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畸患者是否需要拔牙及拔牙牙位的选择,一直是正畸医生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拔牙设计还是不拔牙设计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此消彼长的过程。从Angle主张的不拔牙矫治到Tweed支持的拔牙矫治,再到近年来不拔牙矫治的呼声渐高。说明在拔牙与不拔牙问题上,正畸医生仍存在很大的困扰。复习近20年的文献,归纳总结了拔牙设计及拔牙牙位选择的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2.
正畸医师临床判断拔牙与否一致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调查正畸医师临床判断拔牙或不拔牙治疗设计的一致性。方法 本研究选用了在北大口腔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的样本一 (5 5名患者 )和未完成治疗的样本二 (90名患者 )的治疗前诊断资料 ,请本科室 5位副高职称的正畸专科医师根据患者的牙模型、X线片及面颌像进行拔牙、不拔牙或临界这 3种情况的临床判断 ,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如果以 5人完全一致的判断为标准 ,样本一中的符合率只有 30 .9%,但如果以 3人以上判断一致为标准 ,则符合率可以高达 96 .3%。样本二中 ,5人完全一致的判断符合率只有 2 1.1%,而 3人以上一致的判断符合率为 80 %。在以上两组中 ,正畸专家们挑出的临界病例的比例分别占 2 5 .5 %和 35 .6 %。合并两样本统计 5位医师判断拔牙的比率 ,分别为 5 7%、5 6 %、46 %、41%和 32 %。结论 虽然正畸专家们对拔牙还是不拔牙的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取得共识 ,但仍有相当比例的错畸形可能处于拔牙或不拔牙两可的临界状态。而不同正畸医师对拔牙与否的倾向性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舌侧正畸中拔牙矫治的要点。方法根据我科开展舌侧正畸的临床经验,对舌侧正畸拔牙矫治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展示典型病例。结果舌侧正畸拔牙矫治的成功,与精确的技工室程序、临床粘接技术、关闭间隙技术、转矩和支抗控制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舌侧正畸的拔牙矫治技术与唇侧正畸相比,有很多差异。经过严格的临床训练、掌握正确的技术方法,舌侧正畸可以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牙周病患者和普通正畸患者拔牙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和普通正畸患者拔牙模式的区别。方法:抽取山东大学15腔医学院正畸科2000--2006固定矫治患者566例,其中牙周病患者占137例。对正畸减数拔牙模式进行分析,并采用SA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566例固定矫治患者中,牙周病患者采用策略性拔牙模式为63.50%,明显高于非牙周病正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策略性拔牙模式更适合于牙周病正畸患者。  相似文献   

5.
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个性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个性化特点,为其治疗提供合理设计。方法:收集拔牙临床病例50例,正畸前拔牙指数在150~155之间。所有病例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实施非拔牙矫治,其中9例经诊断性治疗3个月后减数治疗。结果: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的个性化设计,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正畸拔牙临界病例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模式,正畸初期引入诊断性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2587例拔牙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2587例临床拔牙病例进行分析,了解拔牙与龋病、牙周病及正畸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口腔科1999.1—2000.12间拔牙病例2587例,并与1954年刘复庭^[1]对北京医学院拔牙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因龋病拔牙率与1954年相比下降17.32%。拔牙高峰年龄55—65岁较1954年25—30岁明显推迟。牙周病拔牙率与1954年组相比提高9.54%。拔牙高峰年龄55—65岁,较1954年的40—50岁明显推迟。正畸拔牙率比1954年提高2.21%。结论 随着龋病、牙周病防治工作的提高,因龋病、牙周病失牙病例逐渐减少,而随着口腔正畸的开展,因正畸拔牙病例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正畸治疗中,拔牙与否历来是争议较大的问题,也是正畸医生较为费心的问题。从口腔正畸之父Angle的不拔牙矫治理论至今,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变化和反复。Angle医师追求理想正常胎,要求保留口腔中所有牙齿,主张通过促进咀嚼功能以刺激颌骨生长,为牙列提供足够的间隙。但是后来研究发现颌骨的生长主要取决于遗传,后天因素的影响是有限的,对间隙不足的错胎畸形,如果不拔牙矫治,其疗效不稳定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姚军 《口腔医学研究》2006,22(2):219-219
在正畸治疗中,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被当成“小大人”,在治疗方法上同成人没有区别,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对待正畸拔牙的问题上。拔牙进行牙齿矫正方法的出现,为正畸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根据冯云霞等的报道,在治疗安氏2类一分类时的拔牙率接近70%[1]。目前,关于儿童正畸  相似文献   

