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探讨brd7基因与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关系及其在白血病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和K562细胞系分化,通过Wright-Giema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以鉴定细胞分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rd7基因在诱导分化前和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ATRA具有抑制HL-60细胞生长的作用,并可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在ATRA诱导细胞分化过程中HL-60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水平逐渐上调,BRD7蛋白表达随着HL-60细胞的分化而增加;ATRA对K562细胞无诱导分化作用,brd7的表达也无明显变化。结论:随着HL-60细胞的分化,brd7基因表达上调,其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2.
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在某些化合物诱导下,如二甲基亚砜(DMSO),维甲酸(RA)等,从形态到功能都向粒细胞方向分化;而用佛波酯(TPA)或1,25(OH)_2VD_3处理后,细胞则沿单核-巨噬细胞方向分化成熟。但对其分化机制的了解仍十分有限。近几年的研究认为HL-60细胞诱导分化与蛋白激酶、蛋白质磷酸化-去磷酸化之间关系密切。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作一概述。一、蛋白激酶与细胞分化蛋白激酶催化完成蛋白质磷酸化反应,根据调节因子的不同和对蛋白质中不同氨基酸残基(Ser、Thr、Tyr)的磷酸化,蛋白激酶又分成若干种。实验结果表明,主要是下面几种蛋白激酶涉及HL-60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髓过氧化酶(MPO)、α-萘酚醋酸酯酶(ANAE)、α-萘酚丁酸酯酶(ANBE)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定量来分析细胞分化,并将酶定量测定与细胞形态学、功能试验作一比较。一般认为二甲亚砜(DMSO)诱导HL-60细胞向粒细胞分化,1,25(OH)_2维生素D_3~(?)(VitD~(?))则诱导其向单核细胞分化。作者选用HL-60细胞株,以上述两种药物作为诱导剂,悬浮培养4天后进行酶  相似文献   

4.
以往我们报道了组胺H_2受体激动剂4-甲基组胺具有抑制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在本实验中对4-甲基组胺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分化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加入不同浓度的4-甲基组胺连续培养1—6天。以NBT还原及细胞形态判定细胞分化的程度,同时测定细胞内cAMP和[Ca~(2 )]i浓度的变化,以探索4-甲基组胺对HL-60白血病细胞可能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4-甲基组胺处理1-6天,HL-60白血病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不同成熟程度的粒细胞。当用4-甲基组胺处理HL-60细胞30分钟后,细胞内的cAMP浓度呈浓度依赖性地升高。同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也呈现浓度依赖性升高。这表明4-甲基组胺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分化是通过升高细胞内。cAMP以及[Ca~(2 )]i浓度介导的。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髓系造血细胞中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本研究证实全反式维甲酸(ATRA)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在HL-60细胞分化凋亡过程中bcl-2表达逐渐下降,凋亡细胞bcl-2表达水平较低,而未凋亡细胞bcl-2仍维持在高水平。上述结果提示:经ATRA诱导分化成熟的HL-60细胞与正常粒细胞相似,最终走向凋亡;bcl-2表达降低可能对终末分化细胞凋亡有易化作用;未凋亡细胞bcl-2高表达可能是肿瘤细胞耐药和白血病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s2O3处理HL-60细胞,应用MTS/PES方法检测细胞增殖,NBT实验测定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分化相关抗原CD11b的表达,SYBR Green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C-FES、BCL-2、BAX、Survivin、P21和P27 mRNA水平变化。结果:As2O3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其效应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r=-0.967;r=-0.954);低浓度(0.1、0.5和1.0μmol/L)As2O3能明显促进细胞分化,NBT阳性率和CD11b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较高浓度As2O3(2.5和5.0μmol/L)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分化。HL-60细胞经1.0和5.0μmol/L浓度As2O3处理后,C-FES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但以1.0μmol/L组更为明显,证实C-FES mRNA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成正比。此外,5.0μmol/L浓度As2O3显著下调了HL-60细胞BCL-2和Survivin的表达,相反明显上调了BAX、P21和P27的表达。结论:As2O3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促使细胞分化成熟及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C-FES以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二烯丙基二硫(DADS)为大蒜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DADS对HL-60细胞、MGC803细胞均有牛长抑制与诱导分化作用[1-3].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进一步探讨DADS对小鼠体内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8.
