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学是中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古代禁针穴同样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为后人提供了不走或少走弯路的借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古代禁针穴有必要再探索、再认识、再整理,使其应有的作用得到发挥。纵观历代医籍,在对禁针穴的认识上,大多是古人云禁,后人亦云禁,而很少深入探讨禁针穴形成的原因和机理,更未结合解剖学知识加以剖析和整理。本文试从以上诸方面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现存医籍中,<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禁针穴,禁针穴的提出是有形态学依据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针灸甲乙经>记载的绝大多数禁针穴,其周围有重要脏器、血管、神经,若针刺损伤它们会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禁针穴与局部解剖结构关系密切,故针灸工作者只要熟悉禁针穴局部解剖结构,正确掌握针刺深度、方向和角度,绝大多数禁针穴是可针刺的.  相似文献   

3.
赵家莹  易玮  刘允  史俊恒  许能贵 《新中医》2015,47(7):296-298
风府穴自晋代一直被历代医家列为禁灸穴之一,然而古代医籍中也有许多风府穴灸法治疗疾病的记载。为明确风府穴禁灸与否的演变,以及风府穴灸法运用的发展,特查询《中华医典》摘选相关条文,并依据不同朝代顺序归类汇总,分析其禁灸原由、演变,以及其灸法运用的范围、发展。风府穴禁灸的提出对后世医家有警示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灸法也逐渐运用到临床各科中,两者并非完全对立,对古代医家临床诊治方法的选取均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简析《针灸甲乙经》中的禁(慎)针禁(慎)灸腧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戎  罗永芬 《中国针灸》2001,21(11):21-29
《甲乙经》提出禁(慎)针禁(慎)灸腧穴数十个。为明确其确切数量、名称,其中何穴现已可针(灸),每穴禁(慎)针禁(慎)灸具体情况、理由、原文出处,以及进一步探寻古人确立诸多禁(慎)针禁(慎)灸腧穴之原因,特认真查核原书制成两表,表后又作了类分、简析,使某穴可否针灸一览而明,理由洞然分晓。可供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清代医家吴亦鼎所著《神灸经纶》是灸法史上的宝贵专著,对深入挖掘祖国医学遗产中的灸治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归纳了该书所载禁灸穴的分类和分布特点,并与其他古籍和现代教材进行对比,从而提出了后代学者对《神灸经纶》禁灸穴所应有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6.
禁灸穴考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灸法在临床上的逐步广泛应用,许多古代文献记载的禁灸穴已得到使用,取得了比较肯定的疗效。但是,有关禁灸穴的文献研究尚未见到。笔者收集了《针灸甲乙经校释》(文中简称《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简称《千金》)、《外台秘要》、《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补注铜人》)、《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针灸大成校释》(简称《大成》)、《类经图翼》、《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简称《金鉴》)及《神灸经纶》等11部古代医籍对禁炎穴的记载,并参阅有关其它文献,以探求古代禁灸穴的提出和发展,冀于灸法的研究有所俾益。  相似文献   

7.
历代许多医家对禁针禁灸问题均或多或少地论及,丙容纷杂,使后人在临床针灸治病时,不知以孰为是。但仔细研究,可发现禁针禁灸与多种因素有关,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文试图找出其中规律,并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气候与机体状态方面因素祖国医学认为,人与自然密切相关,人身气血受自然界影响而发生变化。故《素问八正神明论篇》说:“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意即天气过于寒冷之时,人体血行凝滞,卫气内沉,不可针刺;气候温暖之时,血行润滑,卫气外浮,用刺不须迟疑。金元时期针灸家窦汉卿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针  相似文献   

8.
在针灸医籍记载的禁针穴位中,手五里穴为诸书皆禁针之穴。就这一问题作者对古代医籍记载、手五里穴现代解剖及手五里穴的现代应用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手五里穴古今使用情况,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结果表明手五里穴禁针在今天的临床应用中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刺任脉古代禁忌穴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脉是人体妊养之本,有调节和缓冲流溢经气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任脉众多穴位是针刺的禁忌穴,至于为何而禁,探讨甚少。通过对其穴位进行了各方面的探讨,阐述了古代医家的论述,分析穴位局部解剖,结合现代临床运用等认为:任脉诸穴大都位于胸腹部,内为重要脏器之所在,古人所言禁针,是他们长期医疗实践的结晶,是从意外事故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应值得重视和警惕 ,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但由于古代在历史条件,医疗环境消毒程度,针具制作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我们不能食古不化,应认识到古代知识的狭窄性,不要因偶然失事,而视为永久禁针之穴。针刺时要技术熟练,熟悉解剖,胆大心细,防患于未然,是每个针灸医师的天职。  相似文献   

