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对短期卧床模拟失重引起被试者中医证型的论治效果。方法被试者随机分成中药组 (ME)和对照组 (CON)各 5人 ,两组均 - 6°头低位卧床 1 4d ,依据辨证的证侯主法立方 ,随证遣药进行论治。结果ME组无论是中医证机或是对应的生理生化指标 (血浆皮质醇、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性、尿木糖排泄率等 )比CON组都能维持卧床前水平 (P <0 .0 5 )或轻度变化。结论卧床 1 4d模拟失重引起的肾阴虚、血瘀、脾气虚之证本药方都有一定调理效果 ,其中对肾阴虚、血瘀证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对卧床模拟失重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卧床模拟失重骨超声速率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 1 6人、- 6°头低位卧床 3周模拟失重 ,观察中药复方对人体胫骨超声速率 (speedofsound ,SOS)、血钙 (Ca)、血磷 (P)、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 (ALP)、生长激素 (GH)、甲状旁腺激素 (PTH)、骨钙素 (BGP)、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指标的作用。结果与卧床前比较 ,卧床第 7、1 4、2 1天及起床后第 6天胫骨超声速率 (SOS)均显著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中药组比对照组胫骨超声速率增高 ,但无显著差异 ;中药组卧床第1 8天及起床后第 5天血磷均显著升高 ;中药组卧床第 1 8天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功酶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中药组骨钙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即卧床第 1 8天时骨钙素较卧床前升高 ,起床后第 5天骨钙素较卧床第 1 8天降低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中药组卧床第 1 8天甲状旁腺激素显著降低 ,与卧床前比较 ,P <0 .0 5 ;肾上腺皮质激素两组的变化趋势相同 ,在起床后第5天显著增高 ,与卧床前及卧床第 1 8天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或P <0 .0 5。结论中药方可从整体上对抗骨丢失 ,促进骨的正常代谢活动 ,对模拟失重骨丢失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卧床模拟失重状态的中医辨证初探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用中医辨证法对15名卧床21d的受试者民出现的临床证象发生发展进行了辨证分型。结果表明:卧床21d出现了肾阴虚、阴虚阳亢、脾气虚、血瘀四种证型,其中卧床3d时各证象都较重,随卧床时间延长肾阴虚、阴虚阳亢逐渐减轻,脾气虚、血瘀变化同3displaystatu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作用下生成语音的语音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被试者为 6名健康男性青年 ,头低位 - 6°模拟失重条件下记录语音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模拟失重作用下语音的时长有一定增加 ;平均能量明显降低 ,结果非常显著 ;基频有一定降低 ,并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模拟失重对人的语音特征产生一定影响 ,某些语音特征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对抗模拟失重引起的"脾气虚"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中药对抗模拟失重引起的“脾气虚”的效应。方法 分别进行了用中药复方(党参、白术、茯苓等)的动物及人体实验。结果 大鼠连续15d悬吊后出现了体重增长缓慢、脾脏和胸脾萎缩、小腿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萎缩等不良反应,复方能有效地纠正这些反应;人头低位卧床7d出现的体重减轻及各种主观不适,服用该复方后亦有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中药复主能减轻模拟失重条件下引起的动物及人体“脾气虚”的证象。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卧床模拟失重对机体缺氧耐力的影响,对6名受试者,头低位4°卧床(-4°HDBR)7d,检查了卧床前后缺氧耐力和立位耐力,记录了ECG、BP及HR的变化。结果表明:-4°HDBR模拟失重降低了机体的缺氧耐力;缺氧耐力与心血管失调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下体负压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本实验室有关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及下体负压对抗作用的研究,讨论了模拟失重致立位耐力不良的机理可能与心血管功能降低,脑血流降低及内分泌改变等有关,以及采用数学模型方法探讨失重致立位耐力降低机制的作用意义,重点论述了下体负压对抗方案问题。  相似文献   

8.
