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血清胃泌素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泌素(Gastrin)是胃窦部和小肠上部G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胃泌素具有促进胃液分泌,胃窦收缩和消化道粘膜生长等生理作用,且与甲状腺素之间呈正相关。我们观察了正常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并探讨胃泌素在甲亢患者的可能因素及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一、正常人组:30例(男11,女8),年龄14~67岁,平均48.8岁。上消化道出血组:34例(男28,女6)年龄19~73岁,平均45.3岁(均作胃镜检查:出血性胃炎16例、溃疡病12例、急性胃粘膜病变6例,无肿瘤和肝硬化患者)。甲亢组:32例(男5,女27)年龄21~63岁,平均35.6岁,为我专科门诊或住院确诊初治病人。二、血清胃泌素RIA kit: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由专人操作。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与胃肠道疾病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胃泌素是由胃窦和小肠上部G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的胃肠道激素,胃泌素细胞的分泌功能主要受肾上腺素能受体机制的调节,对胃壁细胞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使其分泌胃酸,促进胃窦部运动,抑制幽门括约肌运动,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在某些疾病中,胃泌素分泌可出现异常,如胃泌素瘤,恶性贫血,胃酸缺乏症和一些消化性溃疡病等血清胃泌素浓度有明显变化。因此胃泌素的放射免疫测定,对消化系统生理和病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有其重要意义。正常人空腹血清胃泌素值,在不同实验室差别较大,其原因可能与所用的胃泌素标准品来源,试剂盒质量,仪器型号,性能等有关。今将我院应用北京原子能研究所试剂盒,西安262厂FJ-2003/100型γ免疫计数器检测正常人与胃肠道疾病患者血清胃泌素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泌素研究的新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05年Edkins把胃粘膜的提取物从静脉注入已被麻醉的猫,发现能刺激胃酸的分泌,他把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作用物称为胃泌素(gastrin)。1964年Gregory和Tracy从狗的胃窦粘膜提出了纯净的胃秘素,随着由Kenner等确立了其多肽化学结构,并进行了人工合成。  相似文献   

4.
胃泌素(gastrin,Gas)是主要由胃窦G细胞产生的胃肠肽类激素。其生理功能为促进胃酸分泌及胃黏膜营养作用和参与胃黏膜炎症反应等。近年来,由于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在消化道病变如炎症、溃疡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Gas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检测了14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中的Gas的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泌素是调节胃酸分泌和胃运动的一种重要激素,主要由胃窦部G细胞合成和释放。最近Rehfeld报导在中枢神经系统有胃泌素存在。我们用放射免疫测定了狗中枢神经系统各脑区胃泌素含量,以下丘脑含量最高,因此,胃泌素也是一种脑肠肽。但胃泌素在下丘脑的细胞定位以及作为神经调质是否参与胃运动功能的调节是不清楚的。本工作用免疫组化PAP技术显示下丘脑胃泌素细胞和直接给清醒大鼠下丘脑内注射五肽胃泌素对胃窦运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于辉  唐旭  黄威权  吕葆真  赵洁 《解剖学报》2006,37(4):460-462
目的研究胃腔内卵泡刺激素(FSH)对大鼠胃泌素分泌的影响,为消化道产生的生殖内分泌激素是否有调节消化的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胃腔直接注射FSH以模拟外分泌产生的FSH,并以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卵泡刺激素刺激后,胃内胃泌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密度,血清和胃液中胃泌素的含量。结果胃腔内注射FSH后,大鼠胃窦壁内单位面积胃泌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16.65±2.63)比对照组(9.60±1.72)显著增加(P<0.01),胃液中胃泌素ELISA检测的A值(0.41±0.037)比对照组(0.28±0.046)显著增加(P<0.01);血液中胃泌素含量的A值(0.86±0.054)比对照组(0.62±0.070)显著增加(P<0.01)。结论外源的FSH对胃泌素的合成和释放均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窦炎症病理变化程度对血清、胃窦部粘膜组织中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Hp阳性的活动性DU患者30例、Hp阴性的活动性DU患者10例、Hp阴性且病理表现仅有轻度浅表性胃炎的10例正常对照患者进行内镜、胃粘膜组织学、幽门螺杆菌和血清、胃粘膜组织胃泌素水平检测,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幽门螺力阳性患者血清、胃粘膜组织中胃泌素水平较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显著升高(P<0.01)。