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经UCBT治疗的14例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移植前疾病状态:第1次完全缓解(CR1)6例,第2次完全缓解(CR2)4例,疾病进展期(初发未缓解或复发未缓解)4例。10例患者接受单份脐血移植,4例接受双份脐血移植。12例患者采用清髓性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2例HLA 4/6相合患者加用ATG。采用环孢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输注CD34+细胞计数与血小板植入时间、急性GVHD发生率与脐血相合程度的关系以及影响OS的相关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移植2年累积及3年预期总生存率(OS)、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及GVHD无复发生存率(GRFS)。结果随访至2017年10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5个月(1~42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复发,2例为感染。14例患者中,1例移植后40 d死于面部软组织感染,其余13例均于移植后30 d内获得中性粒细胞植入,植入中位时间为17 d(11~29 d)。12例于移植后60 d内获得血小板植入,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33 d(25~59 d)。输注CD34+细胞计数同血小板植入时间相关(r=-0.62,P0.05)。急性GVHD发生率与脐血相合程度相关(r=-0.55,P0.05)。移植后100 d内11例患者尿CMV-DNA拷贝数升高,持续中位时间为22 d(6~50 d)。患者中有3例复发,其原发病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移植前达CR1和CR2患者中9例随访期间未复发。患者移植后6个月KPS评分中位数为95分(80~100分),环孢素、MMF、糖皮质激素停药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13、35、116 d。以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2年累积及3年预期OS、LFS及GRFS均为72%。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4.2%。影响OS的相关因素为: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r=-0.70,P0.05),移植前疾病状态(r=-0.67,P0.05)。结论对于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UCBT是良好的治疗选择。UCBT后植入率高、GVHD发病率低、复发率低、GRFS高,移植后早期可停用免疫抑制剂,使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获得更高质量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后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与白血病复发率的相关关系。方法  1997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 ,37例成人白血病患者接受了allo PB SCT。预处理方案用马利兰和环磷酰胺。输入的CD34+ 、CD3+ 、CD4 + 和CD8+ 细胞中位数分别为7.3× 10 6/kg、36 4× 10 6/kg ,、2 10× 10 6/kg和 137× 10 6/kg。移植后用环孢素A (CsA) +甲氨碟呤(MTX)预防GVHD。结果 受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平均植活时间分别为 13d和 12d。 37例中 ,18例发生急性GVHD(48.8% ) ,其中 9例发生II~IV度急性GVHD(2 4 .3% )。在可评价的 32例中 ,2 2例发生慢性GVHD(6 8.8% )。随访 6 0 0~ 15 0 0d(平均 95 0d) ,2 8例无病生存。主要死亡原因为 :急性GVHD 2例 ,巨细胞病毒肺炎 (CMV CP) 4例 ,慢性GVHD 2例 ,白血病复发 1例。 3年无病生存率为 75 .7%。结论 allo PBSCT后 ,慢性GVHD的高发生率增强了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从而降低了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阻断CD28/B7与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对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实验分4组进行,均以C57BL/6小鼠为受者,BALB/c小鼠为供者,施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根据分组要求,MR1组于移植当天静脉内注射抗CD40L单克隆抗体(MR1抗体)0.25mg/d,移植后第2、4天改为腹腔注射0.25mg/d;抗B7组于移植当天至术后第4天腹腔内注射抗B7—1和抗B7—2抗体各0.1nag/d;联合处理组术后联合使用MR1抗体和抗B7抗体,二者的用法同MR1组和抗B7组;对照组术后不使用任何抗体。记录各组移植心的存活时间;移植后60d时对移植心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联合处理组的受者于心脏移植后150d分别接受供者来源(BALWc小鼠)及无关供者来源(C3H小鼠)的皮肤移植,对照组的受者也同时接受两种皮肤移植,术后不进行处理,术后观察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结果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7.86±1.57)d,与对照组比较,MR1组、抗B7组和联合处理组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均得到显著延长,但联合处理组延长最为明显,均超过150d;MR1组和抗B7组移植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呈慢性排斥反应改变,而联合处理组未见明显慢性排斥反应征象。联合处理组移植的供者来源皮肤存活时间均超过50d,而无关供者来源的皮肤则被很快排斥;对照组两种来源的皮肤移植后存活时间均较短。结论联合阻断CD28/B7与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可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诱导出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维持小鼠肝脏移植免疫耐受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进行小鼠原位肝脏移植,诱导出移植免疫耐受后,向受体注射抗CD25抗体(PC61)以去除CD4+CD25+T细胞,检测受体内CD4+CD25+T细胞数量及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以确定CD4+CD25+T细胞完全被清除,同时观察受体生存时间.结果 与同种同系小鼠肝脏移植结果 相似,同种异系肝脏移植小鼠的生存时间亦均超过70 d.移植免疫耐受诱导后,PC61不同注射方案均能完全去除受体小鼠肝脏、脾脏及血液中的CD4+CD25+T细胞,且移植肝脏中Foxp3 mRNA的表达也明显降低,表明完全去除了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但肝脏移植动物生存时间并未受到影响.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于小鼠肝脏移植自发性免疫耐受的维持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5.