模拟失重状态人脑波频率涨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短期模拟失重对人脑 7~ 1 2Hz频段脑波频率涨落特征的影响 ,为航天员脑功能选拔及训练监测提供功能性评价方法。方法 - 6°头低位卧床 (HDBR)模拟失重状态 ,记录 1 2名 1 8~ 2 2岁男性正常成人卧床前、卧床期间 (第 3、4、6天 )及恢复期 (卧床结束后第 3天 )清醒闭眼安静状态的EEG ,利用脑波频率涨落分析技术分析 7、8、9、1 0、1 1、1 2Hz 6个频率成分的优势涨落特征。结果卧床前 ,枕顶区优势涨落顺序为 1 0、9、1 1Hz;额颞区 1 0、9Hz竞争主优势成分 ,7Hz位居第 3。卧床后 ,各频率成分之间的主次地位和相互关系发生显著的可逆性变化 ,且所涉及的频率成分及脑区逐渐扩展 ,7、8Hz优势显著上升 ,1 0、1 1Hz优势显著下降 ,枕顶及后颞区 9、1 0Hz竞争主优势成分 ,7Hz位居第 3 ;额区及前颞区主次优势频率为 9、7Hz(F4为 7、9Hz) ,1 0Hz位居第 3。结论模拟失重导致脑波 7~ 1 2Hz频段频率涨落竞争结构显著改变 ,脑调节机能变差 ,易导致发作性头痛等临床症状 ,对脑功能造成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短期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下健康人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hy,ERG)的变化情况。方法 14名男性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受试前、受试第2天及受试第5天按照国际视觉电生理协会的临床电生理标准(2008年修订)记录其视杆细胞反应、最大混合反应、振荡电位、视锥细胞反应和30 Hz闪烁光反应。结果视锥细胞反应及闪烁光反应在受试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视杆细胞反应及最大混合反应波的潜伏期有显著改变(P<0.01),而波幅无明显改变(P>0.05);振荡电位右眼O1波潜伏期呈现逐步延长趋势(P=0.0017);其余各波的潜伏期及波幅均无显著改变(P>0.05);但振荡电位各波的波幅及总和波均呈现在受试第2天升高,受试第5天恢复的趋势。结论头低位模拟失重状态对ERG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其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期 - 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心电向量图 (vectorcardiogram ,VCG)的影响。 方法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年龄 1 9~ 2 1岁 ,进行了 7d - 6°头低位卧床 (HDBR)试验。HDBR前、HDBR第 1、3和 7天时进行了 4次心电向量图检查。结果在卧床期间 ,横面QRS环呈逆钟向偏转 ;右侧面QRS环呈顺钟向偏转 (P <0 .0 5或P <0 .0 1 )。横面和右侧面QRS T夹角在卧床过程中显著增加 (P <0 .0 5或P<0 .0 1 )。其余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 7d头低位卧床可使心电向量参数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与心房、心室的容积变化在时程上一致 ,而且这些参数的改变都在正常值范围内。它与心室病理性肥厚、心肌缺血时心电向量图各参数的变化显然不同。  相似文献   

11.
头低位—6°卧床生理变化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观察了6名19~21岁男性健康受试者,头低位-6°卧床8天生理生化指标昼夜节律特性的变化。结果:心输出量、脉压和去甲肾上腺素日平均水平显著下降;外周阻力、尿中的Na~+、K~+和皮质醇含量显著增加。这表明,卧床使心血管功能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水盐代谢紊乱。从心输出量和去甲肾上腺素之间的中度正相关关系,可以推测去甲肾上腺素对卧床期心输出量的调节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卧床中及卧床后头高位倾斜时心率及血压变异谱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男性青年21d头低位6°卧床过程中以及卧床前、后75°头高位倾斜(HUT)时心率变异(HRV)与动脉收缩压变异(SBPV)谱变化。卧床期间,完成者HRV和SBPV谱的低、高频谱峰功率(LF和HF)均显著减小,HRV谱低、高频谱峰功率比值(LF∶HFHRV)在卧床第16d有增大趋势;未完成者的相应谱指标有类似变化趋向。在卧床后HUT初始6min,所有被试者心率显著快于卧床前HUT时相应值,而LF∶HFHRV和SBPV谱的LF与卧床前HUT时相应值比较无显著变化。未完成者在卧床后HUT时,未能出现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升高反应;而其在卧床前HUT时,以及完成者在卧床前、后HUT时,均出现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升高反应。结果说明,较长时间卧床后心脏迷走神经与外周血管交感神经的活动水平降低,心脏交感神经活动水平相对增高;但卧床后HUT时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反应仍基本存在。未完成者卧床后HUT时血压升高反应消失的机理,可能还与卧床后外周血管的收缩反应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头低位卧床对人EEG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短期 - 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脑EEG的影响。方法记录 1 2名 1 8~ 2 2岁健康男性卧床前、卧床期间 (第 3、4、6天 )及恢复期 (第 3天 )清醒闭眼安静状态的 1 6导EEG ,进行功谱分析。