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虽没有心律失常的病名,但是医家普遍认为此病属于中医"心悸"、"怔忡"之范畴.回顾历代中医积累的经验,是治疗此病的宝贵财富. <内经> <内经>虽无心悸、怔忡这些病名,但是对此病的病因病机已有类似记载.心虽为五脏之一属阴,但心在五行中属火,主宣发阳气,同夏天的热气相像.如果心阳不足或心脉闭阻则不能正常宣发阳气则引起心悸、怔忡等.<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惊骇,皆属于火."为后世"寒凉派"医家刘完素"心火甚易惊"的观点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与今天心肌炎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极其相似."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疗上当以扶正祛邪为主.  相似文献   

2.
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简称慢支肺气肿)相似中医"肺痹".<素问.玉机真藏论>:"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弗治、病人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素问.痹论>:"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又说"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描述了慢支肺气肿系由外感咳嗽,反复发作、导致肺气阻滞、肺络瘀损,邪气胀满填胸,引起以咳嗽痰喘、呼吸气促、动则短气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呼吸阻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癫痫病记载始见于<内经>,<内经>称之为癫疾.<素问·奇病论>云:"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 "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此处说明癫痫病的病因之一,而其病变机理在<难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对癫痫病的发病表现,<素问·通评虚实论>曰:"癫疾何如·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  相似文献   

4.
谈痹从虚治     
<正>痹者,闭而不通。痹证是由气血凝滞、壅塞经络所引起的一类病证。《内经·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所以医者治痹,多从风寒湿热之因,以祛邪为务。却不知痹证起于元精内虚,而成于风寒湿热外袭。1成因《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祖国医学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正气作用,重视其内因,同时也不忽视外因对机体的影响。《素问·痹论》曰:"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其病因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而人体经络内联脏腑,外络于肢节,肝肾虚损,筋骨筋脉失养,而受外邪侵袭,脾失健运,湿从内  相似文献   

5.
试论脾藏意主思的心理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藏意"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观点之一,<内经>的<素问·宜明五气篇>与<灵枢·九针论>中已明确提出."脾主思"的论点在<内经>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五运行大论>提出的是脾"在志为思".笔者通过对<内经>的再次挖掘、整理、归纳,总结"脾藏意主思"("脾藏意"与"脾主思"合称,下同)的内涵与外延,对其心理、生理、病理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循经辨证谈强直性脊柱炎的分型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偻"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日:"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1987年焦树德教授正式提出将"大(九娄)"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中医病名,以示与"尪痹"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再者说明"大(九娄)"仍可归于"痹病"的范畴来探讨[1,2].并将"大(九娄)"分为肾虚督寒证、邪郁化热证、痹阻肢节证、邪及肝肺证4型进行辨证论治[3,4].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疾病的形成固然与外在邪气侵袭人体有关,而人体正气不足更是疾病发生的关键.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中医学古代文献中对本病症状的描述、病因病机论述也有记载."胸痹"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素问·标本病传论篇>有"心病先心痛之说",<灵枢·五邪>篇也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  相似文献   

9.
浅谈补肾法治疗月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经是胞宫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其产生与天癸成熟,冲任通畅,脏腑气血旺盛有关.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脾胃化生气血,肺气贯百脉,肾藏精、精化血,皆维持月经之正常.<素问奇病论>曰"胞脉者系于肾."<傅青主女科>曰"经水出诸肾".近年来,有的学者进一步强调:肾主月经,为生殖之本.因此治疗月经病,其本在肾.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称之为痹症.<素问·痹论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可见痹证在我国几千年前就有较详细的认识了.  相似文献   

11.
"从治"之法,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其云:"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将逆治与从治(即正治与反治)并列提出,为中医学奠定了临床辨治疾病的准绳.历代医家均以此作为临床症状辨治法则之一.<素问@标本病传篇>指出:"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病而知百病之害."  相似文献   

12.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腰腿痛.笔者经长期临床使用,此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1理论溯源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中医古籍中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但对此病症已有极为详细的描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素问·痹论>载:"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医学心悟>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相似文献   

13.
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明确其发病原因对治病防病都有其指导意义. 1 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 中医学认为,人体肝肾精血不足,筋脉失养,寒湿之邪侵入人体,流注关节,使气血痹阻;或过力劳伤,或跌打损伤,瘀血停滞,经脉瘀阻,均可发为此病.由于瘀血阻络,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引起关节刺痛、顿痛或肿痛,肢体麻木,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等证.<黄帝内经·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就是闭阻不通之意.<灵枢·营卫篇>中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由于老人气血亏虚,风寒湿邪易客注凝结于关节,使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乃发为本病.唐朝<仙受理伤续断秘方>则认为外伤瘀血也可产生痹症;唐容川曰:"盖髓者,肾精所在,精足则髓足,髓在其内,髓足则骨强,髓不足者力不强."肾气亏虚,元气帅血运行及关节长期劳损,或努力任重,而致内生瘀血.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中"厥"的含义有二:一为昏厥,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一为厥逆,亦称厥冷,系四肢清冷不温,即肢厥.<伤寒论>第337条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厥逆又分寒厥、热厥.<素问@厥论>首先提出"热厥"一词,"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张仲景论及了外感病阳明实热内结致厥.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中指出温病热厥有三,其论补<内经>、仲景言之未尽.然厥证不同,治疗各异.兹依据<条辨>所论,对温病热厥证治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肌炎属炎症性肌病,是多种病因引起骨骼肌间质炎症浸润和肌纤维变性为特点的综合征,病变局限于肌肉.属中医痿证范畴.<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  相似文献   

16.
痹证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德 《河北医学》2002,8(10):952-953
<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而金匮要略称本病为"厉节病",意即痛厉遍身百节,乃痛痹之甚者.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关节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也有因身体热盛,再受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发为热痹者,故痹征又有寒痹和热痹之分.对于发生关节严重变形,肿大、僵硬、屈伸不利、骨质受损的痹症,如<金匮要略>中所说:"诸肢节疼痛,身体赢…….<医学统旨>说:"肘膝肿痛,臂细小,名曰膝鹤风……."  相似文献   

17.
风气通于肝     
"风气通于肝"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春季多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将风、木、肝、筋等一一对应,紧密联系,故有"风气通于肝"之说.  相似文献   

18.
肺气虚证与呼吸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为娇脏,在五行属金,为魄之处、气之主.<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曰:"肺主一身之气","诸气者,皆属于肺."<中藏经>也指出:"肺者,生气之源."可见,肺与气关系之密切.而<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可知"气乃生之本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由此可见,肺气对人体的重要性,而肺气虚证无疑也是临床的常见证候,亦是研究的重点证候.  相似文献   

19.
刘友章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辨证遣药组方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肌无力(MG)属于祖国医学"痿病"范畴,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指出:"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日: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以生,故不用焉."阐述了痿病四肢不用、痿软乏力乃脾病所致,脾不为胃行其津液,气血不充而引起肌肉病变,与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机制颇为吻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刘友章教授既禀承经典,又自立新意,临床治疗MG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从师侍医,耳濡目染,亲聆教诲,收获颇丰,现将其治疗MG的辨证及遣药组方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热痹发病及其证候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对于痹病病因、病机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沿用<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后世医家数百年也都没有突破这个理论,直到明代的秦景明在<症因脉治>提出热痹后,"热"才作为痹病的另一外在病因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