双份无关脐血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并长期无病存活二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双份非血缘关系脐血移植 (UCBT)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对 2例高危白血病患者进行了HLA配型不合的双份UCBT。预处理方案为 :在全身照射 (TBI +CY)方案基础上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防方案为 :采用环孢素A(CsA)、甲泼尼龙 (MP)和霉酚酸酯 (MMF)。结果  2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 0 .5× 10 9/L的时间分别为 :移植后 2 1和 2 2d ;血小板数≥ 2 0× 10 9/L的时间分别为 :5 1和 2 8d。植活后DNA分析显示 ,仅有1份脐血植入 ,另 1份被排斥。无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 2例分别长期无病存活超过 34和 30个月。结论 双份脐血干细胞移植 ,可用于无骨髓供者而需异基因移植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免疫对同种异体胰岛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用MACS分选供体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免疫糖尿病BALB/cByJ受体小鼠,以ICR小鼠胰岛为供体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观察移植后小鼠的存活时间、移植前后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移植物中Th1/Th2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联合胰岛移植组(C组)胰岛移植物平均生存期为(34.57±17.15)d,显著长于单纯胰岛移植组(B组)的(10.6±1.82) d (P<0.01);移植后第3天,C组外周血CD4+/CD8+的值显著低于B组(P<0.01);C组移植物中IL-10,TGF-β mRNA表达比B组显著增强。B组移植物中IL-1β,IL-2及IFN-γ mRNA表达明显强于C组。结论:抗原特异性CD4+CD25+ Treg细胞可通过调节Th2/Th1之间的反应平衡而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的二次移植治疗策略。 方法  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例供者均伴有地中海贫血,分别采集CD34+细胞2.57×106/kg和1.99×106/kg,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二次移植更换为非地中海贫血供者,分别采集CD34+细胞4.28×106/kg和5.75×106/kg,采用减低剂量氟达拉滨(Flu)+白消安(Bu)+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行二次移植。 结果  2例患者二次移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 d和+10 d、+10 d和+10 d。截止至末次随访时间(分别为二次移植+1 062 d、+265 d),2例患者原发病均完全缓解,无明显移植并发症。 结论  减低剂量预处理的二次移植能够成功治疗急性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外周血CD3 细胞CD6 9、CD2 5及CD7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提取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进行CD3·PE和CD6 9/CD2 5 /CD71·FITC的双色免疫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术后稳定组和环孢素中毒组CD3 细胞CD6 9、CD2 5及CD71的表达均较术前下降 (P <0 .0 5 ) ,而急性排斥反应组和感染组则显著升高 (P <0 .0 1) ,而且其升高的时间比临床确诊要早 1~ 4d。结论 动态监测CD3 细胞CD6 9、CD2 5及CD71的表达将有助于急性排斥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及时治疗和抗排斥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含高剂量CD34^+细胞的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增生综合征(AML/MDS)后发生原发植入失败的原因。方法 1例4岁女孩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科被诊断为AML/MDS。患儿经诱导及巩固治疗获完全缓解后,行无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部分不相合脐血移植。观察患儿术后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患儿术后发生原发植入失败,再次进行血缘间的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患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败血症,于第2次移植后7 d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含高剂量CD34^+细胞脐血造血干细胞并不能抵消HLA配型不合的缺陷。患儿原发植入失败可能与患儿移植前存在长期血小板输注无效及潜在免疫异常,尤其是移植前产生抗-HLA供者特异性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兔抗人胸腺细胞多克隆抗体(RATG)在体外对CD4+细胞和CD8+细胞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从正常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和纯化CD4+细胞和CD8+细胞,加入RATG,37℃下培养.