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混合性散光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混合性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Technolas217-Z准分子激光机,对9例(11眼)混合性散光患者进行手术,并随访0.5a以上,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散光及散光轴的变化。结果:术后6mo裸眼视力10眼(91%)均等于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球镜屈光度在±0.75D以内,残余散光度平均为–0.77±0.13D,散光轴向平均较术前偏斜3.15°±1.3°。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混合性散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3.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43例(79眼)高度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患者,屈光度为-6.0~-15.5D,散光为-2.0~-5.0D。结果:术后随访6mo,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占91%,屈光度在±0.75D以内者占86%,残留散光平均为-0.45D。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伴中高度散光,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单纯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散光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单纯近视所产生的散光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137例 (188眼 )单纯近视行LASIK手术 ,分别于术后第 1天、第 1周、第 1、第 3、第 6个月复查视力、屈光度等。结果 :LASIK术后散光度明显高于术前 ,虽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但至术后第 3~ 6个月仍有 5 2眼 (占 2 7.6 6 % )具有 0 .5D以上的散光 ,而且裸眼视力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切削深度、患者年龄与散光大小成正相关 (r =0 .372 ,P <0 .0 0 1;r=0 .2 4 5 ,P <0 .0 5 )。鼻侧蒂角膜瓣散光的发生率高于上方蒂角膜瓣 (P <0 .0 0 1) ;散光的发生与性别无关。结论 :LASIK术后散光影响术后视力恢复 ,散光的发生与角膜损伤修复、切削偏中心、角膜瓣移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不同的微型角膜刀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158人(24眼)随机分为H230型微型角膜刀组80人(124眼)和HT230型微型角膜刀组78人(124眼)。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并对其术前、术后1,3,6个月的散光及其轴的绝对改变和矢量改变进行分析。结果LASIK术后1,3,6个月,散光的绝对值,H230型组分别为0.23D±0.38 D,0.15±0.37D和0.13 D±0.38 D,而 HT230型组分别为0.18D±0.41,0.14 D±0.43D和0.12D±0.42D;散光的矢量值,H230型组分别为0.53D±0.28 D,0.46 D±0.30 D和0.46 D±0.30D,而HT230型组分别为0.46 D±0.33 D,0.50 D ±0.37 D和0.41±0.35D。手术所致散光矢量的改变(包括轴的改变),除术后3个月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余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个月时,P=0.04;3个月时,P=0.06;6个月时,P=0.02)。结论H230型比HT230型微型角膜刀更易引起较大的散光轴改变,而HT230型比H230型微型角膜刀所致的术后散光改变更趋向于逆规性散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 16例 ( 3 0眼 )远视行LASIK。术前远视度数为 3 5 0~ 12 .5D ,平均 ( 7 0 9± 2 .62 )D。术后随访观察 12月。结果 术中无严重并发症 ,术后 3月屈光度基本稳定 ,术后 12月残余屈光度在 1 0 0D和 2 0 0D以内的分别占 40 0 0 % ( 12眼 )和 63 3 3 % ( 19眼 ) ,裸眼近视力≥ 0 .5者 3 0眼 ( 10 0 0 0 % ) ,≥ 1 0者 2 4眼 ( 80 0 0 % ) ,裸眼远视力≥ 0 .5者 2 6眼 ( 86 67% ) ,≥ 1.0者 9眼 ( 3 0 0 0 % ) ,1眼 ( 3 3 3 % )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一行 ,5眼 ( 16 67% )有眩光。结论 LASIK治疗远视安全有效。治疗软件进一步完善及治疗参数进一步的调整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远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治疗中高度远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9 例(17 只眼) 高度远视患者行LASIK。术前远视度数为+5-50 ~+ 9-00 D,平均为(+ 7-18±1-00) D。术后随访观察12 个月以上。结果 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未见视力下降超过1 行以上者。术后3 个月时,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12 个月时,平均远视度数为( +1-77±1-56)D,未见屈光度在0 以下者,屈光度在0~+ 1-00 D者占53% (9/17);平均裸眼远视力为0-60±0-17,其中≥0-5 者15 只眼(88% );平均裸眼近视力为0-98±0-24 ,其中≥0-5 者17 只眼(100 %) 、≥1-0 者13 只眼(77% )。结论 LASIK 对于中高度远视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于治疗参数尚需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186例308眼,按术前屈光度将患者分为2组。对1a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前近视-6.0~-10.0D(等值球镜,下同)术后1a裸眼视力达到0.5和1.0者分别为95.76%和77.58%,剩余屈光度为-0.32D±0.46D。B组术前近视-10.25~-20.00D,术后1a裸眼视力达0.5和1.0者分别为62.24%和37.06%.剩余屈光度-0.92D±1.13D。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并有较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与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屈光手术(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 customized ablation manager,ORK)治疗近视性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2005/2009年近视性高度散光(散光度≥2.00D)行LASIK和ORK治疗各44眼,观察2种手术方法术后1mo散光度的矫正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术后裸眼视力、散光度、眼压、裂隙灯检查及角膜地形图。结果:术后1moORK和LASIK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ORK术后裸眼视力为0.92±0.18,LASIK术后裸眼视力为0.85±0.18,两术式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7)。ORK术后球镜度为0.12±0.98,LASIK术后为0.16±1.24(t=1.87,P=0.07),两术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K术后散光度为-0.61±1.12,LASIK术后为-1.10±1.00(t=2.12,P=0.04),两术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ORK的矫正效果更好。