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长期糖尿病大鼠心脏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及其三种亚型的改变。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注射造成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模型,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和离体左心房收缩功能实验等方法观察心脏α1-AR及其三种亚型的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与同龄对照大鼠相比,心脏α1-AR最大结合容量(Bmax)无显著差异,但α1B-AR减少,α1D-AR增加。糖尿病大鼠左心房α1-AR介导的最大收缩反应较对照组增加36%(P〈0.05),pD2值不变。α1-AR亚型三种不同选择性拮抗剂5-MU、spiperon和BMY7378拮抗NE正性变力效应的pA2值不变。结论提示长期糖尿病大鼠心脏α1-AR介导的最大收缩反应增强,其主要与受体后信号转导效应增强有关,其中以α1B-AR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长期糖尿病大鼠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及其亚型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长期糖尿病大鼠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及其亚型的改变。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和离体左心房收缩功能实验。结果:糖尿病大鼠心脏β-AR的最大结合容量下降34%(P<005),KD值不变。CGP20712A竞争抑制曲线两位点分析显示β1-和β2-AR之间比例未发生改变。糖尿病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激动β-AR介导的最大收缩反应(Rmax)较对照组下降64%(P<005),pD2值显著增大(P<005),CGP20712A阻断β1-AR后,β2-AR介导心肌的Rmax不变,而pD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CI118551阻断β2-AR后,β1-AR介导心肌的R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2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糖尿病大鼠心脏β-AR总数明显下调,且β1-和β2-AR下调的程度相同;β-AR对ISO敏感性的增加,主要是由β2-AR的改变引起,β-AR介导的最大收缩反应的降低,是由β1-AR的改变引起。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长期糖尿病大鼠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α1肾上腺素受体及其亚型的改变。在功能实验中,糖尿病大鼠左心耳对异丙肾上腺素与苯肾上腺素所介导的正性肌力作用无显著改变,而放射配体结合实验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心肌β受体与α1受体数目均显著下降(P<0.05);在α1受体中,α1B受体亚型所占的比例显著增高,由于在大鼠心脏主要由α1B亚型受体介导正性肌力作用,上述亚型的改变可部分解释糖尿病大鼠心肌α1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以阐明该抗体参与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方法:用β1-AR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段免疫抗β1-AR自身抗体阴性大鼠(9周),定期检测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心功能、心肌组织凋亡现象和caspase-3,8,9活性。结果:(1)免疫组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逐渐升高并维持于高水平[1∶(1280±0.07)];对照组始终在1∶10左右;(2)TUNEL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免疫组大鼠在免疫3、4、5周心肌组织发生明显凋亡,caspase-3,8活性增高,免疫7、9周心功能明显下降,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抗β1-AR自身抗体可能通过激活死亡受体途径促进在体大鼠的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最终引起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抵抗性高血压大鼠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和方法:用高糖喂养复制胰岛素抵抗性高血压(insulin-resistanthypertension,IRH)大鼠模型,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和离体左心房及主动脉收缩功能实验,观察IRH大鼠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drenoceptor,α1-AR)及其3种亚型在心脏和主动脉的改变。