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运动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248例,采用心脏病运动恐惧量表、活动特异性平衡信心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及家庭关怀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248例患者中,男性126人(占50.8%),女性122人(占49.2%);平均年龄(74.19±11.65)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运动恐惧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Z=26.326,P<0.001)、职业状况(Z=9.323,P=0.009)、居住情况(Z=26.990,P<0.001)、跌倒史(Z=2.976,P=0.003)、脑卒中复发次数(Z=24.996,P<0.001)、心功能分级(Z=32.097,P<0.00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跌倒史、脑卒中复发次数、心功能分级、运动自我效能、家庭关怀指数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患者运动恐惧水平总变异的37.6%。结论:...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缺血性脑卒中作为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致残及死亡风险。因此,积极探寻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诊疗和管理方案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一些血清生物标志物及影像学参数可能与心房颤动相关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将对近几年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琪  车琳  陈晓光 《黑龙江医学》2010,34(4):257-25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及大,主要反映在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对房颤患者给予积极抗凝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章立  刘小利  金友雨  厉向  章小新 《浙江医学》2016,38(20):1675-167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27例初发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以CIS复发或因病死亡为研究终点,分为预后不良组(达到终点事件者)58例和预后良好组(未达到终点事件者)46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改良Rankin评分(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蛋白/肌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mRS、NIHSS、ADL、尿蛋白/肌酐比、血肌酐和糖化血红蛋白为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入院mRS、NIHSS、ADL、尿蛋白/肌酐比、血肌酐和糖化血红蛋白为CIS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饮食行为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2例,采用荷兰进食行为问卷(Dutch eating behaviour questionnaire,DEBQ)和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饮食习惯维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成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在某三甲医院住院的AIS患者215例,基于衰弱指数(FI)评估患者衰弱现状,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11例AIS患者,其中衰弱前期、衰弱分别占81例(38.39%)、81例(38.3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0.95,95%CI(0.90,0.99)]、高血压[OR=4.22,95%CI(1.57,11.32)]、糖尿病(OR=3.34,95%CI(1.10,10.18)]、血清血红蛋白(OR=1.03,95%CI(1.00,1.05)]、TOAST分型[心源性脑栓塞OR=0.02,95%CI(0.00,0.48)和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或腔隙性脑卒中OR=0.10,95%CI(0.02,0.52)]、肌少症[OR=5.74,95%CI(1.90,17.37)]是成年AIS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分型(心源性脑栓塞、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或腔隙性脑卒中)、血清血红蛋白水平和肌少症均是成年AIS患者衰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合理的抗栓治疗是降低脑卒中的有效方法,同时存在出血的风险,尤其是脑出血。所以用口服抗栓药物时,往往要评估脑卒中及出血的风险。现就如何权衡房颤抗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常见脑卒中与脑出血的共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笔者2000年3月~2004年3月诊治4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56例合并有心房颤动。现结合文献对其所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和防治进展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诊断标准:本组480例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者MRI证实;心房纤颤经  相似文献   

9.
黄尚能  凌霄 《右江医学》2009,37(1):103-105
心房颤动(Af)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显著增加。Af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在老年人群中,脑卒中已成为Af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Af的治疗有三个主要目标:控制心室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以及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而Af的防治仍然是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一大难题。现代研究认为,对所有心房颤动患者应尽可能地给予复律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应给予积极抗凝及溶栓等治疗。现就近几年来Af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9例,采用问卷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应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病情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状态,感知社会支持量表(MSPSS)评估患者领悟到的来自家庭、朋友以及其他人的社会支持程度。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199例AIS SS-QOL总评分为197.97±29.42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史、基线NIHSS评分及HAMD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总分有影响(P均<0.05),年龄、家庭支持、希望水平与AIS SS-QOL总评分存在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抑郁、希望、家庭支持进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值为0.478。结论: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身体健康状况,针对性处理患者抑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在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39例和非房颤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溶栓后7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结果房颤组患者高龄(≥80岁)、颅内出血转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但两组在症状性脑出血、90d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NIHSS评分(OR=0.822,95%CI:0.751~0.900,P<0.01)、肺部感染(OR=5.101,95%CI:1.739~14.959,P<0.01)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90d预后良好存在相关性;年龄(OR=1.096,95%CI:1.006~1.194,P<0.05)与颅内出血转化存在相关性;入院时NIHSS评分(OR=1.285,95%CI:1.061~1.556,P<0.05)是90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90d预后良好、颅内出血转化、病死等均未见相关(均P>0.05)。