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震区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医院,沉着应急、科学组织、连续作战,在地震伤员救治工作中,显示出了区域性医学中心学科齐全,学科间交叉融合较好,临床诊疗路径规范,平时医护人员基本功训练扎实的优势,为成功救治地震伤员特别是危重伤员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区域性医学中心医疗空间、医疗物质和设备充足,也为短期内救治大量伤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2.
自汶川“5·12”特大地震、成都市“6·5”公交车燃烧事件,到芦山“4·20”7.0级地震,批量伤员涌入医院,本院通过建立“一个框架,两次检诊,三级查房”的“1,2,3”应急医疗救治模式,在批量伤员救治组织工作的体系建立上,总结出经验,旨在确保批量伤员得到“科学、及时、规范、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3.
军队医院应用野战救护模式对大批量地震伤的救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汶川特大地震突发大批量伤员的救治过程中,成都军区总医院以野战救护模式投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是地震灾区唯一的以全建制、全员额、全方位投入抗震救治的综合性大型医院。从迅速建立伤员分类救治场、及时对伤员进行伤势评估、分层次对伤员进行准确分类、及时对伤员进行手术会战、迅速整合护理人力资源、有效应用创伤护理流程等应急处置程序挽救了大批伤员的生命,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4.
总医院在救治玉树地震伤员过程中,充分借鉴应急卫勤保障的基本理论指导地震伤员救治实践,探索以组建救治患者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组建抗震救灾专用病区;实施快速批量收治伤员;制订规章制度,全力救治伤员;动员各方力量,全方位服务伤员为核心内容的应急处理模式,为完善后方医院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所致大规模人员受伤的应急处置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彭州市中医院在5.12地震灾难中,业务用房和家属住宅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受损房屋达551间,面积13065平方米,137台医疗设备受到损坏。地震发生后,院长宁交陶和书记庞跃星,身先士卒,带领全院在岗医务人员迅速将176名住院病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安全撤离病人后,医院立刻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部署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震区医院在自身受灾严重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展开伤员救治工作,克服交通通讯中断、人员物资有限等困难,迅速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和急救医疗流程,圆满完成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任务。通过总结卫勤组织指挥的主要做法和体会,为军队医院执行非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在玉树地震医疗救援中,发挥专家技术优势,体现出军队卫勤救援力量的巨大作用。探讨提升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急需规范灾害救治的指导性标准,着力解决后勤保障力量的瓶颈现象;建立长期应对重大灾难的应急专家队伍,健全军队专家指导灾难救治工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地震伤员人数多、伤情重,党中央、国务院当即部署,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卫生部统一指挥下,在全国医务人员的援助下,迅速有效整合医疗救治力量,特别是对地震危重症伤员发挥以重症监护为主的多学科联动机制,采取"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最大限度降低了伤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了伤员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取得了医疗救治工作的节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大量伤员转运至全国各地救治,给各大医院的应急保障能力带来巨大挑战。本文结合具体实践,从组织体系、救治实施两个方面展开,对地震后送伤员救治的组织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在救治组织上,完善的应急预案,坚强的集体领导,是整个救治工作迅速展开、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在救治实施上,科学的救治方案,全方位的综合治疗,是救治工作取得成效,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伤员医疗救治中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探讨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医院感染防控特点。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现场调查,了解两次地震伤员医疗救治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特点并比较其异同。结果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工作相比,2013年雅安地震救治压力小,救治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应急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在预检分诊、气性坏疽的防治、目标监测和高危环节的干预方面都有了改进,并取得明显效果。临时帐篷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也在短期内步入正轨。结论良好的地震伤员救治医院感染防控,关键要做到“四早(早介入、早筛查、早隔离、早干预)、六需要(需要领导重视;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个性化防控方案;需要将感染控制的理念与措施贯穿诊疗活动的全过程;需要采取科学规范的感染控制措施;需要配备合格的感染控制专业人员)”,以保障灾后医疗救治中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建立重大地震灾害救援中医疗急救力量的部署需求模型,在灾害救援初期灾情信息缺失的条件下,提供合理的人员抽组和力量编成策略,进而提升重大灾害应急医疗救援效率。