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设计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护理流程表。方法通过查阅指南和文献,设计ICU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联合俯卧位通气患者标准化护理流程表,将标准化护理流程表应用于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的患者中,对比该标准化护理流程表使用前后的护理操作情况。结果标准化护理流程表能规范护士操作流程,护士实施俯卧位通气用物准备时间、翻身时间都低于标准化流程操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流程表应用于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有助于规范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流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2.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院内“999”急救中的应用及管理体会。完善院内体外膜肺氧合急救护理团队管理;制订“999”急救后启动体外膜肺氧合程序流程与应急预案;改进用物管理,缩短准备时间;强调医护抢救配合,注重心肺复苏质量与体外膜肺氧合置管效率;做好院内转运管理等。对10例“前ICU期”的心搏骤停患者成功建立体外膜肺氧合,从患者第1次发生心搏骤停至体外膜肺氧合成功转机时间38~74 min,平均(49.5±6.2)min;10例均成功行院内转运至ICU,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经过整体治疗与护理,5例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后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未有脑功能障碍等相关并发症;3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4 d,心功能无法逆转,家属提出自动出院;2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48 h内,再次出现心搏骤停合并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3.
金小娟  曾妃   《护理与康复》2020,19(2):41-43
总结6例ICU患者实施清醒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时,加强心肺功能监测,控制出凝血,合理镇痛镇静,维护泵的有效运转,同时增强营养供给,鼓励早期运动,有效控制并发症,更利于治疗和康复.6例患者均成功撤除体外膜肺氧合,2例患者ICU治疗后康复出院,4例患者治疗后转回普通病房1周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手术中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将2012-2014年实施ECMO的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过程中按照标准化护理程序抢救;将2009-2011年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前后相关指标及团队满意度。结果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前后,护理团队在成员到位时间、开始抢救、物品准备、管道预充、置管完成时间以及团队流程满意度提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实施,能够帮助护士规范护理操作,提升操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总结1例主动脉夹层孕妇急诊行Bentall术联合剖宫产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术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护理体会。实施的主要护理措施是密切配合医生进行体外膜肺氧合的建立,做好体外膜肺氧合的管道管理,监测患者病情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做好液体管理,预防及对症处理出血、血栓、下肢缺血、感染等并发症。经治疗和护理患者各指标显示脏器整体恢复良好,入住ICU 22d转至普通病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并发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在团队配合下,为患者建立体外膜肺氧合,实施院内安全转运;给予体外膜肺氧合管道安全管理,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加强抗凝指标监测,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管理,观察并发症,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于体外膜肺氧合第2天,肝素抗凝5 d后出现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及时调整新型抗凝药,术后第9天,给予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术后第24天康复出院。结论本例患者病情危重,治疗、护理难度大,院内安全转运,低氧血症的观察,出血/溶血的护理,抗凝指标的监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等是护理需注意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总结10例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体会。组建专业的转运团队,制定转运流程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转运前充分评估病情并做好仪器和用物准备,转运途中做好患者及仪器的安全管理,转运后做好再查工作,均是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点。经以上转运方法,6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完成ICU与导管室间的转运,3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顺利完成CT检查,1例重症肺部感染合并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患者在急诊科紧急建立体外膜肺氧合后安全转运至ICU。  相似文献   

8.
王婷  朱明丽 《护理学报》2018,25(2):61-63
目的 总结急危重症患者应用高新技术抢救成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例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进行心肺复苏,在成熟的医护团队配合下,给予高效的心肺复苏,尽早进行脑保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加强体外膜肺氧合管道护理,出现凝血后的正确处理等.结果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第6天,患者出现血管穿刺口局部凝血,导致非计划体外膜肺撤机,住院22 d救治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病情进展快,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概率高,是护理重点.一旦决定启动体外膜肺氧合,体外膜肺氧合团队人员必须迅速到位,高效开始救护.体外膜肺氧合建立成功后应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总结3例体外膜肺氧合桥接心脏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要点包括:院内体外膜肺氧合的安全转运、术前危重患者的病情讨论及手术间准备、手术期的安全管理、术中感染控制、异物残留的防范。本组3例均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其中2例于术中撤除体外膜肺氧合,顺利脱机,1例于术后4 d成功撤机。  相似文献   

10.
