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 男 ,32岁 ;因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塞而致右中枢性舌面瘫 ,不完全性失语 ,右侧肢体肌力上肢 2级 ,下肢 3 级 ;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 2 0 0 1年3月 31日脑血管造影显示自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C1段 )起完全闭塞 ,右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 (又称眶后段 ,M1段 )远端严重狭窄 (图 1) ,诊断为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 2 0 0 1年 4月 2 2日经右股动脉穿刺置入 6F血管鞘 ,放置 6F导引导管至右颈内动脉颈段 ,血管造影后沿导引导管插入 0 0 14英寸Wizdom超软微导丝 (美国Cordis公司 )至大脑中动脉侧裂段以远 ,经其将U pass…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3岁,因左上肢无力、酸麻进行性加重2年,间断头晕6个月于2010年3月23日入院.查体:左侧上肢收缩压较对侧上肢低60 mm Hg,左侧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微弱,左上肢皮温低,肌力较对侧弱.既往大量吸烟史30余年,高血压5年,高血脂10年.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左侧锁骨下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峰值流速210 cm/s,左侧椎动脉双向血流,开口处重度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未见异常.CTA检查同超声检查结果,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后扩张,左侧椎动脉远端通畅(图1A).术前全脑造影结果相同(图1B~1D).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当今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血管外科于2007年2月治疗1例一侧颈内动脉高度狭窄,对侧颈内动脉闭塞的高危病人过程中,遇到脑保护伞释放鞘部分断裂的少见情况。本文就其处理技巧及经验总结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男,73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肢无力”入院,术前诊断为颈动脉狭窄、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高血压病。术前头颅CT提示双侧基底节区腔梗死灶。颈动脉血管造影显示右颈内动脉起始段85%狭窄,斑块内未见明显龛影;左颈内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显影良好,部分代偿左侧大脑血供;左椎动脉代偿…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8岁.因下肢间歇跛行1年入院.患者跛行距离约为100m.体检:发现双侧腘动脉可及搏动,右侧足背动脉和左侧胫后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右侧胫后动脉和左侧足背动脉未及搏动.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右侧腘动脉在膝关节关节面水平分为2支,其中1支发出胫前动脉,另外1支发出胫后及腓动脉(图1),左侧腘动脉除轻度狭窄外未见明显异常(图2).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左侧腘动脉狭窄,右侧双腘动脉,右侧胫前动脉和左侧胫腓干重度狭窄,右侧胫后动脉和左侧胫前、腓动脉闭塞.行右侧胫前动脉和左侧胫腓干球囊成形术,术后患者跛行距离延长为400~500 m.  相似文献   

5.
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自然病史和长期预后问题至今仍不甚清楚。现在公认,对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行颅外旁道建立术,可使患者免受患侧再发之虞,从而改善长期预后。此项研究就是为了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的长期预后。作者自1970年至1980年共收治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大脑中动脉主干或其分支闭塞患者70例(男46例,女24例),造影检查时的平均年龄为54.8岁。56例为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左侧32例,右侧24例),14例为其一个或数个分支闭塞(左侧8侧,右侧6例),5例在同侧颈动脉发现有斑或狭窄。67例患者因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发作而入院,3例因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而入院。3例入院时有心房纤  相似文献   

6.