结果卧床期间 ,EEG峰值频率逐渐慢化 (第 6天 ,P <0 .0 5) ,α段活动增强 (α1 :P <0 .0 0 1 ;α2 :第 3、6天 ,P<0 .0 5;第 4天 ,P <0 .0 0 1 ) ,第 4天最显著 ,α1 /α2 上升 (第 6天 ,C3、C4:P <0 .0 2 ;F4、P4、T3、T4、T5:P <0 .0 5) ;θ活动增强 (P <0 .0 0 1 ) ,额区第 3天最显著 ,枕顶区第 4天最显著 ,同时θ/α明显上升 (第 6天 ,P3、O1 :P <0 .0 5) ;此外 ,β1 活动也显著增强 (P <0 .0 0 1 ) ,第 3天最明显。卧床结束后 3dEEG峰值频率已恢复至实验前水平 ,其余指标尚在恢复中。结论头低位卧床导致人脑EEG频谱结构及活动强度明显改变 ,对脑功能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健康人在30 d头低位外床实验结束后,视觉诱发电位恢复的情况.方法 选取8名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下30 d,记录实验开始前,结束后当日及第2天、第3天双眼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标记P100波.结果 在不同空间频率下,视觉诱发电的P100波的潜伏期及波幅在实验开始前与结束前后均无显...  相似文献   

15.
女性15d头低位卧床实验的组织实施与医学监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头低位卧床实验(HDBR)是弥补在轨飞行资源限制的重要地面模拟途径.女性头低位卧床实验是探索我国女性航天员参与航天飞行任务防护方法的重要平台.中国航天员中心组织实施了女性15 d头低位卧床实验,用于评价、比较和改进失重生理效应的防护方法.本文介绍了实验概况,志愿者的选拔情况,卧床实验控制、测试项目和测试时间等.卧床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 4d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期间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 4d - 6°头低位卧床试验。卧床前和卧床 4d结束时在倾斜床上进行 2次立位耐力检查 ,卧床前(卧位 )、卧床第 1、3、4天及起床后第 2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4d卧床结束时 ( 87.5 % )被试者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率较卧床前 ( 37.5 % )显著增加 (P <0 .0 5 )。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在卧床第 1、3天较卧床前均有降低趋势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卧床第 4天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起床后第 2天基本恢复。在卧床期间 ,平均动脉压及舒张压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体重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4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降低 ,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率增加。脑血流速度降低可能是失重 /模拟失重致立位耐力不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用脉图方法观察2.5h头低位15°倾斜期间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为了解航天员航天初期心血管功能的动态变化,用脉图方法观察了19名被试者在2.5h头低位15°倾斜期间的心血管功能。结果表明,HDT期间心血管指标变化可分为现时期:急性反应期和反应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 2 1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最后一周下体负压对抗的影响。方法 1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 ,每组 6人 ,进行头低位倾斜卧床 ( - 6°)。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 ,LBNP组在卧床最后一周 ,每天进行 1h、- 4.0kPa的下体负压锻炼。利用KYENG Ⅰ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测量卧床前、卧床第 3、1 0及 2 1天的脑血流量。结果对照组的左侧大脑Ⅰ相面积及流入速度在卧床期间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 ,左侧大脑主峰高度在卧床第 3及 2 1天显著降低 ,左侧大脑阻力指数在卧床第 3及 2 1天显著升高 ;LBNP组的左侧大脑Ⅰ相面积在卧床第 3及 2 1天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 ,左侧大脑阻力指数在卧床期间均显著升高 ,左侧大脑主峰高度及流入速度在卧床第 3及 2 1天有降低趋势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 1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脑血管阻力增加 ,脑血流量减少 ;在 2 1d头低位卧床的最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 ,不能有效地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引起的脑血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