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的多层螺旋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LADI)的影像特征及其在寰枢关节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40名无寰枢关节病变的健康志愿者和32例临床确诊的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患者分别行中立位和左右旋转功能位CT扫描,观察其LADI的影像表现,并对左右LADI和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VBLADI)进行测量和对照分析.正常对照组各年龄男女组间双侧LADI不对称阳性率比较用x2检验,正常对照组VBLADI与寰枢椎旋转功能相关性的判定用Pearson双侧检验,正常对照组与病变组比较用四格表精确检验法.结果 (1)正常对照组:240名志愿者双侧LADI不对称的发生率为85.00%(204/240);<15岁年龄组60名,|VBLADI|中位数为0.850 mm,95%百分位数(P95%)=2.450 mm,>2.450 mm 者2名;≥15岁年龄组180名,|VBLADI|中位数0.700 mm,P95%=2.051 mm,>2.051 mm 者10名.VBLADI(-2.146~2.114 mm,中位数0.000 mm)与寰枢椎相对左旋角度(LA:22.949°~44.649°,中位数34.500°)、右旋角度(RA:25.284°~45.334°,中位数35.300°)、左右旋角度差(VLRA:-11.643°~8.623°,中位数0.000°)没有相关性(r=-0.030、-0.005、0.026,P值均>0.05).(2)病例组:32例患者中,<15岁者25例,≥15岁者7例.寰枢关节侧方半脱位(AALSD)17例,其中<15岁者16例,|VBLADI|中位数为3.350 mm,>2.450 mm者14例,≥15岁者1例|VBLADI|≥2.051 mm.寰枢关节旋转脱位(AARD)7例,其中4例<15岁者|VBLADI|均<2.450 mm,中位数为1.200 mm,3例≥15岁者| VBLADI |均<2.051 mm,7例AARD均显示一侧LADI呈伞形.寰枢关节复合脱位(AACD)8例,其中5例<15岁者>2.450 mm者4例,成人3例| VBLADI |均≥2.051 mm.AALSD组和AACD组|VBLADI|≥P95%者多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ARD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8).结论 双侧LADI不对称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能是一种病理状态,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影像征象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寰齿关节退行性变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描述寰齿(AO)关节退行性变的CT表现,统计其临床发病率,探讨AO关节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利用薄层CT扫描对317例接受头颅及下位颈椎CT检查病人的AO关节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双盲法阅片,主要观察内容:骨质增生性改变,关节间隙的改变,横韧带的改变,记录阳性病人的相关临床症状。结果AO关节退变的CT表现主要包括: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横韧带钙化及关节内真空现象。40岁以上的人群中,AO关节退行性变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逐渐升高(P<0.001)。结论AO关节退变在中老人中并不少见,CT可以较好地显示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CT三维重组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寰枢关节的影像检查方法及技术,评价CT三维重组(CT3D)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实验研究寰枢关节骨标本1套,模拟出寰枢关节正常及脱位的模型,进行X线、常规CT及CT3D检查。前瞻性分析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准确率。临床患者87例进行中立位CT3D检查,其中28例加行左、右旋转位。分析CT3D显示脱位征象的特点及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CT3D能清楚、直观的显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各种征象,诊断准确率达100%。表面阴影法(SSD)CT3D显示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最清楚,寰椎下关节面错位程度测量值与标本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中诊断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72例,其中旋转型脱位52例,前脱位13例,后脱位7例。中立位显示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72例,旋转位显示为旋转固定8例,旋转不对称15例。结论 CT3D能显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各种征象,特别是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其中SSD法3D较X线、常规CT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成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金标准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寰枢关节退行性变及其随年龄的增长的CT表现。方法对219例有阳性临床症状病患的寰枢关节进行CT扫描、重组,按年龄分组对该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枢关节退行性变具有出现早,普遍性,时序性的特点。结论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CT表现反应了其病理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CT3D重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寰枢关节不全脱位69例患者的三维影像特点及诊断结果。并比较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显乐寰枢关节结构及病变的优缺点。结果三维CT重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69例,诊断符合率100%,其中,旋转脱位37例,后脱位18例,前脱位14例,脱位合并骨折10例,显示寰枢关节上、下关节面错位69例,寰齿间隙增宽36例及齿突侧距不对称31例,并骨折29例?