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研究和临床电生理技术的提高,硫酸镁临床作用面亦逐渐扩大,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和自己的临床体会将硫酸镁临床新的用途和作用机理概述如下.1、防治心律失常:硫酸镁治疗心律失常,在1935年Swillnger就已报道,70年代以后国内普遍应用于临床,业已证实,镁不对仅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对某些恶性室心律失常也有肯定疗效.周云岭等报道房室传导阻滞(AVB)28例(I°AVB9例、Ⅱ°AVB13例、高度AVB1例、Ⅲ°AVB5例),经镁盐治疗后,除1例Ⅲ°AVB因合并较多并发症无效以外,其余27例均效果良好,且  相似文献   

2.
<正>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下称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下称周麻)发作期间出现房室传导阻滞(AVB)较为罕见。我院自1981年元月至1989年元月诊治甲亢合并周麻29例,伴I°~Ⅲ°AVB 5例。现就其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桂芬  王云程 《陕西医学杂志》1994,23(12):748-748,750
<正> 患男,17岁,发现房室传导阻(AVB)6年。6年前因跌跤去医院检查:体表心电图示I°AVB,心率71次/min,无自觉症状,无晕厥史,参加剧烈活动无不适。近期内无感冒史。既往体健,无风心、先心病史,家族史无特殊可记。临床拟诊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Ⅰ°AVB。给予抗炎、极化液、激素等治疗,心电图一度正常,此后每年多次复查心电图均提示Ⅰ°及Ⅱ°Ⅰ型AVB,曾在多家省、地医院就诊,均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并按心肌炎治疗。6年来心电图无改善,近日家属发现患者夜间脉率慢(40次/  相似文献   

4.
三参复脉饮治疗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三参复脉饮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针对病因治疗后 ,随机分成三参复脉饮组 (治疗组 )与心律平组 (对照组 )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抗室早总有效率 86.8% ,对照组总有效率 71.8% ( P<0 .0 1) ,治疗组无 P- R间期和 Q- T间期延长 ,对照组有 5例 I°AVB,2例 Q- T间期延长。结论 :三参复脉饮治疗室早优于心律平 ,且无 P- R间期和 Q- T间期延长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童玉萍  颜红 《四川医学》2001,22(9):819-819
低血钾时的心律失常多为快速折返性心律失常 ,而房室传导阻滞 (AVB)则较少见。现将我院在 1992~1999年住院患者中低血钾致房室传导阻滞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3~ 69岁。低血钾原因 :周期性麻痹 4例、甲亢 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例。临床表现 :均有低血钾性软瘫 (肌力0~ 3级 )。测定血清钾水平在 1.7~ 2 .9mmol/ L。心电图表现 :全部病例均出现 T波明显降低 ,TU融合 ,U>T及 QU间期延长 ,同时伴有 °AVB 2例 , °1型AVB1例 , °2型 AVB3例 , °AVB2例。1.2 治疗和效果 :低血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52例Ⅲ°AVB患者经静脉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症状明显改善,体力劳动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是治疗Ⅲ°AVB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08例下壁 AMI,其中57例发生房室阻滞(AVB)占52.8%,Ⅱ°A-VB18例占16.7%,Ⅲ°AVB19例占17.6%。发病当日出现 AVB 52例占91.2%(52/57),早期阻滞22例占42.3%(22/52)。24小时内恢复正常 AV 传导者24例占46.1%,其中早期阻滞18例,没有长期不愈的Ⅱ°、Ⅲ°AVB。有高度 AVB 者并发症多,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心衰、低血压、病死率均高于无 AVB 组。早期阻滞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高度 AVB 应用氟美松有效,亦可少量使用阿托品,一般不用异丙肾素和起搏器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为了探讨其治疗和预后,对我院5年内108例下壁 AMI 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incidence of atrioventricular bloc k (AVB)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 on (AIMI). Methods A total of 46 patients with AIMI were divided into the thrombolytic group (n=23 ) and the non-thrombolytic group (n=23). Intravenous or intracoronary urokinas e was given to the former group. We observed the advancing courses of AVB, an d further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rrence of AVB and stenosis of in farct-related artery (IRA) with coronary angiography. Results Two cases died of Ⅲ° AVB in the non-thrombolytic group, but none was fo un d in the thrombolytic group. The occurrence rate of AVB was similar in both gro ups; but that of Ⅲ° AVB was much lower in the thrombolytic group (4 cases) than that in the non-thrombolytic group (11 cases, P&lt;0.05), and the durat ion of AVB decreased from 201±113 hours to 102±60 hours after thrombolytic the rapy (P&lt;0.01), which was mainly due to the decrease of AVB in the vanishin g interval, but not in the developing interval. The coronary angiography demon strated that there were an increasing reperfusion flow and a decreasing coronar y stenosis of the infarct-related artery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Conclusion Thrombolytic therapy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AVB, shorten its durat ion and decrease the mortality by increasing the coronary reperfusion flow in th e patients with AIMI.  相似文献   

