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目的 考察龙须藤总黄酮对膝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从龙须藤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龙须藤总黄酮,对膝关节炎症模型大鼠进行药物干预,以关节直径、足跖容积等指标评价龙须藤总黄酮对该模型的抗炎作用.结果 龙须藤总黄酮给药剂量为1.7×10-3/g(kg·d)时的抗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对照药物阿司匹林给药剂量为1.5×10-1 g/(kg·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龙须藤总黄酮对膝关节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足趾肿胀度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TNF-α、IL-6、IL-8的含量。结果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抑制大鼠足趾肿胀及滑膜组织中TNF-α、IL-6及IL-8的表达。结论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降低滑膜组织中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筛选白桂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部位,初步探讨白桂木有效部位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白桂木根总提取物、石油醚提取部位、醋酸乙酯提取部位、氯仿提取部位,观察连续15 d ig给予大鼠白桂木根各提取物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结果 白桂木醋酸乙酯提取部位显著改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症状,抑制大鼠血清中致炎物质前列腺素E2(PGE2)和一氧化氮(NO)的生成。结论 白桂木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部位,其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与抑制血清中PGE2和NO等致炎物质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9.
1 临床资料82例中 ,其中男 2 9例 ,女 5 3例 ,年龄 17~ 73岁 ,35岁以下 6例 ,35~ 5 0岁 4 8例 ,5 0岁以上 2 8例 ,病程 3个月~ 30年。病例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 1987年RA诊断标准 ,82例中按美国风湿病学院将因本病影响了生活的程度分级 ,其中Ⅰ级 9例 ,Ⅱ级 31例 ,Ⅲ级 35例 ,Ⅳ级 7例。方药组成 :人参 9g,黄芪 5 0 g ,仙灵脾 15g ,秦艽 12 g ,生苡仁 15 0 g ,络石藤 2 5 g ,海风藤 2 5g ,土茯苓 30 g ,白芥子 10 g ,威灵仙 15 g ,蜈蚣 2条 ,乌蛇 9g ,制马钱子 (冲 ) 0 .3g ,甘草 10 g ,全虫 10 g。以肘腕关节为主… 相似文献
10.
金银花体外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筛选金银花抗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为金银花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观察金银花不同提取部位对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侵染的宿主MDCK(狗肾细胞系,为流感病毒宿主细胞株)细胞的保护作用,以MDCK细胞病变(CPE)百分率为指标,经Reed-Muench方法测定各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治疗指数(TI),从而筛选出金银花抗流感有效部位。结果:金银花的石油醚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以及粗提取物均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而三氯甲烷提取物与乙酸乙酯提取物均无抑毒效果;其中石油醚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的EC50较利巴韦林还要小,抑菌活性强。结论:金银花具有确切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其石油醚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是抗流感病毒有效成分最为集中的部位,其效果较利巴韦林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川芎山柰抗关节炎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 利用小鼠热板法、乙酸扭体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比较芎柰水提物、醇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木瓜蛋白酶诱导大鼠骨关节炎模型,比较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 在相同剂量下,芎柰醇提物镇痛作用较水提物强(P<0.05);芎柰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有效减轻骨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宽度和足趾肿胀(P<0.01),显著降低血清IL-1β和NO水平(P<0.01),改善其病理学改变.结论 芎柰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乙酸乙酯部位是芎柰抗关节炎的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对卫矛Euonymus alatus抗心肌缺血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卫矛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1-[3-(α-D-吡哺葡萄糖氧基)-4,5-二羟基苯基]-乙酮(Ⅰ)、8-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苯乙醇(Ⅱ)、丁香酚苷(Ⅲ)、金丝桃苷(Ⅳ)、橙皮苷(Ⅴ).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鬼箭羽苷(guijianyuside),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卫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香抗哮喘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以抗哮喘活性为追踪,采用硅胶柱色谱对乳香抗哮喘有效部位进行分离,运用IR、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乳香的抗哮喘活性部位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β乙酰乳香酸(acetyl β-boswellic acid,Ⅰ)、β-乳香酸(B-boswellic acid,Ⅱ)、pinnicolic acid A(3-ox-olanosta-8,24-dien-21-oic acid,Ⅲ)、栓菌酸β(3β-hydroxylanosta-8,24-dien-21-oic acid,Ⅳ)、α-乳香酸(α-boswellic acid,Ⅴ)、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11-keto-β-boswellic acid,Ⅵ)、脱氢松香酸(Ⅶ)、山达海松酸(Ⅷ)。结论化合物Ⅶ、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山茱萸提取液抗心律失常有效部位进行研究。方法 山茱萸提取液对氯仿诱发小鼠室颤模型的作用。对豚鼠离体乳头肌电生理效应。结果 山茱萸提取液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延长心肌动作电位、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和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有关,其抗心律失常的有效部位为总有机酸和一种未知的微量成分。总苷类不具有抗心律失常活性。结论 药效学及心肌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山茱萸提取液中的总有机酸和一种未知的微量成分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断藤益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给予断藤益母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LEF)治疗,12周后观察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风湿三项[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4%、57.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在降低DAS-28评分方面起效较快,但12周末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治疗2周后在改善关节肿胀数、CRP等指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断藤益母汤对活动期RA患者具有改善关节功能及降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作用,疗效与来氟米特相当,但起效时间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用纤维素酶-乙醇协同提取龙须藤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效应面优化,以龙须藤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并采用Design expert 7.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纤维素酶-乙醇协同提取龙须藤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1 g药材酶用量9.13 mg、酶解时间2.06 h、酶解温度51.03℃.在优化条件下,提取率平均值为19.24%(RSD为1.68%),与预测值19.02%接近.结论 纤维素酶-乙醇协同提取龙须藤总黄酮可获得较高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刺山柑果实精制提取物对弗氏完全佐剂和Ⅱ型胶原引起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和Ⅱ型胶原为造模剂分别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测定刺山柑精制提取物对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抑制率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刺山柑精制提取物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均持续至实验结束,其中刺山柑高剂量的抑制率基本稳定在20%以上,对大鼠关节周围组织滑膜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干扰素-γ(IFN-γ)有一定下调作用。刺山柑提取物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类风湿关节炎足趾肿胀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100 mg/kg剂量组在给药后3 d,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抑制足关节的肿胀,给药后14 d抑制率达到40.3%(P0.05)。结论刺山柑精制提取物具有抑制弗氏完全佐剂和Ⅱ型胶原引起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其关节附件的肿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NF-α、IL-1、IFN-α等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慢性、进行性炎症损害为特征,进行性及侵蚀性的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类风湿因子的发现以及泼尼松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其研究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现已进入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慢性、进行性炎症损害为特征,进行性及侵蚀性的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类风湿因子的发现以及泼尼松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其研究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现已进入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