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诊断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与MRI资料。结果病灶主要分布于侧脑室周围占90.1%,大小以<1 cm最多占81.2%。病灶信号以稍长T1,长T2为主,增强呈不均匀斑片状或环状强化。MRS上陈旧性病灶NAA峰下降,急性期病灶NAA峰下降,胆碱峰、脂质峰及乳酸峰升高。结论 MRI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疾病50例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疾病的临床及核磁共振(MRI)信号特点。方法对50例Ms患者的部位、范围、病变处形态、MRI信号及强化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S的特征性表现为同时累及多个不同的部位的斑片状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后活动期病变明显强化,静止期病变无强化或强化减弱。结论MRI定位准确,不仅有助于M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而且是目前MS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它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182例多发性硬化临床与MRI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临床明确MS患者的临床与MRI资料.结果 MS好发于中年(平均发病年龄33.2±10.9岁)女性(68.7%),常见症状为肢体无力(74.2%)、感觉障碍(52.7%)和视力障碍(48.9%).MS病灶可单纯位于脑内(31.9%),或单纯仅位于脊髓内(31.3%),或脑与脊髓内均存在病灶(36.8%);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旁(58.2%)、颈髓(52.8%)、胸髓(44.0%)、半卵圆中心(41.8%)和胼胝体(28.0%);病灶多呈斑片状;在T1加权像上可为低、稍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多为高信号;病灶多为斑片状或斑点状强化.结论结合临床与MRI表现,可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以往确诊主要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MR应用以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定位及定量诊断依据。本文讨论经临床证实的MS30例MR影像特点,旨在探讨早期诊断及临床价值。1材料与方法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5~49岁,平均34.2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293年。发病因素:感冒9例,劳累2例;余无明显诱因。12例做了寡克隆曲带检查8例阳性;15例做了视诱发电位9例异常;12例做了听诱发电位11例异常;8例检查脑脊液IgG合成率4例升高;腰穿检查20例压力及常现正常,生化仅3例异常。使用1.…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及中青年非外伤性致残的最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仅以脊髓的病灶为主的引起临床症状及体征者,称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其发病率占MS的9%~22.9%[1].本文对武汉普爱医院神经内科1996~2005年收治的12例脊髓型MS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脊髓型MS的临床特点及MRI变化.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其特点是病程缓解复发,病灶多发,临床表现复杂,至今尚无特异的检查方法明确MS。回顾性分析6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诱发电位、CT、MRI等检查及治疗转归。只有将病史、症状、体征的详细检查与影像学、电生理检查相结合,才能提高MS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磁共振检查在监测多发性硬化的病程进展和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出现的磁共振新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磁化传递成像等为早期显示病灶和判断病理类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近年来MRI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3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MRI常规扫描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的特征,以提高脑多发性硬化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我院确诊的多发性硬化患者31例,分析所有患者的MRI及SWI检查结果。结果: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脱髓鞘斑块在常规MRI图像上可表现为树冠征、犄角征、煎鸡蛋征和倒逗号征,而在SWI图像上可见有小静脉穿行或绕行病灶。结论:常规MRI及SWI图像上的特异性征象对提高脑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准确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附4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49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1995~2002年49例脑与脊髓多发性硬化的病人,都有临床资料,包括脑干听诱发电位与视诱发电位检查。49例均做了脑MRI检查,10例加做了脊髓MRI检查,29例做了MRI增强扫描,17例首次检查后30d内进行了复查。结果47例有脑病灶,主要累及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小脑及脑干,病灶为斑点状、斑片状及斑块状,最大斑块达到2.2cm×5.0cm,2例仅有脊髓病变,病灶至少累及2个脊髓节段,4例有脑和脊髓的联合病变。2例MRI首次诊断脑炎,1例脑干肿胀,并有斑块状强化,MRI诊断为肿瘤,1例除有脑病灶外,还表现为视神经异常。29例增强扫描中,7例未发现强化,22例显示强化,20例有斑点及斑片样强化,2例呈环形强化。17例复查MRI均显示病灶吸收好转。结论MRI可以清楚显示脑与脊髓的MRI病灶,对非典型病灶,需要密切结合临床,系列MRI检查亦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硬化(MS)MRI特征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22例MS患者行脑和/或脊髓MRI检查,对病变的分布、形态及病变的强化进行评价。结果:脑内病变位于测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及脑干、室旁病变其长轴多与侧脑室垂直;脊髓病变多位于预髓及上段胸髓,呈长条状。病变急性期及活动期强化,稳定期或斑痕期不强化。结论:MRI可显示MS的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可提高MRI对MS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并能对MS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时间顺序学方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磁共振(MRS)波谱特征。方法经临床和MRI确诊的MS 28例,除行SE T1WI,TES T2WI,FLA1R扫描外,还作了1H-MRS检查。MRS检测分析NAA、Cho、Cr、MI 4种代谢物的谱线下积分面积,并计算其与Cr的比值,着重探讨其在病灶、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内的变化。结果NAA在病灶中央、病灶附近与正常脑组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ho、Cr、Mi以及Cho/Cr和Mi/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脑组织与病灶、病灶附近的NAA/Cr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MRI检查基础上,MRS检测对MS还可提供更多生化代谢状态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2.
