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龙敏  张丹  陈蓉 《中国药房》2012,(6):561-562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国内医药期刊有关头孢克肟致ADR个案报道10例并汇总3家医院2000-2010年上报的头孢克肟致ADR报告79例,共89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ADR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占41.57%),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占19.10%)及消化系统损害(占15.73%);以≤10岁儿童(48.31%)和序贯用药(46.07%)报道率最高;约38.20%的ADR发生在用药48h后。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克肟引起的ADR,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头孢美唑致不良反应18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敏  王颖  龙秀英 《中国药房》2011,(24):2262-2263
目的:探讨头孢美唑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1990年1月-2010年10月国内医药期刊有关头孢美唑致ADR个案报道,共18例,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头孢美唑致ADR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症状(38.11%)、循环系统症状(22.22%)和过敏反应(20.63%);50岁以上的老年人(50.00%)发生率最高,66.67%的ADR发生在用药24h内。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美唑引起的ADR,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减少严重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院113例头孢替唑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头孢替唑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报告的113例静脉滴注头孢替唑钠ADR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组ADR发生率较高(89.38%),男孩ADR发生率(74.34%)明显高于女孩(25.66%).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90.27%),其次为呼吸系统(5.31%)和消化系统(2.65%).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改进皮试方法以减少头孢替唑钠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奥马珠单抗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关于奥马珠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奥马珠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26篇,共35例,其中男性9例(25.71%)、女性26例(74.29%),年龄分布以30~69岁居多(82.86%),发生时间大多在用药后1年内(87.27%),过敏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3个月内(66.67%),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8.78%)、呼吸系统损害(14.63%)和循环系统损害(12.19%)为主。多数患者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仅1例死亡,4例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接受脱敏治疗并成功脱敏。结论:临床应用奥马珠单抗应加强ADR监测,防范严重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徐凤玲 《中国药房》2010,(6):539-541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奇霉素致儿童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1997~2007年国内有关儿童(≤16岁)应用注射用阿奇霉素致ADR的符合条件的文献249篇,其中临床应用220篇,个案报道29篇,按文献地区分布、性别与年龄分布、疾病种类、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献分布于全国34个省、市;记载不良反应并分类的167篇9661例中,有ADR1199例,ADR发生率为12.41%;ADR类型主要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对儿童是安全的,如需长疗程使用宜采用"用3停4"的方法,并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听力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促进临床头孢米诺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1994年至2011年头孢米诺不良反应(ADR)临床资料及个案报道,并汇总分析。结果 1 936例应用头孢米诺患者发生ADR 130例,严重ADR 22例。结论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头孢米诺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方面的ADR,密切关注血液系统实验室检查,监测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药注射剂200例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文滨  扶玲 《中国药房》2010,(31):2954-2955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惠州地区200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ADR报告中,男性133例,明显高于女性67例(P<0.05);中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ADR150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的50例(P<0.01);一般的ADR发生率(60.0%)明显高于严重ADR发生率(7.5%)(P<0.01)。200例ADR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高于循环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骨骼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P均<0.01)。10~30min发生的ADR(33.5%)明显高于10min以内发生的ADR(12.0%)(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ADR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涉及药物品种较多,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8.
曹芳  周燕娥 《中国药房》2011,(10):917-919
目的:统计分析抗菌药物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以有效预防和减少ADR的危害,提高ADR的监测能力。方法:对2008-2009年《中国药学文摘》收录的抗菌药物致ADR文献进行检索。通过Excel电子表对发生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例数居前10位药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致ADR报道篇数1249篇,病例656例,涉及药品123种。以头孢菌素类(18.90%)发生例次最多,其次为喹诺酮类(16.16%)、青霉素类(14.18%);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81.10%);ADR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0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6.31%)和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4.63%);左氧氟沙星的ADR发生率最高(89例)。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物致ADR的重视和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史红军  张珍珍 《中国药房》2010,(32):3033-3035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LVFX)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统计我院2006~2009年上报的LVFX注射液ADR137例,并利用Excel电子表格分别对其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及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ADR在用药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但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最高(32.85%),以皮肤及其附件(62.04%)和胃肠道系统(16.06%)损害为主,大部分为轻、中度ADR。结论:临床应加强LVFX注射液合理应用和ADR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4,(26):2449-2451