9.
王妤  杨四维 《口腔医学》2008,28(4):219-220
拔牙矫治在正畸治疗中占有相当比例,而正畸患者多为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治疗前后颅颌面变化显著,其变化可能为生长因素或正畸治疗的结果。该文就正畸拔牙治疗对颅面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正畸的研究在口腔医学界日益受到重视,该文总结了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拔除前磨牙正畸治疗能够改善第三磨牙倾斜度,期望对相关临床和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拔牙矫治在正畸治疗中占有相当比例,而正畸患者多为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治疗前后颅颌面变化显著,其变化可能为生长因素或正畸治疗的结果.该文就正畸拔牙治疗对颅面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畸治疗的拔牙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畸治疗的拔牙选择李玉超,曾祥龙在治疗错畸形时,往往需要先获得间隙,方能矫治牙列拥挤和上、下牙弓的前后关系不调,拔牙矫治是常采用的一种方法。1851年,Lider最早报告拔牙矫治的病例。而Angle则认为要建立口面部最和谐的关系,应该保存全部牙齿并提...  相似文献   

13.
正畸拔牙率的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正畸临床中,正畸拔牙一直是一个受争议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话题,为了解决牙列拥挤和牙弓的不协调,人们常常要考虑到拔牙,而且,受矫治理论、矫正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正畸拔牙率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轮回过程,对正畸拔牙率进行回顾分析,对指导临床寻求最佳的拔牙矫治适应证及最佳拔牙矫治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畸治疗过程中,拔牙间隙处常常出现牙龈堆积,牙龈炎症,牙槽骨丧失,拔牙间隙复发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颏部突度对临界拔牙病例矫治设计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年龄15~18岁之间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男22名,女28名,平均年龄16.5岁.其中25例为拔牙矫治,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25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矫治后侧貌良好,覆合覆盖正常,完成头影测量19项,并对50例临床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牙颌面硬组织、及软组织治疗前后变化进行对比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t检验,并进行拔牙概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前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Pog-NB与L1-NB测量项目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g-NB与拔牙概率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拔牙组颏部突度明显小于非拔牙组,下切牙唇倾度明显大于非拔牙组.而上前牙突度、倾斜度及上下颌骨突度项目在两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软组织在两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 对于临界拔牙病例制定矫治计划时,为达到良好的侧貌,避免产生正畸面容,要综合考虑影响侧貌的鼻唇颏协调一致.颏部突度越大,拔牙的概率越小,下切牙可在一定程度上唇倾来调整患者侧面曲线使其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正畸治疗中拔除与不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对牙弓横向宽度的影响,为是否在术前正畸中拔除上颌前磨牙提供一个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8例,其中12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拔牙组),16例采取不拔牙矫治(非拔牙组)。对两组病例正畸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牙弓宽度对比研究。结果 经过术前正畸治疗,拔牙组较非拔牙组的上颌后段牙弓宽度减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下颌牙弓中段及后段宽度均有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中,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有利于术前正畸有效去除后牙代偿,协调上下牙弓间横向关系,为正颌手术创建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27例伴有第一磨牙严重病变的正畸拔牙患者,通过拔除病变第一磨牙代替常规拔牙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矫治效果,总结该类患者的治疗要点。  相似文献   

18.
正畸治疗过程中,拔牙间隙处常常出现牙龈堆积、牙龈炎症、牙槽骨丧失、拔牙间隙复发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中的拔牙率,探讨临床常用研究指标对拔牙决策的贡献大小.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用了北大口腔正畸科1423例病例,研究其拔牙率及影响闪素,并对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总样本拔牙率为56.6%.最终入选Logistic回归方程的有:年龄、上颌拥挤度、下颌拥挤度、覆盖、覆耠、下唇凸距、是否双颌前突、性别、下颌平面角以及安氏分类.结论 正畸拔牙决策的制定需要着重参考入选Logistic回归方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颏部形态与边缘型牙列拥挤拔牙非拔牙矫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正畸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颏部形态在颅面部硬组织侧貌形态中的作用,及其是否可作为临床矫治设计中判断是否拔牙的指标.方法 选取15~18岁之间的边缘型牙列拥挤患者50名,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拔牙组与不拔牙组.选取反映硬组织面型特征的指标21项,对2组患者治疗前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拔牙组与不拔牙组间测量项目有无差异,及颏部形态与测量项目之间的相关关系,判断代表颏部形态的指标Pog-NB是否可以作为临床矫治设计中判断是否拔牙的敏感指标.结果 代表颏部形态的指标Pog-NB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g-NB因素对决定拔牙与否的影响最大.Pog-NB与L1-NB、L1-NP、U1-NP、L1-AP、A-NFL、UL-EP存在高度相关关系.证明了颏部形态对正畸矫治拔牙设计有影响.结论 当上颌倾斜度、突度相对于前颅底平面一致时,颏部突度的大小对预测矫治后下切牙应处的位置有重要意义,可通过Pog-NB值来判断边缘型牙列拥挤拔牙或非拔牙矫治.颏部形态对决定边缘型牙列拥挤拔牙与否有重要的影响.当颏凸较小、拔牙的概率大.反之当颏凸较大、颏点位置靠前时,拔牙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