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典型干扰素(Ⅰ型)后8年,Wheelock又报告发现与典型干扰素不同的另一类干扰素,称为免疫干扰素,经过多次实验,确认了免疫干扰素的存在(Ⅱ型)。从发现干扰素到现在,经20多年的研究,自然干扰素特别  相似文献   

2.
γ-干扰素     
根据最近国际干扰素命名委员会的建议,白细胞干扰素(Le-IFN)命名为α-干扰素(IFN-α);成纤维细胞干扰素(F-IFN)称为β-干扰素(IFN-β);而由T细胞有丝分裂素在淋巴细胞诱生的Ⅱ型干扰素或免疫干扰素,称为γ-干扰素(IFN-γ)。γ-干扰素在理化与生物学性质上与前两者有很大的不同。(1)γ-干扰素的免疫调节和抑制细胞生长活性比α、β干扰素为强;(2)它  相似文献   

3.
本品是一种静脉注射麻醉辅佐药,具有麻醉和再苏醒作用。它能选择性地阻断痛觉的传导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分不受药物抑制。本品是正常脑组织中参与生理睡眠的代谢产物,故无毒性,非常安全且作用迅速,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不明显。本品常与硫喷妥钠、冬眠合剂或吸入麻醉药合用。适用于神经外科、妇产科、整形外科、头颈和四肢部位的外科手术等。尤其适用于婴儿及儿童。本品每支10毫升,每支0.25克,自静脉缓注,总剂量不应超过15克。  相似文献   

4.
石俊青  谢敏 《四川医学》2008,29(2):239-24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s有3种表型,即PPARα、VPARβ(亦称PPARδ)和PPARγ.  相似文献   

5.
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s)是配体活化的核转录因子,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有PPARα、PPARβ、PPARγ 3种亚型.1990年Isseman等首次发现PPARγ,因可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而得名.三者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不尽相同,PPARγ表达于脂肪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及气道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PPARγ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在这些研究中,活化后的PPARγ抗纤维增生性疾病的有效作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PPARγ与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史婧 《包头医学》2011,35(1):3-6
近年来脑梗死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中急需突破的重要领域。本文从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氨基酸GABA及其受体与受体基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用含TritonX-100的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测定了贵州省苗族108例新生儿脐带血胎儿血红蛋白(HbF)中Gγ/Aγ值,其中男性新生儿64例,女性新生儿44例。显示107例(占99.07%)新生儿的Gγ值在55%~78%之间,高Gγ值者1例(占0.925%)。均值与标准差为70.42±3.45。用Large-pore Vydac C_4柱反相HPLC法对108例样本进行了AγT基因频率(fAγT)分析,fAγT为0.0648。  相似文献   

9.
作者取12例食管癌手术标本,将癌组织及正常粘膜部分分别用胰蛋白酶混合液消化,获取分散细胞、检测y-GT活性。细胞来自癌组织,58%(7/12)的标本,表现有у-GT活性;细胞来自正常粘膜部分,100%(12/12)标本,都检测到у-GT阳性细胞。另取11例浸润癌手术标本,取肿瘤区、肿瘤相邻区以及远离肿瘤区组织作切片,进行y-GT及H-E染色。在肿瘤区y-GT阳性例数为8/11,相邻肿瘤区为11/11,  相似文献   

10.
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新疆地区533例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F中Gγ与Aγ比值。结果显示:低Gγ(31~47%)者占1.3%;高Gγ(86~93%)者占1.7%。对其中二例低Gγ者的染色体DNA进行了基因图谱分析,确定其基因型为-GγAγ-/-Gγ-Aγ-。  相似文献   

11.
493名汉族新生儿胎儿血红蛋白中Gγ/Aγ值分布为:高Gγ(81~89%)3.9%、低Gγ(34~45%)2.6%,其余正常。8例高Gγ的基因型为-Gγ-AGγ-Aγ-/-Gγ-Aγ;10例低Gγ者均为γ基因缺失型,其中7例基因型为-GAγ-/-Gγ-Aγ-。  相似文献   

12.
PPA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可分为PPARα、PPARγ、PPARδ三种亚型。随着对胰岛素增敏剂尤其是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PPAR就是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进一步探讨PPAR与肺部疾病的关系,可能为TZDs类药物治疗肺部炎症及肿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具有强大的抗增殖、控制细胞凋亡和免疫调节作用。本文针对IFN-γ的结构与来源、基因表达、受体与信号传导、基因工作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PPARγ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所有与之有关的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内皮细胞ECs、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都可表达PPARγ,很多研究显示噻唑烷二酮(Thioglitazones TZDs)作为PPARγ配体能够通过直接作用于这些细胞,改善ECs功能,抑制血管细胞增殖及迁移,减弱炎症反应,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增加斑块稳定性而延缓AS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受体超家族,由a、β(亦称δ和NUC1)、γ3种亚型组成。其中PPARγ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糖脂代谢、脂肪形成,并与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认为在病理状态下(如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脂血症等),IRS-1/PI3K/Akt/NO和IRS-1/RAS/MAPK/ET-1间平衡可能被打破,导致内皮功能失常和胰岛素抵抗(IR)。研究PPARγ在治疗和预防胰岛素抵抗中的机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作为Th1型细胞因子之一的干扰素γ(IFN-γ)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及炎症过程。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狼疮患者及狼疮鼠模型的血清、体外细胞培养分泌的IFN-γ水平、IFN-γ诱导蛋白和IFN-γ相关基因表达以及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γ干扰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具有强大的抗增殖、控制细胞凋亡和免疫调节作用。本文针对IFN-γ的结构与来源、基因表达、受体与信号传导、基因工作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γ-刀治疗是通过选择性地确定颅内靶点,将大剂量窄束高能射线精确地聚焦于病灶上,产生局灶性毁损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脑肿瘤、脑血管病变及功能性疾病。随着γ-刀治疗的临床应用,陆续有γ-刀诱发脑肿瘤的报道。本对γ-刀诱发脑肿瘤的病因、诱发脑肿瘤类型、发病率、影响因素、治疗与预后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γ-干扰素(IFN-γ)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因子,它能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和NK细胞等,并增强它们的细胞毒活性,介导寄生虫感染时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在抗寄生虫感染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