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法不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ICU 2016年12月-2018年6月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3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部吸痰组(A组,吸痰管插入的深度较气管插管短1 cm)、深部吸痰组(B组,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深部遇阻力后上提1 cm)和标准吸痰组(C组,吸痰管插入的深度较气管插管长2 cm),各组79例。对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吸痰效果、VAP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机械通气5d、10d后VAP发生率有差异(P 0. 05); B组(12. 66%、17. 72%)和C组(8. 86%、15. 20%)明显低于A组(30. 38%、37. 97%; P0. 05),但B组和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0. 05)。三组患者VAP的发生时间有差异(P 0. 05); B、C组VAP的发生时间较A组延长(P 0. 05)。B、C组的痰鸣音改善评分、SpO_2恢复时间及24 h吸痰次数与A组相比有差异(P 0. 05); A、C组的痰中带血、呛咳、心率改变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少(P 0. 05)。结论标准吸痰深度密闭式吸痰法可安全有效的预防和延缓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4例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使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并持续进行气囊上分泌物冲洗吸引,A组使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按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与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A实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6例,发生率18.7%,B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4例,发生率43.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A组平均为120.1±70.5小时,B对照组为190.1±97.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密闭式吸痰预防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勇  顾勤  刘宁 《山东医药》2009,49(32):58-59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吸痰方式的不同将59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分别使用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治疗,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和28d死亡率。结果密闭组迟发型VAP的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总VAP发生率、早发型VAP发生率和28d死亡率无差异。结论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迟发型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晚期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2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晚期早产NRDS患儿158例,按照VAP发生情况分为VAP组67例和非VAP组91例。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自身因素(是否多胎、产次、胎次及有无孕期并发症、出生窒息史、出生抢救史)和医疗环境因素(呼吸机类型、机械通气时头部位置、是否重复插管上机、吸痰次数、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分析VAP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是否多胎、产次、胎次及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儿出生窒息史和出生抢救史所占比例高于非VAP组(P<0.05)。两组患儿呼吸机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儿机械通气时头部位置为平卧所占比例、重复插管上机率高于非VAP组,吸痰次数多于非VAP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率低于非VAP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VAP组(P<0.05)。67例VAP患儿送检呼吸道分泌物样本共检出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75.3%)、革兰阳性菌12例(占14.1%)、真菌9株(占10.6%)。结论晚期早产NRDS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发生VAP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出生窒息史、出生抢救史、机械通气时头部位置、重复插管上机、吸痰次数、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应给予针对性干预并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纤维支气管镜与常规吸痰治疗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VAP病原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0例呼吸衰竭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吸痰管吸痰,观察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观察两组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情况、住院时间、活动状态和生活质量,并进行痰中病原学分析。结果每例患者各进行2次痰细菌培养,观察组检出阳性率82.86%,对照组检出阳性率5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行辅助呼吸后3、5、7d肺部感染评分(CPIS)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例数、机械通气时间、VAP治愈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卡氏评分(KP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进行痰培养可以有效的进行病原菌监测,及早采取措施防止肺感染,可以解除呼吸道的阻塞、直接去除引起呼吸衰竭的诱因,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从有创过渡到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宜时机。方法24例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3天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例。A组予拔除气管导管改面罩机械通气,B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死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A、B两组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0和7例(P=0.027);死亡例数为0和3例(P=0.217);有创机械通气3天后尚需机械通气时间为(7±5)天和(15±12)天(P<0.05);住院时间为(16±6)天和(25±12)天(P<0.05)。结论COPD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天后拔除气管导管改面罩机械通气能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 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 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 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 d更换呼吸机管道比每间隔2 d、5 d和10 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呼衰 )患者从有创机械通气过渡至无创通气的效果及时机。方法 将 2 8例 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且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当肺部感染基本控制时随机分为两组 ,各 14例。A组继续行有创通气 ,B组拔除气管插管改为面罩无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例数、病死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呼吸监护室 (RICU)时间。结果  A组与 B组发生 VAP的例数分别为 8例和 1例 (P <0 .0 5 ) ;死亡例数分别为 2例和 1例 (P >0 .0 5 ) ;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 (2 1± 9)天和 (11± 5 )天(P <0 .0 5 ) ;住 RICU时间分别为 (2 5± 10 )天和 (16± 7)天 (P <0 .0 5 )。结论  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当肺部感染基本控制时改用无创通气可以降低 VAP发生率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 RICU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实施机械通气后发生VAP的老年病人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VAP治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KPS评分等。结果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观察组的CP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VAP治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老年VAP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加快病情恢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均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用传统撤机方法,B组患者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3~4分时撤机,C组患者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5~6分时撤机。比较3组患者撤机情况(包括直接撤机成功、无创通气辅助困难撤机、再次气管插管及总撤机成功)、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无创通气辅助困难撤概率、再次气管插管率及总撤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直接撤机成功率高于C组(P<0.05),而A组与B组患者直接撤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短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肺部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患者肺部气压伤、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作为呼吸机撤机指标可有效缩短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降低肺部气压伤和VAP发生率,且不影响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膨肺和拍背治疗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儿的排痰效果和相关并发症 .方法 选择心内直视术后行机械通气时间≥72 h、年龄≤3岁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吸痰时给予膨肺和拍背,B组给予常规直接吸痰,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儿吸痰时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比B组心率显著减慢、收缩压降低,而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A组比B组吸痰较彻底,VAP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膨肺和拍背治疗吸痰法优于常规直接吸痰法,应将其作为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16,(4)