病人 女 ,45岁。右上肢无脉 1 0余年 ,活动后心悸、气短 4年。查体 :血压左上肢 1 0 0 /35mmHg(1mmHg =0 1 33kPa) ,右上肢 80 /40mmHg,下肢 1 75/40mmHg。X线胸片示心影呈主动脉型 ,主动脉增宽、迂曲延长 ,左室大。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MRI示头臂型大动脉炎 ,累及双侧锁骨下动脉近中段中度狭窄 ,左颈总动脉中段管壁增厚 ,管腔中度狭窄 ,以开口部位及近段为著 ,右颈总动脉开口局限性中度以上狭窄。脑血流图示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 -基底动脉血流增快。术前诊断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头臂型大动脉…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性,66岁,因"右臂无力伴酸胀半年"于2018年11月15日入院。患者4年前因"无名动脉狭窄"曾于外院行"无名动脉支架植入术",半年前再次出现右臂无力伴酸胀,伴有头晕恶心,走路不稳。入院后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示无名动脉支架术后闭塞;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废用性纤细且显影浅淡;基底动脉局部中重度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分支较对侧细(图1A)。颈动脉超声示右侧颈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评估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量(CBF)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分别行MR平扫、DWI、三维时间飞跃(3D-TOF)及ASL序列扫描。根据3D-TOF序列图像将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计算并对比健侧、患侧基底核区、半卵圆中心、前分水岭区、额叶皮质及颞叶皮质CBF。结果一侧颈内动脉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9例、重度狭窄10例。轻度及中度狭窄患者健侧与患侧基底核区、半卵圆中心、前分水岭区、额叶皮质及颞叶皮质CB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重度狭窄患者健侧脑区CBF均高于患侧(P均0.05)。上述脑区CBF值随狭窄程度增加而逐渐减小(P均0.05),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患侧大脑半球CBF呈高度负相关(r=-0.966,P0.001)。结论 ASL可定量、准确评估颈内动脉狭窄患者CBF,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3年10月我科收治1例63岁女性左颈动脉狭窄,有左侧脑梗死病史并频繁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术前CTA检查为牛型主动脉弓,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但位于C2水平不适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采用全麻下经右侧肱动脉人路穿刺,造影导管选人左颈外动脉,加硬导丝引导F6长鞘选人左颈总动脉建立手术通路,然后常规进行保护伞下的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TIA症状完全消失,颈动脉超声提示左颈内动脉支架术后血流通畅。我们认为经右侧肱动脉人路行支架成形术治疗牛型主动脉弓变异的左侧颈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正>患儿,男,9岁,体重32 kg,主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年,加重15 d就诊。查体:神清语利,瞳孔2.0 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心肺未见异常,感觉系统检查正常,四肢肌张力Ⅴ级,双侧巴氏征阴性,头颅MRI检查提示(1)颅底动脉环多发细小、狭窄伴多发侧支循环形成,于颅底可见烟雾状血管团符合烟雾病;(2)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管腔细小,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似隐约可见。脑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2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2周于2010年9月15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左下肢间歇性跛行1年,距离100米.查体:双侧肱动脉搏动良好,腹部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右侧股动脉搏动良好,左侧股动脉搏动微弱.术前CTA提示:腹主动脉瘤,大量附壁血栓,最大横径6.5cm;双侧髂总动脉瘤,左侧最大横径3 cm,右侧最大横径2.8cm,左侧髂内动脉起始于瘤体,右侧髂内动脉闭塞,左侧髂外动脉近端重度狭窄(图1A).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6 3岁。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加重 15天伴左侧心力衰竭入院。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中段闭塞 ,左回旋支开口处 85 %狭窄 ,右冠状动脉开口处 90 %狭窄。因心绞痛发作频繁 ,未行心室造影。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室壁运动异常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颅内血管多发性狭窄 ,颈动脉超声检查示双颈内动脉严重狭窄。脑血管造影示右颈内动脉近段85 %局限性狭窄 ,左颈内动脉长段串珠样改变 ,最窄处达95 % (图 1)。图 1 脑血管造影示左颈内动脉长段串珠样改变  手术方法 :先用大隐静脉行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旁路端侧吻合 ,右侧行颈内动脉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术的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3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左侧23例,右侧13例,双侧3例,合并颈动脉狭窄5例)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9例、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30例(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10%)均获成功,术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临床脑缺血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中见对比剂外泄,但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恢复良好;1例在术后1 h出现意识变化、对侧肢体活动障碍,CT提示支架侧底节区脑出血,经手术治疗后患者遗留语言障碍及右侧肢体不全偏瘫.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5~60个月,仅1例在支架置入7个月后右上肢无力症状复发,但较前轻微.经颅多普勒复查26例,显示原病变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14例,2例支架内发生再狭窄,均行药物治疗观察.