10.
《内经》刺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对刺禁论述颇多,如《素问·刺禁论篇》、《灵枢经·五禁》篇有专门论述,其他多篇也均有涉及。内容包括部位刺禁——五脏、血脉、形体诸窍刺禁,穴位刺禁,操作刺禁——留针禁忌、补泻禁忌、深浅禁忌、时间禁忌、病者刺禁等。这类刺禁产生的原因有重要脏器禁刺、针具落后、缺乏消毒措施、师传经验等。从现代医学知识来看,刺禁理论确有一定的科学性,涉及到针刺禁忌、针刺注意事项及针刺不当造成的危害,不仅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对针灸临床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了解热证禁灸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热证是否为灸法治疗范围。翻阅自《黄帝内经》始至清代《针灸逢源》止,记载关于热证是否使用灸法内容较多、且较受历代医家推崇的针灸学专著,对其中关于热证禁灸的记载进行汇总并如实展示。我们在阅读古代专著时,要通观全局,从整体着眼,考虑到作者提出观点的具体语言环境,注意领会古代医家治疗热病时固护津液的精髓,不必因此而否定热证用灸。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针刺需要谨慎施治,规避禁忌,历代医家总结出一系列妊娠禁针穴位,主要包括:三阴交、合谷、肩井、昆仑、至阴穴等。综合对照古今文献,从多角度探讨和分析妊娠禁针腧穴的作用机理,一方面可以避免风险,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借助禁针穴的促进胞宫收缩的功效,可以应用到促分娩、终止妊娠、减轻产后出血等治疗中。通过整理古籍论述及现代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的合理取穴、安全针刺以及灵活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脑户是督豚腧穴之一。腧穴的部位,据晋皇甫谧《灸甲乙经》,是“在跳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把“跳骨”二字改为“枕骨”,并记载“禁不可针”。还有不少针灸文献记载脑户穴禁针。《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脑户穴禁針与《素问》里这句话有关.这一句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已广为采用 ,而艾灸应用并不普及。针刺与艾灸都是在《黄帝内经》所统一的经络 ,腧穴上施行的防治疾病方法 ,故属同科 ,合而称之为针灸。自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甲乙经》起 ,在每穴下注明针刺深度 ,留针时间 ,艾灸壮数及针灸注意事项、禁针禁灸等 ,为临床应用作出了明确规定。由于针刺与艾灸取材不同 ,操作各异 ,适应范围也不完全相同 ,故历代医家各有所偏。但均不排斥“一针、二灸、三服药”这一法则 ,而且对“针之不到 ,药之不及”病症 ,用“必须灸之”。说明灸能弥补针药不足 ,解除一些难治性病症 ,也是对灸之独特功效作了百分之…  相似文献   

15.
论妊娠期禁针合谷、三阴交穴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金春兰  朱江 《针刺研究》2005,30(3):187-190
针对古今针灸文献中有关妊娠期禁针问题的不同认识与观点,本文以合谷、三阴交这一传统下胎对穴为切入点,对妊娠禁针穴的依据、禁针的时期以及孕期如何安全合理使用禁针穴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认为合谷、三阴交穴促进各孕期子宫收缩,从而存在导致流产的可能;妊娠子宫对电针刺激的敏感性随妊娠进展而逐渐增加,针刺作用又因其机体所处机能状态不同而对妊娠产生不同影响。建议在妊娠中期可适当选用禁针穴,在妊娠早期应慎用,妊娠晚期则应禁针。文中还提出了提高针刺下胎效果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6.
针刺人迎穴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迎穴首载于《内经》,该书记载了用人迎穴治疗多种病证,但通篇未言人迎“禁针”,“禁灸”。因而有医家认为《内经》时代人迎穴是否可针尚需考证。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最先立该穴为“禁不要灸”,“针入四分,过深不幸杀人”。晋之后的著作尚袭这一禁忌,但直到宋代...  相似文献   

17.
关于手五里穴禁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鸿谟 《中国针灸》2003,23(8):496-496
手五里穴是历代针灸医籍皆定为禁刺的穴位。笔者拟就这一禁忌的科学依据及其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手五里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位于上臂上 2 / 3与下 1/ 3的交点水平 ,屈肘位时 ,当曲池穴上 3寸处。该穴可以治疗肘臂挛急疼痛、瘰疬、疟疾、咳嗽、吐血、嗜卧、身黄等症。它在针灸临床上的重要性 ,不仅次于该经的合谷、曲池 ,亦比其上方的臂、下方的肘较少应用。这样一个现在看来很不重要的穴位 ,为什么古书皆强调其禁刺呢 ?颇能引人深思。查手五里穴禁刺之说 ,起源于《黄帝内经》。但当时所禁 ,主要为“迎而夺之”的泻法 ,强调反复提插次数…  相似文献   

18.
神阙穴囿于解剖水平、消毒条件、针具制造等方面的制约,一直被古代针灸界列为禁针之穴,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部分学者作了尝试,证明了神阙的可针性。若针刺时注意规范操作,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且针刺该穴具有其他诸多穴位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对针刺神阙穴可行性的探讨有利于该法在临床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古人有"灸必发疮"方能奏效之说,本文通过考辩灸疮出处、医理及其坏证以明辩真伪。灸疮最早出自汉代《武威汉代医简》《金匮要略》,本义为灸后灼伤疮疡,至晋代《针灸甲乙经》始有用草鞋热烫促使灸疮感染化脓的记载,"发灸疮"法成为化脓灸的标志。考化脓灸须在辨证选穴正确前提下,兼气血充盛、取穴准、灸量足三因素方可得效;若艾灸过度、选穴不准、触犯外邪、护养不当则易产生坏证。历代医家对灸疮安全性和疗效提出质疑,提出禁用八木之火、设禁灸穴以防其害。临床证实灸感"气至"为灸法得效标志,"灸必发疮"之说多系古人为加强灸量刺激达到"气至"得效标准,而过度艾灸所致,非特指灸法得效标志。  相似文献   

20.
石门穴“女子禁不可灸”的中医理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禤达科  毋桂花 《中国针灸》2013,33(5):460-462
对石门穴“女子禁不可灸”的中医理论进行探讨,为石门穴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挖掘中医古籍中石门穴“女子禁不可灸”的相关记载,从古籍记载、注文考究、石门穴与女子有子的生理联系、其解剖位置及与奇穴“绝孕穴”关系等角度对石门穴“女子禁不可灸”的相关中医理论进行深入探究.研究提示,石门穴作为禁忌穴,临床中应用石门穴为女性患者治疗要引起重视,针刺手法宜补不宜泻,且谨慎选择石门穴的艾灸疗法,尤其孕妇慎用石门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