结果和结论:IRH大鼠与同龄SD大鼠相比:(1)心脏α1-AR密度下降48%(P<005),而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不变。(2)心脏α1-AR3种亚型占α1-AR总数的比例和在介导心脏正性变力效应中的作用表现为α1B-AR增加,α1D-AR减少,而α1A-AR不变。(3)介导主动脉收缩的α1-AR及各亚型对激动剂的敏感性及最大收缩效应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长期容量超负荷(VOL)条件下大鼠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及其上游调控因素心脏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用RT-PCR及Northern杂交检测心脏交感神经NET表达组织特异性、VOL后不同时间大鼠心脏交感神经NET及β1-AR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①心脏交感神经节专一性表达心脏交感神经NET基因。②VOL后3 d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下降最显著(24%)(P<0.05)此后逐渐增高,至手术后60 d高于对照组32.8%(P<0.05);3-30 d舒张末压(LVEDP)显著增177.96%-234.75%(P<0.05),术后60 d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VOL大鼠术后3-30 d NET、β1-AR mRNA表达无下降(P>0.05),60 d NET RT-PCR及Northern杂交检测分别显示下降43.3%(P<0.05)和 63.5%(P<0.05),Northern杂交显示β1-AR下降50%(P<0.05)。结论:长期心脏VOL大鼠左心室β1-AR mRNA可维持较长时间稳定与心脏交感神经NET mRNA表达相对稳定有关。NET表达正常对维持β1-AR对肾上腺素能刺激的敏感性,维持心脏收缩功能正常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2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采用125I-BE2254放射配基结合实验和离体灌流左心房收缩功能实验,观察12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3种亚型的分布及其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的改变。结果:SHR与年龄匹配的Wistar大鼠相比,(1)心脏α1-AR最大结合容量显著增加;去甲肾上腺素(NE)通过激动α1-AR引起的累积浓度-收缩效应曲线显著左移;(2)BMY7378和WB4101的高亲和性位点所占百分比显著增大,而(+)niguldipine不变;(3)经CEC预处理引起NE累积浓度-收缩效应曲线右移的程度显著增加,BMY7378和WB4101拮抗NE介导正性变力效应的pA2值均显著增大。结论:SHR较同龄Wistar大鼠心脏α1-AR总数增多,对NE的敏感性显著增高,α1D-AR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在介导收缩效应中的作用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4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及其3种亚型分布与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离体左心房收缩功能实验和放射配体结合实验。结果:SHR与Wistar大鼠相比,(1)心脏α1-AR总密度无显著变化,但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5);(2)心脏α1A-AR数量无明显改变,而α1B-AR增加,α1D-AR减少,但3种亚型受体在介导NE所致心肌正性变力效应中均无显著改变。结论:提示SHR心脏α1-AR对NE敏感性的增加可能与受体后信号转导和/或兴奋收缩耦联的增强有关,其中尤以α1D-AR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通过过度表达人β 1-AR观察其对心肌收缩反应、cAMP水平及L -型Ca 通道的影响。方法心肌细胞可通过酶催化的方法获得 ,并与人β1-AR腺病毒 (100MOI,1000MOI)共培养48h。受体配基结合测定受体数量 ,ELISA法测定cAMP水平等。结果与100MOI或1000MOIβ1-AR共培养48h后 ,受体数分别增加18倍和30倍。基础收缩 (在1mmolCa 浓度下 )由对照组(5.4±2.7) %缩短率 (平均值±标准差 ,n=265)分别增加到(7.1±3.7) % (n=151,P<0.001)和(9.1±3.8) % (n=201 ,P<0.001)。收缩增加的幅度通过β1-拮抗剂CGP20712A(作为反向激动剂 )可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cAMP水平没有增加 ,而且cAMP拮抗剂(RpcAMPS)或Carbachol(其抑制cAMP刺激的收缩反应 )对增大的基础收缩没有显著的影响。在100MOI时 ,L-型Ca 通道电流显著增强[对照组(4.5±0.6)pA/pF,β1 过度表达组(9.0±1.2)pA/pF ,n=4,P<0.01]。结论激活的心肌收缩反应是由过度表达β 1受体引起 ,β 1受体可能是通过非限定膜途径直接偶联到L -型Ca 通道上  相似文献   

10.
