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源性猝死 ( SCD)是由原发性心脏疾病或通过心脏的发病机制引起的迅速并且未能预料的死亡。由于多数死者生前无任何先兆症状和体征 ,往往失去治疗时机。作者总结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临床研究结果 ,对于心源性猝死的电生理预测指标和防治的方法作一简要介绍。1 猝死的电生理检测1 .1 高级别室早 即 Lown分级 ~ 级 ,特别是动态心电图显示 Ron T或 Ron P现象 ,或存在复合异位心律的病人 ,极易发生猝死。1 .2  S- T段明显抬高或呈单相曲线 提示缺血心肌细胞与正常心肌细胞间存在损伤电流 ,由于细胞受损、基质缺乏和离子的变化等带来…  相似文献   

2.
绝大多数心源性猝死者患有严重的冠心病(不一定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约有5%~6%发生心源性猝死者虽经全面检查未能发现心脏有器质性改变,此类患者被认为患有原发性电疾患(Primary electrical disorders).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运动性心源性猝死是由与遗传相关的潜在心脏病和运动共同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其定义涉及3个方面内容:①主要表现形式为心脏事件是以晕厥和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为特征。SCD目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指在既往健康的状态下,因非创伤性原因引起的意外心脏骤停,并于发病6h内死亡(或存活)。②心脏事件大都发生在运动(尤其是高强度运动期或在高强度运动之后)和激动后马上发生,但也有发生于休息或睡眠中者。  相似文献   

4.
郁礼兴 《上海医学》1989,12(3):177-180
室速和室颤是心脏病患者(主要是缺血性心脏病)猝死的主要原因,为目前医学领域内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有关植物神经系统与心源性猝死的关系已成为心源性猝死防治工作中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动物实验证实,刺激正常动物心脏交感神经可明显降低室颤阈且显示左侧星状神经节在提高室颤易感性中起主导作用。Verrier等采用序贯性R/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病人男性 ,45岁 ,因头部、胸部被他人击伤后 2小时入院。 2小时前因与人争执 ,被他人用拳脚击伤头部、胸部。当时既感头痛、头晕、恶心 ,无呕吐。查体 :头顶部压痛“ ” ,无头皮血肿及颅骨凹陷 ,左胸部见皮下瘀斑压痛“ ” ,骨擦音“ -”。诊断颅脑轻度闭合性损伤、左胸部软组织挫伤。入院后给予对症治疗 ,病情平稳 ,无特殊变化。入院第 3天的2 0 :30 ,病人主诉胸痛、胸闷。查体 :胸前区轻压痛 ,心肺听诊无异常所见。Bp 17.5 / 11.0kPa ,P 76次 /分。未予特殊处置 ,嘱病人休息。 2 2 :40病人主诉胸痛加剧 ,查无阳性体征 …  相似文献   

6.
低镁血症与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亚莉 《甘肃医药》1995,14(5):280-280
  相似文献   

7.
杨建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3):1602-1604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2008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共同修  相似文献   

8.
9.
10.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指因心血管原因造成的,突然发病1 h内或距离最后所知稳定状态24 h内的死亡,发病率高、存活率低。心脏自主神经尤其交感神经与SCD的关系是目前相关研究的焦点。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交感神经分布不均及病理状态下的重塑均会造成心律失常易感性增高甚至诱发心源性猝死。药物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预防及近年先后出现的星状神经节切除、肾动脉神经消融、脊髓刺激等均对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本文就心源性猝死与交感神经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唐海沁 《医学综述》1998,4(2):82-83
<正>预测心源性猝死(SCD)多年来一直是心血管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技术进行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lity HRV)分析来预测心源性猝死,是预测SCD研究的重大进展。它突破了以往Holter仅用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测的概念,与临床更加密切相关,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运动和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海新  吕聪敏 《医学综述》1998,4(9):503-505
<正>参加体育运动和各项竞赛的职业运动员逐年增多,在运动中和运动刚结束后引起的猝死事件虽很罕见,但因不能预料而被关注。即使不是职业运动员,只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或剧烈活动,就存在猝死的潜伏危险。一些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偶而参加剧烈运动,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13.
庞雅楠 《医学综述》2011,17(8):1151-1153
心源性猝死(SCD)是临床常见急重症,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病率较高。SCD发生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主要机制为心律失常。由于SCD病死率高,早期发现和预防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关于SCD预警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实验证明纽约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变异性、T波交替及多种血清学指标均对SCD的预防具有指导意义,也进一步为SCD的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病最危急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发病6h内死亡者,多数学者主张指发病1h内死亡者。现收集1980年4月~199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或急症病例4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试图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15.
随机抽取本中心2000—2004年院前急救心源性猝死患者100例(完整病历),就其发病原因和院前急救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王银阁 《西部医学》2010,22(2):357-358
从人的睡眠生理及自主神经活动,探讨睡眠中各种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机理,希望有助于心源性猝死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从而降低猝死率。  相似文献   

17.
<正>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外表健康或其疾病没有严重到可以预测突发死亡的人群,在出现症状后1h内发生的、由心脏原因导致的意外的自然死亡[1-2]。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SCD,一项基于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估计中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SCD [3]。  相似文献   

18.
心源性猝死发病急骤、凶险,属危重病症。抢救治疗争分夺秒,刻不容缓,及早发现及早有效的抢救,是猝死得以复活的首要重要条件,但在抢救中护理是至关重要必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心源性猝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死亡。猝死病人可以是无病史的“健康人”,也可以是虽然有病史但病情已经好转或稳定者,其包含的时间概念是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很短,难以预料又猝不及防,因此在时间概念上观点不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时限不超过6小时,在1小时内的猝死者大多数是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简称SCD)。  相似文献   

20.
心源性猝死1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