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管永泽  李瑞华  郭荣芝 《医药导报》2004,23(1):0021-002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观察3种不同抗高血压药物培哚普利、美托洛尔和氨氯地平对其影响。方法:112例EH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37例、美托洛尔组38例和氨氯地平组37例,三组患者分别用培哚普利、美托洛尔、氨氯地平治疗,每种药物分3个剂量,每个剂量服用2周,增加剂量的标准是降压效果不佳。培哚普利组用培哚普利2mg→4mg→8mg,qd;美托洛尔组用美托洛尔12.5mg→25mg→50mg,bid;氨氯地平组用氨氯地平2.5mg→5mg→10mg,qd,三组疗程均为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有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NO测定用Greiss法,CGRP和ET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EH患者较对照组NO、CGRP水平明显降低,ET水平升高。培哚普利治疗后NO和CGRP水平明显升高,ET水平降低:氨氯地平可降低EH患者血浆ET水平,提高CGRP水平,对NO无影响。美托洛尔对NO、CGRP和ET水平均无影响。结论:EH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培哚普利和钙离子拮抗药氨氯地平可改善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对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岩  马爱武  王存龙  冯宗承  刘逸飞  王晔 《中国药房》2007,18(14):1087-1089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5例BPH合并EH患者,口服非洛地平5mg,qd,治疗6wk,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37名健康男性)ET-1、NO、vWF及FMD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ET-1、NO、vWF及FMD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ET-1、NO、vWF及FMD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I-PSS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非洛地平在降压治疗同时缓解BPH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1例,所有入选者停用或未服用降压药物至少2周以上.随机分为5组分别服用5种降压药12周,其中有6例患者因血压高或失访未纳入本研究:氨氯地平组(n=51),氨氯地平片5mg1日1次;培哚普利组(n=54),培哚普利片4mg1日1次;缬沙坦组(n=50),缬沙坦胶囊80mg1日1次,倍他乐克组(n=48),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1日1次;吲达帕胺组(n=52),吲达帕胺1.5mg1日1次.比较治疗前后5组患者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前,5组患者心率、血压、Ba-PWV、ABI、ET-1、NO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后,各组血压均有降低,但血压变化无显著差别(P>0.05),倍他乐克组治疗后心率明显减慢(P<0.05);氨氯地平组、培哚普利组、缬沙坦组、吲达帕胺组较治疗前Ba-PWV下降、ABI上升、ET-1下降、NO上升(均WTBXP<0.05),各指标变化均以培哚普利组最显著,缬沙坦组次之,氨氯地平组第三,吲达帕胺组第四,而倍他乐克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倍他乐克相比,培哚普利、缬沙坦、氨氯地平、吲达帕胺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及内皮功能,以培哚普利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007年9月~2008年3月我院住院的初治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受试者停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仅服用培哚普利(4 mg,qd,8 w)和吲哒帕胺(1.5 mg,qd,8 w)。用药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监测,比较服药前后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前后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总负荷值、舒张压总负荷值及血压变异率相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垛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是稳定、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杨瑛 《中国药房》2012,(8):705-707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mg,qd,血压下降不理想者则增加至100mg,qd或50mg,bid,连用16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并进行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测定。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T-1、hs-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经氯沙坦治疗16周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正常,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ET-1、hs-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但血浆NO水平仍低于对照组,ET-1、hs-CRP和IL-6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具有良好降压效果,能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且具有抗炎作用,但无法完全逆转高血压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和血浆炎症因子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给予福辛普利10~20mg,qd,po,疗程为4周;对照组30例,为体检健康者。测定两组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血管紧张肽Ⅱ(Ang-Ⅱ),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ET-l、Ang-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0、PGI2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经福辛普利治疗后ET-1、Ang-Ⅱ比治疗前明显下降。N0、PGI2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有效率86.7%。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血管收缩物质分泌增多,而福辛普利可升高血管舒张物质,减少血管收缩物质.时内皮功能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国产缬沙坦(缬克)与进口培哚普利(雅施达)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费用。方法:7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口服国产缬沙坦80 mg.d-1或进口培哚普利4 mg.d-1,4周末诊室坐位舒张压≥90 mmHg者剂量分别加倍至160 mg.d-1和8 mg.d-1,继续服用4周。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参数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缬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和80.6%(P>0.05),缬沙坦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23.4 mmHg和11.7 mmHg,培哚普利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22.8 mmHg和12.1 mmHg,(P>0.05)。缬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每月人均治疗费用分别为105元和124元。结论:国产缬沙坦与进口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没有差别,但国产缬沙坦成本更低,服药依从性及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氯沙坦、培哚普利及联用吲哒帕胺治疗老年 1、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7例老年 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氯沙坦组 (n=3 8)用氯沙坦 5 0 mg/d;培哚普利组 (n=3 9)用培哚普利4mg/d,4周后未达目标血压 (<18.7/12 k Pa)者加用吲哒帕胺 2 .5 mg/d。结果 :经 8周治疗 ,两组药物均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P<0 .0 1) ,氯沙坦组达标率 86.8% ,培哚普利组达标率 87.1% (P<0 .0 5 )。氯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分别有 17例和 16例加用吲哒帕胺 (P>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氯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 1、2级高血压安全有效 ,与吲哒帕胺联用 ,能有效治疗氯沙坦或培哚普利单药治疗无效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与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血压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 (LVH)、糖与胰岛素代谢的影响。方法 :74例原发性高血压且无糖尿病病人 ,随机分为 2组 ,培哚普利组用培哚普利 4~ 8mg ,po ,qd ,美托洛尔组用美托洛尔12 .5~ 5 0mg ,po ,bid ,治疗 2 4wk。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重量指数 (LVW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变化。结果 :两者均能显著降低血压 ,培哚普利治疗 2 4wk后LVWI明显减轻 ,空腹胰岛素较治疗前下降 ,空腹血糖略有降低。美托洛尔对LVWI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无影响。结论 :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均能明显降低血压 ,培哚普利降压的同时可能减轻LVH、改善胰岛素代谢  相似文献   

10.
