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我们祖先提出的最早的"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努力挖掘和发扬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精髓,以"治未病"思想指导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从而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未病”理念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思想,对引导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居民全面健康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导健康管理的文化观、中医“治未病”理念引领中医健康养生模式、中医“治未病”理念促进居民健康行为三个层面,论述“治未病”理念对居民健康管理方式的影响和价值,为实现“治未病”理念更好地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创造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新时代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健康时代,中医药传统的“治未病”思想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健康服务传承创新的发展空间。由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是基于天人合一、身心合一及人体内部阴阳五行统一的整体性思维,有利于当代医学从“疾病”医学服务模式转向“健康医学”服务模式,建构“治未病”的现代健康管理价值链模式,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方位、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时空连续服务链。文章立足生命质量管理视角,分析传统中医“治未病”可以创造的现代健康价值,通过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优化方法创建新时代中医药“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服务链模式,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价值链。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文献水平调研手段,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所应用的"治未病"健康干预方法作综合性探视,并梳理为10种类型,即中医传统治法与方剂的应用,经络学说与针推技术的应用,中医敷贴疗法的应用,中医体质辨病方法的应用,食疗的应用,中医养生摄生方法的应用,武术健身法的应用,膏方的应用,现代医学方法与"治未病"方法的结合,以及"治未病"的康复方法。作者对这些方法分别作了阐述,并提出了通过科研手段,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进行集纳整理,形成"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基本推荐目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20,(1):90-92
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转变以及国家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治未病理念的推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启动全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战略,以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目标,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构建"治未病"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探索,从加强科普宣传"治未病"文化提高大众认知、产学研结合推广"治未病"适宜技术、"治未病"养生康复指导平台的建立与前景等方面阐述分析,表明构建"治未病"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探索特色社区治未病服务平台,不仅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拓展中医药服务有重要意义,亦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医疗保障压力以及推动医疗改革,完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并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和完善。笔者对治未病思想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1理论基础《难经.七十七难》曰:"所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予脾,故当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重视疾病的治疗外更注重日常的保健,在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便通过保健措施进行预防,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鉴于此,本文就从社区预防保健的必要性出发,并通过实例对"治未病"与社区预防保健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9.
“治未病”是中医学防治理论体系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治未病”思想与实践一直贯穿始终。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而后历代医家对“治未病”不断丰富,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把握了中医预防保健的三个主要层次:“未病先防”强调未雨绸缪,摄生以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我们已经跨进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人类老化的同时,由于骨量的丢失,骨微结构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骨质疏松(osteopomsis,OP)及其骨折发病率的逐年上升。OP骨折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OP及其骨折的住院、外科手术、门诊就诊与护理、院外长期护理、残疾以及过早死亡等导致高昂的医疗及护理费用,并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健康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痛风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痛风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开展社区医学干预,降低痛风病的发病。方法采用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即是采用预防和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结果通过社区医学干预和相应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本病健康知晓率,预防社区发病的重要途径。结论开展社区医学干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分析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脂肪肝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方法选取我院脂肪肝患者共124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脂肪肝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将“治未病”思想应用于脂肪肝健康教育中后,脂肪肝发病率为24.2%(15/62);对照组行传统教育后,脂肪肝发病率为56.5%(35/6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脂肪肝发病率明显较低(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脂肪肝健康教育中,能够有效降低脂肪肝发病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自《黄帝内经》以来,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经过历代医者的丰富和拓展,逐步完善且成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随着"健康中国"、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人们的健康管理意识也日渐增强,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中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因此,基于治未病理念,构建一个"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健康干预模块和效果评估模块四大模块,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全面的、闭环式的、个性化的和智能化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治未病”理念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治未病”理念健康管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降低,观察组患者的各血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运动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工作与休息管理、总分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各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96.43%)及对护理满意度(98.21%)均高于对照组83.93%,78.57%(P<0.05)。结论 “治未病”理念健康管理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自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未病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将"治未病"理论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从中医辨证施护、心理、饮食、用药、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护理。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 w后应用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Pain Intensity Numerical Rating Scale,PI-NRS)来测定观察护理前后疼痛强度(PI)、疼痛缓解度(PAR)的变化,对镇痛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入院时及入院2 w后两组患者疼痛强度(PI)、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未病"理论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在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