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文本信息挖掘算法获取“地震灾害救援”与“医疗急救力量”之间的关联系数,构建医疗急救力量部署的各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级指标的判断矩阵;通过计算指标间的综合权重,建立力量部署需求度的量化评估模型。结果 构建了医疗急救力量部署的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及其权重,具体如下:(1)现场急救(权重40.54%),其二级指标:伤员搜寻(权重27.14%),检伤分类(权重9.84%),紧急处理(权重3.57%);(2)早期救治(权重11.40%),其二级指标:现场手术(权重8.86%),医技保障(权重1.27%),医疗留治(权重1.27%);(3)医疗后送(权重48.06%),其二级指标:急救车辆(权重11.66%),直升机救援(权重32.17%),卫生列车(权重4.23%)。结论 直升机救援、伤员搜寻和急救车辆是重大地震灾害救援中医疗急救力量部署的重要组成。基于文献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既往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实践,介绍成都军区总医院应急医学救援预案中应急队伍、响应等级、响应机制、物资准备及机动方式等要素,明确伤员规模、救援范围、出动时限及救援时间等预案内容,阐述开展桌面推演、常态训练和模拟演练方法,总结灾害应急医学救援中情况研判、后勤保障、志愿者招募等三方面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应对重大灾难医学救援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应从建立军地联合的区域性医学救援指挥体系、提高军地联合的区域性医学救援应急能力、形成军地联合的区域性医学救援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灾难人道主义区域性应急医学救援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卫勤保障模式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单位的抗震救灾卫勤组织指挥工作实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该校抗震救灾卫勤组织的成功经验。在组织指挥上,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指挥体系并派出卫勤分队,建立了“两线指挥、分区负责”的指挥模式;在分队抽组上,强化“政治、专业和装备”建队;在救援实施上,探索了一线救治的“映秀经验”、批量伤员救治的“德阳模式”、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一体化的“理县范例”;在后勤保障上,立足自我,前移保障基地,完善人员装备配置。文章还针对卫勤力量投入时机、紧急配置原则,军队卫勤力量的建设与使用,联合指挥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一种针对灾害救援相关人员进行模拟仿真培训的医学应急救援分队管理系统。方法:基于B/S设计,建立基于LabView平台的虚拟培训中心,局域网内计算终端可以通过普通浏览器访问,具有操作便捷、易于维护等优点。结果:该系统降低了培训的难度,提高了医学应急救援训练的现代化水平,能够模拟医院医学应急救援设备特性,帮助救援分队成员掌握医疗设备的使用及常用维护方法,提高应急培训的智能化与现代化。结论:该系统具有投资小、效率高的特点,可为医疗人员的应急救援设备使用培训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降低救援分队培训的起点和难度,为应急救治培训创造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军队医院应急救援保障机制建设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简要论述了建立军队医院应急救援保障机制的重要性,提出了军队医院加强应急救援机制建设的构想和措施:建立扁平网状的指挥系统;制定缜密周全的救援预案;科学调整门急诊流程;军地协调建立急诊“120”;规范医院调度管理;建立应急救援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7.
优化医院急诊抢救流程和管理模式,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是当前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的重要方向。以胸痛中心建设为例,通过完善急诊建设体系,以规范的制度流程为保障,以前沿的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整合后的区域急救网络为目标,对接院前急救系统,对急危重症进行快速分诊分流,优化绿色救治通道,提升了急危重症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地震批量伤员空运后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介绍了汶川地震的震中地区一映秀镇地震伤员的空运后送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背景,对灾害救援中批量伤员空运后送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探讨,认为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指挥系统、完善空运后送的救治链是保证批量伤员实施有效空运后送的关键。文章还就建立我国专业空中救援机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线医院在应对地震突发大型灾害事件中紧急救护的组织管理。方法总结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应对“5·12”地震灾害时紧急救护的组织管理实践。结果由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充分整合和利用资源,顺利完成对地震灾害伤员的救护、治疗工作。结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灵活的组织管理和积极协调院内、社会、政府的力量是应对地震等突发大型灾害事件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建立提高应急医疗救援后勤保障力的“三三”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并阐述了建立提高应急医疗救援后勤保障力的"三三"机制,即①建立应急医疗救援保障物品的"三实"配备机制:救援的实效性、功能的实用性和维护应用的实际性;②建立应急医疗救援出发前后勤物资保障的"三快"机制:确定后勤保障人员和物品的快速化、启动易供性物品购买通道的快捷化和完成应急医疗救援人员对物品点验工作的"快载化";③建立应急医疗救援后勤保障物品"三省"储用机制:资源共享,节省大型救援设备配置、使用、保养开支、合理设置,节省应急医疗救援物品仓储用地和爱护装备,节省应急医疗救援易损性物品经费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