分别于24、48和72 h收集培养上清液和细胞,以不处理的细胞为正常对照,正常兔Ig处理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培养细胞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154、Foxp3、OX40、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10和IL-2受体(CD25)的基因表达水平,应用Multiplex检测技术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FIN-γ、IL-2、IL_4和IL-10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CD4+细胞比较,加入RATG的CD4+细胞培养24 h,其CTLA-4、CD154、Foxp3、OX40、IFN-γ、IL-2、IL-10和CD25基因转录表达均上调,阴性对照CD4+细胞则无这些基因转录表达的上调.处理48 h后,CD4+细胞的CD154和IL-2的基因转录表达呈现下调现象,而CTLA4、Foxp3、0X40、IFN-γ、IL-10和CD25的基因转录水平均较24 h时明显降低.处理72 h后,CD4+细胞的CTLA4、Foxp3、OX40和CD25的基因转录表达再次呈现高水平,CD154和IFN-γ的基因转录表达上调表达不明显,而IL-2和IL-10的基因转录表达则呈现明显的下调.RATG处理的CD4+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IL-2、IL-4和IL-10浓度显著增加,以处理24 h的水平最高,而阴性对照者未测出.与正常CD8+细胞相比较,加入RATG处理的CD8+细胞培养24 h,其CTLA4、Foxp3、OX40、IFN-γ,、IL-2、IL-10和CD25的基因转录表达呈现明显上调,而CD154基因转录表达稍有下调.RATG处理48 h,CD8+细胞的CTLA4、Foxp3、OX40、IFN-γ和CD25基因转录表达仍维持在高水平,CD154基因转录表达仅仅呈现低水平的上调,IL-10基因转录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IL-2的基因转录表达则明显下调.处理72 h,CD8+细胞的CTLA4、Foxp3、OX40、IFN-γ、IL-10和CD25的基因转录表达仍维持在高水平,CD154基因转录表达则呈现下调,而IL-2基因转录表达的下调更为显著.阴性对照CD8+细胞则未呈现这些基因转录的上调现象.RATG处理的CD8+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2和IL-10显著增多,以处理24 h的浓度最高,IL-4浓度升高的幅度较小,而正常CD8+细胞和阴性对照CD8+细胞几乎检测不到IFN-γ、IL-2、IL-4和IL-10.结论 在体外,RATG可以刺激CD4+细胞和CD8+细胞上调多种促进免疫抑制的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促进其分泌与免疫调节相关的IFN-γ、IL-2、IL-4和IL-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D44s和CD15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前列腺癌(PCa)组织和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CD44s和CD15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CD44s和CD15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1)CD44s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BPH组织(p<0.01);CD44s在PCa组织中的表达随着Gleason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而明显降低(p<0.01);PCa转移组中CD44s表达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1).(2)PCa组织中CD15的表达显著高于BPH(p<0.01),CD15在PCa组织中的表达随着Gleason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强(p<0.001);转移组中CD15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01).(3)在PCa组织中CD44s与CD15表达呈负相关(r=-0.785,p<0.001).结论 CD44s和CD15的异常表达在PCa的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将CD44s和CD15联合分析,可更准确判断肿瘤恶性程度、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CD40/CD40L和B7-1/CD28在小鼠叶酸性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40/CD40L、B7—1/CD28在肾小管间质浸润的免疫活性细胞、损伤的肾组织固有细胞上的表达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叶酸制作CD1小时鼠叶酸性肾病模型。在第1、2、3、7、14、21天分别处死动物,取其右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左肾提取蛋白进行蛋白印迹分析;采血检测BUN、Scr。以抗B7—1功能性单克隆抗体(B7-1mAb)联合叶酸应用,观察21d后,采血行BUN、Scr检测,病理图像分析肾病变区域及保护率。结果小鼠在给予叶酸后第1天,CD40、B7-1在肾小管上皮表达上调,并持续至第21天。通过蛋白印迹半定量检测,CD40在各时间点实验组肾组织表达量均增加5倍以上(P均〈0.01),在间质区域浸润的免疫活性细胞上可见CD28和CD40L的表达。经B7-lmAb干预性治疗,小鼠死亡率从47.83%下降到11.01%。P〈0.01;BUN、Scr水平明显降低;肾组织保护率从7.45%上升至66.51%。结论在小鼠叶酸性肾病中.肾组织CD40/CD40L和B7-1/CD28的表达上调并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免疫活性细胞浸润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过程。B7-1mAb干预治疗能减轻上述的肾损害,为肾间质纤维化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28及CD80分子在活跃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的表达及在SLE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13例初发活跃期及 13例复发活跃期 SLE患者PBMC表面 CD28及CD80分子的表达。