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血栓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调脂、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血栓通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NIHSS评分、梗塞区脑血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血栓通治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提出,能增加梗死部位血流量,挽救濒死神经细胞,缩小暗区,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62例冠心病PCI术后1周的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32)应用阿司匹林(100mg/d)联合氯毗格雷(75mg/d)抗栓治疗,对照组(n=30)应用氯吡格雷(75mg/d)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治疗,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事件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死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情况,对照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房颤患者(CHADS2评分为1—3分),12个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与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的相似,而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的出血风险增加,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白依拉 《医疗装备》2008,21(6):34-3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U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休息、戒烟以及根据病情给予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2次,口服氯吡格雷75—豫、辛伐他汀20mg,睡前服用,以14天为1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的心绞痛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2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探讨使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共接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1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治疗前服用氯吡格雷600mg,之后每日服用氯吡格雷75mg作为维持剂量;对照组58例,治疗前服用氯吡格雷300mg,之后每日服用氯吡格雷75mg作为维持剂量。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5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显效42例,总有效率为72.4%。结论:起始服用氯吡格雷600m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起始服用氯吡格雷300mg,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qd,与服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qd,作为对照组,服药前后记录斑块面积、颈动脉管腔直径(离颈内外动脉分叉lcm处的测量值、CCAD)、内中膜厚度(IMT)以及斑块性质。结果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或消失,CCAD增加、IMT变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颈动脉斑块有明显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150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8.6%(P <0.05)。结论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具有一定效果,但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的疗效。方法入选住院的首次脑梗死患者80例,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qd,对照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qd,服药前后记录斑块面积、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性质,并观察脑梗死再发情况。结果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或消失,CCAD增加、IMT变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脑梗死再发率更低。结论氯吡格雷比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更明显地稳定和逆转易损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7,(4):576-578
目的探索负荷剂量氢氯格雷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以后每天口服75 mg,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两组连用14天,治疗前、治疗72 h、7 d、14 d,分别进行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组及观察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后72 h、7 d、14 d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负荷剂量氢氯格雷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有效的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改善预后,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qd,与服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qd,作为对照组,服药前后记录斑块面积、颈动脉管腔直径(离颈内外动脉分叉1cm处的测量值、CCAD)、内中膜厚度(IMT)以及斑块性质。结果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或消失,CCAD增加、IMT变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氯吡格雷对颈动脉斑块有明显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63例患有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掷色子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32例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给予对照组31例患者氮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在实施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为(63.01±7.21)分,对照组为(45.67±8.14)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通道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醋类药物、肠溶阿司匹林片等抗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复发和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心绞痛复发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并且能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nstaleangina,UA)的意义,为临床治疗UA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的90例老年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硝酸盐、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斯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UA患者疗效、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疗效,降低其MACE发生率。该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评估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86例来我院就诊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非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加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治疗组加口服波立维,首次服用300mg/d,随后以150 mg/d的剂量服用,2周后剂量改为75 mg/d;对照组在常规加强治疗基础上加口服波立维75 mg/d。结果两组患者在30d的随访后显示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0%,41.0%,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内给与较大剂量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疗效安全显著,同时可有效改善AMI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连续应用15d。结果15d后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5.5%比79.4%,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肌肉酸痛等副作用。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15d)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4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A组)24例,基础治疗组(B组)24例,其中,基础治疗组长期地服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服用上述两种药的同时联用氯吡格雷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24个月的总有效率(100%,93.62%),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82.02%,5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着重于探讨脑梗死患者运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颈动脉斑块积分与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NIHSS评分为(10.27±1.36)分,颈动脉斑块积分为(3.11±0.9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效果确切,颈动脉斑块积分与NIHSS评分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370mg后75mg/d,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和69.1%。结论早期两种药物联合,通过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阻止血管收缩、减少血管损伤,可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合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ACS)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30例,其中54例接受常规辛伐他汀治疗,76例接受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治疗40 d后患者hs-CRP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0 d后血脂及hs-CRP均下降,但联合用药组hs-CRP下降明显,两组血脂下降无显著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中hs-CRP水平,有利于对炎症的控制和抑制斑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