9.
本组60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中,冠心病占38.3%,特发性传导系统纤维化25%,心肌炎30%,其他6.7%。死亡13例,占住院Ⅲ°AVB 的21.6%,其中7例死于扭转性室速,6例死于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占9例,心肌炎3例,特发性传导系统纤维化1例。可见Ⅲ°AVB 预后与病因、心功能状态和合并扭转性室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疆维吾尔族青年跟骨 Gissane's角及跟距角 (Boehler's角 )的数值范围 ,为临床医学及人类学提供依据。方法:拍摄 10 7例正常右侧跟骨侧位片 ,其中男性 5 3例 ,女性 5 4例 ,分别测量男、女性 Gissane's角及跟距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维吾尔族青年跟骨 Gissane's角男性为 12 3.2°± 6 .1°(10 4 .5~ 135 .7°) ,女性为12 4 .6°± 6 .2°(110 .4~ 135 .8°) ,无性别差异 ,与内地汉族比较 ,无族别差异 (P >0 .0 5 )。跟距角男性为 35 .1°± 5 .2°(2 2 .5~ 4 7.2°) ,女性为 35 .1°± 5 .6°(2 3.6~ 4 8.2°) ,无性别差异 ,与内地汉族比较 ,有族别差异 (P <0 .0 5 )。 结论 :Gissane's角无性别和族别差异 ;跟距角无性别差异 ,而有族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6例冠心病,15例可疑冠心病和5例无心血管病者分别进行三磷酸腺苷试验(ATP-T),潘生丁试验(DP-T)和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探讨ATP-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1)ATP-T、DP-T的特异性均为10%.敏感性则分别为83.3%和66.7%,明显高于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50%);(2)ATP-T和DP-T阳性者,符合心电图诊断标准和症状学标准是;ATP-T分别为71.4%和85%;DP-T则均为71.4%.(3)ATP-T阳性反应出现快而明显,持续时间短.静注ATP后T波改变平均出现于注药后 30.8s,持续时间平均为79.8s;5例ST段缺血型下降≥0.1mV者,出现于注药后20~30s,持续时间为45~180s.,平均为96.7s.(4)常见副反应为胸闷、气短、心悸、头晕.个别出现窦性停搏、I°~Ⅲ°AVB.均未经处理瞬时消失.笔者认为本试验具有敏感性、特异性高、阳性反应出现快而明显和比较安全等优点,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1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并发甲型Ⅲ°AVB及合并急性右室梗塞(ARVI)分别5例(29.4%),3例(17.6%)。讨论了它们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初步认为氨茶硷可消除或改善Ⅲ°AVB。AIMI合并ARVI时,扩容治疗最好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儿童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例Ⅲ°AVB患儿,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8~11岁,均经静脉植入VVI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结果4例患儿均植入成功,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平均随访4.8(4~6)年,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良好,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人工心脏起搏是治疗儿童Ⅲ°AVB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本组29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I°糜烂96例,Ⅱ°糜烂170例,Ⅲ°糜烂22例。病程最长为3年余,最短2~3个月,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起搏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下称Ⅲ°AVB)的日益普及,要求对其病因、临床及自然病史等作进一步了解。现将我院内科1965年12月至1985年12月101例Ⅲ°AVB住院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作一初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预防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0.9%NS0.045mg/(kg.w)、参附注射液2.5、5、10mg/(kg.w),每日2次,连续5d;维拉帕米(Ver)制造大鼠房室传导阻滞的模型,BL-420生物记录仪记录并观察大鼠注射Ver前及注射Ver后2、5min时的心率、Ⅲ°AVB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浆心钠素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0.045 mg/(kg.w))组、参附注射液2.5mg/(kg.w)组比较,参附注射液51、0 mg/(kg.w)组能明显保护大鼠心率减慢和死亡率,参附注射液10 mg/(kg.w)组能降低Ⅲ°AVB发生率(P<0.05或P<0.01);此外,参附注射液51、0 mg/(kg.w)组血浆ANP含量增加(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有一定的预防大鼠房室传导阻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血清心钠素的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 低血钾时常易发生心律失常,现将作者所见两例低血钾致房室传导阻滞报告如下: 低血钾原因及临床资料 一例为女性,30岁,低钾原因不明,表现乏力,血钾2.9mmol/L,血镁血钠正常,心电图示:I°房室传导阻滞,口服钾盐6g/天,5天后改善;一例为男性,25岁。低钾原因为周期性麻痹,表现四肢软瘫,血钾1.8mmol/L,血镁、血钠均正常。心电图示:I°房室传导阻滞。静脉补钾12g/13h后I°A—VB消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7年12月到1991年8月经静脉埋藏式心脏起搏治疗25例。起搏器均为VVI型。Quantum253-19型4台,P_(101)和Pinna-cle 8619型14台,Telectronic OPTIMA147型1台,西安QB-Ⅰ型 5台,南京卫星HOP-4型1台。1 临床资料 25例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38~86岁,平均66.8岁。冠心病(伴高血压6例)20例,心肌炎后遗症3例,心肌病1例,原因不明1例。心律失常分为:Ⅲ°AVB、高度AVB及Ⅱ°Ⅱ型AVB共15例;SSS 9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心脏跳动中双腔右心室 (DCRV)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31例 DCRV患者接受了该手术 ,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灌注心脏停跳液 ,心脏缓慢空跳 40~ 5 0次 /min,鼻温控制在 31~ 35℃之间。结果 :2 2 (71% )例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 ,全组无手术死亡 ,无低心排综合征 (L OS)、残余室间隔缺损、残余右室内狭窄、 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三尖瓣关闭不全 (TI)等并发症。结论 :心脏跳动中行 DCRV的外科治疗 ,心肌无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 ,对减少和预防 L OS、残余室间隔缺损、残余右室内狭窄、 °AVB、 TI等并发症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 (AMI)时梗塞部位与合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对 49例AMI合并AVB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AMI合并AVB者下壁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壁组 (P <0 .0 1) ,且AMI合并AVB组病死率高于无AVB组 (P <0 .0 5 )。认为下壁AMI易并发AVB ,且AVB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