宋月霞  王希柱  钟雪莲 《中国药房》2007,18(20):1572-1574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生长素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限盐、低钠饮食、适当锻炼、减轻体重、口服利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非洛地平5mg,1次.d-1,治疗8wk。观察血浆生长素水平(Ghrelin)、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Ghrelin水平、NO、FM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以上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降压治疗同时可提高血浆生长素水平,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魏简汇  李学斌  张晓萌 《中国药房》2010,(32):3045-304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卡维地洛片,起始剂量6.25mg,bid,po,如果可耐受,维持该剂量7~14d,根据谷浓度时的血压,在需要时增至12.5mg或25mg,bid;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6.25mg,bid,po,若能耐受,1周后加倍服用,最高剂量为50mg。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2组的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观察比较2组的降压效果及对血管内皮舒张与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NO和ET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维地洛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且能显著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0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给予培哚普利吲哒帕胺片1片(培哚普利2 mg,吲哒帕胺0.625 mg),qd,对照组52例给予培哚普利片4 mg,qd。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血压达标率、临床疗效,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8%,对照组总有效率8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BP和DS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提高血压达标率,降压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抗生丸活血化瘀作用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一氧化氮(N0)、内皮素-1(ET-1)含量。采用超声法测血管舒张功能(DO、FMD)。给药方案为:治疗Ⅰ组(50例)口服抗生丸每天2次,每次2丸;治疗Ⅱ组(50例)在给予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丹参片每天3次,每次4片;对照组(50例)口服丹参片每天3次,每次4片;三组连续用药时间均为45d;正常组(20例)不给任何药物。结果:三组治疗前后三种物质(NO、ET-1、FMD)比较,P〈0.05;三组治疗前组间DO、治疗后组间DO与正常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三种物质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生丸对高血压患者NO、ET-1、FMD具有调节作用。病人同时患有骨质增生和高血压疾病时,亦可只应用抗生丸,无需加服丹参片,利用抗生丸活血化瘀功能,在调节NO、ET-1、FMD方面与服用丹参片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2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的变化,并比较2组肺功能变化及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肺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FEV1和FVC均改善,且治疗组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吸氧、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5.
齐帜  蒋长亮 《中国医药》2013,8(10):1383-1385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管内皮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比索洛尔治疗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比索洛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5mg,1次/d,疗程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HR,评价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及H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135±13)mmHg(1mmHg=0.133kPa)比(156±12)mmHg,(86±4)mmHg比(96±8)mmHg,(64±7)次/min比(74±7)次/min;比索洛尔治疗组:(133±11)mmHg比(155±14)mmHg,(85±4)mmHg比(97±7)mmHg,(64±7)次/min比(74±7)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常规治疗组与比索洛尔治疗组SBP、DBP及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1、VEGF及TNF-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76±14)ng/L比(87±20)ng/L,(121±20)ng/L比(150±26)ng/L,(36±8)μg/L比(41±7)μg/L;比索洛尔治疗组:(69±18)ng/L比(88±18)ng/L,(120±20)ng/L比(148±27)ng/L,(25±7)μg/L比(41±8)μg/L],NO明显高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74±21)μmol/L比(65±19)μmol/L;比索洛尔治疗组:(86±23)μmol/L比(65±2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比索洛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1和TNF-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而NO的含量则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2组患者治疗后的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疗效确切,并可改善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吴红红  段磊  山奴佳  何英 《中国药房》2011,(32):3012-3013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用药组43例,给予坎地沙坦酯(4mg·d-1,qd)+吲达帕胺(2.5mg·d-1,qd);单药组42例,单用坎地沙坦酯(4mg·d-1,qd)降压。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降压幅度、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用药4周后,联合用药组显效29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8.4%;单药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69.0%。2组总有效率及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较单独用药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沙坦,qd,起始剂量为20 mg/次,视降压情况,剂量可增加至40 mg/次,并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qd,5 mg/次;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qd,5 mg/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压(BP)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DBP、SB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美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10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水平有所降低(P〈0.05),血浆NO水平和FMD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NO的升高水平和FMD较A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