异丙肾上腺素舒血管作用机制的在体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NOS(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产生的血管舒张作用的影响及涉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亚型,探讨NO是否作为β-AR激动后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信使物质参与β-AR激动产生的血管舒张。方法:利用家兔股动脉恒流灌注模型。结果:(1)Isoprenaline产生浓度依赖的血管舒张。(2)NOS抑制剂L-NAME阻断了isoprenaline产生的血管舒张作用。(3)β1-AR阻滞剂CGP20712A不能阻断isoprenaline产生的外围血管舒张作用,但β2-AR阻滞剂ICI118551能阻断isoprenaline产生的外周血管舒张作用。结论:Isoprenaline引起兔股动脉舒张通过激活NOS介导,涉及的β受体亚型为β2受体。  相似文献   

11.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是交感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介导脂肪分解与热生成作用,该受体激动时局部脂肪分解增加。如果决定β3-AR性状的基因发生突变,可以导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肥胖等。因此,关于β3-AR基因多态性与IR、EH相关性研究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对大鼠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主动免疫大鼠的方法获得β1-AA阳性的IgGs (pIgGs);免疫磁珠分选技术获得大鼠B淋巴细胞;CCK8法检测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β1-AA(0.1 μmol/L pIgGs)促进LPS刺激的大鼠B淋巴细胞增殖(A值:0.739±0.036 vs 0.533±0.032,P<0.05),且有浓度依赖性的趋势;该效应可以分别被β1/β2-肾上腺素受体(β1/β2-AR)阻断剂部分阻断,被两种阻断剂共同作用完全阻断;pIgGs对静息的大鼠B淋巴细胞无增殖作用.结论 β1-AA可能通过B淋巴细胞表面的β1-AR和/或β2-AR信号通路促进激活的B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的β1、β2两种亚型已被普遍接受,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β3-AR)发现较晚,是完全不同于β1、β2的另一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最初在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研究中被发现,它对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大约是对肾上腺素敏感性的10倍,自首次克隆出了基因序列以来,对β3-AR的相关研究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β3-AR在体内多种脏器组织中均有分布,参与了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心血管调节、抗肥胖作用、抗糖尿病作用及胃肠道、泌尿道的解痉和抗炎作用等。本文着重阐述β3-AR的心血管调节与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l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389A/G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fion,AM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50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对照者的基因型,同时采集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统计学分析和多因素参与的回归分析。结果AMI组和对照组在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等位基因在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多因素参与的回归分析中,389A/G多态性(OR:2.88,95%CI:1.70—4.88,P〈0.01)、吸烟(OR:2.72,95%CI:1.52—4.88,P〈0.01)、高脂血症(OR:2.85,95%CI:1.68—4.86,P〈0.01)、糖尿病(OR:2.38,95%CI:1.27—4.47,P〈0.01)和高血压(OR:2.00,95%CI:1.62—3.45,P〈0.05)均为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389A/G多态性与AMI明显相关,为A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β3-肾上腺素能受体(AR)表达水平的变化及β3-AR激动时对心脏室颤阈值(VFT)和心室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心力衰竭组(n=8)及对照组(n=8)。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致心肌梗死建立心力衰竭模型;使用RT-PCR法检测左心室β3-AR mRNA的表达;观察使用β3-AR激动剂BRL37344对VFT、ERP和LVESP、+dp/dtmax、-dp/dtmax的影响。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β3-AR mRNA表达量(β3/β-actin的比值) 增加(0.011 vs 0.028, P<0.05),所占比例(β3123) 增加(1.2% vs 5.4%, P<0.05);②心力衰竭大鼠VERP较正常对照组VERP明显延长(70.5 ms±5.5 ms vs 59.5 ms±6.4 ms,P<0.05);静注BRL37344后,心力衰竭大鼠VERP稍延长,但对比用药前VERP无显著差异(73.0 ms±4.8 ms vs 70.5 ms±5.5 ms,P>0.05);③心力衰竭大鼠VFT较正常对照组VFT显著降低(10.9 mV±0.8 mV vs 30.5 mV±1.3 mV,P<0.05);静注BRL37344后,心力衰竭大鼠VFT相比用药前亦显著降低(7.1 mV±0.6 mV vs 10.9 mV±0.8 mV,P<0.05); BRL37344降低VFT的作用与BRL37344对LVESP、+dp/dtmax、-dp/dtmax及β3-AR mRNA表达量的改变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0.708、0.759、0.787(P<0.05)。