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例脂肪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脂肪母细胞瘤患儿中,男∶女比例约1.3∶1,64例(87%)为3岁以下患儿;发病部位主要位于四肢30例(41%)。病变最大径线为0.8~13 cm,平均值(12.30±4.26)cm。包块均为单发,无包膜。超声声像图表现:局限型44例,弥漫型29例。73例包块中49例包块边界清楚(67%),46例形态规则(63%),45例内部以稍高回声为主(62%),44例内部可见条索状强回声分隔(60%);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0级血供19例(26%)、Ⅰ~Ⅱ级血供49例(67%),Ⅲ级血供5例。弥漫型与局限型脂肪母细胞瘤包块在大小、边界及形态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内部有Ⅰ、Ⅱ级血供的数目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母细胞瘤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均单发,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好发于皮下软组织或肌层,边界多清楚,形态多规则,多为内部伴有强回声分隔的稍高回声团块,无血供或可见Ⅰ、Ⅱ级血流信号。弥漫型脂肪母细胞瘤与局限型比较,多位置较深,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血供更丰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PR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9例PRS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RS病灶均单发,体积较大,病灶形态较规则,多具有包膜回声,内部回声表现为实性、实性为主、囊性为主、囊性者分别占28.21%(11/39)、61.54%(24/39)、7.69%(3/39)、2.56%(1/39),87.2%(34/39)病灶血流Adler分级为0~Ⅰ级。结论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具有较明显的良性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部不确定性软组织肿瘤的临床及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手部不确定性软组织肿瘤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资料、手术及病理结果,探讨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38例中(共45个肿瘤),肿瘤位于手指、手背、手掌和手腕者分别占57.89%(22/38)、26.32%(10/38)、10.53%(4/38)、5.26%(2/38)。肿瘤最大径为0.5 cm~4.1 cm,平均(1.50±0.80)cm。病理类型为腱鞘巨细胞瘤13例、血管瘤6例、血管平滑肌瘤6例、神经鞘瘤4例、皮肤纤维瘤3例、血管脂肪瘤2例、血管球瘤1例、腱鞘纤维瘤1例、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大部分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晰、外形规则的实性低回声肿块。肿块内部回声多样性与其病理类型及继发改变有关。结论 手部不确定性软组织肿瘤病理类型繁多,大多数为良性。声像图表现无特异性,不能可靠区分良、恶性肿瘤。超声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对部分肿瘤做出提示性或排除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儿肺部病变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临床预后与转归。方法对49例肺部病变胎儿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肺部病变胎儿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1)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21例(42.9%,21/49),超声表现为混合性回声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或增强回声团块。其中15例引产后病理证实为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1例出生后新生儿死亡,5例于孕37周前肺部肿块消失。(2)隔离肺12例(24.5%,12/49),超声主要表现为胎儿胸腔内均质增强回声的楔形包块。其中3例引产后病理证实为隔离肺;3例于孕36周前肺部肿块消失;6例活产后经MRI或手术病理证实病灶仍存在。(3)先天性膈疝9例(18.4%,9/49),超声表现为胸腔内见腹腔脏器。其中7例引产(1例合并18-三体),1例出生后新生儿死亡,1例活产,产后手术存活。(4)胸腔积液5例(10.2%,5/49),超声表现为胸腔内无回声区,其中4例引产(分别合并有21-三体、胎儿水肿、Turner综合征、大量腹腔积液),1例于孕34周时胸腔积液消失。(5)肺缺如2例(4.1%,2/49),超声表现为肺叶缺失,其中左、右肺叶缺如各1例,均选择引产。结论超声检查是检出胎儿肺部病变的可靠方法,可从超声观察角度预测肺内病变胎儿的临床预后与转归;胎儿纵隔和心脏移位、胎儿水肿或合并染色体异常是终止妊娠的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声像图特征。方法对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腹膜后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诊断符合率98%(62/63)。其中神经母细胞瘤15例,畸胎瘤21例,恶性淋巴瘤11例.脂肪肉瘤6例,纤维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6例。结论超声检查诊断腹膜后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多样性,诊断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RLMS)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肿瘤大小2.2~30 cm,中位大小8.9 cm;RLMS在声像图上表现为低回声肿物(26/26),边界清晰(21/26),形态呈分叶状(22/26),内部回声不均匀(25/26),肿瘤内部可探及较丰...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10个月。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病变包绕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及其分支血管(图1),于我院行肿瘤切除术。术后首日丙氨酸转氨酶2 51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7 254.9 U/L。超声检查:肝尾叶(Ⅰ段)、左外叶(Ⅱ、Ⅲ段)、部分左内叶(Ⅳ段)边缘实质回声不均匀减低(图2),脾实质呈"网格样"回声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和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6例脂肪母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与超声表现特征。结果:46例患者中,年龄≤3岁者35例(76%)。包块均为单发、无触痛;包块质软或质中39例(85%),活动良好或较好41例(89%)。包块位于皮下26例(57%)、肌层14例(30%)、皮下及肌层均受累2例(4%)、腹膜后或系膜上4例(9%)。包块最大径≥3.0 cm41例(89%)。包块表现为稍高回声33例(72%)、低回声11例(24%)、杂乱回声2例(4%)。包块边界清楚35例(76%),形态规则35例(76%),内部可见线状、条索状强回声分隔36例(78%),包块内出现钙化1例,裂隙状弱回声者1例。肿块内部血流信号Adler分级:0级20例(43%)、Ⅰ级23例(50%)、Ⅱ级3例(7%)。比较脂肪母细胞瘤弥漫型(10例)与局限型(36例),发现质地、活动度、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强回声分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母细胞瘤临床和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均单发,包块多质软或质中,活动良好或较好。声像图特征为包块多位于皮下,最长径>3 cm,多为内部伴有强回声分隔的稍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半数以上可见Ⅰ级或Ⅱ级血流信号。弥漫型脂肪母细胞瘤较局限型质硬,多位于肌层,最长径>6 cm,形态不规则,内部无强回声分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头颈部神经鞘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误诊的23例头颈部神经鞘瘤的病例资料,总结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分型,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 23例头颈部神经鞘瘤均为单发,根据声像图分为三种类型:(1)实质型(12/23):呈现均匀的低回声(10/23),部分可见强回声(2/23);(2)混合回声型(10/23),内部可见网格状或不规则无回声区;(3)类囊肿型(1/23):呈无回声。CDFI示70%的肿块可见Ⅱ、Ⅲ级血流信号(16/23)。10例误诊为炎性淋巴结肿大,3例误诊为转移性淋巴结肿大,4例误诊为腮腺肿瘤,2例误诊为颈动脉体瘤,1例误诊为颌下腺肿瘤,1例误诊为鳃裂囊肿,1例误诊为骨肿瘤,1例误诊为神经纤维瘤。结论头颈部神经鞘瘤的声像图具备一定的特征,积极寻找"鼠尾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其他影像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DFSP的超声表现,获得声像图特征。结果 5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肿块以躯干多见(66.7%,42/63),极少数的患者发生肺部转移(3.8%,2/52)。超声表现为肿块均位于真皮层内,且大部分突破真皮层(93.7%,59/63),直径<5 cm(81.0%,51/63),形态规则(65.1%,41/63),边界清晰(73%,46/63),内部呈低回声(84.1%,53/63),内部可见片状和/或裂隙状高回声(65.1%,41/63),内部较少出现液化(9.5%,6/63)或钙化(1.6%,1/63)。所有患者均未见局部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大部分(68.3%,43/63)肿块内部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结论 DFSP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