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中的意义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FCM检测HL-60细胞经ATRA(10^-6 mol/L)、Ara-C(10 ng/ml)、TPA(10^-8 mol/L)作用后2、4、6、8天CD13、CD14、CD15、CD11b改变及细胞周期变化;应用半定量RT-PCR及蛋白印迹技术检测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趋势以及相关凋亡因子Bcl-2、HSP27和HSP70的表达.结果表明:经上述药物分别处理HL-60细胞后,不同时段FCM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证明其分别向粒、单核、巨噬细胞样分化.JWA基因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Bcl-2则呈时间依赖性下降;HSP70在ATRA及TPA组与JWA表达呈正相关,与Bcl-2呈负相关,而各组HSP27并无表达.ATRA处理HL-60细胞后JWA基因表达趋势与原代细胞相反,且不需要ATRA诱导分化作为前提.分别以Ara-C 10 ng/ml和Ara-C 20 ng/ml处理HL-60细胞后,JWA基因的表达呈反向变化,即前者呈时间依赖性增加,而后者则下降.结论:JWA基因在实现ATRA及TP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中可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JWA基因表达的高低与Ara-C诱导分化作用及细胞毒作用有关;HL-60细胞与原代白血病细胞在诱导分化机制方面可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丙戊酸钠(VPA)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活性氧簇(ROS)相关蛋白及组蛋白甲基化调控蛋白的表达。结果:VPA较低剂量(1 mmol/L)即诱导HL-60细胞分化,K562细胞对VPA诱导分化不敏感。VPA诱导细胞分化作用与组蛋白乙酰化基础水平及药物处理后调变间无显著相关性,VPA诱导分化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ROS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无影响。VPA诱导分化效应与细胞不同HDAC表达水平相关,K562细胞高表达HDAC6,对VPA诱导分化不敏感,且经VPA处理后细胞组蛋白K9甲基化水平较HL-60细胞明显提高。结论:VP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作用可能与细胞HDAC6的低水平表达及组蛋白K9甲基化水平调控有关,而与组蛋白乙酰化基础水平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ROS相关调控蛋白等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分化诱导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8/11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将细胞浓度为2×108L-1HL-60细胞,分别以0,10-9,10-8,10-7,10-6mol/L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孵育72h,对照组加入等量的无水乙醇。Western印迹技术鉴定维生素D受体在各组HL-60细胞的表达;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抗原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①10-8mol/L1,25-二羟基维生素D3作用前后HL-60细胞均表达维生素D受体,且药物作用后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上调。②10-8mol/L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明显诱导HL-60细胞向成熟单核细胞系分化,54.02%的细胞CD14表达阳性,对照组为5.23%(P<0.01)。③1,25(OH)2D3作用72h后,HL-60细胞的c-myc/β-actin比值为0.27,对照组为0.89,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①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诱导HL-60细胞向成熟单核细胞分化,其受体维生素D受体参与了HL-60细胞代谢的调节。②1,25-二羟基维生素D3诱导细胞分化的同时伴随c-myc基因表达下调,表明c-myc基因表达下调是其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一种新型氨基甾体化合物,2β-(4’-甲基-1’-哌嗪基)-3α,17β二羟基-5α-雄甾烷(HY)可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该类细胞向巨噬样细胞分化。其主要证据如下:①细胞计数,集落计数及MTT检测显示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②液体培养6天后形态学显示诱导HL-60细胞向巨噬样细胞分化;③可诱导NBT反应阳性;④可诱导α-萘酚醋酸酯酶反应阳性;⑤流式细胞术显示可诱导CD11b和CD14的表达。结论提示该化合物具有治疗白血病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PAC)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分化的可能机制。用PAC 20 mg/L处理HL-60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分析PAC对HL-60细胞的增殖影响;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和测定细胞分化抗原CD14、CD11b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21、Cyclin D1和CDK4表达变化。