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4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16例患者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改良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征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rolo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滑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创伤较小且固定牢靠,滑脱率低,优良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半椎板、全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依据患者椎管狭窄、腰椎失稳、滑脱的情况不同,分别采用开窗减压、半椎板减压、全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的手术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结果本组共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53~68岁,平均(61±7)岁;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27.6±3.5)个月。术后按改良腰椎功能障碍指数,优26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下腰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2.2%(23/28),跛行改善率为85.7%(12/14),26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21例(80.7%),部分恢复4例(15.4%),无明显恢复1例(3.9%)。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依据狭窄的情况单纯采用半椎板减压、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的手术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锐 《北方药学》2012,9(8):52-53
目的:比较PLIF与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2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行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A组13例)和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改良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B组15例)。结果:28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融合效果;实施PLIF患者,Prolo功能和症状评分分别为1.36和1.48;术前腰椎滑脱角为46.9%,术后恢复至14.6%。实施改良TuF患者,Prolo功能和症状评分分别为1.75和1.63;术前腰椎滑脱角为45.2%,术后恢复至26.3%。结论:应用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牢固稳定,在保持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改良TLIF优于PLIF,但临床结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黄韧带外椎板扩大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黄韧带外椎板双侧扩大开窗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52例:在黄韧带的保护下扩大开窗、保留黄韧带并外移3-5 mm,对合并突出者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结果 本组5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8例,良20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达92.3%,未见医源性腰椎滑脱.结论 通过扩大开窗方式保留了黄韧带,能达到充分减压和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的双重目的,避免医源性椎管狭窄及脊椎滑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腰椎管狭窄已被认为是继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腰腿痛原因的又一重要发现而被引起重视,兹概述如下:病因和病理腰椎管狭窄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椎管狭窄是发育上的异常,由于椎弓缩短而引起椎管前后径的减小或由于椎弓间距缩短而引起横径减小。如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可导致前后径和横径均减少。继发性椎管狭窄的原因可由于脊柱退行性改变,如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退行性脊椎滑脱、轻度的椎间盘突出、因年龄增长而椎间盘厚度的进行性减少、严重驼背和继发性腰椎前凸、脊柱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腰椎后路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等治疗腰椎滑脱并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6月—2008年6月,对32例腰椎滑脱进行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等手术治疗。结果随访12~48个月,术后3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遗留轻度下腰痛及足外缘麻木;22例1度滑脱完全复位,8例2度滑脱中7例完全复位,2例3度滑脱未完全复位;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5.1mm恢复至术后11.9mm,且无高度丢失。结论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复位满意,固定牢固。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针对临床退变性腰椎滑脱同时伴有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患有退变性腰椎滑脱同时伴有腰椎管狭窄症的60例患者有关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采用有限减压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椎管减压、固定椎弓根及植骨融合术的3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腰椎经临床手术治疗后的JOA评分、VAS评分、Prolo评分及治疗前后患者腰椎滑脱率情况。结果在产生滑脱度不同的患者中,治疗组患者的JOA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VAS评分、Prolo评分、滑脱度等方面,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退变性腰椎滑脱同时伴有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具有更为显著地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单纯腰椎滑脱症1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狭部不连2例。结果 术后经6。12个月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92.3%(优80.8%,良11.5%),植骨融合率96%,短时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 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或滑脱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00~2007年底收治的20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腰椎管狭窄症单纯行腰椎管扩大术120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退变性滑脱、腰椎不稳定及脊柱退变性侧弯,行腰椎管扩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88例。观察手术前后腰及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结果随访1~7年,平均4年,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疼痛改善率为91.2%,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为93.4%,仅1例术后本节段间盘复发,再次椎管狭窄,无医源性滑脱,无相邻节段退变,无内固定物松脱折断,无植骨不融合。结论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治疗适当,会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采用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4年,JOA评分优良率为91.7%.