胃窦组织中生长抑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泌素、生长抑菌变化与DU的发生关系密切,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因意外死亡的一例成年雌性大熊猫胃体及胃窦组织,4%多聚甲醛液固定,低温多酯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ABC法染色,显示含5-羟色胺(5-HT)、胃泌素及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的胃内分泌细胞。光镜观察三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分布。结果表明5-HT细胞分布于胃体及胃窦粘膜的腺体内。在胃体部细胞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以闭合型为主;在胃窦部则以锥体形多见,似为开放型。胃泌素细胞和m-ENK细胞仅分布于胃窦部粘膜腺体内,均以锥体形为主,为开放型。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旋杆菌对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 (HP)对慢性胃炎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影响。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 ,观察正常人、HP- 组和HP+ 组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数量 ,G D细胞的比值以及G、D细胞接触的百分率。 结果 G细胞数量在 3组中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HP+ 胃炎组D细胞显著减少 ,与其他 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G D细胞比值增高 ,G、D细胞接触的百分率下降。 结论 HP可抑制胃窦D细胞生长抑素的合成和D细胞的增殖 ,从而可能减少D细胞对G细胞胃泌素分泌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胃泌素主要是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的,结构形式为34肽(G-34)和17肽(G-17)的重要的胃肠激素,具有刺激胃酸分泌和促使胃肠道运动的作用。胃泌素可能在HP感染导致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空腹血清胃泌素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选择56例(男41,女15),经胃镜和组织学检查证实的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平均年龄31±11.6岁。分为HP阳性组30例(占54%)和HP阴性组26例(占46%)。健康对照组20例,为胃镜和组织学检查正常,HP检测阴性的体检者,均无胃肠道及其它慢性疾病史。 二、HP检测:所有受检者均于胃镜下取幽门前区粘膜标本一块,行快速尿素酸试验,HP快速检测试剂盒由上海惠泰医疗科技公司提供。 三、胃泌素测定,所有受检者前一周内均未接受  相似文献   

11.
PAP技术即过氧化酶——抗过氧化酶法,对显示脑肠肽细胞及其定位具有较高敏感性。我们在免疫荧光组化方法基础上又建立此方法。 胃泌素是一种主要的脑肠肽,由胃泌素细胞合成、释放,在外周以胃窦分布最多,而中枢神经系统内是否有胃泌素存在,一直不能定论。不久前Loren等用免疫细胞方法证明大鼠脑中确有胃泌素细胞,我们实验室用RIA方法也测出狗中枢各脑区有胃泌素分布。本工作在此基础上用本实验室制备的高效特异免抗人胃泌素(G-17)血清,采用PAP方法观察猫胃窦部和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胃泌素细胞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病症有良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迄今尚未阐明。本工作用25只狗在氯醛糖麻醉下进行急性实验。用应变片传感器通过多导生理仪记录胃的运动,观察针刺“人中”穴对胃窦部运动的影响,血浆胃泌素的变化及胃窦粘膜胃泌素细胞(G细胞)荧光组织化学变化。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泌素是一种刺激胃酸分泌的胃肠道激素,并能刺激胃肠道粘膜及肿瘤的生长。胃泌素曾被认为是一种自泌生长因子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起作用,但是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胃泌素原、甘氨酸胃泌素(GG)及其受体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鼠胃肠道胃泌素细胞的个体发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蔡玉瑾  王彤  景雅 《解剖学杂志》2004,27(3):269-272,311
