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和基因重组技术,从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克隆了HCV包膜蛋白基因片段(E1,E2/NS1)经与已知基因型的HCV-1,HCV-J,HCV-J6和HCV-J8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比较分析,这些基因片段属1b型HCV基因。将克隆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PMAL-CRI中,在大肠杆菌内进行高效表达,获得了融合蛋白MBP-E1,MBP-E2/NS1,经WestemBlot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2.
选取IV基因型HCV及中国和台湾代表株HCV的5’NCR区保守序列合成引物,以RT-PCR从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血浆中扩增一段300bp的cDNA片段作目的基因,钝端插入pUC19的SmaI切点,构建了pUHCV-NC重组质粒。对pUHCV-NC分别或混合应用HCV序列特异的内外引物和载体序列特异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所用产物分子量均同预期相符;酶切分析查出HCV基因所带有和克隆位点融合所产生的两个外源NcoI切点也存在;证实pUHCV-NC中克隆基因是HCV的5’NCR序列且插入方向为反向。应用BamHI和EcoRI双切出克隆HCV基因,粘端插入pSP72的多克隆位点,均建了pSHCV-NC转录重组体,对之进行了PCR和酶切鉴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HCV NS5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为进一步研制适合我国使用的第3代抗-HCV试剂打下基础。方法:自行设计引物,从河北固安县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中,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HCV NS5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载体pKPL-3a,经Dot blot、Southern blot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筛选出阳性克隆pKHC-5a,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HCV NS5基因与HCVⅡ  相似文献   

4.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NS5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汪荣泉周子成杨建民房殿春我们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和HCVNS5的单克隆抗体、HBsAg的多克隆抗体对肝癌(HCC)及其癌组织中HCVNS5抗原和HB-sAg的表达进行...  相似文献   

5.
用地高辛标记的HBV基因组探针检测了66例肝细胞性肝癌(HCC)中HBV的存在状态,从中筛选出32例仅有HBVDNA整合的HCC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检测了HBVX基因、S基因、Pre-S、C基因DNA片段的整合情况,并探讨了HBV4种基因亚片段整合与ras、myc癌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HBVX、S、Pre-S和C基因片段的整合率分别为87.5%(28/32)、62.5%(20/32)、62.5%(20/32)和25.0%(8/32)。p21ras、p62myc在HC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0%(20/40)、81.2%(26/32)。通过对HCC中4种HBV基因片段整合与p21ras、p62myc表达之间关系的研究,显示p62myc的表达与HBVX、Pre-S基因整合关系密切,p21ras的表达则主要与HBVX基因整合有关(P<0.05)。提示HBVX、Pre-SDNA片段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可能直接或通过其蛋白启动myc和(或)ras癌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HCV E2/NS1基因的PCR检测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利用PCR技术检测了34例丙型肝炎病毒E2/NS1基因的cDNA并与5非编码区基因的cDNA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应用pUC18质粒对此扩增片段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片段HCV-S1为我国主要流行的HCV基因亚型-II型,其与HCV-II型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90%以上,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富含脯氨酸和胱氨酸,可能具有复杂的空间构型,且与4个糖基化位点一样保持稳定,另外,  相似文献   

7.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患者肝组织中病毒的复制状况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以抗-HCVNS3、抗-HCVNS5单克隆抗体和抗-HBs、抗-HBc多克隆抗体,检测25例尸检肝组织中HCVAg和HBVAg的分布和表达。结果HB-sAg和HCVNS3Ag同时阳性11例,HBsAg和NS5Ag阳性12例,HBcAg和HCVNS3Ag及HCVNS5Ag阳性各10例。几乎所有单标记染色阳性切片,其双标记染色也阳性。感染HCV或HBV的肝细胞各呈灶性、散在或弥散混杂分布,在重叠感染肝组织中,与HBV复制有关的表达类型,如HBsAg膜、浆型和HBcAg浆型以及HCVNS3Ag和HCVNS5Ag的检出例数,同单纯感染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154及0.198,P>0.05)。结论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在重叠感染时,两种病毒在肝组织内可能不存在互相干扰和抑制。  相似文献   

8.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肝组织中 复制状况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以抗-HCV NS3,抗-HCVNS5单克隆抗体和抗-HBs,抗-HBc多克隆抗体,检测25例尸检肝组织中HCVAg和HBVAg的分布和表达。  相似文献   

