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韦炳华  唐蕾  邓斌  吴海燕  陈杰 《中国药房》2014,(34):3172-3174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的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COP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将2012年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随机分组,有临床药师参与用药的患者入选药师组(n=150);未经临床药师参与用药的患者入选经验组(n=150)。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及比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师组单一用药比例(66.0%)高于经验组(29.3%)(P<0.05),而二联、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分别为21.3%、12.7%)均低于经验组(分别为48.0%、22.7%)(P<0.05)。药师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及比例均低于经验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可使药物应用更合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效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校勇 《中国药房》2010,(26):2415-2417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在妇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作用。方法:将2008年6~12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临床药师参与指导用药组(药师组,n=158)和医师经验用药组(经验组,n=158),对其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均应用了抗菌药物。药师组患者单一用药比例明显高于经验组,而二联、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明显低于经验组(P<0.05)。药师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及比例也均低于经验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妇科住院患者用药建议,可使抗菌药物应用更合理,能降低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严重性及造成的费用。方法:对入院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患者积极监测和随访,每位患者持续监测2个月。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及出院随访,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用药及生化检测指标。当怀疑ADR发生时,作登记和上报,并就ADR作相关性和严重性分析。同时计算处理ADR的费用。结果:221例患者中,84例发生ADR,发生率为38.0%。与中青年ADR发生率(35.1%)相比,老年患者(≥60岁)发生率(52.8%)较高(P=0.046)。抗结核药物ADR最常受累器官是胃肠道系统(28.9%)、肝胆系统(23.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15.5%)和皮肤及附属器官(13.4%)。在发生的ADR中,轻度占45.4%、中度占41.2%、重度占13.4%。平均每处理一个ADR需要费用283.6元。结论:抗结核药物ADR发生率高且部分较严重,临床应对其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苏伊新 《中国药师》2011,14(8):1181-1183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该院呼吸、肾内、风湿免疫、消化和内分泌科644名住院患者,由4位临床药师每日问诊,记录患者住院期间使用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起始时间,严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644名患者中75例在住院期间发生了ADR,其中胃肠道(26.7%)、神经系统(24.0%)和皮肤系统(18.7%)是主要受累器官。抗感染药ADR所占比例最高(40.0%),其次为心血管药物(12.0%)和中药注射剂(10.7%)。用药品种繁多是发生ADR因素之一(P=0.001),而ADR与性别、诊断数目及住院天数无关。75例ADR患者中的40例(53.3%)处理ADR产生了额外费用,最低费用0.36元,最高费用4158元,平均258.4元。结论:住院期间发生ADR,对患者健康和经济有较大影响。抗感染药和中药ADR是关注重点。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是ADR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86份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严重病例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86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为50例,占12.95%。引起ADR前15位药物中,抗菌药物12种,占80.00%。药品剂型中注射剂(445种,占84.12%);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21例,占57.25%。结论: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32份ADR报告分别对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严重病例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332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为38例。引起ADR前10位药物中,抗菌药物60.00%。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76例,占53.01%。结论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蛟河市白林医院临床科室2008年至2009年上报的3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为临床医师和药师及时判断与减少ADR的发生提供数据资料的参考。方法采用调查方法,对ADR报告中涉及的患者年龄、药品种类、联合用药、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和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品主要集中于抗菌药物,占总数的56.76%(21/37),其中抗菌药物注射剂引起的ADR占抗菌药物总数的71.43%(15/21),37例ADR中32.43%为联合用药,外用药品引起的ADR占总数的24.32%(9/37),其他药品引起的ADR占总数的18.9%。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ADR的认知,规范用药操作过程,合理联合用药,减少药品对患者可能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至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4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9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0例,占11.46%;引起ADR前15种药品中,抗菌药物10种,占66.67%;药品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385例,占86.9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7例,占47.85%)。结论:临床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深入开展ADR病例的用药分析、评价工作,提早发现预警信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宋沧桑  王丽  赵方允 《中国药房》2012,(14):1317-13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治疗ADR导致的费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4月收集的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ADR导致增加的费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56.68%,中药制剂引起的占29.0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55.45%;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1.71%。因ADR发生导致增加直接费用为平均每人259.33元;导致延长住院时间平均为4.5d。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减少ADR造成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荆莉  朱庆贵 《安徽医药》2021,25(1):209-212
目的 分析内分泌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报的(除外低血糖反应)9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分析ADR发生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累计系统及临床表现.结果 96例ADR报告中,病人男女比例相当,60岁及以上病人ADR发生率高(60.42%);发生ADR药品种类前三位依次为降糖药(45.83%)、抗菌药物(16.67%)、造影剂(9.38%);ADR的药占比排名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二甲双胍(23.96%)、利拉鲁肽(8.33%)、莫西沙星(8.33%);发生ADR的药品剂型主要为注射剂(55.21%)、片剂(39.58%),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44.79%)、静脉滴注(29.17%)及皮下注射(16.67%);发生ADR的严重程度分级主要为一般反应(93.75%),主要累及系统为消化系统(39.58%)、皮肤及其附件(36.46%),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及皮肤瘙痒.结论 内分泌科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是老年人发生较多,降糖药及抗菌药物导致的ADR例数最多,ADR较常累计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积极开展药学服务,能促进内分泌科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leading to hospital admission showed that 103 (4.1%) out of 2499 medical admissions in Jerusalem and 167 (5.7%) out of 2933 admissions in Berlin were due to such reactions. Sex distribution in the two patient — populations was almost equal but the Jerusalem patients were younger. The most frequent ADRs were digitalis intoxication (in Berlin) and reactions to antibiotics (in Jerusalem). Other important differences were noted in the relative frequencies of ADRs associated anticoagulants, hypoglycemic agents and oral contraceptives. They were probably related to differences in drug usage in the two countries. The most common major side effects were arrhythmias, allergic reactions, bleeding,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bronchospasm and hypoglycemia. The following risk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in both cities: old age, female sex, impaired renal function, previous history of ADR and polypragmasia.  相似文献   

12.