冯逢 《磁共振成像》2011,2(4):309-313
本文介绍了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重点描述多发性硬化MRI表现的典型征象,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的"煎蛋征"、"开环征"、"弓形征"、"晕环征",胼胝体早期改变的"条纹征"、"点线征",沿小静脉走行的"Dawson手指征"以及脊髓受累的典型表现等,这些征象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硬化脑内磁共振病灶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病灶特点。方法:选择确诊的缓解-复发型MS患者203例,每6个月检查头领MRI一次。结果:①203例MS患者中,172(84.7%)例脑MRI显示脱髓鞘病灶。其中有胼胝体病灶者90例(52%),有脑干病灶者106例(62%),有小脑病灶者46例(28%),有与脑室联结的病灶者157例(91%),有典型的卵圆形病灶者98例(57%),病灶长轴与侧脑室切线垂直的病灶占总病灶一半以上的130例(76%)。②203例MS患者中,大脑半球内和脑内无病灶者分别为41例(20%)和31例(15%)。仅脑干有病灶者6例(3%),仅小脑有病灶者2例(1%),脑干和小脑都有病灶者2例(1%)。③203例共检查827次MRI,有活动病灶者77例(41%),共有活动病灶261个,分布在大脑、小脑和脑干者依次为223、10和28个结论:①在确诊MS患者中,多数脑MRI有脱髓鞘病灶。②脑内有病灶者中,小脑有病灶者,较欧美报道为低。③T1像发现活动病灶的机率不高,名次复查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马林 《磁共振成像》2011,2(4):241-242
本述评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分型、临床诊断标准、MRI诊断标准以及主要的鉴别诊断进行了概述,强调了MRI在MS诊断中的作用,阐述了MRI在开展MS相关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确诊为MS患者的MRI资料,常规行MRI平扫,38例行增强扫描,9例加扫FLAIR序列,5例行弥散加权成像。结果:脑内病灶主要分布于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和皮层下区,呈类圆形、杏仁形或斑片状,30例可见特征性“直角脱髓鞘征”。脊髓内病灶主要呈长条片状,与脊髓长轴平行。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可见明显强化,静止期病灶不强化。结论:MRI可清楚显示MS病灶,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23例经临床证实的脑型多发性硬化的MR表现,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23例患者,年龄14-43岁,均行低场强MR检查,采用自旋回波序列,7例行增强检查。结果 病灶病变以多发,散在分布为特征T1WI多呈低信号,T2WI信号增高,病变范围较T1WI明确,病灶有不同程度强化,MR可反映病变的空间及时间上的变化。结论 MR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及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的MRS表现特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着重研究多发性硬化的MRs波谱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临床和MRI确诊的MS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10-59岁,平均34.5岁。24例除行SET1WI、TSET2WI、FLAIR扫描外,还作了1H—MRS检查。MRS检测分析NAA、Cho、Cr、M14种代谢物的谱线下积分面积,并计算其与Cr的比值,着重探讨其在病灶、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内的变化。结果:NAA在病灶、病灶附近、正常脑组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Cho、Cr、Mi以及Cho/Cr和Mi/Cr无显著性差异。正常脑组织与病灶、病灶附近的NAA/Cr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的MRS检测表明,在病灶中央、病灶附近、正常脑组织间NAA和NAA/Cr均有显著性差异,故在常规MRI检查基础上,MRS检测对MS还可提供更多生化代谢状态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78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Ms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S好发于女性(61.2%),发病年龄9~69岁(平均38岁),多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80.9%),病前多有诱因(51.1%),首发症状多样,以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视力障碍最多见;头颅MRI显示病变多位于大脑半球、脑干等处。结论MS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变多累及视神经,结合MS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可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的MS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病前多有诱因(61.5%),首发症状多样,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为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视力障碍及尿便障碍.病变部位多累及大脑半球、视神经、脊髓及脑干等处.MRI、脑脊液及诱发电位可见相应改变.结论 MS临床表现复杂,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脑脊液及诱发电位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以白质为主的多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根据其发生部位常分为三型:脑型、视神经脊髓炎型和脊髓型,其中以脊髓损害为主要(或惟一)症状则称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SMS临床上可以出现视觉障碍、肢体瘫痪、共济失调等症状,病程为反复恶化与缓解,总趋势为进行性加重。磁共振是目前惟一能够直接观察脊髓情况的影像检查方法。MRI对SMS的敏感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显示病变及其大小、形态、数目、分布等特征。作者总结分析19例临床资料完整的SMS病例,着重探讨分析其MRI表现特征以及临床鉴别诊断,探索其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