与MPR或MIP比较,VR与SSD法三维图像显示征象最直观清楚。结论CT3D重建能直观显示脱位的各种征象,准确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类型及脱位程度,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及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颈椎X线与多层螺旋CT扫描在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临床疑诊为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X线常规检查73例,〈7岁组32例,≥7岁组41例;多层螺旋CT检查121例,〈7岁组63例,≥7岁组58例。比较两组的诊断阳性率。结果:73例常规X线检查,诊断24例(阳性率32.88%),其中〈7岁组8例(阳性率25%),≥7岁组16例(阳性率39.02%);121例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58例(阳性率47.93%),其中〈7岁组29例(阳性率46.03%),≥7岁组29例(阳性率50%)。〈7岁学龄前儿童组,X线与CT的阳性率有明显统计学差意,(P〈0.05);≥7岁学龄儿童组,X线与CT的阳性率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7岁学龄前儿童,多层螺旋CT对环枢椎半脱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7岁儿童可依据临床要求选择常规X线或CT检查。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寰枢关节间隙的CT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正常人寰枢关节CT图像关节间隙大小及功能位置间隙变化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120例正常人行中立位CT扫描,66例行冠状矢状位重建,56例行头颅左、右旋各15~25°扫描,30例行侧曲及屈、伸位扫描,56例均摄取中立位及左、右旋转位15~25°X线片.测量CT片寰齿间隙值,观察功能位间隙变化.结果寰齿前间隙(ADI)值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差异.齿突与环椎侧块间隙(LADS),青年儿童组两侧不对称比例及程度高于成人,间隙不对称者寰枢椎发育异常所占比例较高.发现寰枕间存在相对旋转者28例.头颅左、右旋转位,42.86%受检者旋转同侧LADS变窄,57.14%无明显改变与平片结果不同.结论CT扫描对于显示寰枢区结构有X线平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X线平片旋转位间隙变化不同于CT扫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 T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寰枢关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5例临床类风湿性关节炎确诊病例的寰枢关节CT图像,并利用工作站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 PR)和容积再现(VR)成像等进行CT图像的三维后处理,分析寰枢关节骨质、关节间隙、是否半脱位及方向等CT表现。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寰枢关节的主要CT表现为骨质稀疏(6/15),骨质破坏(9/15),关节间隙的变窄或增宽;半脱位7例,其中前半脱位3例,侧方半脱位2例,前后脱位伴侧方脱位2例;2例出现颅底凹陷伴神经病变和椎动脉供血不足,4例因寰枢关节前半脱位引起椎管狭窄,造成脊髓压迫。结论 CT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寰枢关节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9.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寰枢椎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包括SSD,MPR,VR),平扫层厚2.5mm或5.0mm,重建层厚0.625mm或1.25mm,其中22例患者行普通X线检查,10例行MR检查。结果:33例患者中,单纯横韧带损伤1例,寰椎骨折5例,寰枢关节脱位8例,枢椎骨折19例,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及分型,寰齿间隙的改变。平片漏诊率为22.7%(5/22),轴位图像漏诊率为6.1%(2/33),结合三维后处理漏诊率为0%,MR能清晰显示脊髓损伤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寰枢椎损伤的首选方法,结合MR可以进一步了解脊髓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0.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颈部淋巴结结核CT诊断的认识。方法:女性15例,男性7例。CT平扫22例,增强扫描19例。结果:22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100%)。以中下颈及颈后三角区受累最常见,Ⅳ区 锁骨上区占86.4%,V区占63.6%。CT增强扫描分4型:1型:均匀强化;2型:薄环状强化;3型:花环状强化;4型:不均匀强化。各种增强类型可同时存在,二种及二种以上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占86.4%,淋巴结融合占68.2%。结论:CT增强检查能清楚显示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的数目、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多种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反映不同时期病理改变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1.