目的探讨不同间隔时间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每隔4 h进行口腔护理一次,B组患者每隔8 h进行口腔护理一次,C组每隔12 h进行口腔护理一次。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口腔霉菌感染、牙龈红肿出血、口腔溃疡、口臭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早发型、迟发型及总VAP发生情况以及三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A组患者口腔霉菌感染、牙龈红肿出血、口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者迟发型VAP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C组(P0.01),A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1)。结论缩短口腔护理间隔时间、增加口腔护理频次,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口腔并发症及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15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80例)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n=78例)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肺部感染例数和吸痰操作时间.结果 密闭式吸痰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改变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密闭式吸痰的肺部感染例数和吸痰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避免肺部感染发生,减少吸痰操作时间,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放式吸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丰县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6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并发VAP患儿100例为VAP组,以同期行机械通气而未发生VAP的新生儿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d、2 d、4 d、8 d时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1 d时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儿机械通气2 d、4 d、8 d时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TNF-α、IL-6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对判断VAP的发生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早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的评价。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入住呼吸重症监护室且资料完整的62例VAP患者,在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前3d及患病后第1、3、5、7天的CPIS分值进行分析。结果患病后第1天(7.2±1.5)、第3天(7.3±1.3)、第5天(7.0±2.1)和第7天(5.8±3.5)与患病前3d(3.3±1.1)的评分比较明显升高;死亡组患病后第1天(7.4±1.8)、第3天(7.7±1.5)、第5天(8.5±1.4)和第7天(8.9±1.4)与患病前3d(3.6±1.1)的评分比较明显升高;存活组患病后第1天(6.9±1.0)、第3天(6.9±1.1)、第5天(5.5±1.6)与患病前3d(3.1±1.1)的评分比较升高,第7天(2.7±1.8)显著下降。患病第5天CPIS>6分时,与存活患者相比病死率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8%和74.2%;CPIS分值与机械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室时间和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6、0.449、0.519,P=0.00)。当接受充分治疗后,患病第5天CPIS轻度下降,而在没有充分的抗菌治疗时变化不明显。结论CPIS监测可早期预测VAP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刘晓丽 《内科》2012,7(6):667-66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的效果。方法行机械通气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结果机械通气≤3 d和通气在4~7 d的患者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7 d的患者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P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VS 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低白蛋白血症对老年吸入性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白蛋白血症对老年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35例吸入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按血清白蛋白(ALBg/L)高低将其分成A、B两组。A组(n=20),ALB<30g/L,平均(25.6±3.1)g/L。B组(n=15),ALB30~35g/L,平均(32.1±1.9)g/L。结果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49.7±50.6)和(4.5±2.8)d(P<0.01)。与慢性肺阻塞性肺病(COPD)组一般情况比较,吸入性肺炎组患者不仅年龄大,而且脑血管意外合并症的患者较多,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当ALB<30g/L时,无论是吸入性肺炎组还是COPD组,其死亡率、X线胸片上肺炎的发生率和动脉血气等各项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ALB血症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生存期长短有关。血浆ALB越低,患者存活期越短。伴有中、重度低ALB血症时,其预后与急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病因无关。高龄老人或伴有脑血管意外的患者极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并发生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α-淀粉酶在早期评估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风险的应用价值,分析导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ICU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18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在入ICU第3天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α-淀粉酶水平;根据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第3~14天内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α-淀粉酶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导致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α-淀粉酶在早期预测VAP中的诊断效能。 结果185例患者共发生37例VAP,发生率为20.0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显示,VAP组误吸危险因素数量、GCS评分、低蛋白血症比例、机械通气时间、应用催眠镇静药和质子泵抑制剂比例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α-淀粉酶水平与非VAP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误吸危险因素数量≥3个(OR=45.086)、低蛋白血症(OR=40.718)、机械通气时间越长(OR=1.464)、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α-淀粉酶水平越高(OR=1.016)是导致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α-淀粉酶水平在早期预测VAP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高于误吸危险因素数量≥3个(AUC=0.733)、低蛋白血症(AUC=0.652)和机械通气时间(AUC=0.664),最佳截点值为580.90 U/L,预测VAP发生的敏感度为94.59%,特异度为75.00%。 结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入院时误吸风险数量越多、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合并低蛋白血症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α-淀粉酶水平越高,其发生VAP的风险就越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α-淀粉酶可作为评估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风险的新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CS)对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选择ICU 50例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OS),观察组采用CS,观察两组吸痰前1 min、吸痰后3 min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变化,记录两组吸痰操作时间和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吸痰前两组患者HR、MAP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痰后3 min观察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吸痰前两组PH、PaO2、Pa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痰后观察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痰操作时间和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操作时间短,气道粘膜损伤轻,有效维持ARDS患者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 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 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 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 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 d更换呼吸机管道比每间隔2 d、5 d和10 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