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研究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泽宏  李强翔  邓惠姣 《海南医学》2010,21(3):82-83,85
目的利用彩超行颈动脉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并阐述颈动脉彩超对于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彩超对92例经cT和(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88同期非脑梗死门诊体检者及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检查,测量血管的内径、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流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结果硬斑较为多见,扁平斑、软斑次之,混合斑最少。好发部位: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两侧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相关性,颅外颈动脉粥样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效判断狭窄程度,并对斑块进行分型,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预防脑梗死,提高病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3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32例脑梗死患者中有243例(73.28%)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其次为颈总动脉(CCA);梗死灶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较对侧严重.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颈动脉彩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筛查的简单、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罗凝春  宋晓玲 《吉林医学》2011,(18):3739-3739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用PHILIPS非凡,探头频率为3.5~12 MHz仪器对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CDFI观测血流速度变化,频谱改变,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结果:126例脑梗死中有粥样硬化斑者105例,硬化斑出现于颈总动脉及分叉处者78例,占62%,斑块见于颈内动脉者29例,占23%,斑块见于颈外动脉者12例,约占10%,颈动脉闭塞者7例,约占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传金  余剑 《中国现代医生》2013,(23):95-96,F0003
目的探讨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并利用彩超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96例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彩超结果。结果根据调查问卷的彩超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患者,且脑梗死组患者的粥样斑块在颈总动脉的分叉处的分布较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两者关系密切,彩超对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464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并与3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40例患者(73.28%)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与对照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梗死灶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较对侧严重。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在颈动脉检查中对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各70例患者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部位、性质以及颈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85.3%)显著高于对照组(31.5%),软斑及混合斑的检出率(17.1%,45.7%)显著高于对照组(2.9%,8.6%),颈总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脑梗死组颈动脉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减慢,阻力指数增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关,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对评价及预防脑梗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彩超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经CT、MRI检查证实脑梗死患者36例。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可直接观察颈动脉壁病变,能够检出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判断斑块的形态和性质,还能够判断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检查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脑梗死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对98例经CT、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和112例非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共121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多发生于脑梗死病灶的同侧,以颈动脉分叉处及颈总动脉多见.脑梗组IMT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梗组颈总动脉 PSV、ED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直观显示颈动脉内膜病变,能敏感检测出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和严重程度,对于脑梗死患者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10例经头颅CT、MRI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用超声多普勒检查颈动脉颅外段血管,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10例脑梗死患者中81例(73.64%)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动脉分叉处(BIF),其次为颈总动脉(CCA);梗死灶同侧颈动脉硬化较对侧严重。[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降低高血脂、高血糖等相关的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经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超声检查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观察管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部位、形态、回声强度,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管腔狭窄程度等。结果 颈动脉粥样斑块好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诊断对脑梗塞有较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静 《当代医学》2010,16(28):51-52
目的通过对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方法对30例经CT或MRI确诊的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83.3%,其中单发斑块7例(28%),多发斑块18例(72%)。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为脑梗塞患者提供各种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与螺旋CT检查,观察并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管壁厚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将病变分为管壁增厚、稳定斑块与易损斑块。结果162例患者双侧颈动脉检查共324处,MSCTA检查血管正常59处,管壁增厚71处,斑块194处;CDFI检查血管正常64处,管壁增厚68处,斑块191处。以上两种检查方式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评价一致性为81.48%。结论超声联合螺旋CT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较好一致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应首先检查,经超声检查存在血管病变患者常规接受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非脑梗死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例脑梗死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51例,检出率达79.69%。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梗死组软斑所占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扁平斑最多见。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早期检出斑块,且方法简单、快捷、无创,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丽 《中外医疗》2016,(2):184-185
目的 探讨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研究分析. 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7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的32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彩超检查,并观察其动脉斑块稳定性以及对其颈动脉斑块进行对比. 结果 72例脑梗死患者中共59例患者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81.9%,32例非脑梗死患者中共2例患者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测率为6.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患者斑块通常为软斑和溃疡斑块,好发部位多存在于颈动脉分叉处.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关,不稳定性斑块形成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夏丽女  金轶  钱玲妃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03-104,16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0例体检中心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5.57,P〈O.01)。脑梗死组中软斑和溃疡斑的检出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X2=6.83和5.96,均P〈O.01),而扁平斑和硬斑的检出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X2=9.46和9.37,均P〈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斑块的稳定性关系密切。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可早期评价和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程度,为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斑块形态与脑梗塞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56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CT或者MRl分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DMCI)、糖尿病非脑梗塞组(DMNCI),检测分析二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内径(D)、斑块发生率及斑块形态。结果 DMCI组IMT、D、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DMNCI组,有显著性差异性(P<O.05,P<0.01);不稳定的软斑、溃疡斑、混合斑发生率增加(P<O.05)。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不稳定性斑块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能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物理特性,对糖尿病患者的脑梗塞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平 《四川医学》2009,30(10):1590-159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25%,对照组为25.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TG升高是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彩超在临床诊断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世海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16-117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超对86例经CT和(或)MRI确诊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进行检测,并设立45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脑梗死组发现8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79.1%。患病组颈动脉IMT[(1.22±0.31)mm]较对照组IMT[(0.60±0.14)mm]明显增厚,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且表面多呈不规则型。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增厚,粥样硬化斑块以脂质型为主,说明粥样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脑梗死预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了解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预测中的作用。方法:128例脑梗死组和9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128例有90例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检出率为70.3%,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25.5%,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为58.4%,显著高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脑梗死组中、重型患者软斑检出率显著高于轻型患者。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脑梗死病情的轻重在一定程度上与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死预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异常,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脑梗死患者89例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IMT进行测量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进行观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较对照组IMT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梗死组较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检出例数及溃疡斑块检出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溃疡斑块的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