总结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救治1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经验.针对该患儿病情,通过快速成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尽早启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优化容量管理,实施"清醒"镇静镇痛,及时发现并处理下肢缺血并发症,在循证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患儿心功能恢复,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144 h,入院第10天转出重症医学科,第18天出院,3个月随访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护理领导小组的建立及其对ICU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7年5月建立ICU护理领导小组,负责ICU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的修订、护理工作制度及技术文件的学习与传达、监督各项制度与规范的实施、发现并记录工作中各个方面及环节存在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方案。结果提高了ICU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急救护理、消毒隔离和病房管理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意外事件和患者并发症均有降低(P0.01或P0.05)。结论 ICU护理领导小组的建立可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肛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的效果。方法:构建肛肠外科无痛病房,包括建立疼痛管理团队并确定职责,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制订镇痛方案等。建立无痛病房前后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无痛病房建立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2.8±0.8)、48h内疼痛频次(0.9±0.6)、需止疼药物频次(0.5±0.4)、首次排便时疼痛评分(1.8±0.7)、平均住院日(7.9±0.6),均小于建立前(P〈0.01),满意度评分(4.2±0.5)高于建立前(P〈0.01)。护理人员对疼痛评估(1.8±0.4)、疼痛一般知识(8.4±0.9)、药物镇痛知识(17.4±0.8)、疼痛知识的综合应用(3.8±0.5)4个指标得分均高于建立前(P〈0.05)。结论:通过建立无痛病房,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护理工作程序,提升了护理人员疼痛知识掌握程度及疼痛管理水平,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提高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源及疲惫感现状,为维护其身心健康,提高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40名急诊科医护人员设为急诊组,49名门诊部医务人员设为门诊组,37名普通外科医护人员设为普外组,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疲倦感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评分,急诊组总分和专业及工作、时间及工作量、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门诊组(P<0.01),门诊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普外组(P<0.01),急诊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普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工作疲倦感量表评分急诊组情绪疲倦感、工作冷漠感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门诊组(P<0.01),工作成就感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门诊组(P<0.01);门诊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普外组(P<0.01);急诊组工作成就感维度评分显著低于普外组(P<0.01),情绪疲倦感、工作冷漠感维度评分与普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源及疲倦感现状较为严重,工作成就感明显不足,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筛选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阻断时间(P0.01)、体外循环时间(P0.05)、术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P0.05)、术后最低氧合指数(P0.01)、有创通气时间(P0.01)、是否应用吗啡(P0.05)在谵妄与非谵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的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术后最低氧合指数(P0.05)、有创通气时间(P0.05)均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谵妄延长住ICU时间,但对住院时间无影响。结论加强心理疏导,减少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改善术后氧合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的人格特质特点,为正确选择、培养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所二级以上医院的258名护理人员运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内外向和精神质得分高于常模(P<0.01),掩饰性得分低于常模(P<0.01);不同特征护理人员的人格特质存在差异(P<0.01或P<0.05);不同离职意愿、满意度护理人员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不同特征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在实践中尤其是甄选护理人员时可以借鉴人格特质与工作相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工作人员是否戴帽子口罩对10万级洁净ICU空气质量的影响,为洁净ICU的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第1天、第3天进入ICU病房所有人员全部戴帽子口罩,所得数据为对照组,第2天、第4天进入ICU病房所有人员除进行操作外均不戴帽子口罩,所得数据为观察组,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浮游菌测定法、尘埃粒子计数法对10万级洁净ICU的空气质量进行采样,监测空气中尘埃数、浮游菌、沉降菌数,连续监测4d,比较结果。结果ICU环境中尘埃粒子数的监测情况,0.5μm尘埃粒子数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95,P〈0.05),5.0μm尘埃粒子数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6,P〉0.05);O.5μm尘埃粒子在不同时间段及不同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9,P〈0.05),不同时间段0.5μm尘埃粒子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72,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0.5μm尘埃粒子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84,P〈0.05);5.0μm尘埃粒子在不同时间段及不同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84,P〈0.01),不同时间段5.0μm尘埃粒子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17,P〈0.01);不同病房0.5,5.0μm尘埃粒子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环境中浮游菌、沉降菌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段ICU环境中沉降菌及浮游菌数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ICU病房中,戴帽子12I罩比不戴帽子口罩空气中0.5μm尘埃粒子数少,而对5.0μm尘埃粒子数没有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ICU大厅在上午查房、护理等室内人员较多时是导致空气中尘埃、浮游菌、沉降菌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否戴帽子口罩不是影响动态10万级洁净ICU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不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是否戴帽子口罩可以不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刘芳  热孜亚  岳鹏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706-707
目的通过两种评分方法评价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量。方法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修订量表的内容与计时法,对入住神经内科ICU急性期的25例患者进行护理工作量和护理时间的评价。结果神经内科ICU患者不同班次的护理工作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与非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每例患者护理所消耗的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修订量表与计时法反映了神经内科不同班次、不同危重程度患者的护理工作量,为动态调配护士人力资源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患者住院期间抑郁焦虑的发病率及出院后抑郁焦虑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250例神志清楚及智力正常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原发病的严重程度[以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量表评估]、APACHEⅡ评分、呼吸机使用天数、每日睡眠时间、入住ICU的时间等10项资料,在入院4 d后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来测评其住院期间抑郁焦虑的发病率;在患者出院2个月内,成功随访195例,以HADS量表再次测评患者出院后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与患者出院后抑郁焦虑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ICU患者住院期间抑郁焦虑的发生率为2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CI评分(P<0.01),住院期间HADS评分(P<0.05),入住ICU时间(P<0.01)3项为患者出院后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CCI评分(P<0.01),APACHEⅡ评分(P<0.05),住院期间出现谵妄(P<0.05),住院期间HADS评分(P<0.05),入住ICU时间(P<0.01)5项因素为患者出院后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住院期间抑郁焦虑的发病率较高。原发病较重,住院期间出现精神症状,入住ICU时间长是患者出院后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原发病较重,APACHEⅡ评分较高,且住院期间出现精神、谵妄症状,入住ICU时间长是患者出院后出现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院推行“爱心天使”护理品牌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对护理人员素质培训,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重新制订护理质量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制订“爱心天使”护理标准,服务设施人性化,制订文明用语等。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均提高(P〈0.01)。结论推行“爱心天使”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评价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评价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CNSS)应用于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评估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107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56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平均分床方法实施护理;试验组采用ICNSS量表进行护理工作量评估,再按照评估情况合理配置护理资源。对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压疮以及医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人力资源配置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对护理资源配置及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ICNSS量表开展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该方法值程.ICU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