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8周治疗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抑郁量表评分(HMAD)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能力评分(NFA)和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廖晶晶 《当代护士》2014,(10):24-2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抑郁及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康复期抑郁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团体心理辅导和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心理辅导与康复治疗,对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与BDI(贝克抑郁评估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康复依从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B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相比常规心理辅导更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康复治疗依从性,从而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或配合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抑郁标准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且操作方便,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4.
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2组,心理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和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D、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J〉0.05);经过1个月、6个月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HMAD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冠心病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同时增加心理疏导。结果:经过1年的观察后,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观察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下降更明显;康复运动的依从率干预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配合心理疏导疗法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李金贤  莫煊  谢荣 《中国康复》2011,18(6):434-435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抑郁(PSD)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PSD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1例和干预组39例,均在软瘫期、痉挛期及恢复期给予相应康复治疗。干预组治疗过程中配合服用抗抑郁药及心理疏导。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Fugl—Meyer(FMA)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干预组较对照组表现更显著(P〈0.05)。结论:PSI)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抗抑郁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7.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康复计划,实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并将两组进行生活质量情况对比。结果:干预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脑卒中致残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患者自主锻炼的积极性,降低患者致残发生率,改善了预后,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高血压患者伴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1a。于治疗前及治疗1a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鬣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定期测血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a末,研究组焦虑自评麓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均〈0.01);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研究组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舒张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控制高血压指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方法:对68例入选病例采用完全化随机分组法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护理干预组除行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外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比较在治疗后第3、6周末两组抑郁分值。结果: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3、6周末抑郁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的康复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治疗组进行个体化心理分析,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计划,进行舒适护理心理疗法、综合康复训练促进心理转化;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护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综合康复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采取计划性的护理援助措施,运用舒适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有效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方法:对68例入选病例采用完全化随机分组法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护理干预组除行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外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比较在治疗后第3、6周末两组抑郁分值。结果: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3、6周末抑郁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的康复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恢复期规范化康复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将56名脑卒中偏瘫恢复期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名,对实验组患者实施“脑卒中偏瘫恢复期规范化康复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于干预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2个月后,实验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焦虑评分:1—2个月后,实验组降低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评分:1个月后,试验组降低分大于对照组(P〈0.05);2个月后,试验组降低分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恢复期规范化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者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13.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PSD)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关系。方法对98例PSD患者随机分成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心理护理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次SDS和功能独立检查(FIM)评分。结果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康复治疗4W后两组患者SDS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经4W康复治疗后,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患者FIM评分均提高,以心理护理组更优,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康复治疗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将116例住院脑卒中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百忧解(SSRI类)20mg/d口服,并辅以心理康复咨询(1次/d),对照组单纯采用百忧解20mg/d口服。对所有患者于人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抑郁障碍除与躯体疾病有关外,还与心理社会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于2002—06/2004—01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入卒中单元化病房的首次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2组,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予康复锻炼。心理护理组早期给予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并进行健康教育。两细患者分别于入院一两天内和6周后给予汉密顿抑郁呈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两次评定均由专人进行。结果12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心理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入院时两组患者经汉密顿抑郁节表评定,心理护理组轻度抑郁24例,对照组22例,差异不显著(P〉0.05)。6周后,对照组中、重度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护理组(19/60,4/60,x^2=12.1,P〈0.01)。心理护理组无抑郁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44,26,x^2=11.1,P〈0.01)。②护理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近(33.42&;#177;18.01,32.67&;#177;21.56,t=0.21,P〉0.05),6周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有所提高,但心理护理组较对照组更明显(76.67&;#177;19.55,50.42&;#177;22.56,t=6.81,P〈0.010)。结论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率中后抑郁患者有积极影响,能降低抑郁发生率,促进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患者126例分为早期康复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均进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康复组同时配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ADL及情感状态(HAMD)评分比较。结果:治疗1、3及6个月时ADL、ESS及HAMD评分,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减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6).干预组在患者入院时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其他常规治疗两组相同,对两组患者进行4周以上的治疗观察。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与对照组88.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干预组的显愈率为75.0%,与对照组49.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96h后意识障碍改善率为89.3%,对照组为78.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6h后显愈率比较,干预组为78.6%,对照组为4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给予亚低温治疗能提高脑卒中的显愈率和意识障碍的显愈率。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入院第2、14天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入院时,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测评无明显差异(P〉0.05),与全国常模数据相比明显升高(P〈0.01);入院第14天。干预组心理测评得分明显降低(P〈0.01),恐惧的得分与全国常模数据已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与入院时比有所降低(P〈0.05),但较心理干预组仍高(P〈0.01),抑郁测评得分则较入院时有所上升(P〈0.05)。(2)入院第14天,干预组生活能完全自理或大部分能自理患者占73%,对照组占51%,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常伴有恐惧、焦虑、抑郁心理,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病后的心理障碍。促进躯体症状的改善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郁消汤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郁消汤和百忧解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用百忧解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疗效,同时测定外周血清5-HT水平。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在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外周血清5-HT水平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或〈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郁消汤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外周血清5-HT水平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艳秋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196-1197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最大限度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方法:将社区16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训练患者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具体内容,干预前后用Fug—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总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FMA和BI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