结论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大样本的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脑梗死患者80例,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以上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行主动脉弓造影,观察颅内实质的灌注情况.更换造影管行全脑血管造影:颈总动脉造影、颈内动脉造影、锁骨下动脉造影、椎动脉造影.如果患者颈内动脉出现闭塞或者由严重狭窄时,要行颈外动脉造影,显示颈外动脉的全程.结果:①发现脑供血动脉出现狭窄或者闭塞的有59例,占73.7%.造影结果为阴性的21例,占26.3%.②造影阴性患者偏瘫率与造影显示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偏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轻度狭窄占36.2%;中度狭窄占20.0%;重度狭窄占18.7%,闭塞25.1%.结论:脑梗死脑血管造影中,多数脑梗死患者存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或者闭塞,脑梗死脑血管造影有助于判断脑梗死的病变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例1患者,女,71岁,因"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拟在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5个月前因左侧半卵圆中心脑梗死导致右侧偏瘫。3个月前入我院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中造影时发生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遂终止手术,治疗好转后出院。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分别在54mm及44mm两个深度监测左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速度,于有创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该院1981年1月至1990年12月间25例27侧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治资料.本病占同期周围动脉病的10.5%(25/237),其中病程超过2天的占56%(14例).24例经动脉造影明确诊断,1例为临床诊断,以急性动脉栓塞最常见(48.1%),其次为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继发血栓形成(分别为25.9%和25.6%).18例20侧下肢经手术治疗,6例6侧下肢经尿激酶溶栓治疗,1例2侧下肢一般疗法.14侧肢体痊愈,5侧症状改善.截肢率为18.5%(5/27).2例死于原发疾病,无1例因手术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血流编码DSA(CC-DSA)评估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AS治疗的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16例。将CAS前后颈动脉造影图像经CC-DSA后处理得到相应的彩色血流编码图像,分别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M1段及横窦处设置感兴趣点(POI),分别检测达峰时间(TTP)及相对达峰时间(rTTP)。同时收集CAS前后颈动脉狭窄段及颈内动脉C1段远端(管腔正常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结果 CAS治疗后颈内动脉C1段及大脑中动脉M1段TTP及rTTP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CAS治疗前后颈总动脉、横窦TTP及横窦r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S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段PSV及EDV均较术前降低,颈内动脉C1段远端PSV较术前升高(P均0.05)。CAS治疗前后颈内动脉C1段TTP变化值与其远端(管腔正常处)超声参数PSV、EDV变化值均呈正相关(r_s=0.500、0.522,P=0.049、0.038)。结论 CC-DSA可量化评估颈内动脉狭窄患者CAS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症的经验。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7月,共为59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4次。男40例,女19例,年龄56~79岁,平均71.8岁。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80%。左侧35例,右侧19例,另有5例为双侧。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8例,12例为分叉部狭窄,其余均为颈内动脉狭窄。均在全麻下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5例因管腔较小进行了补片,2例因外膜撕裂用自体大隐静脉行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有55例获满意疗效;1例于术后第五天死于高灌注综合征、脑疝;1例于术后第31天突发“心肌梗死”死亡;2例因颈内动脉远端已完全闭塞,剥除后无回血,术后病情无改善。并发症有声嘶1例,颈部血肿5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较为简单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7岁。因阵发性头晕、耳鸣1年,加重1个月于2011年9月2日入院。外院CTA证实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右侧椎动脉狭窄(V1段)。患者无吸烟史,既往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9个月前因冠心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持续口服拜阿司匹林和立普妥,入院时血压血糖正常。入院后第3天经  相似文献   

20.
方法:①对92例可疑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查,筛选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例,观察脑血流次序变化;②对诊断为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进行屏气实验,计算屏气指数(BHI),评价其脑血流储备能力.结果:①92例患者经TCD检查诊断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27例,总检出率29.35%;②患侧MCA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健侧MCA、同侧ACA、PCA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并且患侧MCA的搏动指数与健侧MCA、同侧ACA、PCA相比较比较显著升高(P<0.01);出现明显的脑血流次序变化;③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屏气指数及各组间屏气指数均显著低于健康成人/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显著下降,出现明显的脑血流次序变化;并且出现明显的脑血流储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