度常与血胆红素浓度及持续时间成正比。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危害性主要在于神经毒性 ,表现为胆红素脑病及听力损害 ,临床上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 ,尽快消除胆红素在体内的聚积 ,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 1 9991 0~ …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 1月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 69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9例中男婴 38例 ,女婴 31例 ;日龄 2~ 6天 ,其中母乳性黄疸 1 5例 ,早发性 2 2例 ,晚发性 1 0例 ,其它均为生理性黄疸。治疗方法四磨汤口服液新生儿首次 3ml,每日 3次 ;若用药后无腹泻 ,次日改为 5 ml,每日 3次。 7日为 1个疗程。并增加喂水次数 ,注意观察大便次数 ,每日2~ 5次 ,黄色稀便属正常。治疗效果全部患儿的黄疸均在 4~ 5天内消退 ,黄疸指数每日平均下降幅度为 0 .7~ 1 mg/dl。体会四磨汤口服液主要成分为木香、枳壳…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常见的新生儿疾病 ,其主要危害性是可能发展成核黄疸 ,及早纠正可以预防胆红素神经毒作用。我院采用思密达和中药制剂茵栀黄口服液结合西医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2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6 6例为我院儿科 1998年 1月~ 1999年 8月期间住院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2例 ,男 18例 ,女 14例 ;日龄 12h~ 2 6天 (平均 6 4天 ) ;出生体重(g) 2 840± 6 40 ;胎龄 (周 ) 38 4± 4 2。主要病因 :溶血性黄疸 2例 ,母乳性黄疸 4例 ,感染因素 8例 (新生儿肺炎 2例 ,新生儿脐炎 3例 ,脓疱疹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13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3例患儿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4-10d.结论:母乳性黄疸预后较好,但总胆红素〉220.5μmol/L时,未结合胆红素有可能透过生物膜及血脑屏障引起轻度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对母乳性黄疸应积极预防及治疗,以避免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1.
我院应用茵栀黄及妈咪爱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获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我院 1 997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共收治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 1 4 2例 ,血清胆红素值均在2 1 6 4 μmol/L以上。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78例 ,男31例 ,女 4 7例 ;日龄 ( 1 4± 4 2 )d ;出生体质量 ( 31 2 0±32 0 )g ;胎龄 ( 38 2± 2 1 )周 ;其中早发型 4 1例 ,晚发型37例。对照组 6 4例 ,男 37例 ,女 2 7例 ;日龄 ( 1 5±4 9)d ;出生体质量 ( 334 0± 34 5 ) g ;胎龄 ( 37 8± 1 8)周 ;其中早发型 36例 ,晚发型…  相似文献   

12.
谭丽  陈淑雯 《养生月刊》2017,(6):505-509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天内婴儿的黄疸,由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微摩尔每升(1~3毫克每分升)逐步上升到86微摩尔每升(5毫克每分升)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他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微摩尔每升(12毫克每分升),早产儿不超过255微摩尔每升(15毫克每分升).新生儿黄疸迁延不退至2周以上,可怀疑是病理性黄疸,需要采取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
清热利湿法为主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辉荣  陈根本 《河北中医》2004,26(4):252-253
目的 观察清热利湿法为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 2例采用蓝光照射、酶诱导剂等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 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观察 2组黄疸消退时间及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 治疗 7、1 0、1 4日 ,治疗组黄疸分别消退 1 0例( 2 3 .8% )、2 9例 ( 69.0 % )、3 5例 ( 83 .3 % ) ,总胆红素分别为 ( 1 5 2 .2± 3 2 ) μmol L、( 1 0 7.4± 1 8.2 ) μmol L、( 3 9.7± 7.4) μmol L;对照组黄疸消退分别为 2例 ( 6.2 5 % )、1 2例 ( 3 7.5 % )、2 0例 ( 62 .5 % ) ,总胆红素分别为( 1 92 .8± 5 4) μmol L、( 1 5 9.3± 2 7.9) μmol L、( 67.4± 1 4.3 ) μmol L。 2组黄疸消退情况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清热利湿法为主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明显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降低总胆红素水平 ,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白梅 《四川中医》2006,24(1):96-97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母乳性黄疸新生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检测日均胆红素下降幅度及观察平均治疗天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胆红素的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可减少胆红素代谢的肝-肠循环,加速其分解和排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使用方便,可作为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分类及预后特点以指导患儿家属和基层医师如何正确对待新生儿黄疸。方法:2012年8月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00例,观察黄疸的发生及出现的时间、程度及转归,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结果:62例新生儿黄疸,其中溶血性黄疸1例,母乳性黄疸5例,56例均为生理性黄疸。结论:新生儿的黄疸较为普遍,但大多为生理性黄疸,基层医师应指导患儿家属做好防治,并重点筛查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6.
闫琦  申孟平  寇杰华 《四川中医》2000,18(12):34-35
我科自 1 996年以来 ,根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有增多趋势及胆红素代谢特点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思密达及中药利胆退黄药物 ,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4 5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将我科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入院单、双号分为 2组。治疗组 4 5例 ,男 2 8例 ,女 1 7例 ,平均日龄 4 5天 ( 1~ 2 8天 ) ,孕周 35~ 4 1周。黄疸主要病因 :溶血性黄疸 (ABO溶血 ) 1 2例 ,母乳性黄疸 1 5例 ,新生儿感染因素 6例 ,窒息因素 8例 ,红细胞增多症 2例 ,其它因素 2例。对照组 4 5例 ,男 30例 ,女1 5例 ,平均…  相似文献   

17.
于天狐 《河北中医》2010,32(8):1188-1189
母乳性黄疸,是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的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以上,黄疸可持续4~12周,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病因引起的黄疸。2007-03—2009-05,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母乳性黄疸患儿50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春梅  杨冬梅 《河北中医》2000,22(7):523-523
近年来 ,随着母乳喂养的提倡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有了上升的趋势。 1 997~ 1 999年 ,我院采用中药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母乳性黄疸 54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患儿 54例 ,均为纯母乳喂养 ,出生后 4~ 8日出现皮肤黄染 ,持续不退或逐渐加重 ,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患儿一般情况好 ,发育正常 ,并排除病理性黄疸 ,停喂母乳 48~ 72 h黄疸减轻 ,但再喂母乳又加重 ,但不会达到原来程度 [1]。 54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7例 ,男 1 5例 ,女 1 2例 ;就诊时日龄为 7~ 2 8日 ,平均 ( 1 5.6± 7.1 )日 ;体重( 3.74…  相似文献   

19.
<正>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指新生儿时期因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以新生儿皮肤、巩膜与黏膜出现黄染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相关疾病[1]。临床数据调查显示,在出生后的第1周约有60%足月新生儿与80%的早产儿可发生肉眼可见的黄疸[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2~3 d出现、4~5 d达到高峰、10 d左右可消退,而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往往大于2 周,甚至持续时间更长[3]。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以下简称高胆 )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由感染、溶血、围生因素等引起。近年来 ,母乳喂养的提倡以及人们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我院于 1999年 7月— 2 0 0 1年 7月共收治高胆患儿 12 0例 ,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凡符合病理性黄疸标准 ,即黄疸出现过早 (2 4h内 ) ;黄疸过重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 0 5 μmol/L ,早产儿 >2 5 6 μmol/L) ,且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进展过快 ;持续时间过长 (足月儿 >2周 ,早产儿 >4周 )均列入其内。本组共 12 0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