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国内应用后路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11)、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及维普期刊网关于后路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或者非随机对照研究.其中,试验组行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对照组行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疗效及差...  相似文献   

2.
侯华宾  李长江  黄宝华 《河北中医》2012,34(7):1107-1108
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随着后路椎间盘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治疗适应证逐渐扩展.2007-09-2011-08,我们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单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双间隙同侧突出13例,单间隙双侧突出1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镜行髓核摘除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术的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痛苦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 1999年8月-2001年10月我院施行了118例这类手术. 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已得到公认,椎间盘镜手术因微创和镜下操作的限制,其适应证要比传统手术严格,狭窄的工作通道限制了手术的操作,如操作者欠熟练,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或疗效欠佳。严格的病例选择和全面的术前分析,辅以熟练的手术操作,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我院2004年2月~2005年7月应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内窥镜后路椎间孔切开髓核摘除术治疗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7例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5.9 mm内窥镜后路椎间孔切开髓核摘除术治疗,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稳定性评价采用Katsumi标准。结果随访1个月,7例患者术后VAS评分(1.87±0.66)分,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颈椎稳定性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内窥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不会造成颈椎失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椎间盘后路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间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椎间盘后路镜治疗腰椎间盘间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缓解,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9%.结论:经椎间盘后路镜行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间突出症的较好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但需注意手术定位、适应症及术后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损伤小、疗程短、安全可靠的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具有伤口小、出血少、痛苦少、减压更为准确彻底(镜下视野面积放大64倍)、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004年10月-2005年8月,我院采用椎间盘镜行髓核摘除术76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椎间盘炎病人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各种治疗措施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1983年1月~2003年1月我院收治的椎间盘炎病人156例(男性89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45.74岁)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原发性椎间盘炎5例,继发性151例,腰椎间盘常规手术后97例,腰椎间盘穿刺胶原酶溶核术后31例,经皮腰椎间盘穿刺抽吸术后19例,腰椎间盘穿刺造影检查2例,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2例。病人表现为剧烈的腰背痛,腰部活动受限。早期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2周后影像学表现为椎间隙的破坏、变窄,椎体终板早期溶骨性、后期增生性改变,周围软组织肿胀等。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制动、消炎),病灶冲洗、腰椎脊神经后支选择性切断及术后腰椎内固定等。结果:保守治疗4~6个月,手术治疗1~3个月,病人腰腿痛症状缓解。各种治疗措施对病人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残余症状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病人的最终转归是相邻椎体的骨性融合。结论:椎间盘炎应早诊断、早治疗,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及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最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术的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痛苦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1999年 8月— 2 0 0 1年 10月我院施行了 118例这类手术。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 术前护理1 1 术前的心理护理 不少患者对新开展的手术存在着疑虑 ,担心手术能否彻底治愈 ,麻醉是否有风险 ,万一手术不成功需要改为正常手术是否增加手术创伤等 ;有的患者则对此手术期望过高 ,以致术后出现一般的疼痛或不适时 ,怀疑是否手术存在问题等。护士针对上述心理特点 ,应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耐心的解释 ,必要时请接受过椎间盘镜髓核摘除者现身说明 ,以消除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于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0例为青壮年患者,通过后路椎间盘镜将病变节段的椎间盘髓核摘除,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4~24个月,根据JOA腰痛评分标准及VA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70例患者优68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8.57%,VAS改善率为91.8%,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正常活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后路椎间盘镜(MED)手术治疗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对58例MED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体位练习.术后做好切口护理,指导正确翻身,功能锻炼.出院时做好宣教,交代注意事项.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3d下床,住院3-9d,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MED手术能够直接摘突出髓核,解除压迫.且切口小,对神经根牵拉轻,对肌肉组织损伤小,避免了以往手术的各种并发症.护士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能够缩短病人卧床时间,促进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张鹏  沈凌  李金松 《中医正骨》2005,17(8):71-73
自从1934年Mixter和Barr首先正式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乃得以广泛使用.尽管诸如脊髓造影、CT及MRI等新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已使诊断的准确率在逐年提高,但是手术治疗所获的临床效果却仍在85%以下.这就使人有必要去探求对于解决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各种问题的新方法.对那些患有椎间盘病变而不得不行椎间盘摘除术的病人来说,术后如何重建椎间盘功能,如何重建动力性脊柱稳定是摆在每一位骨科医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腰椎人工椎间盘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特别是近10年来,人们不断加以应用使其逐渐步入正轨,并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61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单侧椎板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单侧半椎板切除突出髓核摘除术后各有1例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全椎板切除突出髓核摘除术后病人症状、体征均改善.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手术应在考虑腰椎稳定性的同时,做到充分减压,才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颈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椎间孔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3例,术中采取全麻,俯卧位,颈部重物牵引,G型臂透视,术后予以护理,评价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医护的密切配合,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野暴露充分,手术顺利进行,无并发症发生,病人满意。结论经颈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并发症情况发生、无不良反应的优势,且能够达到开放性手术的效果,达到了医患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技术、新器械的广泛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后路髓核摘除术能否作为常规手段而继续应用,值得加以研究。自1997年7月~2005年6月,我院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8例,获得完整门诊随访者151例,本文试通过对该组患者的随访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来评价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刘名荃  张颖  张芮  陆岩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17-117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5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神经根减压手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为50-165min,出血量50-300ml,25例均获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0个月。按照Nakai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本组优1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8%。护理配合熟练有效,手术医生及患者满意。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时间短,疗效确切,完善的术前准备和娴熟、默契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赵永  崔松体 《中医正骨》2010,22(8):57-58
MED(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椎间盘镜是一种经后路显微椎间盘髓核摘除系统。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该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2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卓宝华 《河北中医》2012,(10):1565-1566
微创手术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高、住院时间短及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008-12—2012-04,我院采用美国枢法模公司腰椎后路微创可扩张管道系统开展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有效降低了术后瘢痕粘连和腰椎不稳的发生率,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方法:采用MED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各24例,将二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ED组在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情况方面均少于小切口手术组,而在手术时间、临床表现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按照JOA评定标准,MED组:治愈22例,有效2例治愈率为91.7%;小切口手术组:治愈21例,有效3例,治愈率为87.5%,二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ED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二者可根据临床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侧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Macnab标准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 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VA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ODI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ODI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小、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临床疗效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差别不大,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