目的:探讨头孢替安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05-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有关头孢替安致ADR的个案报道和医院的ADR报告,共计9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岁的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32.65%;约31.63%的ADR发生在用药48 h后;临床表现方面,以眼结膜充血为主的皮肤黏膜症状居多,占报道总例数的56.12%,其次为循环系统症状占16.32%,神经系统症状占9.18%。严重的ADR有过敏性休克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替安引起的ADR,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管玫  陈玲  陈俞先  马玉洁 《中国药房》2008,19(32):2539-2541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发生类型和构成比,以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检索到1980年1月~2008年5月抗菌药物致ADR相关文献,将文献分为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临床研究或观察报告、地区ADR监测数据库或医院ADR分析报告3类,进行归类整理、定量分析。结果: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文献2310篇,ADR3794例,其中主要为过敏反应(35.58%)、神经系统反应(17.82%),另双硫仑样反应有546例。临床研究或观察报告文献928篇,ADR9434例,平均ADR发生率为9.14%,其中抗结核类抗生素ADR发生率最高(25.57%),其次为硝基咪唑类(24.29%)、碳青霉烯类(23.52%)。抗菌药物ADR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另有ADR如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等。地区ADR监测数据库或医院ADR分析报告文献共300篇,涉及各大类药物,ADR例数最多的抗菌药物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结论:临床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薛晖  王明丽  许建平 《中国药房》2011,(12):1104-1106
目的:探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所出现的过敏性休克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与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唑林钠有关的文献,并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检索我院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以文献证据和临床证据进行评价及文献分析。结果:检索得到与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及头孢唑林钠有关的文献共549篇,其中有53篇文献符合要求,为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例报道。涉及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的不良反应较少,而头孢唑林钠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过敏反应。查阅我院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共有19例,其中16例为皮疹瘙痒。结论:本病例出现过敏性休克与使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统计平消胶囊(片)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文献,为临床该制剂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在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并筛选出涉及平消胶囊(片) ADR的文献,统计分析所有服用平消胶囊(片)产生ADR的病例。结果 共检索并筛选得到平消胶囊(片)致ADR的相关文献74篇,相应ADR病例共计1 168例;产生ADR的患者年龄集中在41~60岁,总计645例,占总数的55.22%;发生ADR的时间主要是在一周之内;产生ADR的患者就诊时诊断的疾病主要为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肺癌,分别占总病例的31.16%、21.58%;累及的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其次为免疫系统;发生ADR的患者中多数在服用平消胶囊(片)的同时还联合使用其他西药或中成药,其中联用频率最高的西药是氟尿嘧啶和顺铂,而联用频率较高的中成药是长春地辛和莲芪胶囊;大部分文献未说明服用平消胶囊(片)产生ADR应如何应对,而文献有报道的针对服用平消胶囊(片)产生ADR的应对措施主要是饭后服药或减少服药量,或是针对不良反应对症加服其他药物。结论 无论单独使用平消胶囊(片)还是联用其他药物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适当对症服用其他药物或是改变服药方式来缓解服用平消胶囊(片)所产生的ADR,后期临床应用中仍应记录其他新出现的ADR,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左氧氟沙星296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到1999~2010年有关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的有效文献322篇,并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与过敏史、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296例,其中,248例(83.78%)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及全身性损害最多,有79例(26.35%);其发生时间最早的在用药1min内,最迟的在用药2个月后。结论: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最严重的可能引起死亡,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15.
江程  李春晓  杨玉晴  郭静 《中国药事》2023,(11):1252-1265
目的:对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获得临床安全性信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相关文献进行收集与筛选、提取、标准化及整合,形成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文献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ADR/ADE发生特点进行梳理分析。结果:共计纳入41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临床研究345篇,个案报告22篇,ADR监测51篇;报告ADR/ADE共计5292例,其中ADR/ADE的临床表现为56个,累及19个器官/系统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6.35%)、胃肠系统损害(29.65%)和全身性损害(9.11%)为主;共计发生79例严重ADR,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肝损害和血尿等;在发生时间和人群特征上表现为速发型不良反应,儿童为发生热毒宁注射液ADR/ADE的高发人群;有记录的ADR/ADE转归及预后情况均痊愈或好转。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可获取热毒宁注射液ADR/ADE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系统损害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转归及预后情况等,但整体ADR/ADE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不够详细,对ADR/ADE的处理措施、转归时间等信息缺失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院10年间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其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规避用药风险.方法:检索2010—2020年该院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系统的涉及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上报120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一般的ADR 118例(包括新的、一...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146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维生素K1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11年12月31日之前国内公开发表文献中,有关维生素K1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46例个案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维生素K1注射液发生的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临床使用因素相关.结论 临床应合理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33例报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重庆市ADR监测中心收到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33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病例报告中涉及26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曲松钠(37例),青霉素(20例)和头孢噻肟钠(12例)。A型不良反应18例,B型不良反应115例,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居多(98例)。反应程度绝大多数为轻、中度反应,重度反应15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应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ADRs)和临床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回顾国外有关沙利度胺的临床文献报道,并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涉及胃肠道反应、血液毒性、心血管毒性、神经毒性、皮肤损害、肺栓塞等。此外,其新的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结论:临床医师及药师应重视沙利度胺的用药风险与合理用药,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