结果:初发及复发活跃期SLE患者PBMC表达CD28分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发活跃期SLE患者PBMC表达CD80分子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初发与复发活跃期SLE患者之间比较PBMC表达CD28及CD80分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APC间存在异常的CD28-CD80。共刺激分子的信号传导,这种异常的信号传导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expression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 CD44 sand CD15 in prostate carcinoma(PCa), and to evaluat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Forty two cases of PCa and 15 of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 were detected by immunolhistochemical technique and the intensity of CD44s and CD15 expression was assessed by computer image analysis system. Results (1) The intensity of CD44s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Ca than that in BPH. PCa showed significant loss of CD44s expression, which correlated with the rise of tumor Gleason grade and clinical stage( p<0.01 ), The intensity of CD44s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metastasis group than that in nonmetastasis group( p < 0.01 ). (2)The intensity of CD15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Ca than that in BPH. The upregnlation of the CD15 correlated with the rise of tumor Gleason grade and clinical stage( p<0.01 ). The intensity of CD15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etastasis group than in nonmetastasis group. (3)There was significant re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D44s and CD15 (r = -0.785, p<0.001). Conclusions Aberrant expressions of CD44s and CD15 may be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stage, Gleason grade and metastasis in PCa. CD44s and CD15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lignant progression of PCa, and could be used as a marker of malignant potention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 with PC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七氟醚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黏附能力、CD24和CD44v6表达的影响.方法 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1.7%七氟醚组(S1组)、3.4%七氟醚组(S2组)和5.1%七氟醚组(S3组).S1组、S2组和S组人肺腺癌A549细胞通入95% O2-5%CO2混合气体6 L/min,经1.7%、3.4%、5.1%七氟醚作用6h,C组通入95% O2-5% CO2混合气体2 L/min 6 h.各组处理完成后,置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h.分别于处理前、处理2、4和6 h(T4)时,每组取6个复孔的细胞,再培养24h后,检测细胞黏附率;分别采用RT-PCR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24和CD44v6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与处理前比较,S1组、S2组和S3组处理2、4和6h时细胞黏附率降低,CD24和CD44v6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处理2h时比较,S2组和S3组处理4和6h时细胞黏附率降低,CD24和CD44v6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处理4h时比较,S2组和S3组处理6h时细胞黏附率降低,CD24和CD44v6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C组比较,S1组、S2组和S组处理2、4和6h时细胞黏附率降低,CD24和CD44v6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处理2、4和6h时细胞黏附率降低,CD24和CD44v6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S2组比较,S3组处理2、4和6h时细胞黏附率降低,CD24和CD44v6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七氟醚可降低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黏附能力,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D24和CD44v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骨髓CD34+细胞种植的覆膜支架应用于静脉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骨髓CD34^+胞种植的覆膜支架在静脉系统应用的前景。