结果表明,PAC 20 mg/L作用HL-60细胞24 h,细胞抑制率明显增高(73.2±1.5)%(P<0.01),髓系细胞分化抗原CD14表达明显增高(P<0.01),CD11b表达稍增高,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P<0.05),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PAC 20 mg/L与HL-60细胞共培养4 h,部分细胞向成熟阶段细胞分化;PAC 20 mg/L处理HL-60细胞12、24和48 h,P21蛋白表达增加,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降低。结论:PAC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其机制可能与P21蛋白表达上调和Cyclin D1及CDK4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PA对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的变化;NBT还原实验结合形态学作为观测细胞分化指标;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药物作用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显示:VPA能明显抑制HL-60的增殖;经2mmol/L VPA处理24-48小时后,HL-60出现胞浆空泡、核固缩、核碎裂及凋亡小体;Annexin V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比例由2.9%升高到17.1%;流式细胞术检测出明显的亚二倍体峰;G1期细胞由51.1%增加至84.6%,S期细胞由37.9%减低至14.4%。0.25mmol/L VPA作用1周后,促进HL-60细胞向中幼粒、晚幼粒阶段分化,NBT阳性细胞百分率为(47±2)%。结论:VPA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并诱导其分化及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骨髓微环境在化疗耐药中的作用,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柔红霉素(DNR)诱导的AML细胞HL-60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将健康供者和初诊AML患者来源的骨髓MSC与HL-60细胞共培养,不同的实验组添加或者不添加DNR,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Ⅴ/PI标记的HL-60细胞凋亡;通过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各组HL-60细胞形态,统计原始和分化细胞所占的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健康供者MSC以及初诊AML患者来源MSC分别与HL-60细胞共培养未见HL-60细胞的凋亡情况有显著变化。加入DNR后,HL-60细胞凋亡率为(49. 57±7. 44)%,健康供者MSC共培养加药组和初诊AML患者来源的MSC共培养加药组凋亡率显著降低,分别为(30. 72±4. 05)%(P 0. 01)和(22. 99±4. 08)%(P 0. 01),但健康供者MSC组与初诊AML患者来源MSC组对DNR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差别(P 0. 05)。瑞氏-吉姆萨染色结果显示,初诊AML患者来源MSC共培养的HL-60细胞绝大多数处于原始状态,极少见到细胞分化。初诊AML患者来源MSC共培养组中,DNR引起的细胞凋亡和分化明显减少,HL-60细胞大多数处于原始状态。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初诊AML患者来源MSC和健康供者MSC共培养组的HL-60细胞内Caspase-3活性剪切均较HL-60细胞单独培养组下降,且初诊AML患者来源MSC组显著降低。此外,初诊AML患者来源MSC和健康供者MSC共培养的HL-60细胞Survivin的表达较单独药物作用组表达更高,且初诊AML患者来源MSC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初诊的AML患者骨髓中存在的MSC与健康人骨髓MSC可以抑制DNR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了HL-60细胞内Caspase-3活性,提高了Surviv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验证HL-60细胞向粒、单两系分化前后非转移细胞蛋白3(NME3)的表达差异,并探讨该蛋白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价值,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甾体类新药NSC67657分别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向粒系和单核系分化,通过细胞化学染色判断细胞分化方向,通过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14)检测判断细胞分化程度,通过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排除细胞凋亡,建立细胞分化模型,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NME3基因和蛋白在细胞分化前后的差异表达情况。收集26例临床确诊的各种类型髓系白血病患者及5例正常人骨髓样本,比较分析NME3蛋白在不同样本组中的表达趋势。结果表明:ATRA(2μmol/L,5d)和NSC67657(10μmol/L,5d)可分别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和单核系分化,其分化程度达到90%以上且不伴随凋亡发生,NME3基因与蛋白表达在细胞两系分化后明显下降。对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分析发现,NME3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中表达较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NME3蛋白在HL-60细胞分化后表达下调.与其在患者样本中的袁达趋蛰相符.提示该蛋白可能作为鱼性醋系白血痛潜在的分平标点物。  相似文献   

16.