目的:观察小鼠胃肠道内胃泌素细胞(G细胞)的个体发生、分布、形态及数量变化,为进一步揭示G细胞的功能及相关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胎龄17d小鼠胃窦部出现G细胞,18d小肠中出现G细胞。小鼠胃肠道G细胞的数量胚胎期以十二指肠段最多,而出生后胃窦部最多。可见G细胞的突起伸抵上皮游离面,伸至其它细胞之间,或伸至基膜及毛细血管周围,并可见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逸入腔内和逸出纽胞。结论:小鼠胃肠道G细胞的发生与数量变化有其种属特异性。G细胞可能同时具备内分泌、旁分泌和外分泌方式。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狗溃疡病手术后G细胞密度及功能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实验性狗溃疡病手术后G细胞密度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给成年杂种狗分别施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DPG-BⅡ)或保留幽门括约肌胃段切除术(PPSG)或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以中和滴定法测定胃酸;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细胞数量和功能。结果 三种手术均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DPG-BⅡ和PPSG术后血清胃泌素降低,而HSV术后血清胃泌素升高。三种手术后胃窦或残留胃窦、十二指肠和空肠的G细胞数密度增加、功能增强。结论 溃疡病术后G细胞呈代偿性增生和功能增强,胃泌素水平不随胃酸降低而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PAP免疫组织比学法和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对60例8~38周胎儿胃肠粘膜中胃泌素细胞(G细胞)和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的发生进行了研究。这两种细胞最早出现于8~9周胎儿十二指肠上皮中,但在固有膜及肌层未观察到。12周后,D细胞出现在胎儿胃肠全长粘膜,G细胞则只见于胃窦及小肠粘膜。本文还对各时期胎儿胃肠粘膜中D细胞和G细胞的分布、数量,以及二者比例变化等进行了观察。胃窦中G细胞与D细胞一样,基底部伸出突起,可能具有旁分泌功能。除胃底腺外,其余部位的D细胞和G细胞多为开放型细胞。本文对这两种细胞在胎儿胃肠发育中的可能功能进行了讨论,并与成人胃窦和十二指肠上部粘膜中G、D细胞的比例进行了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幽门结扎法,氢气清除和应力感受器技术分别测量了丹参注射前后胃液分泌量,胃体十二指肠粘膜血流量和胃窦运动的改变,以进一步探讨丹参的抗消化性溃疡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丹参灌注后40分钟左右,胃泌素所致的胃液分泌亢进和胃酸排出增多受到明显抑制;丹参注入后20究钟,胃体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血流量分别增加了25.3%和28.3%(P<0.01);丹参对胃窦运动的收缩频率无影响,但却抑制其收缩振幅,注入丹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幽门结扎法,氢气清除和应力感受器技术分别测量了丹参注射前后胃液分泌量,胃体十二指肠粘膜血流量和胃窦运动的改变,以进一步探讨丹参的抗消化性溃疡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丹参灌注后40分钟左右,胃泌素所致的胃液分泌亢进和胃酸排出增多受到明显抑制;丹参注入后20分钟,胃体和十二指肠粘腹的血流量分别增加了25.3%和28.3%(P<0.01);丹参对胃窦运动的收缩频率无影响,但却抑制其收缩振幅,注入丹参后10、30和60分钟,胃窦运动指数分别下降了14.96%、16.26%和14.90%(P<0.05)。上述结果提示,改善粘膜血流供应,降低胃窦运动是丹参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在空腹及标准馒头餐后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疗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4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分别进行血糖、C-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空腹和标准馒头餐后1、2h和3 h血清或血浆浓度水平检测;并根据空腹血糖和1 h血糖检测结果将糖尿病前期分为: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solated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IFG)、单纯糖耐量减低(isolated-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IGT)和IFG合并IGT 3种形式。并对3种形式糖尿病前期患者标本的检测结果与同期收集的36例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 3种形式下的糖损伤都存在着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情况,且3种不同形式的糖损伤患者在各组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各组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情况均显著高于胰岛素分泌异常情况(P <0. 01)。结论对糖尿病早期患者进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胃扩张对胃泌素,生长抑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用麻醉大鼠及带血管灌流的离体大鼠胃,观察胃扩张对胃泌素、生长抑素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体实验商品化;用10mlNS扩张鼠胃,血浆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生长抑素变化不显著;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血浆胃泌素水平降低而生长抑素水平升高。(2)离体实验部分:胃扩张使胃泌素分泌减少,生长抑系分泌增加,阿托品,河豚毒分别阻断此效应的30%或50^,而血管活性肠肽拮抗剂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