结论 全椎板切除减压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8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莫金权 《黑龙江医药》2012,25(6):927-928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式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5例腰椎狭窄症患者采用椎板开窗潜式扩大减压术治疗,采用Eule法对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结果:2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优1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2.0%。结论:椎板开窗潜式扩大减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本文以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入我院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分析,根据实施治疗的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了两组,分别为单纯术组和融合术组,每组44例患者,针对治疗以后的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下腰痛评价评分改善情况单纯术组的44例患者的合并腰推滑脱改善率为(70.44±6.43)%,合并腰椎管狭窄改善率为(70.43±5.22)%,单纯LDH改善率为(83.34±6.45)%;融合术组的44例患者的合并腰推滑脱改善率为(81.99±4.33)%,合并腰椎管狭窄改善率为(80.32±4.55)%,单纯LDH改善率为(64.56±9.66)%。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率,组间比较,融合术组均优于单纯术组,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采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的整体效果显著,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来秋山  陈清汉  朱宇 《河北医药》2010,32(10):1287-1288
腰椎滑脱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对其认识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脊椎滑脱好发于L4和L5椎体,其中L5椎体发生率最高,其他椎体少见^[1]。腰椎滑脱常见合并症有腰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近年来,随着脊柱融合内固定技术的发展^[2],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板间开窗潜行扩大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本组28例患者术后根据Nakal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9例(67.86%),良7例(25.0%),可1例(3.57%),差1例(3.57%),优良率92.86%。结论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术可充分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并能维持腰椎稳定,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一组腰椎滑脱、下腰椎失稳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经椎弓根螺钉复位、稳定系统加椎体融合器及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体会。方法本组50例,均为L4、5或L5、S1椎体滑脱或椎节不稳定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男29例,女21例,年龄48~71岁,平均55岁。椎体滑脱程度Meyerding法分类Ⅰ~Ⅲ度。手术方法为后路充分减压,椎弓根落定系统使滑脱的锥体复位内固定,不稳节段行椎体间融合器作椎体间融合,同时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毕,取皮下脂肪或医用几丁糖覆盖裸露的硬脊膜,以防术后粘连。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至4年,平均28个月,X线片显示椎体间骨性愈合率1年90%,2年100%,临床症状消失满意率:95%。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体间融合器及后外侧联合制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下腰椎失稳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既能充分减压,又能使滑脱椎体复位,保证脊柱骨性愈合,达到脊柱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横突间融合内固定术及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退行性滑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退行性滑脱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甲组采用横突间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乙组采用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1年后植骨融合率、腰腿VAS评分、滑脱程度。结果甲组手术时间较乙组短(P<0.05);甲组出血量较乙组少(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甲组1年后植骨融合率低于乙组(P<0.05);两组1年后腰腿VAS评分得分及滑脱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横突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退行性滑脱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但术后植骨融合率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虽手术时间较长、出血较多,但术后植骨融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单枚椎间融合器结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对45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有限开窗减压椎间盘切除单枚椎间融合器植入后路椎间融合(PLIF)并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5年,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融合率达94%,优良率达96%,未见假关节形成、融合器移位、无感染松动及断钉发生。结论对于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有限开窗减压椎间盘切除后路椎间融合(PLIF)并椎弓根螺钉系统能尽可能多地保留脊柱后部结构,增加稳定性,对椎间高度起到恢复和维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膨胀式椎间融合器(B-Twin)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镜(MED)治疗腰椎滑脱症16例(I°滑脱10例,Ⅱ°滑脱6例),均行B-Twin椎间融合。结果本组均在MED下完成,全部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据Macnab评分,优9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3.75%,无一例发生内植物松动,脱落,椎间融合率100%。结论椎管镜下应用B-TWIN治疗腰椎滑脱症具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但B-Twin仅能进行原位融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与分析非外伤性腰椎管狭窄症的MSCT与MRI诊断的准确性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治疗的60例非外伤腰椎管狭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以手术结果作为标准,术前的MSCT与MRI影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各自优势。结果本组6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术前MSCT检出腰椎椎间盘膨出(突出)20例,椎板增厚34例,中央管侧隐窝狭窄28例,黄韧带肥厚钙化44例,椎小关节病变52例。 MRI检出腰椎椎间盘出(突出)28例,椎板增厚30例,中央管侧隐窝狭窄32例,黄韧带肥厚钙化42例,椎小关节病变48例,椎间孔狭窄神经管受压42例,经对比后发现MRI检查较MSCT在外伤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准确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在非外伤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中,两者都有着较高的灵敏度,虽然MRI的准确性要略高于MSCT,但是有着各自不同的诊断价值,对于有骨质改变、韧带钙化MSCT特异性较高,必要时结合两种检查,为临床提供更可靠依据,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