408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锦  毛晨梅 《安徽医药》2017,21(6):1150-1153
目的 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2014年408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08例ADR中,严重不良反应11例,其中9例均通过静脉给药引起,另外1例是检查前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引起,1例是双氯芬酸栓肛塞退烧中发生.10岁以下儿童发生ADR较多,共390例(95.59%);抗感染药物发生ADR最多,共226例(55.39%);静脉途径最易引起ADR,共341例(83.5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共345例(84.56%). 结论 应注意儿童用药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年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史等,加强ADR监测,有效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保障儿童用药的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洁娜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58-159
目的: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制度。方法: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的工作制度,提高报表的质量和数量。结果:ADR报表数量上升,报表质量大幅提高。结论:有效的ADR监测制度和措施,能促进医院ADR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李碧燕  刘卫 《北方药学》2015,(11):84-85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种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载的国内期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检索到有效病例19例,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各个时间段,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过敏性反应(78.9%)居多,其次为泌尿系统损害(15.8%)、血液系统损害(10.5%)、神经系统损害(5.26%)。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结合患者的药敏结果使用该药;加强用药监测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吡嗪酰胺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集的268例吡嗪酰胺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食物/药物过敏史、药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处理方式、因果关系评价和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8例吡嗪酰胺ADR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44∶1,21~3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为32.5%;既往有食物/药物过敏史者52例,占19.4%;累及内分泌代谢系统185例,占69.0%;不良反应均为一般不良反应,发生平均时间为(7.6±4.3)d,处理方式为加强监测、对症治疗、减量或停药。结论 吡嗪酰胺相关不良反应的类型复杂多样,临床使用中应在预防、评价、监测、处置等环节予以重视提高,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  相似文献   

16.
曹芳  周燕娥 《中国药房》2011,(10):917-919
目的:统计分析抗菌药物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以有效预防和减少ADR的危害,提高ADR的监测能力。方法:对2008-2009年《中国药学文摘》收录的抗菌药物致ADR文献进行检索。通过Excel电子表对发生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例数居前10位药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致ADR报道篇数1249篇,病例656例,涉及药品123种。以头孢菌素类(18.90%)发生例次最多,其次为喹诺酮类(16.16%)、青霉素类(14.18%);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81.10%);ADR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0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6.31%)和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4.63%);左氧氟沙星的ADR发生率最高(89例)。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物致ADR的重视和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痰热清注射液在儿童人群中的使用规律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7月-2015年1月入院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的患儿(≤14岁)进行真实世界研究,对患儿的人口学信息、临床诊断、药物用法用量、疗程、溶媒、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ADR)发生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的儿童患者共1 062例,其中男童613例,女童449例,发生不良反应27例(2.54%);临床主要用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及上呼吸道相关的手术后;联合用药占88.32%,主要联合用药为抗菌药物;经统计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溶媒种类、稀释倍数、合并用药的ADR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有无过敏史、使用天数的ADR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在儿童的临床使用上,存在超适应证、给药不规范、联合用药较多等问题,应规范其临床应用,以减少或避免ADR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3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呈报的基本情况和填写质量。方法:将ADR报告表填写项目录入MicrosoftExcelXP电子表格,根据统计药品ADR发生的患者性别、年龄,及药品类别、ADR表现的分布情况等,分析评价ADR填写质量。结果:229份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有13大类共131个品种,其中ADR发生率较高的分别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50%以上,神经及消化系统反应次之。229份报告表中51.97%数据基本完整,27.07%缺少必需数据。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力度,增强ADR呈报意识,提高ADR报告表的填写质量。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静  刘芳  李培红 《中国药房》2011,(7):646-648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一家三级甲等中医院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住院患者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26例(28.1%)。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品种为红花注射液(12.5%),最低为注射用血栓通(0.13%)。丹红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循环、呼吸、神经系统为主(占总数的60%),注射用血塞通的不良反应以药物热为主(占总数的55%),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以静脉炎为主(占38%),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以血液系统为主(占20%)。丹红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与疗程相关,用药后症状发生时间均≥7d。结论:成分和适应证相同或相似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应根据其安全性来选择用药,既往存在过敏史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很大。不同品种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存在各自的特点,在临床中应有针对性的防治其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398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集的39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药物中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较多,其次为中药制剂;严重不良反应多在静脉给药后发生。结论:应重视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