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MSCT扫描腕关节损伤患者20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腕关节损伤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桡骨远端、尺骨茎突骨折8例,合并舟状骨骨折2例,合并舟状骨骨折伴月骨脱位1例;舟状骨骨折8例;月骨脱位4例;三角骨骨折2例,合并钩骨、豆状骨骨折1例;第4、5掌骨基底部骨折各1例。MS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结论:MS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T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腕关节损伤的基本征象,为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评价骨关节外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评价骨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骨关节外伤临床表现明显 ,而X线平片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 ,CT扫描范围根据X线平片确定 ,扫描层厚 3mm ,进床速度 6mm/s ,36 0°/s扫描。将原始数据重建为 2mm层厚 ,1mm间隔 (重叠率 5 0 % )。将重建后图像传至工作站 ,应用多层面容积重建 (MP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 ,由两名以上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双盲法分析。结果 :84例骨关节外伤中包括肩 15例、肘 6例、腕 5例、髋 2 7例、膝 2 3例、踝 3例 ,以及环枢关节 5例。MPVR和SSD均提供了准确的影像诊断。结论 :螺旋CT检查 ,特别是MPVR对平片或临床可疑关节损伤者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且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汤振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7):1074-1075,107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眶区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0例眶区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0位患者行眶区常规剂量(115mAs)扫描,B组90位患者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行低剂量(40mAs)扫描,比较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40mAs)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间的CTDIvol、DLP值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眶区外伤低剂量扫描不仅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而且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寰齿关节和寰枢外侧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病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寰齿(AO)关节与寰枢(AA)外侧关节退变的关系。方法:对164例接受头颅CT检查病人的AAU关节行CT扫描。结果:寰枢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病(AAOA)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赘。二关节退变有相关性。结论:AO关节和AA外侧关节退变分别见于40岁和50岁以后,二者有一这一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组在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患者,全部行16层螺旋CT螺旋容积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包括VR法和SSD法)及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分析各种后处理方法对骨折显示情况。结果:30例复杂部位骨创伤患者,CT横断面重建图均获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VR、SSD重建和MPR重组,均获明确诊断。16层螺旋CT横断面重建图可发现细小骨折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但缺乏立体感,3D重建立体感强,通过旋转可从各个角度和方向进行观察,清楚直观,MPR法可从多方位显示骨折线走行和骨片移位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各具特色,能提供准确的细小信息和直观的立体信息,结合使用可简化思维,提高诊断准确性,是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CT检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胰腺损伤早期CT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在胰腺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胰腺损伤患者的CT资料,按照手术结果观察其首次CT表现及24h内动态变化特点。结果:17例胰腺损伤中,手术探查证实挫伤11例,裂伤6例;首次CT检查,胰腺未见异常3例,漏诊2例,明确提示有胰腺损伤12例,敏感性70%;10例经24h内的动态观察,CT均显示损伤加剧的征象。结论:胰腺损伤合并伤多且早期常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容易漏诊。胰腺损伤包括胰腺实质损伤和胰腺导管破裂,CT扫描对多数胰腺实质损伤能作出早期诊断,对胰腺导管破裂无法直接显示。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早期密切随访对胰腺损伤的诊断和决策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肾螺旋CT平扫与增强延时扫描对肾损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与增强延时扫描对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57例肾损伤患者外伤后30min~3d均经螺旋CT平扫,其中,23例又经增强延时扫描,回顾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Ⅰ型肾挫伤(肾内血肿)25例,Ⅱ型肾包膜下血肿11例.Ⅲ型严重肾损伤(肾撕裂或肾断裂)15例,Ⅳ型肾例血肿6例。23例肾损伤CT增强扫描和延时扫描不仅显示了平扫所见,而且,还硅示了肾集合系统损伤导致尿外液渗9例。结论肾螺旋CT平扫与增强延时扫描能显示肾损伤的的部位、范围、类型以及合并其他的损伤,并能指导怖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钝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肠道钝伤的CT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8例胃肠道钝伤者的CT表现。结果:①损伤特异性征象:腹腔积气4例;②提示性征象:肠壁 增厚4例,肠系膜增厚,浸润2例,肠管间系膜积液4例,肠管扩大1例;③腹腔积液8例。结论:胃肠道损伤的CT表现对定性、定位诊断,并发症显示具有重要的价值,适宜的扫描技术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