方法选杂种犬12条,依支架覆膜不同分成PTFE组和涤纶组,每组实验犬4条、对照犬2条,实验犬采自体骨髓。提取CD34^+细胞种植覆膜支架,对照犬则采用单纯自体血预凝覆膜支架.用导送系统将覆膜支架置人肾下下腔静脉,术后2周获取标本,观察其通畅率,并分别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CD34和Ⅷ因子染色,观察新生内膜表面内皮化情况。结果除涤纶组有一条对照犬阻塞外,其他覆膜支架均通畅,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证实两组种植犬覆膜支架腔面覆盖新生内皮细胞,而对照组腔面无内皮细胞存在。结论骨髓CD34^+细胞种植的阿FE和涤纶覆膜支架在静脉系统能实现腔面的快速内皮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乌司他丁对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4J0例,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组,n=20):切皮后开始持续静脉输注乌司他丁30万单位(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每4小时重复一次;对照组(C组,n=20):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切皮后120min、无肝期30min、新肝期60min和术毕采集外周静脉血1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和CD18的表达。结果与切皮前比较,u组各时间点CD11b和CD18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新肝期60min和术毕时其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C组比较,新肝期60minU组CD11b和CD18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CD11b/CD18表达的上调,有助于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阻断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及其配体(ICOS-ICOSL)或CD28-B7共刺激信号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制备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诱导性共刺激分子融合蛋白(AdICOSIg)和腺病毒介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融合蛋白(AdCTLA4Ig).以DA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进行角膜移植:受者分别接受经Adβ-Gal、AdICOSIg和AdCTLA4Ig转染的角膜移植,分别为局部Adβ-Gal组、局部AdICOSIg组和局部AdCTLA4Ig组;受者分别接受未经处理的角膜移植,并于移植前24 h腹腔注射Adβ-Gal、移植后48 h腹腔注射AdICOSIg或移植前24 h腹腔注射AdCTLA4Ig,分别为全身Adβ-Gal组、全身AdICOSIg组和全身AdCTLA4Ig组;以接受未经处理的角膜移植者为空白对照.术后每日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移植角膜的透明度,以判断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基因转染后7 d,检测受者血清ICOSIg和CTLA4Ig的浓度以及抗腺病毒抗体水平.结果 空白对照组移植角膜存活时间为(13.1±0.3)d,局部AdICOSIg组、局部AdCTLA4Ig组和全身AdCTLA4Ig组移植角膜的存活时间长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4.2±0.8)d(P<0.05)、(15.8±0.6)d(P<0.01)和(22.7±4.3)d(P<0.01),局部AdCTLA4Ig组和全身AdCTLA4Ig组各有1例未发生排斥反应.全身AdCTLA4Ig组受者的血清CTLA4Ig浓度较高,其抗腺病毒载体抗体水平则较低.结论 CD28-B7与ICOS-ICOSL共刺激信号在免疫调节效应上存在差异,阻断CD28-B7信号所获得的延长移植角膜存活时间的效果优于阻断ICOS-ICOSL者.  相似文献   

19.
检测肾移植受者CD4~+T淋巴细胞内三磷腺苷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三磷腺苷(ATP)水平用于评价肾移植受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植物血凝素刺激、单克隆抗体包被免疫磁珠分离CD4+T淋巴细胞,以荧光试剂标记,测定27例肾移植受者(研究组)的术前,术后3d、7d、14d、30d以及发生感染时的CD4+T淋巴细胞内ATP水平,并以14名健康人作对照(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均采用抗人T细胞CD3鼠单抗(OKT3)诱导治疗,并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21例采用以环孢素(CsA)为基础的三联用药方案,6例采用以他克莫司(FK506)为基础的三联用药方案,比较采用不同用药方案患者的AT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肾移植患者ATP水平与环孢素或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肾移植受者术前CD4+T淋巴细胞内ATP水平为(382±187)ng/ml,明显低于正常成人的(496±116)ng/ml(P0.05),术后7d降至最低,14d开始回升,30d时仍低于术前水平(P0.01)。3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者,其CD4+T淋巴细胞内ATP水平下降,病情加重时下降更加明显,感染控制后有所回升。采用环孢素三联方案治疗的患者各时点的ATP水平与采用他克莫司三联方案治疗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移植受者的ATP水平与上述两药血药浓度变化无关。结论测定肾移植受者CD4+T淋巴细胞内ATP水平可反映患者的整体细胞免疫状态,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