9.
用地高辛标记的HBV基因组探针检测了66例肝细胞性肝癌(HCC)中HBV的存在状态,从中筛选出32例仅有HBV DNA整合的HCC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检测了HBV X基因、S基因、Pre-S、C基因DNA片段的整合情况,并探讨了HBV4种基因亚片段整合与ras、myc癌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HBV X、S、Pre-S和C基因片段的整合率分别为87.5%(28/32)、62.5%(20/32)、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利用PCR技术检测了34例丙型肝炎病毒E2/NS1基因的cDNA并与5’非编码区基因的cDNA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应用pUC18质粒对此扩增片段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片段HCV-S1为我国主要流行的HCV基围亚型-II型,其与HCV-II型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90%以上,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富含脯氨酸和胱氨酸,可能具有复杂的空间构型,且与4个糖基化位点一样保持稳定,另外,在HCV-S1片段的3’端有一36个核苷酸的区域,其变化可能具有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裸DNA直接骨骼肌注入表达外源基因的条件。方法以真核表达质粒为载体将报告基因β-gal导入骨骼肌细胞,冰冻切片后X-gal染色检测β-gal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所测质粒DNA溶剂类型中,生理盐水最有利于β-gal表达;表达水平与注射DNA的含量呈剂量依赖性;注射体积对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DNA溶液中的溶质成份影响外源基因在肌肉中的表达,优选这些成份可进一步提高肌注后基因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不同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不同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条件及效率。方法以大肠杆菌β-gal基因为报告基因,比较三种阳离子脂质体(lipen、lipotecfamine和Dosper)在不同的脂质体:DNA比例、不同细胞汇合度、不同转染时间及血清存在条件下转染情况。通过x-gal染色法观察不同脂质体的转染效率。结果三种阳离子脂质作的最优条件不同。Dosper转染效率最高,蓝染细胞达18%。结论通过条件优化可使脂质体转染效率提高。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非病毒基因转移方法应用于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组织中PTE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检测内异症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PTEN基因外显子 1 9和 5 9mRNA的表达水平 ,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内异症组织中PTENmRNA外显子 1 9、5 9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t=3.12 2、2 .2 0 9,P <0 .0 1、0 .0 5 )。内异症组织中PTENmRNA表达水平与病人年龄、囊肿大小无关 (t =0 .111~ 1.4 4 7,P >0 .0 5 ) ;与临床分期有关 (t =2 .6 78、2 .2 84 ,P <0 .0 5 )。④结论PTENmRNA转录水平的异常可能是内异症恶变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Bax基因在大肠癌,胃癌的突变情况。方法:用QIAamp方法提取肿瘤和正常组的DNA,选择5对引物,经PCR扩增,走DNA序列胶电泳,检测其MI及Bax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果:胃癌有8例MI阳性,其中3例Bax基因有突变,大肠癌有14例MI阳性,其中6例Bax基因有突变。结论:Bax基因突变在胃癌和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ax基因是胃癌、大肠癌MI^+的遗传改变受累的一个靶基因。  相似文献   

15.
PTEN/MMAC1/TEP1phosphotaseandtensinho-mologuedeletedonchromosome10/mutatedinmultipleadvancedcancers/TGF-βregulatedandepit-helialcellenrichedphosphatase1mapstohumanchro-mosomesubband10q32.3andencodesadualspecificproteinphospholipidphosphatasethatisinvolvedinavarietyof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s.1PTENin-hibitsshc'sphosphorylationandthereforeblockstheactivationoftheRas/MAP-kinaseMAPKpathwayhe-nceexplainingthetumorsuppressiveeffectofPTEN.2AnothermechanismofPTENisdephosphorylationandina…  相似文献   

16.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165片段。构建pcDNA3/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扩增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成pcDNA3/VEGF165重组质粒,分别用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DNA进行鉴定。结果:经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和DNA测序证实,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片段为人VEGF165cDNA。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克隆了VEGF165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用VEGF基因转染的方法来恢复或增强放疗后组织的血管生成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同位32~P标记乳酸脱氢酶-C(LDH-C)cDNA作为探针,与小鼠胸腺、脑、胰、心肌、骨骼肌、睾丸、肾、肺、肝的RNA以及人胰、皋丸、肝、骨骼肌、心肌及脑的RNA分别作点溃杂交(dot blot hybridization)及Northern印迹杂交,证实LDH-C基因只在睾丸中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p53及nm23抗癌基因失活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对82例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和30例绒癌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82例葡萄胎中,未发生恶变32例,恶变50例。恶变组葡萄胎中p53基因的表达明显强于非恶变组(P<0.05),nm23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非恶变组(P<0.001)。不同来源的绒癌之间以及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之间p53和nm23基因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p53及nm23基因的失活与葡萄胎恶变有关,但与葡萄胎恶性转化方向无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重PCR技术分析了28例胃癌组织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情况。结果显示,胃癌组织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率达14.3%(4/28),且伴有p16基因缺失的胃癌均有周围器官的转移。提示p16基因缺失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p16基因缺失患者易发生周围器官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Inthecourseof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malignanttumors,thelossofcertainfragmentsofaspecificchromosomeregionf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