结论心房颤动所致急性脑梗死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房颤不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良好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溶栓治疗仍能获益,同时不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付刚  夏豪  朱小山 《广西医学》2016,(4):464-466,470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容积(MPV)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9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50例及非脑卒中组1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MPV水平,分析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对MPV预测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结果 与非脑卒中组相比,脑卒中组MPV、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CHADS2评分、左心房内径(LAD)明显增高,既往合并高血压病史及饮酒史患者比例更高(P<0.05).MPV、LAD及高血压为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MPV预测心房颤动并发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P <0.05),最佳诊断值为10.65 f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0%和55.7%.结论 MPV与心房颤动并发脑梗死密切相关,对心房颤动患者监测MPV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8岁、BMI为19~30 kg/m2、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例):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T1)至支架成功植入或拉栓成功前10 min(T4)持续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剂量为0.4~0.8 μg/(kg· min)];B组患者在此期间持续泵注多巴胺[剂量为5~15 μg/(kg· min)],此期间均维持两组患者血压在基础值水平,在支架植入成功后或拉栓成功后维持患者血压在基础值水平低限,防止脑血管再通后的高灌注损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中心律失常(不包含快速房颤)、快速房颤的情况和患者的平均尿量.结果 2组患者均维持了良好的MAP,B组患者T2、T3、T4各时间点HR均高于A组;B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快速房颤的比例高于A组;2组患者平均尿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神经介入治疗术时,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又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为标准分为两组,每组47例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是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对照组患者未发生脑卒中,观察组患者发生脑卒中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房颤合并脑卒中与心脏指标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房颤合并脑卒中与心脏功能、肝功能的关系。结果f波振幅<1 mm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在心室率的比较中两组患者的指标人数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房内径比较中,内径越大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越高;两组患者房颤合并脑卒中与心脏功能、肝功能的关系比较中,心力衰竭与发生脑卒中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但是患者的肝功能与脑卒中状况没有明显关系。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左心房内径与脑卒中的发病具有联系,f波振幅较小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而心室率对是否发生脑卒中无影响;肝功能与卒中的发生没有必然联系,但心力衰竭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方法选择3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心房颤动组(AF组)及心房颤动伴缺血性脑卒中组(AFIS组),择期测定HsCRP、IL-6、TNF-α。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一次口服,连用两周后再次进行上述指标检测。结果 AFIS组患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AF组患者,AFIS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轻重及梗死面积的大小有关,治疗后患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AFIS组患者较AF组患者有更高的炎症水平,其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轻重及梗死面积的大小有关,他汀类药物对此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04例,根据患者有无心房颤动分为观察组(高血压合并房颤,38例)和对照组(高血压未合并房颤,66例),分别对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吸烟饮酒史、家族史、糖尿病史)、血液生化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肌酐、尿素氮、血浆D二聚体、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心脏超声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此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及LVPWT大、HCY高、LDL-C低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LAD、LVPWT、HCY、LDL-C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均具...  相似文献   

17.
高艳  刘悦  叶斌 《安徽医学》2023,44(3):245-251
目的 探究年龄、房颤和舒张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根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n=20)和非出血组(n=72)。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年龄、房颤和舒张压)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预测方程,检测方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的预测效度,用分层回归分析差异变量舒张压在年龄和是否出血转化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房颤和舒张压存在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072,95%CI:1.007~1.142)、房颤(OR=12.980,95%CI:1.701~99.026)、舒张压(OR=1.076,95%CI:1.030~1.123)是rt-PA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曲线下面积(AUC)=0.692,P=0.003,诊断界...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F)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effective in a subsets of patients with AF.However,very few data are available in regard to patients with prior his...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6-20
目的探讨房颤栓子导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支架取栓治疗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7年12月房颤栓子致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卒中行急诊取栓患者34例(房颤组),其他原因致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行急诊取栓患者48例(非房颤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INR、NIHSS评分、发病到再灌注时间(TOR)、手术时间、取栓次数、有效再通率、术后再出血、术后去骨瓣减压、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进行分析,分析房颤致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组成方面无明显差异,房颤组术前NIHSS评分及术前INR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房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取栓次数均少于非房颤组;两组患者在TOR、有效再通率、术后再出血、去骨瓣减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非房颤组在术后7 d NIHSS改善总有效率和术后90 d mRS恢复良好率上优于房颤组,但是在细分亚组中均无显著优势。结论房颤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病情相对较重,动脉支架取栓治疗该类患者效果良好,不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近期临床功能恢复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