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樊迪 《中国药房》2012,(42):3937-3939
目的:在新版《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要求下探讨药品生产企业开展ADR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分析药品生产企业在开展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应借鉴国外ADR监测经验,通过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ADR基金救济制度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政策保障,采取规范信息收集网络、建立ADR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等措施,提高药品生产企业的ADR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2.
朱深银  赵语  姚高琼  张成志 《中国药房》2010,(34):3172-3174
目的:探讨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或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E)监测与处置的方法。方法:分析医院开展ADR或ADE监测的意义和优势,探讨医院做好ADR或ADE监测和处置需建立的制度及措施。结果:医院应建立起ADR或ADE监测的组织保证和技术体系,根据本院的用药安全情况进行常规监测和重点监测;制定科学的处置制度和处置流程,采取相应的常态处置和应急处置。结论:医院通过建立科学的ADR或ADE监测与处置制度及措施,可以有效防范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药品经营企业应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卫  尹爱群 《中国药事》2010,24(1):53-54,62
目的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方法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探讨药品经营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结果与结论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强化ADR的监测意识,改善ADR的报告条件,才能更好地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玉皇  侯疏影  薄红 《中国药业》2012,21(14):74-75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对医院2007年以来开展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结果与结论医院加强ADR监测工作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医院应将ADR监测工作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5.
周静川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58-159
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开展监测工作的必要性进行描述和分析,探讨企业开展ADR监测工作方法,为促进经营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监管.确保人体用药安全有效,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我院于2000年启动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于2004年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4年来共收集到的ADR报表203份.为进一步加强ADR的工作,提高临床医师用药的安全性意识。现对所收集的报表从上报人员、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6,(5):1088-1090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l—12月间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有效药物ADR报告,对其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一般规律。结果:2015年度上报的ADR报告135份,涉及不良反应的药品5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制剂。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注意安全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药品生产企业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认知程度,为提高药品生产企业ADR监测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88家药品生产企业,利用经本课题组改良的德尔菲(Delphi)法设计药品生产企业人员对ADR监测的认知度测评量表,对上述企业882名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882份,回收有效问卷88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药品生产企业人员的ADR监测认知总分为20.4990.57分,平均为(53.37±11.31)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企业类型、企业开展过ADR监测培训、职称、企业员工数量、上报过ADR监测年度汇总表、接受过ADR监测培训等7个因素与受访者对ADR监测的认知程度存在线性关系。结论:江西省药品生产企业人员对ADR监测的认知程度总体较低。增强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能力、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强化企业内部培训,可能有助于提高其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9.
我院12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确保人们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笔者拟通过对我院收集到的12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引起临床医护药剂人员对ADR的重视,进一步推进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模式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积极作用,以期为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开展ADR监测的机构、采取措施、宣传方式、教育培训、信息收集、参与临床实践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结果:该监测模式能及时发现ADR,有效预警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结论:我院ADR监测模式有效、可行,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水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中心2008年1月~12月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502例,从年龄和性别分布、药品分类、给药途径、严重的ADR以及不合理用药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2例ADR/ADE中,大于60岁的患者占48.21%,抗感染药物占48.01%,严重ADR占5.98%,不合理用药导致药品不良事件(ADE)被认定为ADR的占10.16%。结论: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加强对老年患者用药监测是以后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我院2011年监测到的12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最易引发ADR(92.2.%);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位(69.5%),其中由头孢替安引起的急性结膜炎怀疑为新的不良反应,其次为中药剂制(16.4%)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结论通过开展ADR监测,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医院临床药学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从2004年6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54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引发ADR的前8位药品、ADR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抗感染药和中成药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第2位;静脉滴注药引发的ADR占82.04%;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8.52%;ADR发生率最高的药品是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结论:应正确认识开展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监测和宣传力度,提高ADR报告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是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作用与特点突出。抚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努力探索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模式,即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与日常药品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完善辖区内药品不良反应体系建设,采取“六个结合”与“五查八对”等办法,有效促进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DR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用药途径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ADR报告中,中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60%;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7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症状为全身各部位的皮疹、荨麻疹等。结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使用质量和确保人们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66份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2.34%)、呼吸系统损害(19.14%)、心血管系统损害(18.48%)、全身性损害(13.86%);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严重的报告比例高(28.31%)。结论:参麦注射液导致ADR/ADE原因涉及药品使用、生产等多种因素,建议临床要根据中医辨证进行论治,生产企业应提高参麦注射液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加强说明书安全性标识信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杨菊 《北方药学》2015,(4):146-148
目的:探讨我院近两年253例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国家ADR监测系统中,我院近两年2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ADR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患者是ADR高发人群,在253例报告中分别占18.97%和28.46%;给药途径也是ADR发生的重要原因,静脉滴注尤甚,占85.37%;引起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占40.71%,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占9.88%;抗菌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居首位,占37.86%;ADR累及器官/系统中,以皮肤损害最多,占46.24%,其次为消化系统的损害,占11.86%;ADR多为一过性损害,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或缓解的占40.71%。结论:加强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监测,减少静脉滴注给药方式,重点关注儿童、老年人用药安全,密切观察临床用药中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的损害,提高用药水平,节约医疗资源,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5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闫素英  程红勤  曾艳  陈莲珍 《中国药房》2005,16(18):1412-14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收集到的557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引发ADR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第2位;静脉滴注药物引发的ADR占55.83%;ADR发生率最高的是克林霉素注射剂;报告来源于药师的占63.91%。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88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8例药品ADR报告中61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大(35.64%),男:女比例为0.79∶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维生素及营养制剂所占比例较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高(占42.55%)、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新的、严重的ADR共计28例,占ADR总数的14.89%;我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8例严重ADR中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结论: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及重点品种的用药监管与监测,加强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尤其是严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有关制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研究国内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律和现状,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层面探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在我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从法律法规层级进一步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制度化管理,建设省级以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