结论: 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β3-AR mRNA表达明显增高,β3-AR激动时不影响衰竭大鼠心室ERP,但明显降低衰竭大鼠心脏VFT,其降低VFT作用与β3-AR的负性肌力作用及β3-AR mRNA表达量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众多因素中,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的主要效应因子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11的受体都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成员。肾上腺素受体(AN)包括α1;α1和β三型,每一型又至少分为三个亚型。三型受体分别与Gq/11、Gi和C3蛋白偶联,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介导心脏收缩、血管舒缩、心肌肥大等效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主要分为AT1和AT2两种亚型,前者与Gq/11或Gi蛋白偶联,通过激活肌醇磷脂水解或抑制。AMP生成介导平滑肌细胞收缩和增殖、心肌肥大以及醛固酮释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尿皮素(urocortin)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心肌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右心房肌、左心房肌和右心室肌标本,观察尿皮素对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影响。结果: 尿皮素1-10 nmol·L-1浓度依赖性地增强Wistar及高血压大鼠右心房心肌收缩力,尿皮素 3和10 nmol·L-1使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右心房肌收缩力分别增加(31.1±14.9)%和(65.7±22.4)%,明显强于Wistar大鼠的正性肌力作用(P<0.01)。尿皮素 1-10 nmol·L-1浓度依赖性地增强Wistar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房心肌收缩力,但对2种动物的作用无明显差别。尿皮素不影响Wistar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右心房的心率和右心室肌条的收缩力;去甲肾上腺素对上述标本则产生明显的正性频率作用和正性肌力作用。结论:尿皮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心房的正性肌力作用明显强于对Wistar大鼠的作用,提示尿皮素相关性心脏功能的改变,对高血压病可能具有重要的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阿片δ受体激动剂能否诱导心脏缺血预处理的延迟保护效应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大鼠随机分4组,A、B组以阿片δ受体激动剂DADLE预处理(2mg/kg),C、D组注射生理盐水,24h后4组都制成离体心脏,低温缺血3h,复灌1h。观测心功能、ATP等。其中B、D组在缺血前以优降糖阻止心肌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结果A左室压力变化最大速率恢复率和心肌ATP含量都高于B、C、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or P〈0.05),而B、C、D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心肌丙二醛含量与CK-MB漏出活性明显低于B、C、D组(P〈0.01 or P〈0.05)。结论阿片δ受体激动剂可以诱导预处理的延迟效应,并减轻大鼠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ATP敏感性钾通道参与介导其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心肌缺血时 β肾上腺素能受体 (β -AR)信号转导改变 ,以及四逆汤对其影响 ,应用心得安阻断 β-AR ,以垂体后叶素 (Pit)造成大鼠心肌缺血 ,采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测定心肌细胞膜 β -AR密度 ,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心肌细胞膜腺苷酸环化酶 (AC)活性、外周血及心肌组织中环磷酸腺苷 (cAMP)水平。结果提示 :心肌缺血时 β -AR密度上调 ,而AC活性及cAMP水平却低于正常组 (P <0 .0 1)。四逆汤 (SD)能提高 β -AR密度 ,增加AC活性及cAMP水平 ,促进心肌 β AR信号转导。同时也表明 β -AR、AC和cAMP的放射分析对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缩窄腹主动脉和左肾动脉方法复制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观察心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及其亚型分布的变化,显示在心功能不全大鼠心肌组织上α_1-AR的数量及对 ̄125I-BE的亲和性与假手术大鼠无显著差别,但α_1A亚型占α_1-AR总数的比例比假手术大鼠明显增高(51±7%比22±5%,P<0.01)。离体左心房收缩功能实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心肌最大收缩效应无显著差别;当用10μmol/L酚妥拉明阻断α_1-AR时,心功能不全大鼠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收缩效应曲线无显著左移,用1μmol/L苯肾上腺素激动α_1-AR时,亦未使异丙肾上腺素浓度-收缩效应曲线右移,用1nmol/LWB4101阻断α_1A亚型时,NE浓度-收效应曲线不再出现左移,但20μmol/LCEC不可逆阻断α_1B亚型后,NE浓度-收缩效应曲线仍显著右移。结果提示,心功能不全α_1-AR及α_1A亚型对β-AR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的抑制作用消失,而α_1B亚型对β-AR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的增强作用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