结论:ORK手术治疗近视性高度散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LASIK矫治儿童高度复性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LASIK联合散光MASK盘 (M盘 )矫治儿童高度复性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 使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MASK盘 (M盘 )及Moria公司的板层刀 ,对 2 1例 7~ 1 5岁患儿 2 3只高度复性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眼行LASIK手术 ,术后托百士、艾氟龙眼液点眼。随访时间 1 2个月。结果 术前球镜均值 :-9 1 0± 3 3 7DS ( -4 5 0~ -1 7 2 5DS) ,柱镜均值 :-2 3 7± 0 47DC ( -1 2 5~ -4 5 0DC)。裸眼视力均值 :0 0 7± 0 0 4( 0 0 4~ 0 1 ) ,矫正视力均值 :0 5 1± 0 3 1 ( 0 1~ 1 0 )。术后 1 2月球镜均值 :-1 1 0± 1 1 5DS ( +0 5 0~ -3 2 5DS) ,柱镜均值 :-0 1 0± 0 1 4DC ( +0 2 5~ -1 2 5DC)。裸眼视力均值 :0 5 8± 0 41 ( 0 2~ 1 0 ) ,矫正视力均值 :0 67± 0 40 ( 0 3~ 1 2 )。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复性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 ,且可预测性及稳定性均较好。这一手术的开展为不能耐受戴镜的高度复性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眼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矫治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矢量法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散光产生的规律。方法选取249眼行LASIK矫正近视散光,分成低散光眼组(〈-1.00 D)和相对高散光眼组(-1.00--4.00 D),术后随访6个月。用标准分析方法对术前和术后的散光进行评估和统计。结果术后71.9%患者仍存在散光,低散光组散光下降了54.6%,相对高散光组下降了78.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改变大部分〉30°,手术矫正散光的量(SIRC)与目标矫正散光(IRC)呈正相关(r=0.93,P〈0.01),术后残余散光的量(EV)与目标矫正散光(IRC)呈正相关(r=0.60,P〈0.01)。术前散光度越高,手术矫正散光的轴向误差(EA)越小,数量误差的绝对值(EM)也越大。角度误差的绝对值(EA)绝大部分〈15°,尤其是相对高散光眼组。结论为了减少术后散光,需提高术中矫正散光轴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德国Wavelight公司的鹰视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62例83眼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2.00D)患者进行LASIK治疗。随访6mo,比较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散光及其散光轴位的变化。结果:术后6mo,视力在0.8以上(≥0.8)和1.0以上(≥1.0)者分别为78%和47%,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57眼(69%),散光度数在±1.00以内64眼(77%),残留散光平均为-0.80D,散光矫正(±0.50以内)37眼(45%)。结论: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效果明显,患者术后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鹰视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120例234眼近视散光进行LASIK手术治疗。随访12mo,比较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散光及其散光轴位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12mo,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者108例213眼(91%),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112例222眼(94.8%),散光残留平均为-0.52D。结论:LASIK治疗近视散光效果好,稳定性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分区切削治疗中、高度混合性散光的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应用美国Visx Star4型准分子激光机中的ART程序自行设计分区切削步骤治疗中高度混合性散光患者26例34眼,随访6个月至1年,比较手术前后视力、残余散光度和轴向以及视觉舒适度的改变,将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一行以上者25眼(占73.5%),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9眼(占26.5%),残余散光为-0.25~-0.87DC(平均为-0.57DC),散光轴向改变均小于30°,视觉舒适度较术前提高。结论分区切削治疗中、高度混合性散光效果确切,可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7.
LASIK术后散光增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散光增大的变化及处理时机。方法:在连续的812例接受常规LASIK的近视术者选出有临床意义的散光增大者13例,回顾手术前和术后1~6mo的角膜散光度,全眼散光度以及散光轴位。用SPSS13.0分析术前和术后1,3,6mo全眼散光度和散光轴、角膜散光度和散光轴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的全眼散光度增加非常显著(F=12.373,P=0.000),角膜散光度增加非常显著(F=7.819,P=0.000)。术后1、3、6mo之间的全眼散光度差别无显著性(P1=0.954,P3=0.600,P6=0.301),角膜散光度差别无显著性(P1=0.791,P3=0.943,P6=0.983)。手术后全眼散光轴改变45°以上6眼(46%),角膜散光轴变化45°以上7眼(54%)。术后1,3,6mo的角膜散光轴和全眼散光轴的差异均无显著。结论:LASIK术后发生的散光增大是由于角膜瓣水肿和角膜基质床泪液过多所致,术后1~6mo角膜散光度和轴位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LASIK治疗高度散光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LASIK治疗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应用LASIK治疗高度散光眼(A组,137眼)和低度散光眼(B组,140眼)的术后效果.随访1 a以上,观察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以及手术前后散光及其散光轴位的变化.结果 术后1 a,术后UCVA≥术前BCVA分别为A组132眼(96.4%),B组140眼(100%);术后UCVA≥0.8和≥1.0者.A组分别为134眼(97.8%)和126眼(92.0%),B组分别为137眼(97.9%)和133眼(95.0%);术后UCVA较术前8CVA提高≥1行者,A组51眼(37.2%),B组17眼(12.1%).A组和B组术前散光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散光在±0.50 D以内眼所占比例分别为116眼(84.7%)和123眼(87.9%);术后2组散光轴位偏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行LASIK治疗高度散光眼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视觉矫正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