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在体外分别与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_2D_3)、维甲酸、二甲基亚砜(DMSO)和TPA共同培养5天后,在上述各分化诱导剂的作用下可向单核-巨噬细胞或粒细胞分化。在其分化前后,用抗单核-巨噬细胞或粒细胞的各种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以比较诱导分化的白血病细胞与处于相应分化阶段的正常细胞抗原性是否相同。结果表明,TPA和1,25(OH)_2D_3(10~(-8)M)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分化。组化分析证明,ANAE中度或强阳性的细胞经诱导培养后由原来的8%升至73%。但是,经1.25(OH)_2D_3诱导的细胞形态类似单核细胞,可与单克隆抗体FMC17及FMC32有较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萼香茶菜甲素(macrocalyxin A,MA)对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MA处理HL-60细胞,锥虫蓝染色、MTT比色法观察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细胞形态学、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等分析细胞凋亡;通过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13、CD14,NBT试验和细胞形态学检测MA诱导HL-60细胞的分化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Bax、P53、Fas表达和线粒体膜蛋白、线粒体跨膜电位(△Ψm)的变化.结果 HL-60细胞经MA作用后,MA呈时效及量效性地抑制HL-60细胞增殖,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8.76、7.17、7.14μg/ml;形态学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亚G1期细胞和Annexin-V/PI标记阳性细胞显著升高;细胞发生部分分化,CD11b表达增加,NBT阳性细胞增多;MA诱导HL-60细胞凋亡和分化过程中,Bcl-2、Fas、P53表达无明显变化,Bax、线粒体膜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ax/Bcl-2比值升高,线粒体膜电位(△Ψm)下降.结论 MA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bax基因和bax/bcl-2比值、提高线粒体膜通透件和下调线粒体膜电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Myc基因表达与HL-60细胞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张岩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192-1194
目的:探讨Myc基因表达与HL-60分化的关系。方法: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小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HL-60细胞产生终末分化和部分分化模型,应用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内c-MycmRNA的变化。结果:ATRA诱导的终末分化细胞c-MycmRNA表达明显下降,As2O3诱导的部分分化细胞c-MycmRNA呈现高表达。结论:Myc表达有助于阻止HL-60细胞从部分分化到终末分化转换。  相似文献   

19.
二乙酰己二胺治疗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癌细胞诱导分化剂二乙酰己二胺(CAHB)对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查明其在体外对HL-60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高危型MDS患者8例,给予CAHB治疗2个疗程,用药前后计数骨髓原幼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例.在体外试验中用MTT法检测CAHB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AHB时HL-60细胞表面CD11b和CD14分化抗原表达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CAHB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FCM检测CAHB对HL-60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8例患者用CAHB治疗后.骨髓的原幼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造血系统毒副反应主要是血小板减少.MTT检测发现,HL-60细胞经1、2、3、4 mmol/L CAHB作用72小时后,HL-60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并且该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HL-60细胞分别经1、2、3、4 mmol/L CAHB作用72小时后,CDIlb的阳性表达率为(22.39±3.97)%、(33.12±4.46)%、(49.25±5.27)%和(78.05±5.66)%,与空白对照组的(5.89±2.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14的表达在各组细胞中均为阴性,这表明CAHB可诱导HL-60细胞向成熟粒细胞系分化,并且该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HL-60细胞经1、2、3、4 mmol/L CAHB作用72小时后,其凋亡率(Annexin /PI-)仅较空白对照组略有增加.此结果提示在1-4 mmol/L浓度下,CAHB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很微弱.HL-60细胞经1、2、3、4 mmol/L CAHB作用72小时后,随药物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而S期和G2/M期细胞的比例相应地逐渐减少,这表明CAHB能阻滞HL-60细胞于G0/G1期,并且该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CAHB对MDS有减少原幼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该治疗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诱导分化实现的,在治疗浓度时无诱导凋亡的作用,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可能是CAHB诱导分化的基础.用药后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可能与CAHB的抑制造血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VPA)、曲古抑菌素(TSA)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它们同全反式维甲酸(ATRA)之间的协同效应,采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集落抑制试验等方法观察VPA,TSA以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不同浓度或不同组合条件下对HL-60细胞和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细胞化学染色、分化抗原检测、细胞周期测定、联合NBT与MTT还原试验计算A(NBT)/A(MTT)值等方法分析细胞的分化或凋亡特点.结果显示,在体外培养体系中,VPA对HL-60细胞的IC50值低于对K562细胞的IC50值.ATRA能明显增强VPA、TSA对HL-60细胞以及VPA对K562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HL-60经VPA处理后出现粒系表型,NBT还原率增加,CD11b表达增强,而K562细胞未显示分化迹象.结论:VPA和TSA抑制HL-60细胞增殖,VPA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这些作用均能被ATRA增强;VPA和TSA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弱,不能诱导K562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